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启泉:教师研修的挑战_第1页
钟启泉:教师研修的挑战_第2页
钟启泉:教师研修的挑战_第3页
钟启泉:教师研修的挑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钟启泉:教师研修的挑战发布人:发布时间: 2013-05-28来源:光明日报国际教师教育学倡导教师学习的三大定律 越是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越是有效; 越是扎根教师的鲜活经验越是有效; 越是扎根教师的实践反思越是有效 值得倾听。我国中小学的教师研修经过新课程改革的洗礼, “校本研修 ”蔚然成风。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教研组 ”制度已经被超越了, 出现了新的生机,但也存在被应试教育绑架的困局。起码可以找到几个表征生机的证据。其一,教师形象。理想的教师形象变了。好的教师不是 “教书匠 ”,而是一个研究者, 一个从事 “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家 ”。其二,舆论引导。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教师培训规划的编制过程就是

2、舆论发动的过程。“教师知识研究 ”通过突出教师 “实践知识 ”、教师 “合作研究 ”的话题, 可以引导教师聚焦实践研究,锻造教师的教学实践力。其三,制度框架。 教育部出台一系列教师教育标准, 为教师研修安排了大体的制度框架,包括入职研修、 岗位研修、专项研修等等。 教育部从 2003 年开始实施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 ”,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形成三网“人网 ”“天网 ”和“地网”(互联网)组成的庞大的教师研修资源体系。其四,实践样本。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交流活动愈来愈频繁, 涌现了一批热心于改革的“实践研究 ”的学校,大大提升了一线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其五,基本共识。中小学教师面对

3、应试教育的压力,期待变革,这是一种新的觉悟。 因为有了这种变革的觉悟, 出现了许多突破传统的教研组活动的新形式 课例研究、行动研究、教学沙龙、网络教研等等;因为有了这种变革的觉悟, 开始出现一种呼声: 摒弃自上而下的 “教师培训 ”,而是要求以 “校本研修为主线 ”的自下而上的 “教师研修 ”。这样,教师之间、学科之间、学校之间乃至同海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特别是同港澳台之间的交流, 愈益频繁。这些指标表明,新课程改革为中小学教师研修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与知识资源,这是进步的一面。但是,当下教师研修也存在着被应试教育绑架的危机。 改革的浪潮激活了各种教育势力,教师研修也成为各种势力竞相

4、博弈的场所。第一势力(革新势力) 教育部倡导的、 教师期待的 “新课程改革 ”,体现了革新势力的追求, 不同于以往 7 次的、停留于教科书的改头换面的改革,把教师 “校本研修 ”提高到空前的地位。 期待基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把中小学打造成 “学习共同体 ”。教师研修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 寻求自律性、 创造性的教师研修体制。多年来只限于极少数教师的名师、 名校长培训, 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而且造成了累累伤痕。 摒弃旧式的培训, 让每一个教师享有研修的自主权, 是促进教师成长、 形成教师 “学习共同体 ”所需要的。因为,人的教育不是动物的训练,其最大特质就在于 “自由 ”。所谓“人的教育 ”无

5、非就是: 崇尚自由的人, 借助自由的教育关系, 促进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一个有利条件是,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活跃起来的 “教师知识研究 ”,包括教师传记、 反思性教学、 课例研究等等,为教师研修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和新的思想基础。 不过,寻求自律性、 创造性的教师研修, 意味着需要抛弃传统的指令式培训,让教师享有研修的自主权, 享有充分的学习时间与机会。 当下的教师研修缺乏政策导向、 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的支撑, 需要教育行政、教育研究、教育实践各个层面协同努力。其一,教师研修需要从 “有效传递模式 ”转向 “合作建构模式 ”。前者着重自上而下的传递过程, 后者着重平等对话的过程。

6、 教师学习过程的关键是, 默会知识的显性化; 通过教学观摩, 分享实践知识; 在自己的实践中重新设计与实施显性知识。 教师研修不能脱离自身的实践,不能脱离教育体验的反思, 不能脱离教育理论的把握, 教师的成长是从教师自身的需求与经验引发的一种变革。那些指令式的培训、作秀式的培训是不靠谱的。 国际教师教育学倡导教师学习的三大定律 越是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越是有效; 越是扎根教师的鲜活经验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实践反思越是有效 值得倾听。教师研修的成效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自身。 唯有教师真正珍惜每一个在职研修的机会,不是 “为规定而研修 ”“为晋升而研修 ”,而是 “为儿童而研修”“为成长而研修 ”

7、,才能变革教师自身的形象,变革整个教师文化。其二,教师研修亟待儿童研究的支撑。一线教师的教育信条是:“教师的教,等于学生的学 ”,“教师教得好, 等于学生学得好 ”。因此,长期以来在教育实践层面,局限于 “教学法 ”的研究,特别是迷信 “讲授法 ”的神效。然而这种不问教学内容的价值与意义、不问教师与儿童的认知,不问课堂与社会的境脉的教学研究, 是难以称得上真正的研究的。在理论研究层面探讨所谓的教学原理、 教学方法研究, 从来就是基于动物的学习研究, 特别是基于巴普洛夫的狗、 斯金纳的小白鼠之类的地动物学习机制的一种外推, 缺乏人的学习研究。 多年来受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 儿童研究一直是被边缘化

8、的。 百年来的世界儿童研究,经历了几个里程碑式的发展 从科学的角度展开的儿童学研究;“阿里埃斯冲击 ”下的西方儿童家庭社会史研究; 文化与科学主题下不断拓展的儿童研究;从儿童权利宣言到儿童权利公约的高度展开的儿童研究, 展现了一个又一个新路标。 我们的教师研修需要汲取包括脑科学、 教育神经科学在内的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 开拓儿童研究的视野、人类学习研究的视野。其三,教师研修的重心在于课堂研究。 学校改革是从内部开始的。课堂不变,学校不会变。 上课,就是教师在儿童与教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来,激活儿童相应的经验, 把儿童的思路链接起来, 形成一幅鲜明的概念图。 上好课,不是教师独白式的讲解, 而是引领学生展开三个维度的对话 同客观世界对话, 同他者对话, 同自己对话。 佐藤学20 多年来观察日本和欧美的课堂,听过1 万多节的课,致力于 “创建学习共同体 ”的学校改革实验,经历1000 所实验学校的失败之后,3000 所学校获得成功。它们以课堂研究为切入点,丰富教师的 PCK 知识,锻造教师的教学实践力。 佐藤学的创建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