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工科”之新_第1页
解读“新工科”之新_第2页
解读“新工科”之新_第3页
解读“新工科”之新_第4页
解读“新工科”之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解读“新工科”之新(下)导读三“新工科”国外篇 发达国家主动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发展新兴前沿学科专业, 发布工程教育改革前瞻性战略报告,如美国在 2011-2013 年 相继推出“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计划” “先进制造业国家 战略计划”及“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 ,德国于 2013 年提出 “工业战略实施建议” ,日本在 2014 年发布“制造业白皮书” 等。(一)美国美国的高等教育系统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为适应信息 技术革命所引发的人才资源转型的需要,推动高等教育结构 转型,与美国的新经济产生了良性互动。1. 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扩大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规模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

2、之后,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美 国的工程教育响应了这一战略。 2011-2015 年,美国工程领 域学士学位授予人数由万人增加到万人,年增长率保持在 5%以上;硕士、 博士授予人数也实现了高增长。 工科毕业人 数的增加与美国“再工业化”战略需求密切相关。2. 形成“大工程观念” ,丰富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美国工程教育受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形成了“大工程观 念”,致力于发展以培养学科领域内通用工程科学人才为目 的的通才培养模式。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为工程类学生提供广 泛的综合课程体系、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课程理念、跨学 科的课程组织、层次性的课程设置。通过对有关技术学科知 识的整合,包括对更大范围

3、内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系统的 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例如,麻省理工学 院创立了 CDIO 工程教育理念,伯克利大学将学术优先的原 则贯彻到工程教育,普渡大学从能力维度、知识维度、质量 维度构建宏大的工程人才培养三大支柱体系。3. 对标国际标准,保障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美国国内由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 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 ABEF )实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 认证,针对全美土木、机械、电子、化学工程等三十多个工 程专业进行教育评估。同时,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发起实质 等价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如“华盛顿协议”

4、 “悉尼协议” “都柏林协议” “国际职业工程师协议” “亚太工程师协 议”和“国际工程技术员协议” 等。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 以素质和潜能表现为考核依据,并能持续改进的课程体系, 保证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上,具有管理沟通和自我 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二)德国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始于 19 世纪初,受到洪堡现代大学教育 思想和博依特技术教育思想的影响,同时吸收借鉴当时法国巴黎理工学院的成功做法,加上两次世界大战的催生和强 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德国模式。1. 贴合产业需求,实施分类教育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可划分为两大类 :一是以科堡应用科 技大学、汉堡科技大学等为代表的应用科技大

5、学,偏重技术 应用;二是以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大等九所工业大学联 盟为代表的工业大学,偏重研究理论。这种划分既满足工程 与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也遵循了人的个性差异。2. 密切联系企业,实行产学结合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办学形式以产学结合为特征,学校与企 业之间合作紧密,拥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师 与工程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德国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注重科 学教育、人文教育、专业教育相结合,重视工程实践教育的 质量。3. 实行认证与注册,开展专业评估 为保证工程专业质量, 德国实行专业认证。 认证机构是 ASIIN ( German Accreditation Agency for Stud

6、y Programs in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Natural Sciences and Mathematics), 即德国自然科学、信息科学、工程和数学专业认证机构。另 外,德国还实行严格的工程师注册制度。(三)日本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迅猛发展,成为世界制造 强国,这与日本的工程教育分不开。1. 重视素质教养,开展不同层次类型的工程教育日本工科大学重视素质教养的形成,建立了独特的工学教育 课程体系。日本不同层次类型的工程教育能够根据社会需求 来培养特定人才。如:研究生工程教育是因战后工业技术高 度化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旨在为企业及社会培养工程研究

7、与管理人才;专科工程教育为解决人才培养的结构性问题应 运而生,旨在为企业培养基层的中级工程技术人员;本科工 程教育介于二者之间,培养企业生产现场所需的高级工程技 术人才。不同层次类型的工程教育机构职责分工明确,人才 培养目标定位差异化。2. 灵活设置专业,主动适应现代工程的发展要求 日本工科类院校专业设置的灵活度较高,能够根据市场需求 和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来调整其专业结构,并且所开设 的专业整合性强。在课程教学方面善于利用 CDIO、PBL (项 目式学习) 等先进教学理念和设计方法, 具有注重交叉融合、 注重自然科学基础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协调发展等特点, 能够较好地适应现代工程的发展要

8、求。3. 加强产学协作,提高工程教育的实践意义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通过立法手段强制推进产学结合与实 践教育,突出工程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了企业对人 才的满意度。工科类院校已普遍建立起工学结合、产学协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综上所述, 美、德、日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体现在:(1)回归工程,产学结合,实践育人,提高企业对工程人 才的满意度; ( 2)合理设置课程体系,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 教育,注重对工程人才的整体能力与全过程培养; ( 3)加强 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和能力,以满足国际 化工程教育的需要; ( 4)推进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学位体制 国际化;(5)以人为本,以

9、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建立分类 分层次的工程教育体系。四新工科总体建设思路 1. 推动工 程教育立法工作,有力促进协同育人 探索和制定工程教育法 。从法律层面强化工程教育的公 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制度保障,建立健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大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制度,解决大学生实习实训难的问 题,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2. 扩大办学自主权,打造新工科发展新动能 扩大招生自主权、学位授予自主权和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自 主权。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 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 ,破除束缚新工 科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造新工科发展新动能。3.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让工程教育

10、回归工程 建立符合工程教育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落实培养标准和建 立质量评价体系。新工科建设应以服务国家为首要任务,把 关注点放在衡量人才培养成效,衡量大学对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创新竞争力提升、行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实际贡献上,而 不是以简单的论文、引用等可量化数据进行评价。4. 改革教育教学体系,打造全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1)重塑人才培养质量观。加快制定适应工科学生终身发 展和社会需要的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标准体系,完善学生培 养质量持续改进体系。(2)重构人才知识体系。建设一批服务现代产业的新兴学 科专业集群,加快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造;加快课程改革,更 加注重前沿知识和学科交叉知识体系建设、实践创新性课程 体系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