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本单位的变化看临汾市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_第1页
从基本单位的变化看临汾市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_第2页
从基本单位的变化看临汾市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_第3页
从基本单位的变化看临汾市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_第4页
从基本单位的变化看临汾市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基本单位的变化看临汾市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基本单位是构成社会经济的基本元素。基本单位的总体数量、结构状况及发展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直接决定着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本文利用经济普查资料和基本单位年报资料对全市基本单位总体规模、分布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临汾市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加快临汾市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一、 基本单位发展现状与特点基本单位是指法人单位及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包括各类企业法人、事业法人、机关法人、社团法人和其他法人,及其所属的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服务业等产业活动单位。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要源头和载

2、体,也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对象。随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方式,推进“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基本单位的总体发展状况和结构特征也发生了新变化。(一)单位总量增加,经济活力增强据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8年末我市共有各类法人单位18973个,其中:企业法人9983个,机关事业单位法人4631个,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4359个。全市产业活动单位29390个,其中:从事第二产业的4460个,从事第三产业的24644个,个体经营户116100户。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分别占全省(160747,235124)的11.80%和12.5%,在全省11个地市中低于太原市,

3、位于第二位。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较,我市基本单位总量发展迅速,四年新增法人单位3864个,增长25.6%。从总量上分析,我市基本单位的发展存在三个特点:一是企业法人快速增长,比2004年增加2487个,增长33.2%,二是机关事业法人稳步增长,四年间增加864个单位,增长22.9%,三是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单位保持稳定,四年间增加513个单位,增长11.3%。(二)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现,基本单位行业分布趋向合理2008年末,第二产业法人单位4035个,第三产业法人单位14938个,占法人单位的比重分别为21.27%和78.73%。从行业分布看,在全部法人单位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单位数

4、最多,为5917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31.19%,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为3358个,占17.70%,制造业2257个,占11.89%,教育1589个,占8.38%,二产40354475采矿业13261347制造业2257235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89138建筑业363639第三产业149382563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0484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621021批发和零售业33585240住宿和餐饮业318360金融业68954房地产业36140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5695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42859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0133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

5、务业280309教育1589291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659356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3632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59177820我市各类基本单位的配置与同期国民经济生产总体基本匹配。2004年到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构成表(按当年可比价计算)单位: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增长(%)2004年448.74 100.00 279.88 62.37 134.91 30.07 2005年525.19 117.04 337.34 64.23 157.40 29.97 2006年595.16 113.32 377.82 63.48 183.38 30

6、.81 2007年671.66 112.85 425.56 63.36 207.50 30.89 2008年772.96 115.08 490.40 63.44 244.00 31.57 2010年末,临汾市法人单位 个,与上年相比,增加 。.基本单位分布面广,门类比较齐全,在国民经济396个行业分类中,临汾市的行业覆盖率达到 近80%。临汾市基本单位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一)企业法人单位蓬勃发展,机关、事业法人单位变化较小,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快速发展。1、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全市法人单位达到 个,从业人员 万人,其中企业法人 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 ,从业人员 万人,占全

7、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 ;从注册资产看:资产在100万元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 个,500万元1000万元以上的 个;1000万元以上 个,5000万元以上企业 个;按营业收入 分,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 个,其中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 个。2、机关、事业法人单位变化较小,就业比重下降。2010年,全市机关、事业法人单位达到 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 。比2009年增加 ;从业人员 万人,占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比重为 。比2009年增加 。表1 按机构类型分组的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数单位数(个)从业人数(万人)2010年 比重()2009年比重(%)2010年比重()200

8、9年比重(%)合计企业法人机关事业法人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二)第二产业法人单位数量虽远低于第三产业,但经济总量仍占据全市主导地位。2010年,临汾市从事第二产业的法人单位 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 %;第三产业法人单位 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 %,可见,从法人单位数量看,第二产业远低于第三产业。但从创造的增加值看,第二产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根据2010年GDP核算结果,201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21.3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04.3亿元,分别占全市GDP的58.4 %和34.1 %,第二产业高于第三产业24.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临汾市二、三产业基本单位行业分布体现三大特征:1、批发零售业和

9、制造业两大门类主体格局明显。2010年资料显示,临汾市法人单位数中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所占比重最高。其中,批发零售业法人单位数为 个,占全市法人单位总数的 %;制造业法人单位数为 个,占全市法人单位总数的 %,两大行业的法人单位数超过全市法人单位总数的 以上。按法人单位营业收入总额排序,2010年,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 亿元,列各行业 位,占全市的 %;批发零售业营业收入为 亿元,占全市的 %,排在 位。两个行业的全年营业收入占全市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达 %,构成临汾市经济活动单位的主体。2、制造业成为从业人员最集中的行业。2010年,临汾市制造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人,占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比重达

10、 %,成为我市从业人员最集中的行业。其他从业人员比较集中的行业还有:建筑业从业人员 万人,占 %;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 万人,占 %,分别排 位和第 位。3、新兴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目前,临汾市第三产业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服务业,以信息、商务服务、旅游、房地产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且呈快速发展之势。2010年,临汾市房地产业法人单位 个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 个,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 个 。(见表2)。表2 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行业分布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比重(%)数量比重(%)人数比重(%)人数比重(%)合 计第二产业工业采矿业制造业

1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三)公有制经济在关键行业仍占据主导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经济发展较快1、国有、集体企业数量减少,但在基础行业仍居支配地位。2010年末,全市国有、集体企业法人 个,占全市企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为 但从实收资本构成来看,在一些基础行业,国家资本和集体资本仍占主导地位。如国家、集体资本占相应行业实收资本的比例,采

12、矿业占 %,烟草制品业占 %,电力生产业占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 %,可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仍居支配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私营经济迅速崛起,总体实力明显增强。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临汾市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措施,使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并不断发展壮大,地位日益上升,已逐步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重要支柱。2010年末,全市私营企业法人单位达到 个,比2009年增加 个,在各类企业中增长最快,占全市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 %,比2009年提高 百分点。私营企业法人单位个人

13、资本达到 亿元,占全市企业实收资本的 ;实现全年营业收入 亿元,占全市企业营业收入的 % 。同时,私营经济就业量持续增长,成为临汾市劳动力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截止2010年末,临汾市私营企业从业人员 人,有效地支持了公有制经济用人制度的改革,容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社会新增劳动力,缓解了就业压力,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表3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2010年2009年单位数比重(%)从业人员比重(%)单位数比重(%)从业人员比重(%)合计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其他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四)地区之间法人单位数量差距大,平川

14、县市优势明显。1、基本单位的区域分布呈现由平川县市向东西两侧呈递减趋势。从地区分布看,临汾市半数以上的法人单位主要集中在平川市县,单位拥有量自平川向东西两侧呈递减态势。2010年,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前5位的依次是尧都区( )、洪洞县( )、侯马市( )、翼城县( )和襄汾县( )。五县的法人单位数占全市的 %,产业活动单位数占全市的 %。表4 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地区分布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数量(个)比重(%)数量比重(%)合 计尧都区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 县安泽县浮山县吉 县乡宁县大宁县隰 县永和县蒲 县汾西县侯马市霍州市2、平川县市区地位突出、优势明显,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高

15、。平川市县区不仅单位密集,就业比重高,而且企业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整体人员学历较高,是临汾市区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2010年,临汾市法人单位分布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97个,五县市区高达约 300个 ,五市县区从业人员 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 %。 全市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中, 五市县区占 %,整体人员学历较高。从企业规模看,在全市资产总额超亿元的 个企业中,五市县区拥有 个,占 %, 为我市大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尧都区作为临汾中心城区,法人单位数占全市的30 %,从业人员占全市的 %,营业收入占全市的 %,经济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较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其地位十分突出。二、主要

16、问题(一)企业规模总体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近年来,临汾市企业规模虽有所扩大但总体仍偏小。2010年,在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中,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单位有 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93 %, 其中又以20人以下的企业为主,占74% 。从资产看,资产总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 个,占全市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87% 。从行业看,2010年临汾市共有工业企业 个,占全市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 个,占全部工业企业的 %;全市有批发、零售业企业 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只有 个,仅占全部批发、零售业企业的 。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势必将面临严酷的

17、市场竞争,经济不稳定因素也将增多,企业规模偏小会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二)高素质人才匮乏,分布不均2010年,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万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37 %,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仅占0.7 %。具有各种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为5.3万人,占从业人员的8 %,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占有职称人员的7 %。具有各类技术等级人员为5.7万人,占从业人员的9 %,其中高级技师仅占有技术等级人员的3 %。无论从学历层次、技术职称、技术等级来看,都存在从业人员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高素质人才匮乏等问题。从经济类型分组看,企业中的高端人才近六成集中在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无

18、法吸引到高层次人才。2010年,全市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有4306名,其中国有企业占55% 而在私营企业中仅占13%。大多数企业中高端人才匮乏,导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三)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薄弱从地区发展情况看,带动临汾市经济发展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平川五县区,而其他山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薄弱,不论是法人单位数量、就业人员比重、经济效益水平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10年,五个县区法人单位 个,占全市法人单位总数的近60 %;从业人员 万人,占 %;实现全年营业收入 亿元,占 %,其中收入亿元以上企业 户,占全市亿元以上企业总数的 %。从企业规模看,在全市资产超亿元的 个企业中,5个县拥有 个, 占 %。(四)港澳台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少,经济外向度有待提高2010年,全市港澳台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单位 家,占全市企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仅为 %,从业人员 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 %。三、对策与建议(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整产业区域布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要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为核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搞好产业链之间的衔接,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协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