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问题的制度因素分析及对策_第1页
农业问题的制度因素分析及对策_第2页
农业问题的制度因素分析及对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业问题的制度因素分析及对策    农业和农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一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别是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我国的农村稳定和发展尤为重要。而入世使我国农业逐渐全面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农业的运作也将迅速市场化,农村面临诸如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村失业人口增多等问题。 一、造成农业问题的制度原因 现今我国农村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受到资源和需求的双重约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增量逐渐下降,农产品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下降,农产品的价格难以提高。2、国家对农业投入不足,支

2、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波段性下降,支农支出增长也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国家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造成一些地方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带病运转,抗灾能力下降,同时用于义务教育、农业技术的推广财政资金也相对较少,地方政府、农民负担过重和农业技术与农业生产不能很好的结合。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特别是乡镇政府,而乡镇政府其运转的费用及乡镇企业的亏损无疑会转嫁给农民,农民负担得不到减轻。3、金融业对农业的信贷比例小。由于农业自身特点和农产品的价格较低,现今农业投资的风险大,收益小,金融业对农业贷款收益不高,同时,也由于金融自身运营问题,加大了金融业贷款的谨慎程度,也增加农业贷款难度。4、

3、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企业较少,使得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交通运输储藏加工产业不发达,影响了对农产品的需求。 由此可见,除了农产品需求方面的原因外,制约农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处于不利的运行环境,即处于一个不利的制度安排下。要改善农业的运行环境又牵涉到农民、企业、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各自的利益,因此农村问题实质上是农民、企业、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利益均衡问题。要提高农民收入,首先必须要选择建立种制度:在四个主体均可接受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前提下,提高农业的运作效率,保证农业经营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农民在各主体当中属于弱势群体,因此,在产业的价值分配链中处于不利地位,具

4、体表现在:(一)农民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因为我国农民经营规模较小,因此,无论在生产资料的购买上,还是在农产品的销售上,都无法对生产资料或产品的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生产资料亦包括获取金融贷款,其价格表现为贷款利息)。农民不具备与生产资料供应商以及产品销售商议价的能力,在市场上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二)农民对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的农业政策影响较小。农村的教育水平低,农民法律意识淡泊,缺乏用法律手段争取自身正当权益,农民的小农意识严重,很少能合作通过法律手段影响政府政策,再加之,一些地方乡、镇干部素质低下,缺少为农民服务的意识,所以,农民的意愿较少能在政府的农业政策中得到充分体现。 正是由于

5、农民、企业、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的地位不平衡,部分地导致了现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解决农村问题关键就是改变农民弱势群体的状况,也就是应建立起一种制度,改变主体之间地位的不平衡,从而根据市场运作机制,在市场自身运作中使农民的收入状况得到改善。 二、改变农民弱势群体地位方式 经济实力较弱是导致农民处于弱势地位的直接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因此,要改变农民弱势群体的地位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法律和经济意识,扩大农产的经营规模,增强农民整体的经济实力,我们可以采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让单个、分散的

6、农民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成立起在购买生产资料、生产、销售、获取农业贷款和技术应用、推广等方面互惠互利的合作组织。欧美农户的经营规模大,农户间经营行为有较强的协调性,这使得其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可见提高农业的组织程度是提高农业竞争力一种快捷方式。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单个的农户组成一个整体,作为整体农民的经济实力将大大增强。 (二)扩大单个农户的经营规模。鼓励经营效益好的单个农户的经营规模适度扩张,通过单个农户的经营扩张来实现农业良性运转。这还有利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因为只有单个经营规模较大、经营效益好的农户才有可能成为合作组织的发起人、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经济实力使得他们拥有较高的信

7、誉,可以保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运营。过于分散、经济实力平均的农户将是一盘散沙,无法成立起有效率的经济组织。 (三)农户与其服务企业相联合。农户与其服务企业的合作可以让农户只专注于生产,而其他服务环节如生产资料的购买、产品的销售由服务企业来完成。这样的分工有利于提高农业的运作效率,从而改善农业运作。但此种联合须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为前提,才能保证农民在收入分配中的平等地位。否则,农民生产活动将依赖于服务企业,农民的经济地位不会得到根本改善。 三、实施制度变迁的途径 要使制度变迁顷利完成,建立起有效运作的新制度,必须依赖政府的支持。因为制度变迁的初始成本高,风

8、险大,而且制度变迁所须的外部环境改善大部分工作必需由政府承担。但这不意味着政府在此制度变迁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政府直接干预市场运作。在建国初期,政府领导的农村集体公社运动说明强制性的政府制度变迁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业规模过小和缺乏竞争力的问题,相反却导致农业运作效率低下,这给了我们很好的经验,政府调节经济活动力,必须处理好各主体的利益关系。因此政府应选择诱导型制度变迁模式,改善制度运行环境,利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主体利益关系,诱导经济主体实现制度变迁。政府可以采用的以下政策来促使制度变迁的完成: (一)调节好各级政府的财政权力。国家实行的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财政权力减小,其财政来源

9、缩小,而地方政府在义务教育等方面承担了较大部分的费用,地方政府的财政的紧张,必然会影响到政府给企业提供的服务的质量,甚至会增加农民和乡镇企业的负担。如果不能调节好各级政府的利益关系,必然会影响到制度变迁的顺利进行。所以,应将大部分制度变迁的收益归地方政府所有,以提高地方政府对制度变迁的积极性,增强地方政府对制度变迁的支持力度。只有在分配好各级政府的财政权力,才能促使制度变迁的顺利实施。 (二)提高乡镇干部的素质。乡镇干部的素质整体不高会影响政府提供服务质量,大多数干部不懂得运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运行,一些地方的干部甚至粗暴干涉企业农民的经营活动,这极不利于制度变迁的实现。在制度变迁的初

10、期,需要干部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经济分析能力,对政府服务体制实行相应的调整以配合制度变迁的需要。同时,对初始行动团体的带来的外部效用进行评估,既要保证初始行动团体的变革的积极性,又要防止以制度变迁为名骗取补贴的行为。所以应加大对乡镇干部进行经济知识的教育力度,增强乡镇干部的服务意识,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和完善合作经济组织的相关法规。我国目前还没一部专门的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政府的服务部门对经济组织的服务和管理也就具有随意性,加之各级政府的利益关系没有理顺,乡镇干部素质不高,制度变迁无法顺利进行。合作经济组织产生一百多年,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法律体系,我国可以根据我国国情借鉴他国的经验。 (四)制定扶持政策,扶持合作社发展。因为制度变迁的初期,初始行动团体承担了较高的成本和风险,而且给社会带来了较多的外部正效益,为激发其制度创新的动力,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给初始行动团体优惠措施以推动制度的变迁。政府应在不同时期给予经济合作组织不同程度的扶助的财政、信贷、税收政策,随着制度的逐步完善而有步骤取消。同时应加大制度变迁的宣传力度,帮助农民树立经济意识,培养其自主经营的能力,组织农户学习其他地区制度变迁的成功经验,给农户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