如何克服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负面影响_第1页
如何克服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负面影响_第2页
如何克服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负面影响_第3页
如何克服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负面影响_第4页
如何克服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负面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X X 职 业 技 术 学 院毕 业 论 文如何克服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负面影响学生姓名XXX所 在 系外语系班 级2012级英语教育X班专 业英语教育指导教师XXX 2013 年 9 月 30 日 中文摘要学习任何一门外语,母语都会对其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所谓母语迁移,就是指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母语对所学语言的影响。本文根据语言迁移理论,对母语负迁移在英语教学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克服母语负迁移的措施,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要充分利用母语的正迁移,避免母语的负迁移,以便教师更为高效地在课堂中教授英语,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关

2、 键 词 母语 迁移 英语教学 克服 Abstract Mother tongue has more or less influence o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no matter positive or negati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ffects of nega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language learning, the article gives the solutions to overcome them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3、effects. It concludes that the positive transfer is also necessary when it is used in a language teaching process.Key WordsMother tongue transfer english teaching overcome目 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1引言.12母语的定义.22.1母语产生的原因.22.2母语的迁移理论.23母语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33.1带来的正面影响.33.1.1语音正迁移.33.1.2词汇正迁移.33.1.3语法正迁移.43.2带来的负面影响.43

4、.2.2句法层面的负迁移.53.2.3文化层面上的负迁移.64 如何克服母语在教学中的负面影响.64.1 在教学中克服负面影响.64.1.1在语音教学方面.64.1.2在词汇和句法教学方面.64.1.3创设教学环境.65如何在课堂外克服母语带来的负面影响.75.1创设英语课外学习环境.75.2文化间的差异对比.75.3文化学习导入与语言学习相结合.86 结束语.9参考文献.10致谢.11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同时,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迫使英语教学随之改革。 其中,在英语教学中该不该运用母语成为了教师与

5、学习者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很多学校开始实行全英文教学,避免使用母语。这一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被许多英语教师和学习者认可并采用。但其同时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也起着负面的影响,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英语教学中,对某些词汇或概念的教学,采用英语讲解时学生不能够充分地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利用母语进行解释,那么学生就能对所学的知识更好的理解与接受。当然,在英语教学中母语的使用应该适可而止,不能滥用。因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外语的能力,如果在英语教学中过分的使用母语,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接触英语的机会就相应的减少了,这样就会不利于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因此,如何恰

6、当地在英语课堂利用母语汉语就成为值得探讨的话题。 这里,本文以母语正迁移的理论作为理论依据,研究了母语在英语课堂中运用的现状,分析了母语在在英语课堂中的影响并提出客服方法,归纳出一系列可行的教学策略,克服母语对于英语学习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2. 母语的定义2.1母语产生的原因 母语,亦称第一语言,有两种解释。一者为:一个人最早接触、学习、并掌握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母语一般是自幼即开始接触、并持续运用到青少年或之后;并且,一个人所受的家庭或正式教育中,尤其是早期,有相当部分是通过母语传授的:母语的另一个解释则是一个人的民族语,并不一定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学些、并掌握的“

7、语言”,例如“母岛”、“母国”等,仅仅是根源的意思,母语不仅仅是表示为母亲对某个人说的语言,而是他认定的民族语。2.2母语的迁移理论 迁移(transfer)原来是属于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学习者可能迁移某些母语的现象,表现为有选择地使用目标语、回避一些语言以及过度的使用某些语言。“语言迁移”的概念是Lado在他的著作跨文化语言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广泛地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学习中去(蒋祖康,1999)。发展中的认知语言学告诉我们,母语迁移与其他因素相互制约、在中介语发展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母语迁移是指

8、母语知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1994年,埃利斯(Rod Ellis)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将母语迁移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正迁移、负迁移、回避和过度使用。 1)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相同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这时母语规则能够减轻外语学习的负担,减少外语学习中的错误,促进外语的学习,此时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这种影响被称作正迁移。 2)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有差异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母语便会干扰外语的学习,此时母语对外语的影响是消极的,这种影响被称为负迁移。 尽管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情况千差万别,但是透过种种表

9、面现象不难看出,大多数学习者的困惑背后隐藏着一个深层次的共性问题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学习者的母语是第二语言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有研究表明,人类母语保护系统越不完善,接受外语的内在阻力越小。相反,接受外语的内在阻力则越大。 3.母语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3.1带来的正面影响 一般来说,语言的普遍特性体现出母语的正迁移。英语和汉语都是某种语言形式的事实意味着它们拥有共同的因素。在语言普遍特征的帮助下,汉语的使用有助于英语的学习。Ellis也指出母语是一种知识资源,学习者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这种资源来帮助他们审查输入的二语或外语数据。从而帮助他们尽量使用目的语。依据这些观点,中英文之间的相同和相

10、似点能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正迁移,母语正迁移在语音、词汇、语法三大系统中都有体现。3.1.1 语音正迁移 汉、英两种语言都有元音和辅音系统,而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掌握了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语音就相对容易。了解了发音原理,就能比较容易地学会汉语中没有而英语中有的音。汉语语调有升调、降调、曲折调,降调表示肯定和完整,升调表示未完和疑惑,曲折调主要表达某些复杂的心情,可以利用汉语语调知识促进英语语调的学习。3.1.2 词汇正迁移 外来词与拟声词发音基本相似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互相渗透,英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语,而这些外来语多数是音译词,其发音与汉语意思的发音相近。如:sofa-沙发、beer-

11、啤酒、coffee-咖啡等。拟声词是指以声音为理据的词,多半为模仿人、动植物、机器等发出的声音,所以这类词的发音与它所模仿的声音相近,只要借助汉语意思,这些词的记忆和掌握就不难了。如:hey(嘿)hiss(嘶嘶声)buzz(嗡嗡声)、tick(嘀答)。1)词语表达方式相同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某些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是相一致的,所以它们的表现形式基本相同。如:“Blood”一词,本义指血液,可以有如下的表达法:cold-blooded(冷血的)、 warm-blooded(热血的)、fuse new blood(输入新鲜血液,即补充新生力量)。又如,“heart”一词指人体器官-心、心脏,也可以有

12、如下表达法:break ones heart(伤心)、lose heart(灰心)、all ones heart(全心全意)、from the bottom of ones heart(从心底里)。2)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汉语的单字大多是多义字,汉语中的常用词也有不少是多义词,而且多个意义之间有内在联系。原始意义通过不同的变化方式,如词义的扩大、缩小、升格、降格,从具体到抽象或从抽象到具体,隐喻、转喻等,产生引申义或派生义。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比汉语更为普遍,词义之间的联系与汉字的情况非常相似。相关的汉语知识可以促进英语单词的学习。3.1.3 语法正迁移1)词法正迁移 汉、英两种

13、语言有类似的词类划分,词类的句法功能也很相似,构词法也有共性,如派生法、复合法等。从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看,复合名词都有偏正、动宾、主谓三种类型。汉英都有缩略法。汉语中的一词多类现象类似于英语中的转类法,如“编辑”、“主持”、“主管”等词,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2)句法正迁移 汉、英都有表达相同功能的句式,如陈述句、疑问句等,有简单句和复杂句,句子成分都有主、谓、宾等。英、汉两种语言的陈述句都遵循SVO(主谓句)的结构,两种语言都有七种基本句型:SV、SVC、SVO等。掌握了汉语的句法知识,学习英语句法就容易多了。3.2带来的负面影响3.2.1词汇层面的负迁移 从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口语、写作和

14、翻译等方面看来,学生在词汇层面表现出的负迁移现象相当严重。他们往往不顾两种语言的本质差异,直接把母语的表达方式生搬硬套到英语词汇中去。一般来说,词汇层面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词汇冗余 学习者由于对英语词汇的外延的理解不够确切,往往在实际表达中出现累赘(Redundancy)现象,在遣词造句时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子: 例1.误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national defense. 正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national defense. 例2.误Her name is ca

15、lled Lily. 正Her name is Lily. 2)词语搭配不当 英语中的一些词组有固定的搭配,如果仅仅根据中文自作主张地安排搭配,就难免会产生中式英语的句子。 例1.误Welcome to visit Luzhou! 正Welcome to Luzhou! 例2.误Its a novel of there volumes. 正Its a novel in there volumes. 3)词语误用 英语中的一些词有相近的汉语意思,但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或是必须与不同的词搭配,而中国学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根据中文释义运用英语词语,因此会产生中式英语现象。 例1. 误Sorry,I fo

16、rget my key at school. 正Sorry,I left my key at school.例2. 误Please tell me a joke again! 正Please tell me one more joke! 3.2.2句法层面的负迁移 1)语序上的负迁移 英、汉两种语言的陈述句都以主谓宾(SVO)为正常语序。所以汉语的简单陈述句对英语所造成的负迁移较少,而在疑问句、定语和状语等的修饰成分里的位置差异较大,因此这方面的负迁移现象比较严重。 例1.误You have how many books? 正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例2.误I

17、in Sichuan spent my childhood. 正I spent my childhood in Sichuan. 2)习惯表达上的负迁移 汉语中有些固定的连词搭配,如,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即使也,等等,都是学习者非常熟悉并经常使用的连词搭配,但在英语的句法结构里并没有这种固定搭配,当学习者借用了汉语的句法规则时,就会出现表达上的习惯性错误。 例1误Although she is rich,but she is not happy. 正Although he is rich,she is not happy. 例2.误Because the weather is fine,so

18、I want to go shopping with my father. 正Because the weather is fine,I want to go shopping with my father. 3.2.3文化层面上的负迁移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社会习俗,这些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的特点必然要反映到民族的语言及使用上来。就拿我们中国和西方国家来说吧,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日常生活和交际中的风俗习惯所形成的习俗文化上就有很大的差异。在我们中国,朋友彼此见面都爱寒暄几句,“你近来身体怎么样?”、“你的脸色不太好,应该多休息一下。”,中国人听了自然会当作关心自己的一种表示,会产生一种亲切

19、感。初学英语或不了解西方习俗的中国人自然也认为西方人也是这样互相关心的,结果当说出“How is your health?”,“You look pale,you should rest.”时,引来的是西方人的误会、反感和讨厌,认为中国人过分关心别人的身体。中国人路遇总爱打个招呼,说一声:“你上哪儿?”、“你吃饭了没有?”,西方人听到“Where are you going?”,认为你在干涉其人身自由,听到“Have you had your dinner?”,会误认为你要请他吃饭。由于民族心理所表现出的习俗文化,如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含蓄委婉、谦让等,也与西方有很大差异。当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

20、人对中国女学生连连说“How beautiful you are!”时,我想很多女学生都会不加思索,脱口而出“No,no.”这时,这个西方人会感到很尴尬,不禁自疑自己的审美观点。4 如何克服母语在教学中的负面影响4.1在教学中克服母语的负面影响既然英语学习中负迁移的影响难以避免,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帮学生克服母语负迁移,成为每个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要做到这一点,应该在下列几个方面下功夫。4.1.1在语音教学方面 在语音教学方面,教师出了教授发音方法,对发音部位、舌位高低、声带振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说外,还需要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发音方式上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从而确定汉语中哪些因素有干扰作用,提醒

21、学生学习时特别注意,避免可能出现的语音错误。同时,要在微技能训练上下功夫。比如学生易发错的音要常纠正,读课文时常出现汉语语调的毛病多提醒,以使学生达到语音、语调协调一致。4.1.2在词汇和句法教学方面 在词汇和句法教学方面,应充分地进行双语对比。对于英汉语言的差异,教师要尽可能地讲明点透,通过对比,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中出现的词法、语法、句法错误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努力排除干扰,扬长避短,掌握地道的英语。4.1.3创设教学环境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扩大自己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学生母语和所学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鼓励学生多接触原版的、地道

22、的英语材料,多听,多说。特别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把一些好的句子记下来,进行模仿,并且在适当场合使用。5. 如何在课堂外克服母语的负面影响5.1创设英语课外学习环境 课外学习活动是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媒介。 充分利用校内的多媒体资源,播放丰富多彩的专题节目,如听力材料、英文歌曲、幽默故事和情景对话等。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英语课外辅助学习,使知识视野得以拓展。与此同时,积极倡导学生的预感得以加强,从而有效地克服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干扰。 组织英语竞赛、英语讲座、英语角等活动。举行各种英语才艺大赛,包括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曲比赛

23、、英文短剧比赛、英文电影配音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英语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英语才能的机会,激发学生表演的欲望和学习英语的兴趣。5.2文化间的差异对比 人们在遇到异文化的冲撞时,首先想到本民族文化以及先前对异文化的了解,然后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对比的方面通常表层物质文化和中层制度文化。事实上这种层面的差异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下的人类行为,找出差异。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交际者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意识局限,以及对异文化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思维习惯等深层文化的理解分析不充分。深层的观念文化具有强大的惰性和韧性,不容易受异文化的干扰,所以不能用本民族的文化来强制影响,改变异文化。美国在伊

24、拉克战争中取得了军事和政治上的胜利,但在这个国家里,冲突和流血始终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因为伊斯兰民族文化中的深层文化观念不可能因为外部的强压而轻易改变的,美国赢得战争,并不意味着可以使异文化民族拥有和自己同样的价值观、宗教信仰、思维习惯等深层文化。从另一方面来讲,交际者不能在交际过程中,依本民族的文化定势,来评判异文化交际者对同一事物的评价,更不能强制异文化接受本民族文化,不能简单地以本文化的标准去衡量异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尽量分析,发现文化间各个层面的差异,主动的去适应,谅解,达到文化间的交际共融。从而避免文化负迁移给语言学习,文化交际带来的消极影响。文化间的对比分析可培养外语学习者的文

25、化敏感性和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影响人们行为和观念的自身文化和其他文化的理解,包括对人类行为的表现和文化模式差异的理解。跨文化意识不仅仅是外在的知识,更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和素质,是对文化现象、模式、特征以及异域文化差异的洞察和理解,因而有的学者又把“跨文化意识”称为文化的敏感性或洞察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熟悉并了解外国文化知识,特别是文化价值观。通过中外文化对比,了解文化间的共性,注意文化间的差异,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够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外国文化。理解力和评价力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力后才可能对文化差异进行正确的评价,而对文化差异正确的评

26、价又能进一步促进对祖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正确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与文化知识来灵活应付、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各种情况。5.3文化学习导入与语言学习相结合在外语学习和教学中学习者和教师不应该把语言视为独立于文化系统之外的语言系统,而应把语言系统视为文化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即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学习文化也必须学习语言。在外语学习中应该培养文化规范的习得与语言技能的获得同步进行的能力,使学习者在有意识的语言习得中习得必须的文化规范。所以,不能把语言视为孤立于文化外的一种抽象的符号,也不能仅仅认为其为交际的工具,而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播文化的媒介。异文化知识的导入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有

27、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一般认为文化的导入应遵循以下原则:相关性原则,所导入的文化知识应该与学习者学习的内容相关,能够引起学习者学习兴趣,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层次性原则也可以说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层次性原则要求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智力、情感、语言的发展水平,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交际性原则: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结束语 母语负迁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其干扰作用将会不可避免地体现在学习英语语音、词汇、句法和语法知识等各个层面。英语教师应在语言的教学中正视母语迁移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要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利用各种课内课外资源,多角度地提供大量生动的语言素材,全方面展现真实的语言文化环境,最大限度地减轻或消除母语迁移给第二语言习得造成的障碍,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Odlin,TLanguage TransferM1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