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之旅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 从这个学

2、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三、进行新课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板书

3、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五、布置作业(略)六、板书设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

4、结结论。教学过程:一、 导学达标: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4)、扩展:录制声音2、声音的传播:(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

5、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学生活动:(1)、看15页的表格内容(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学生活动: 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4、回声:声音的反射。0.1秒 <17米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四、课后活动:动手动脑:1、2、3题。教学后记:1、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2、 要测一测学生的

6、接受情况。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学习目标: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教学时数:1课时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要的纠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 前提测评: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3、声音在 、 体中比 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二、 导

7、学达标:引入课题:直接给出问题,引入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学生活动:1通过看书,了解人耳的结构。2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去体验骨传导。例咬住音叉,把耳朵捂住,敲击音叉,是否听到声音。1、 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在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的基础上,解释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2、 利用骨传导听到声音3、双耳效应学生活动:观看录象,讨论双耳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四、教学后记本节课堂内容不多,可以增加一些其他有关声音的知识:如声波、人体的结构等。设计好练习,物理时习在线的内容必须进行调整。三、声音的特性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8、。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教学时数:2课时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要的纠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 前提测评: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3、声音在 、 体中比 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二、 导学达标:引入课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1、音调:声音的高低 试验:研究音调与振动

9、快慢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学生阅读课本图示2、响度:声音的强弱 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 (2)、响度与发声体距听者的距离有关 (3)、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学生阅读材料: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 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 音色表示什么?三、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四、完成物理时习在线本章内容五、教后记本节内容比

10、较多,应紧扣要求,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应让学生在课后去分析较多的声现象,并布置一定的思考题?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l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l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l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l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三、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四、教学过程: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

11、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1、噪声的来源(学生讨论)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学生讨论)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90dB,会破坏听力;>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3、控制噪声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源发生处) (声音的传播过程) (人耳)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

12、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五、课堂小结:1、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2、 怎样防治噪声?六、布置作业: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七、教学后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五、声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l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l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3、情感、态

13、度和价值观l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二、教学重点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法与学法:阅读自学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Ø 学生活动(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2)观看相关的录像;(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1、声与信息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14、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2、声与能量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振动除结石。超声波洁牙。课堂小结: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课后作业:完成物理时习在线相关内容一、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l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l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2、过程和方法l 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3、情感、态度、价值观l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l 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l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15、重、难点:1、 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2、分析解释有关现象。教学器材: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二、 进行新课: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学生举例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 (1)、自然光源 (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传播演示试验:图片阳光穿过树林演示试验:激光在水中穿过演示试验:激光在烟雾中穿过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影、排队、射击、日食、月食(可以让学生先讨论,部分现象要解释) 3、光的速度:讨论:光有没有速度?

16、(有,非常大)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 c3×108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利用对比说明:34页图示。 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分析总结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点:倒立的实像。 5、影子与像的不同:三、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四、课后活动:1、 完成物理套餐内容。2、 课本后练习。二、光的反射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3、知道光路可逆。 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二、重、难点:1、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 2、利用实验现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 1、

17、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 2、闪电与雷声虽然同时产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了什么?2、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学生探讨: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可以看的见?五、进行新课: 1、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方法、步骤:如何做?结果:填入左表结论如下: 角i角r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3、光的反射规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练习:物理套餐P30作图题

18、4、试验:两种反射,得到定义如下(1)、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反射光线朝各个方向)(2)、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平行光线射入,光线平行射出)探讨: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学生讨论后,作图证明)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规律。5、光的反射的应用:学生举例(注意黑板反光问题) 6、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六、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七、教学后记:在探究活动中,应给出较具体的指导,避免学生的盲目性。前、后的练习要补充。八、完成时习在线作业,并做好训练题。三、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

19、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4、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重、难点: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平面镜成像原理。教学器材: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 1、光是沿 传播的。 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3、 作图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 进行新课: 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器材:蜡烛、纸、玻璃、尺 步骤: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 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 能得出什么结论? 2、平面镜成像的

20、特点:(1)、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现象:水面成像(可详细讲解) 3、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讨论:水银面起什么作用?窗户上的玻璃能否成像?如何成像? 4、球面镜:(1)、凸面镜:可以使光线发散,可以开阔视野,常用作观后镜。成什么像?(2)、凹面镜:可以使光线会聚,常用作太阳灶、汽车头灯 成什么像? 学生讨论:球面镜的应用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完成物理时习在线本节内容。完成课本后习题。写出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21、00字以上)教学后记: 要补充必要的知识点:如距离、虚实、原理等。四、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重、难点: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学器材: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面

22、发生 ,其反射角 入射角。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现象: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变形了? 是什么原因? 光的直线传播均匀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同学们猜一猜 进行新课: 1、试验: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 (先让学生猜想:光线会往哪边折?) 结果: 2、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结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 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有关

23、现象:(1)、池底变浅:做图说明(2)、筷子弯折:做图说明(3)、海市唇楼:做图说明(4)、渔民刺鱼:做图说明:(5)、通过透明物质看物体,都是折射现象,成的都是虚像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200字以上)教学后记:折射的三种情况要清晰,最好能做图。折射现象的解释:教师应先示范五、光的色散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2、过程和方法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

24、、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重、难点:1、 掌握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2、 知道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生活中有哪些光的折射现象? 进行新课: 1、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现象实验: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 2、光谱中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不偏折程度最大3、物体的颜色:(1)、试验:光的色散说明什么问

25、题? 结论: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后会变成其他颜色。 不同颜色的光分散的过程叫光的色散。(2)、颜色之迷: 不透明物体: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 透明物体:由透过的色光决定。(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4)、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六、看不见的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

26、及人类生活影响。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重、难点:1、知道太阳光谱的内容。2、知道红外线、紫外线的定义及其作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白光是由各种 混合而成的,把白光分解成各色光的过程叫 。2、完成光路图: 空气 A 水 B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利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可见光: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进行新课: 1、把这些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在红光、紫光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光,分别是:不可见光 可见光 不可见光红外线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紫外线 2、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

27、红外线越多。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红外线的穿透云雾能力比较强。学完上知识后,让学生讨论红外线可以有什么用途? 3、紫外线:(1)、阅读课本51页的内容,并归纳。(2)、紫外线的来源?(3)、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相片底片感光。(4)、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5)、荧光效应。学完上知识后,让学生讨论红外线可以有什么用途?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内容。课本后练习。教学后记:这节课的内容简单,可以利用时间复习、练习前面内容,或总结整章内容。一、透镜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

28、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2、过程和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重、难点:焦点、焦距的定义。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教学器材:激光源、各种透镜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完成光路图:空气 玻璃 水 空气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经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 进行新课: 1、透镜: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图3.1-1示)2

29、、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心的直线 光心:透镜的中心 光心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焦点有几个?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单位是什么?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教学后记:对光心、主光轴的知识进行补充。会聚、发散

30、的结论。二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和方法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重、难点:照相机的原理。凸透镜成像的特征。教学器材:透镜、纸片、放大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 进行新课: 1、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的结构: 镜头凸

31、透镜 胶卷 快门 图3.2-1示2、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3、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构:图3.2-4示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是一个凸透镜 怎样使用?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教学后记: 考虑二个问题:如何讲解结构、原理时具体化? 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过程和方法: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重、难点:1、试验的过程。2、总结凸透镜

32、成像的规律。教学器材: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2、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 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1、演示试验: 物距: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 像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焦距: 用f表示 2倍焦距:用2f表示注意事项:A、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B、 调节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结果:距离不同成的像不同像与距离有什么关系?2、学生试验:试验

33、过程如课本示A、要找出放大、缩小的区域 B、要找出倒立、正立的区域 C:要找出不成像的区域。试验结果填入课本表格,并进行总结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照电脑模拟)物距 像距 倒、正 大、小 虚、实 u>2fu=2ff<u<2f u<f4、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作图法) 实像:真实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可以出现在光屏上。虚像:讨论其特点讨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写出凸透镜成像时各种的规律。四、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34、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2、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重、难点:眼镜怎样矫正视力。教学器材:近视眼镜、远视眼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 1、完成光路图:空气 F F 水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 进行新课: 1、眼睛:(1)、眼睛的结构:图3.4-1示 各部分的作用 晶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2)、眼睛如何看到物体:课本P63示总结: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照相机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 (1)、近视眼: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眼球前后方向太长 光

35、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2)、远视眼: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 眼球前后方向太短 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 探究:如何调整? 3、眼镜: (1)、近视眼镜:让光线发散凹透镜 (2)、远视眼镜:让光线会聚凸透镜 4、眼镜的度数: 度数越大,折光能力越强。 远视眼镜(凸透镜)正数 近视眼镜(凹透镜)负数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教学后记:实物眼睛凸透镜 比较 总结规律:眼睛是可调的凸透镜 可以播放动画说明近视眼、远视眼及调整方法五、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过程与方法尝试应

36、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重、难点: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教学器材:显微镜、电脑平台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时,成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进行新课: 1、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 各部分的作用 目镜: 物镜: 反光镜:(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课本P65示 (作光路图说明)总结: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

37、仪,另一个做放大镜。 2、望远镜:图3.5-2示 各部分的作用 目镜: 物镜: 反光镜:(2)、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课本P66示 (作光路图说明)总结: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另一个做放大镜。 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1、完成课本练习。2、我还想知道?教学后记: 可以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最后总结它们的结构和原理,然后复习本章知识。一、温度计教学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

38、、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学器材:烧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 温度计 二、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示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 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39、的规律制成的。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 3、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 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例:37读作37摄氏度 45读做零下45摄氏度 4、体温计: 结构、量程、分度值 使用5、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1)使用前 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2)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

40、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课本后练习。教学后记: 温度计的使用方面,按课本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但一定要把步骤总结并进行板书。 可以对几种温度计进行对比二、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重、难点:1、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

41、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 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 探究实验:课本75页,

42、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试验 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时间/min 123456789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熔化和凝固:固体 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见课本熔点表),记住冰的熔点。3、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4、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

43、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2、课本后练习。教学后记: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节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三、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重、难点:1、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 热。物质从液态变为固

44、态的过程叫_。 热。 2、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是什么?3、晶体温度在熔点和凝固点所处的状态是什么?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学生猜想) 进行新课: 1、探究:水的沸腾 ( ) 提出问题 ( ) 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 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 ) 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时间/min 123456789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沸腾:(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3、蒸发: (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3)、蒸发有吸热致冷作用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