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图书馆知识转移特性、过程及效果评价 作者:徐洪升时间:2010-6-13 13:53:00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知识转移知识管理论文摘要:知识转移是实现知识增值的必要途
2、径,也是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基本特征为:目的性与增值性,社会性和中介性,不确定性与投入弹性以及集成性与制约性,并经历发生、发展、成熟几个阶段。就目前我国图书馆而言,BSC法能有效反映其知识转移的效益状况、读者状况、组织状况和人力资源状况,值得推广运用。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说:“2l世纪的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将是组织内的知识工作者和他们的生产力”。上世纪80年代末,有关知识管理的论文相继在斯隆管理评论、哈佛商业评论等刊物上出现,“知识管理”、“知识流动”、“知识转移”等术语相继正式进入词典。本世纪初,国内外的知识管理研究逐步拓展到图书情报领域,并取得
3、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是,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突出的一点是当前的研究虽然对于影响图书馆籀汲管理扮函素进行了分析,但是大多立足于概念性的、静态的研究,并没有把这些影响因素同特定的知识转移过程结合起来,针对性不强。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知识共享和转移。知识的价值体现在对它的广泛、有效的应用上,而要被更有效地应用,就必须使知识在较大范围内被分享和吸收。因此,知识转移是实现知识价值的必要途径,也是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对知识转移的研究是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与发展。关于知识转移的概念及其内涵的认识多种多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强调知识转移过
4、程的复杂性与具有过程的阶段性。所谓图书馆知识转移,即图书馆采用国内外先进管理理论和技术,通过对图书馆内外各种知识资源进行挖掘、选择、整合,使知识在个体、群体、组织之间流动和转化并彤成良性循环,从丽缩小知识差距、实现知识共享、促进知莰增煎弱过程。一觳来讲,它是一个由知识势能高的主体向知识势能低的主体知识流动的过程。知识转移可以是知识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之问的直接转移,也可以是有第三方参与的间接转移。后者更有利于知识的快速高效转移。1图书馆知识转移的特性笔者发现,在以往的图书馆知识转移特性研究中,人们往往偏重于知识特性而忽略了转移特性,从而导致了一些认识上的模糊。当然,图书馆知识转移的特性离不开知识
5、的特性,但它更应体现出多种要素(如知识源、传播方式、图书馆职能)的动态结合。笔者认为,图书馆知识转移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11目的性与增值性知识的扩散往往没有目的,是自发的、随意的,知识转移作为较高层次的知识流动,则是知识拥有者或者知识接受者有目的的行为。供需双方为了不同的目的,通过图书馆这样的公共网络系统实现知识的转移,知识转移完成后要达到知识供需双方彼此双赢的目的,而转移过程伴随着知识裂变、聚合,进而形成新的知识,产生增擅。 12社会性和中介性图书馆在知识转移中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和图书馆组织的公益性。其中服务对象的社会性体现在全
6、社会成员都可以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而图书馆服务机制的公益性则使社会大众通过图书馆都能享受知识转移服务,体验知识的作用和价值。图书馆知识转移还具有中介性。在知识转移过程中,图书馆主要是通过文献载体和网络手段来转移知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不属于知识源,只是作为知识授体的文献作者、信息发布者与作为受体的用户之间的一种社会中介,因此具有中介性,这为知识转移效率的提高、知识转移成本的降低和知识的增值提供了快捷、有效的途径。13集成性与制约性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各层次、各组成部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层次、各部分之问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具有典型的综合集成性特征,各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稆互锱约。这种相互制约性符
7、合“木桶原理”,任何一个组成部分成为那块“短板”,都会影响知识转移价值目标的实现,使价值实现的链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14不确定性与投入弹性知识资源的价值转化的程度具有不确定性,因为知识的价值大多处于潜隐状态,本身具有默会性。雷亚萍把知识比喻为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冰山,露出海面的可见部分为显性知识,而沉入海水中的部分为隐性知识。加上接受者的吸收能力以及文化障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知识在多大程度上能有效转移取决于图书馆如何利用和运作。这里有一个由潜隐到显露的过程,其转移过程的程度不容易把握,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准则来衡量,这也使得各图书馆在人力、物力投入的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弹性。除上述几种特征外,笔者认为
8、图书馆知识转移还有互动性、交叉性、嵌入性、服务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也告诉我们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一个机构意欲“穷经”而“通才”是不大可能的,惟有在遵循知识转移的特征、把握知识转移规律的基础上通力合作,才是有利于个人、集体和社会发展的合理选择。2图书馆知识转移的过程首先,我们以一个事例来描述图书馆知识转移的过程笔者所在的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标志性建筑新图书馆大楼于2001年落成,总建筑面积达27000平方米,新落成的图书馆面貌一新、安静舒适,但同时消防安全工作更加严峻了,为此有人提出有必要引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灭火系统,馆领导采纳了这个建议,经多次调查、考证,
9、在排除了诸多不确定性和因果模糊性之后,该馆于同年从海湾公司引进、安装了先进的JBQGGST5000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灭火系统(联动型)。 然而,该系统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大,而本馆工作人员又普遍存在消防意识差、消防知识匮乏等问题。针对这种现状,产品提供方(海湾公司)派专人主动上门讲解该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馆方也派消防部成员到海湾公司进行系统培训。然后,馆领导有计划地从流通、期刊和电子阅览等部室抽调一些人员到消防部学习,由培训回来的人员向大家讲解智能控制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以增强全馆消防监控工作的机动能力。刚开始的时候,报警系统曾出现误报现象。
10、这一方面是因为图书馆有些同志操作不规范或失误所致,另一方面是因为环境中某种诱因与火灾发生时的状况接近,从而使报警设备发生误判而报警。针对第一种情况,校图书馆组织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多次学习,反复实践;针对第二种情况,校图书馆将干扰因素一一排除后,误报现象肖除。在馆内人员基本能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并确认该系统达到设计规范及使用效果后,新图书馆大楼便正式投入使用。为将消防监控工作形成惯例,图书馆组织制定了专门的图书馆及各部室的消防规章制度,如消防值班制度、书库消防安全制度、安全疏散管理制度、消防控制设备操作规程等并逐级签定防火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到个人,明确每个领导和馆员的消防职责,同时将防火工作的业
11、绩纳人图书馆的岗位责任制考核。知识转移类似于生物发展过程,即经历发生、发展、成熟几个阶段,不同因素(知识,知识源和接受者等)在不同阶段的影响程度及各阶段发展速度等各不相同。图书馆知识转移可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实施阶段;调整阶段;整合阶段。在初始阶段,知识转移机会开始萌芽,图书馆组织或个人发现知识缺口和弥补该缺口的知识,并作出转移决策。机会的寻找和把握以及决策的执行难免带有不确定性和因果模糊性,但是,如果有证据表明所转移的知识在其它环境中非常有用以及知识源是值得信赖的话,这种模糊性是可以大大降低的,因此,此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知识运用的因果模糊性、知识的有用性和知识源被信赖程度。这一阶
12、段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进入到实施阶段时,知识源和接受者建立起适合知识转移的渠道,进行彼此之间知识和资源的交流,知识和资源的流动在这一阶段会达到顶峰,其发展速度也相应加快。这一阶段的主要问题是维持双方的合作关系以确保知识流动,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合作者之问的关系。到了调整阶段,接受方根据使用新知识的绩效,决定是否保留该知识或是否将新知识的运用制度化,这是成功转移知识的关键环节。这一阶段的困难取决于意外问题的数量和严重性,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努力程度;此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与接受者的吸收能力有很大关系。因此,本阶段主要受因果模糊程度、接受者的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知识源的支持和帮助
13、也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一时期,发展速度又趋减慢。如果得到满意绩效,接受者决定将新知识的运用形成惯例,那么此时就开始进入整合阶段。新的惯例形成之初是艰难而又脆弱的,因而维持和强化新的惯例,使转移的知识成为自身知识的组成部分,既需要应对新惯例形成过程中的挑战,又需要对新兴事物进行大力扶持。在这一阶段,图书馆环境因素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3图书馆知识转移效果评价知识转移的目的是影响或改变知识接受者(个人或组织)的行为,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为此我们必须设计一个方案来评价图书馆的知识转移效果。虽然知识转移不同于有形资产的转移,它是围绕图书馆的“知识”展开的,但如果图书馆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没有统一的衡
14、量标准,有效的管理便存在一定的难度,即不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不利于激发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适应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的需要,图书馆探索和建立适合图书馆自身的评估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31图书馆知识转移效果评价应遵循的原则一般来说,显性知识的利用和转化相对容易些,评价也比较容易进行;而隐性知识不能被编码,难以表达、传播、沟通和共享的特性使它的管理和转化难,评估更难,再加上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因此在评估时特别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没有评估重要方面,如没有对馆员和读者知识吸收和转化能力的提高进行评价;二是采用了错误的评估指标,如该用定量指标时使
15、用了定性指标;三是使用了错误的评估方法,如该用定性方法时用了定量方法。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图书馆在进行知识转移效果评价时,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即:成本效益原则;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层次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比性原则。32图书馆知识转移效果的评价目前,对知识转移效果的评价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并且主要集中应用于企业管理方面,研究者与实际操作者是见仁见智,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评价方法。侯金超等人提出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王军霞等把复合DEA方法运用到知识转化的测试过程中;贾生华、疏礼兵提出了KMPI理论,给出在某一时点评价知识转移绩效的新的计量方法,等等。国外对知识转移效果评价也进行了大
16、量的研究,大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转移的绩效评估进行探索,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然而,从现有的研究看,目前尚无公开的绩效评价方法或体系来对图书馆知识转移进行评价。图书馆作为服务于读者需求的公共服务机构,显然无法像企业那样,运用利润率、营业收入等作为绩效评价指标来对本部门的发展目标、运营策略、财务指标和内部流程等进行评价和管理,但可以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引入先进的评价方法。就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性质、目标、内容及职能而言,BSC法平衡记分卡法(BalancedScorecard)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图书馆知识转移效果评价问题。BSC法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罗伯特·卡普兰和复兴全球战略集团创始
17、人大卫·P·诺顿提出的。作为一种优秀的战略管理业绩评价工具,其基本架构由四个维度组成即财务状况、用户状况、内部业务流程状况和学习与成长状况。传统的BSC法是将组织的战略目标分解转化为以上四个方面,构成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考核。将这种方法用于图书馆知识转移效果评估,可将图书馆的效益状况、读者状况、组织状况、人力资源状况四个维度取代传统的四维度,共同指向图书馆知识转移战略。罗伯特·卡普兰提出BSC模型已为学界熟知,崔明新、李伟超等在文献中对图书馆引入这一模型的方法和步骤也有所论述,笔者不在此一一赘述。需要一提的是,图书馆运用此模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图书馆知识转移项目的主要战略问题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识别及解决。一般讲,图书馆知识转移战略问题通常是模糊的,知识主体对其应在早期识别,并在整个转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重视、解决这些问题。(2)根据具体的项目特点明确各部分的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