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二册——长江三峡_第1页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二册——长江三峡_第2页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二册——长江三峡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 长江三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2能力目标; 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3德育目标; 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景物描写抓住特点教学难点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课文分析及教学过程长江三峡是写景抒情的游记名篇长江三日的第二部分,题目是编者加的。课文 以激越奔放的感情, 运用抒情的笔调, 生动地描绘了长江三峡雄伟、 瑰丽、 险峻的山川景色, 热情地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不畏艰险、 奋勇直前的革命精神, 并启 示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一条前进途径,就能战胜困难险阻的生活哲理。全文可分

2、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第 1 自然段),概括航行三峡总的感受: “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 翔。”这一感受运用的是“通感”修辞方法。所谓“通感”就是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 触觉的沟通交融。 “雄伟”、“瑰丽”的三峡风光是人的视觉感受,而“交响乐”则是人的听 觉感受,这种感觉的转移就能“通感” 。文章第一段总领全篇, “雄伟”、“瑰丽”概括了三峡的主要特征, “大自然的伟力”是作 者对三峡的赞美, “母亲河流”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的真挚感情。从全文看,作者就 是通过对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的描写,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的。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描写瞿塘峡的雄伟险峻。

3、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 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形: “悬崖绝壁”“中间一条 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瞿塘峡口“蓝天” “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 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的描写, 先总括其雄奇, 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第三部分(第 35 自然段),描绘巫峡神奇绮丽的动人姿态。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用了 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 5 段中的山岩、草坡、 山峰等。同时引用了美女 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

4、内容,并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作品这一部分, 主要写了云雾、 阳光、 两岸的山岩、 草坡、野草等景物, 所有这些描绘, 都体现出巫峡的“美” ,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 的白云,那“滚滚向上” “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 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像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 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第四部分(第 69 自然段),写西陵峡的凶险和作者的实际感受。 这一部分首先交代 “西 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然后重

5、点写了三 个著名的险滩:泄、青、崆岭。泄滩:凶险在漩涡多。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 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作者在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 王昭君的故事, 表达对屈原和王昭君的怀念之情, 为什么? 因为这里是屈原和王昭君的故乡, 这两个人在历史上有过贡献, 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 诗人, 王昭君因促进民族团结而为后人所怀念。 这里作者所发的不是一般的思古之幽情, 而 是提示了这样的一个生活哲理: 凡是在历史上有过功绩的为人民作出过贡献的人物, 他们的 形象将永远在世世代代人民的心中。本文的 写作特点 :1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 作品是游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 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 使作品充

6、溢着诗一般火势 的激情。他用满含情感的语句, 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逼真的山水画 廊,而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号”在滚滚的江水之上,巍巍 群山之中,破浪前进,百折不回,长江是险恶的,但人类能够战而胜之,这不正是人类的伟 大力量的明证么?课文的第 8 自然段结尾,作者又用点睛之笔,揭示了革命就要冲破险阻, 百折不挠的哲理。2联想丰富自然,充满浪漫气息 作品在写景过程中, 信手拈来的引用了古诗、 古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 联想自然, 毫无生硬之感,可谓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

7、。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而且 对表达主题思想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又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以广泛的审美空间。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1)比喻:比比皆是,丰富而有变化,贴切形象,生动自然。有明喻“前面天空上露 出一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 ,有暗喻“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 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 ,全文共用比喻十八处之多,手法随机变幻,增强了文章的感 染力。(2)拟人:“那个笔直的山峰, 就站在巫峡口上” ,“江流刚奔出巫峡, 还没来得及喘息” 等句子,运用拟人,使作品生动形象,渲染气氛,引发联想,耐人寻味。(3)通感:通感是两种感觉的沟通,以视觉

8、写听觉,以听觉写味觉等,它可以把景物 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能更深刻细致地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 引起读者更多联想和想象, 因 而更有艺术感染力。 “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是比喻、拟物、也是通感, 把视觉形象三峡江流,写成听觉音响交响乐,而又用视觉词语“雄伟” “瑰丽”修饰听觉音 乐交响乐,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余地。 “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也同样是视 听的沟通。4语言优美精炼,生动形象5引用有关的传说、民谣和古诗这些传说、 民谣和古诗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丰富了读者的知识, 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 的境界, 给读者提供了趣味盎然的史实, 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充满诗情画意,

9、 更加增添美感, 同时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问题讨论1本文是如何按照散文写景状物的写作特点来写长江三峡的? (1)在课文中,作者紧紧抓住三个峡各自的特点加以描绘。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重点 写其“雄”;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重点写其“秀” ;西陵峡处处急流,处处险滩,主 要突出其“险” 。因此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写景有序。按作者游踪顺序写。( 3)长江三峡除了抒发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外,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力,更感受到了人类的伟大。 文章更着意在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工作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险滩中破浪 前进。(4)长江三峡中写巫峡,作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浓墨重彩地渲染了阳光、云 雾

10、、山峰和江水的美貌,美女峰的传说,不但增添了巫峡迂回曲折、画廊神奇美妙的色彩, 并且引起了人们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同情。一般游记、 写景状物散文都有以上四个特点, 阅读时应全面把握, 也可就其中一两方面 作深入理解。2如何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提高鉴赏的能力?如将雨中登泰山 与长江三峡 在景物描写上作一个比较。 两篇文章相同的都是 “移 步换景”的写法,不同的是雨中登泰山以登山进程为序,空间感强,而长江三峡是 日记体游记,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航船进程为序,时间、空间感都很强。比较阅读通常是把大的方面相同, 又有某些方面相异的文章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如将选 材、立意、布局、写法、语言等诸方面加以比较

11、,讨论异同。比较阅读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 理解,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3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课文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 的深情热爱, 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 启示人们认识: 生活和工作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险滩 中开拓前进。4画出课文中描写山水云雾的句子。 作品从山形水势,山光水色,云涛雾海等各方面,运用丰富的动词、形容词描绘景色, 使作品写景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5三峡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长江三峡,景色各异,雄伟瑰丽,像交响曲,可概括为:瞿塘雄,巫峡秀,西陵 练习参考答案一、用“雄伟而瑰丽” 提起全篇,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下

12、面的具体描写,都是围 绕着这特点进行的。二、瞿塘峡(雄奇)巫峡(秀美)西陵峡(凶恶)三、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知识性强, 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 缓有急, 而且对表达主题思想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又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 给读者以广泛 的审美空间。四、作者想借这只木船来表达“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 流勇进,就能够取得胜利”这一主题。五、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 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西陵峡比较 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有关资料一、作者简介刘白羽,现代作家, 1916 年生,北京人。 1936 年开始创作,

13、 1950 年参加编摄电影中 国人民的胜利 ,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 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 有散文集 早晨的太阳 、 万炮震金门 、红玛瑙集 、长江三日 、红太阳颂 、伟大的创业者 、巍巍太行山 等,亦有小说五台山下 、火光在前 、政治委员等。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 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二、写作背景长江三日 是一篇日记体游记, 记叙的是 1960 年 11 月中旬, 作者从重庆乘 “江津号” 轮船沿江驶往武汉的一段航程。 作品第一节, 写 11 月 17 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 的情景; 第二节, 写 11

14、月 18 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 第三节写 11 月 19 日 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 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情景; 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尾。 整篇文章构成这样一个意境: 穿过茫茫雾夜在激流险滩中战斗、 航行迎来明朗开阔、 光华灿烂的图景。 长江三日收在刘白羽散文选中。作者在长江三日 11 月 17 日这样写道: “我一个人走到甲板上,这时江风猎猎,上 下前后,一片黑森森的, 而无数道强烈的探照灯光,从船顶上射向江面,天空江上一片云雾 迷蒙,电光闪闪,风声水声,不但使人深深体会到“高江急峡雷霆斗”的赫赫声势,而且你 觉得你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就像整个宇宙,都罗列在你胸

15、中。水天,风雾,浑然融为 一体,好像不是一只船,而是你自己在和江流搏斗而前。 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 。 这时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我的心灵, 我觉得这是我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集中地 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是的,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进、 穿过黑夜走向黎 明的吗?”我想,一个作者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对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充满深情;只 有热爱生活, 才能产生创作的灵感。 作者在谈到 长江三日 的创作过程时就这样写道: “因 为我平时就非常向往长江,一旦身临其境,这种感情就越发切实、 强烈了。 我在船上细心观 察了三天, 甚至夜晚也在观察, 产生了一些感触。 我把

16、看到的与想到的及感情所渗透的都记 了下来,就产生了长江三日 。”三、长江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 白帝城, 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 长 193 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 90 公里, 宽谷段合长 103 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辞海注解四、三峡工程建成后的作用长江三峡河段, 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资源宝库之一。 周恩来总理 1957 年 12 月 3 日就提出 “为充分利用中国五亿四千万瓦的水利资源和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远大目标而奋斗” 的 口号。 多年来, 经过反复的论证研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