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真菌药用的固体发酵工程_第1页
中药真菌药用的固体发酵工程_第2页
中药真菌药用的固体发酵工程_第3页
中药真菌药用的固体发酵工程_第4页
中药真菌药用的固体发酵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药真菌药用的固体发酵工程【作者简介】庄毅(1933),男,研究员;现任:中国药学会药用真菌专业组、中国菌物学会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顾问,江西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专业顾问等;原任: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菌与中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菌物药,真菌药物;E-mail: njzhuangyi_2008.庄 毅摘 要:真菌药用“固体发酵”工艺是中药传统范畴内仅有的,也是历史上诞生最早的一类生物制药技术,如中药真菌药物“神曲”的制作,沿用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这类产品与中医药关系密切、用途广泛。此项工艺长期来经过从“制曲工艺”、“固体培养”、“固体发酵”等发展阶段至今已走向固体发酵系

2、列工程,道路宽广、前景良好。本文介绍它的发展简历,各阶段的代表产品及其生产工艺特点,尤以现代的“普通发酵”、“双向发酵”为重点,列举其研发思路、重要研究发现等,并以“槐耳菌质”、“槐芪菌质”、“灵雷菌质”为代表作系统简介,建议作为业内当前应重点注意的研发方向。同时理论上提示,系列内还可能存在的“多菌发酵”、“特因发酵”等创新空间,犹待继续研究发展。期望各种“菌质”能在中医药领域显示独特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固体发酵;真菌药物;制曲工艺;固体培养;普通发酵;双向发酵1. 概 述中华民族有五千年以上文明史,中医药是光辉历史的一部分,它是一座宝库,其中“真菌类中药”是一个璀璨的明珠。中药有它的传统特色

3、。一、药材多属天然产品,至今中药材各类资源总数已达12807种1,通常据其自然属性分类,植物药约11146种、动物药约1581种、矿物药约80种,历史上将“真菌类中药”归属于植物药内。二、对中药药性则讲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中医师按患者体征、病情及药性等辨证施治开出不同配伍的处方,常被加工成汤剂应用,更有据名医经典处方制成丸、散、膏、丹等各种中成药供临床医疗需要。2. 真菌与中医药的关系由于真菌受主观上的微观性、多型性等影响2,客观上曾长期受制于生命科学和相关科技的发展水平,因此中医药史上被有关本草收载并被长期实践沿用至今,属传统的“真菌类中药”种类不多,约有50种(不包括现代被认为有一定

4、药用价值,但尚未研发成功并未被正式批准药用的品种和那些营养丰富、有一定保健功能的食用菌如菇类等)。它们与中医药的关系可概括为三点:2.1 历史悠久真菌药用至今已有2000年以上历史,据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述已有茯苓、灵芝、雷丸、僵蚕、猪苓等品种,是最早的本草记载。2.2 关系密切据统计报导,在中药处方中药用真菌茯苓是应用最多的一味,灵芝、银耳、冬虫夏草等也久负盛名。2.3 用途广泛真菌各品种药用的涉及面广泛,可内服、外用,能抗菌、杀虫、消炎、止痛、止血、安神、抗肿瘤、抗病毒等,也有主要作用于人体各重要系统,如神经系、呼吸系、消化系、循环系、排泄系或分别适用于儿科、妇科、老年病等。同时一种真菌的药效

5、可能兼有几种作用,不同真菌也可能有相同作用3。3. 中药传统范畴内真菌药用的二种基本方式3.1 药用真菌以真菌自身组织如子实体、菌核等供药用属“药用真菌”,如灵芝、茯苓等约30种,多属大型高等真菌,药用历史达2000年以上,被广泛用于复方汤剂和中成药等,其资源多来自野生采集或人工培育,属农业型生产,对许多品种的生产周期、生物效应、产品成本等和有些品种的人工培育技术都有待提高,特别是现代研发的新品种就更少,但药用真菌将仍是中医药所必需的一类,应充分注意发展。3.2 真菌药物中药传统的“真菌药物”是由真菌在含水分的各种固体(态)材料(今称“发酵基质”)上进行发酵(现代为固体发酵工程)其产品供药用,

6、如历史上早期的“制曲工艺”生产曲(如古代的神曲、红曲)、酱、酒(酒酿)等,近代“固体培养”生产的猴头片、蜜环片等和现代“固体发酵”生产的槐耳菌质、槐耳颗粒等总计约10种,均属“真菌药物”,也都是“固体发酵”工程的产品,用药用真菌的菌种经“固体发酵”可产生真菌药物。实际上“药用真菌”与“真菌药物”同根共源,历来都属于“真菌类中药”(近来建议可称为“菌物药”4下同)。本文将重点介绍“真菌药物”及其生产工艺“固体发酵工程”5。4. 真菌药用的“固体发酵工程”与真菌药物生产4.1 特点与优势一、它是中药传统范畴内固有的一类生产工艺,虽非中药专有,但从它的源远流长和沿用发展等情况看,仅见于中国的中药业内

7、的真菌药用固体发酵。二、现代与中药有关的各类生物技术,如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等多种,但在中药传统范畴内曾被应用、发展的确只有固体发酵工程。三、长期以来,它的发展、应用一方面受中医药理念、经验的指导,产品讲究性味、归经等,另一方面,其生产工艺与应用在保持中药特色的同时,又在新品种的研发,接受应用现代药物研究的有关内容和实验方法等方面符合现代中药的要求。四、这项历史悠久的真菌药物生产工艺从制曲工艺起,经固体培养,于本世纪起开始走向“固体发酵系列工程”,又有新的探索空间,研发道路宽广、前景良好。4.2 古代的“制曲工艺”及其早期的代表品种6据唐药性论记载最早在距今1500余年前的北魏时代,已

8、开始用较粗放的固体发酵工艺制作中药“神曲”供药用。此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前,较长时期内又生产了各种曲(红曲等)、酱、酒(酒酿)等真菌药物。早期的生产工艺统称之为“制曲工艺”,其代表品种见表1。表 1 古代“制曲工艺”生产“真菌药物”的代表品种名称收载本草应用年代公元(约)发酵菌种发酵材料发酵条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神曲药性论(唐)500自然诱发多菌种(酵母菌)等多品种混合自然适温味甘辛,性温,归脾胃经消食化积,健脾和胃酱名医别录(梁)900自然诱发(黄曲霉)等大豆、面粉自然适温味咸,性甘,归脾胃经清热解毒红曲饮膳正要(元)1300人为添加红曲白梗米自然适温味甘,性微温,归脾、大肠,肝经健脾消食,

9、活血化瘀酒酿纲目拾遗(清)1700人为添加酒曲酵母糯米适温味甘辛,性温补气生津,活血表1显示应用古代“制曲工艺”制作的几种早期真菌药物,特点是工艺粗放、发酵材料除神曲外多用农副产品,并无材料灭菌处理与无菌操作,发酵菌种最早由自然诱发的多菌种(神曲)趋向诱发,添加主要菌种、(红曲、酒酿),发酵条件主要利用季节适温,产品应用讲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并且常显示药食同源。4.2.1 神曲 唐药性论神曲是中国制作应用最早的真菌药物,沿用至今已1500年以上,古代生产神曲多在春夏季节,发酵材料复杂多变,常用麸皮、面粉、赤小豆、杏仁(去皮)等打粉再混合由鲜辣蓼、青蒿、苍耳等草药捣成的多汁碎片使成糊饼状,平

10、铺切块、覆盖保温,使发酵,待见表面产生菌丝体即晒干,不同产地的神曲其发酵材料有所变化。它有多种用法,主要用于消化不良等。神曲的意义不但是最早的固体发酵产品,且内涵丰富,从现代固体发酵工程的发展来看,它也是应用全性基质,进行双向发酵和多菌发酵工艺等值得重视的原始起点。4.2.2 红曲 梁名医别录红曲也有800余年药用史,发酵材料以白梗米蒸熟,人工添加红曲(Monascus purpureus Wents),30恒温发酵约3天,米成紫红色即可。有趣的是现有特因的新发展,如发酵基质采用富硒大米,发酵菌种被卫星带进太空环境进行诱变,再经筛选择优,用以制成“富硒红曲米”又名天曲,功能是调节血脂等,待更深

11、入验证。4.2.3 其它早期的真菌药物还有如酒糟(唐本草拾遗)、淡豆豉(明本草汇言)、腐乳(清纲目拾遗)等。此外,有些地方生产特殊品种,如福建生产既著名又神秘的片仔癀7,始于明代至今约有400年历史。4.3 近代的“固体培养”及其生产的代表品种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中药内真菌药物的研发、生产进入“固体培养”时期,其特点为生产过程多以手工操作,其培养基(料)多用农副产品如玉米芯、甘蔗渣、米糠、麸皮、玉米粉等,基料加适量水装发酵瓶,经高温灭菌处理,无菌操作接种已经分离、纯化的特定菌种,进行“培养”,条件也由利用季节适温向恒温控制优化,因此,生产工艺有明显改进,其产品常统称“培养物”,当时

12、多认为是菌种主导药效,因它含有大量所需真菌的菌丝体,就应与子实体有类同作用。其应用是根据基料性质分为两种,即直接应用,或经提取成分后再应用。比较“制曲工艺”它已有明显进步,但根本问题是从理念上未能注意固体“培养”和“发酵”的性质差别,又缺乏必要的专业名词、术语等,影响表达的科学性。近代固体“培养”时期的代表品种见表2。表 2 近代“固体培养”生产真菌药物的代表品种名称菌种材料条件()应用性味归经功能主治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玉米粉25直接应用(蜜环片)性温,味甘益气补血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甘蔗渣、米糠2226水提取(猴头菌片)乙醇提取(胃乐宁)性平

13、,味甘归脾胃经健脾养胃注: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均参同子实体。表2显示近期的“固体培养”,比较早期“制曲工艺”所生产真菌药物的发酵生产(上游工程),虽仍多采用手工操作,但在工艺上已有很大改进,如基料的灭菌处理、环境消毒和特定专一菌种的应用,产品开始进行成分提取,有了简单的下游工程,也已开始注意对现代药物研发有关的一些重要基础研究,进行了一定的试验,当时的新药申报多由地方药政部门管理,如对猴头等的研究也有较好业绩。此期内的同类产品还有安乐小皮伞菌Marasmius androsacus(安乐痛)、云芝Polystictus versicolor(云芝片)与亮菌Armillariella tabes

14、cens(亮菌片)等。4.4 现代真菌药用“固体发酵工程”的基本内容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真菌药物的生产工艺从固体培养进入固体发酵,除理念的发展更新外,因国家已经颁布了“新药审评办法”,真菌药已明确归属于中药,并有研发新产品的合理定位,按中药一类新药的各项要求执行,固体发酵生产真菌药物既保持中药传统的特色与优势,又采纳现代药物的研发要求和实验方法,使它渐趋成熟,如“槐耳菌质”与槐耳颗粒的研发。5. 固体发酵与固体培养从生产工艺的过程、材料与操作等表面看来,培养与发酵似无明显差别,都是用农副产品等材料,经处理后装瓶灭菌,接种所需真菌菌种,在适宜环境下生长菌体。但二者的性质与作用不同,如果以玉米

15、芯与麸皮等为培养基(料)培养槐耳菌(Trametes robiniophila),它供应了槐耳生长所需的C、N等各种营养成分,所形成的槐耳“培养物”中含有大量被认为是药用所需的槐耳菌丝体和已耗尽营养的培养料(玉米芯等)渣滓,但技术上又无法将二者分离,只能进行双方的混合应用。从理论上说将大量的废弃物与药用部分混合提取应用是不合理的,无法通过审评,但如果培养或栽培所收获的是由菌丝体单独构成的子实体,并可摘下,与其基部将被废弃的培养料渣滓(菌糠)分离,则培养是合理的。固体发酵与培养并不相同,发酵的基本概念是微生物(真菌)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生理活动,藉酶的作用对有机物(发酵基质)进行分解、转化取得C、N

16、、维生素等各种营养以生长菌体(以上与培养并无显著区别),同时产生各种次生代谢物质(如多糖等),有的存在菌丝细胞内(胞内),有的分泌到细胞外(胞外),其中可能存在活性成分,因此,发酵基质在发酵后成为含大量菌丝体与各种次生代谢物质的统称为“菌质”的物质,可能具有药用价值,因此培养料、培养、培养物与发酵基质、发酵、菌质间的性质与作用是有区别的8,见图1。培养料如玉米芯、麸皮+水发酵基质装发酵瓶高压灭菌接种菌种适温生长培养培养物菌丝体基料渣×无法分离发酵菌质菌丝体次生代谢物活性成分图 1 固体培养与固体发酵比较A发酵菌种 + B发酵基质C发酵条件菌质无渣型去渣型(提取制剂)发酵组合 固体发酵

17、、发酵终点(后处理)下游工程上游工程发 酵图 2 药用真菌固体发酵工艺流程注:发酵菌种(A),发酵基质(B),发酵条件(C),是固体发酵工程的三个基本因素;因素:(A)是主导(B)为基础(C)属条件,如其中一项因素有重要改变,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发酵及其产品菌质的性效变化。5.1 发酵组合、发酵周期、发酵终点发酵基质按性质分类,分为由农副产品如玉米芯、甘蔗渣、麸皮、玉米粉等组成的以提供真菌所需各种营养的“营养基质”,和由本身所含活性成分的中药材(含药渣)组成的“药性基质”二类,也有由二者共同组成的“全性基质”。由发酵菌种(菌种)和基质共同构成“发酵组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发酵,经过一定的发酵

18、周期(时间,天),据此期内基质、菌质成分、药效的动态变化确定其合理的发酵周期并正确判定发酵终点,还可以参照制定的产品质量标准,生产合格菌质。5.2 菌质的类别与命名菌质是真菌固体发酵的产品,它的类别决定于基质的性质,真菌在营养基质上发酵称“普通发酵”,产生“药用菌质”,以菌种名称命名,如槐耳菌质,如果在药性基质或全性基质上进行“双向发酵”,产生“药性菌质”,则用菌种与药性基质的名称共同命名,如槐耳菌在含黄芪的全性基质上发酵产生槐芪菌质(表示全性或复方基质)。应用药性基质除了有向真菌提供营养的作用外,同时又有藉真菌酶的作用分解、转化药材原有组织成分,从而改变其性味功能,其发酵过程具有双向性,故称

19、“双向发酵”。由此起真菌药用的固体发酵开始走向系列工程9。5.3 固体发酵工程的工艺流程药用真菌固体发酵工艺流程见图2。6. 现代的固体发酵系列工程及其代表品种现代真菌药用的固体发酵工程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研发槐耳菌质起至今已20余年,业内对菌质的生产工艺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并接受了中药范畴内真菌药用固体基质的发酵理念与有关专业名词术语等,1985年国家颁布的“新药审评办法”将真菌类新药定位于中药一类新药,规定了研发的工艺、理化、药理、毒理、质标、临床等一系列具体内容与要求,新药由国家统一审批等。固体发酵开始走向系列工程,显示其过去、现在与今后的走向,并提示它还可能存在的创新空间,

20、见表3。表 3 现代固体发酵系列工程简况工程名称菌种基质条件菌质类别代表品种主要作用工艺特点应用方向普通发酵特定一种(如槐耳)营养基质适温黑暗药用菌质槐耳菌质抗癌等组合、优选新菌种研发双向发酵特定一种(如槐耳)全性基质或药性基质(如黄芪)适温黑暗药性菌质槐芪菌质抗病毒等组合基质配比优选新发酵组合研发灵雷菌质免疫抑制等多菌发酵优选多种不限适温黑暗多菌菌质菌质研发中多菌发酵探索中特因发酵一种或多种不限适温等特因菌质菌质研发中特殊条件探索中注:当前已成功的是普通发酵(产品如槐耳菌质),它较适宜应用于新菌种的研发,也值得探索用药用菌质代替同品种药用真菌的可能性。双向发酵正在大力研发中,它可能产生具有新

21、成分新功能的真菌药物新品种。除槐芪菌质外,已报告的还有灵芪菌质、灵雷菌质等。多菌发酵,特因发酵正在探索研发中。6.1 槐耳菌质(普通固体发酵工程(普通发酵):制剂槐耳颗粒剂)6.1.1 鉴定、考证据本草纲目记述,1600年前葛洪肘后方已有“槐树上木耳”记载,唐新修本草名“槐耳”,历代本草均有记述,能“治风”、“破血”、“益力”,但清代起,有关本草再无“槐耳”记述,故至今湮没已300余年,成为历史悬案。现代如中药大辞典误记它是槐树上的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经民间调研证实其抗癌功能,又鉴定、考证槐耳学名Trametes robiniophila Murr.(槐栓菌)7属多

22、孔菌科,产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多生长于古老的中国槐Sophora japonica上。6.1.2 生物学特性等与生产工艺建设1978年,由前江苏新医学院今属南京中医药大学,经国家卫生部批准立项研究。先采集槐耳子实体标本,分离纯化菌种,并经复栽试验成功。因其野生资源珍稀,人工培育技术繁复,生长周期长逾三年,生物效应很低,难供药用需要,为此拟用发酵生产工艺。首先对槐耳菌的营养、生态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10,据此设计了它的液体(摇瓶)和固体(瓶内)二类发酵工艺,为建立一套应用农副产品营养基质(据槐耳菌所需各种C、N营养等对复合基质的成分配比及用量进行合理优化)的规范化固体发酵生产工艺,专门

23、提出了一项称为“固体发酵过程基质、菌质成分、药效动态比较法”(简称“发酵过程动态比较法”)的研试方法,用以建立一套合理的规范化“槐耳菌质”固体发酵生产工艺11,产品菌质与液体发酵所产菌球等分别提取成分进行荷瘤动物体内抑瘤(S180)试验,抑瘤率分别为<12%、>30%,槐耳菌质占明显优势,因此决定研究应用固体发酵工程生产槐耳菌质。6.1.3 发酵理念与新药研制按“国家新药审批办法”中药一类新药的规定,完成二十余项基础研究,并将菌质提取成分制成槐耳冲剂(颗粒剂)进行各期临床试验。同时对“固体发酵”的概念、理论及有关名词、术语等进行探讨,作出必要的阐明与修正,说明药用菌质内所产各种次生

24、代谢物质中含有活性成分,它们不但存在于菌丝细胞内,也存在于细胞外,因此菌质可供药用。1992年,槐耳菌质(真菌药材)与槐耳颗粒通过各级新药评审后,均被卫生部批准成为中药一类新药12,即由今江苏盖天力药业有限公司投入试生产,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1995年转正式生产,同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级二等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获国家发明专利,至今已生产15年并被列入公费医疗药品名单,2008年又经审批扩大其临床适应症研究,用于肺癌、乳腺癌、胃肠癌等的治疗。6.1.4 发展用于复方中成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槐耳菌质又作为君药配制成复方中成药“还尔金”(槐杞黄颗粒,国药准字B20020

25、074),应用于成人可调节其免疫功能,应用于儿童可治体质虚弱、反复感冒等。6.2 槐芪菌质(双向固体发酵工程:全性基质药性菌质)6.2.1 槐耳菌质试用于慢性乙肝据槐耳对机体多项重要免疫功能如血清干扰素(IFN)诱生等的良好作用,拟扩大试用于治疗慢性乙肝,临床背景试验对HBeAg阳性患者转阴率达33%,与当时已批准的治疗慢乙肝有效中药的疗效相当,同时证实它用于抗鸭DHBV-DNA效果显著,但停药后有波动,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肝作用不明显,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提高。6.2.2 双向发酵的思路与依据中药材(含有一定活性成分)因易受空气中有关杂菌如青霉(Penicillium sp.)、毛霉(Mucor

26、 sp.)等侵染而发酵霉变,在真菌的酶的作用下药材的组织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性味功能改变,导致失效。受此启示后设想,如果人为的使一种药用真菌如槐耳与一种药材(药性基质)构成发酵组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药性基质既有向真菌提供C、N等营养成分的作用,又有因真菌的酶而改变其原有组成成分的作用,即有一定双向性,故名药用真菌新型(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简称“双向发酵”),所产药性菌质有新的成分与作用(性味功能),从理论上看由于不同真菌的酶系统有所不同(已知真菌的酶逾300种),各种药材的组织成分也不同,如交叉组合发酵成功,产生的各种药性菌质必各有性效特色,此外还有可能应用复方基质,及掺用营养基

27、质后成为“全性基质”等多种可能,使药性菌质将有更多变化与发展。6.2.3 药性基质的选用1991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经国家新药研究基金立项,研究以槐耳菌为发酵菌种,被供选为药性基质的药材品种多达101种,研究建立了一套“发酵组合三层优选法”(3+1优选法)来选择合适的药性基质,经三层多次筛选,最后选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Var.mongholicus (Bge.)Hsiao)为槐耳菌抗病毒组合的最佳药性基质13。6.2.4 基质标准配方经试验,在槐耳的营养基质内掺用适量黄芪,其菌质的药效有很显著提高,而黄芪在此全性基质中的最适用量的确定方法是按成人每天

28、使用槐耳菌质的剂量,推算出营养基质的日用量,再据黄芪的常规剂量将二者混合成为全性基质,又经多次成分用量梯级比较,并经药效试验确证,从而制定了全性基质标准配方,此方法可供参用验证。又曾用药厂所产黄芪口服液的药渣,经调节用量后代替药材作为药性基质,发现二者的菌质有相似药效作用,双向发酵可能成为中药二次开发的新途径14,值得研发。6.2.5 菌质后处理槐芪菌质属药性菌质,对它的后处理工艺曾研究试用多种干燥方法,各种菌质经比较,结果以70以下电热烘干的药效最好。如用阳光晒干应在夏季连续三个晴天内晒干。6.2.6 槐耳菌的药用与药性二种菌质性效比较经用“发酵过程动态比较法”完善了槐芪菌质的生产工艺,又充

29、分研究了它的理化性质及其成分提取工艺,用槐耳菌质(药用菌质)和槐芪菌质(药性菌质)进行了详细的性效比较,见表4。表4显示在槐耳菌发酵的营养基质内掺入适量黄芪成为全性基质,其药性菌质成分比药用菌质的成分在增加机体免疫活性、抗鸭肝炎病毒、保肝作用与临床疗效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使槐耳的应用已从抗肿瘤发展到抗病毒,从而可能扩大它的临床适应症。至此一种有希望的抗病毒性疾病的药性菌质完成了大部分基础研究,撰写的论文“药用真菌新型固体发酵工程与槐芪菌质的研制”多次获奖。其后续研究却因故未继。其思路、工艺等以“芝芪菌质”无渣型试用于防治鸡禽流感有良好成绩15。表 4 槐耳菌的药用与药性二种菌质的药效比较药用与

30、药性菌质名称槐耳菌质(药用菌质,清膏)槐芪菌质(药性菌质,清膏)阳性对照组CK+免疫巨噬细胞功能、血清溶菌酶的含量、淋巴细胞转化、抗体产生等小鼠血清干扰素诱生良较强优很强各组CK+试验合格保肝作用(化学性、免疫性肝损伤)不明显明显明显-云芝多糖抗鸭肝炎病毒DHBV-DNA效果显著停药后有波动效果更显著停药不波动明显-阿昔洛韦疗效临床背景试验HBeAg转阴率(%)334931-白细胞介素附注动物移植肿瘤S-180抑瘤率(%)46406.3 灵雷菌质(双向发酵工程:药性基质药性菌质)6.3.1 中药雷公藤简介中药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具有免疫抑制、抗

31、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并可用于计划生育,目前临床已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及肿瘤等50多种疾病。但它又具剧毒,会引起多种系统的器官损伤甚至死亡,雷公藤的有效成分又多是有毒成分,主要的如雷公藤甲素LD50为1.19+0.204 mg/kg(口服)属于剧毒,其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很接近,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中医有多种解毒办法,如首先将其药用部位即根部毒性最强的皮层除去等,但已往虽经国内外各方努力,都未能获得雷公藤解毒持效的满意方法。6.3.2 双向发酵与灵雷菌质用“双向发酵”进行雷公藤解毒持效的研究,以雷公藤带皮的根作为药性基质,用22种药用真菌作为发酵菌种分别与

32、药性基质构成22个发酵组合,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用“发酵组合三层优选法”选定灵芝(Ganoderma lucidum)为最佳发酵菌种,又用“发酵过程动态比较法”制定了发酵工艺16,产生药性菌质“灵雷菌质”,与雷公藤药材CK1相比较,其甲素含量明显下降,甲素色谱附近有新峰出现,毒性同步下降、LD50升高,同时进行免疫试验,用试管凝集试验检测抗体效价及血清溶血素法测定对体液免疫的影响,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与2,4,6-三硝苯氯苯诱导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测定对细胞免疫的影响,结果都显示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又以小鼠脾细胞法测定样品对ConA诱导小鼠脾细胞分泌IL-2的影响证实它对细胞因子也有抑制作用

33、17。以上充分说明以灵芝为首选的发酵菌种经“双向发酵工程”对中药雷公藤的解毒与持效都显示重要作用。本项研究2005年获国家发明专利,由江西中医学院菌物药研究中心进行灵雷菌质后继研究,2006年列为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已取得新的研究进展18,19。7. 结 语真菌药用(菌物药)的“固体发酵工程”曾经历了“制曲工艺”、“固体培养”等发展阶段,是中药传统范畴内有悠久历史的也是仅有唯一的一项生物制药技术,它的发展、提高受益于中医药理念、经验的指导,其工艺、应用都具中药特色,至今在现代各项应用于中药的生物技术中,如普通发酵、双向发酵等都很有实用意义,又因接受并实行了现代药物研发有关的基础研究内容、实

34、验方法以及临床试验等,其研究更趋成熟,现已开始探索“多菌发酵”、“特因发酵”等新领域,从而走向真菌药用“固体发酵系列工程”,道路宽广、前景良好,它也是以发展中药为主体进行中西药双向接轨的极佳试验区,希望能获得政策扶持,并在菌物、药物各方人才齐心协力合作下,在保持中药传统特色的同时,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将获丰硕成果。参考文献:1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缩印本)(1997年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2 庄毅. 菌物与药物J. 中国食用菌,2004,23(3):3-6.3 庄毅. 中国药用真菌概况J. 中国食用菌,2001,20(2):3-5.4 庄毅、洪净、许有玲. 中药范畴内的菌物药

35、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6):777-782.5 庄毅. 药用真菌的固体发酵J. 中国药学杂志,1991,26(2):80-82.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M. 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52.7 林树钱. 中国药用菌生产与产品开发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1.8 庄毅. 菌质中药的一个新领域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2,8(2):49-51.9 庄毅. 槐耳菌的鉴定与考证J. 中国食用菌,1993,13(6):22-23.10 徐锦堂主编. 中国药用真菌学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693-6

36、97.11 庄毅. 抗癌新药槐耳冲剂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1998,33(5):273-275.12 庄毅. 真菌抗癌药物槐耳颗粒的研制J. 中国肿瘤,1998,8(12):540-543.13 庄毅,池玉梅,陈慎宝,闵知大. 药用真菌新型固体发酵工程与槐芪菌质的研制J. 中国药学杂志,2004,3(29):175-178.14 庄毅,洪净. 药用真菌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与中成药药渣再开发J. 中国中药杂志,2006,3(2):1918-1919.15 张李阳,周业飞,张敦林,等. 菌物挺进兽药域菌质制抗禽流感J. 中国食用菌,2006,25(2):3-6.16 庄毅. 药用真菌固体发酵上游

37、工程建设的基本研究方法J. 中国食用菌,2009,28(4):8-10.17 庄毅,谢小梅. 药用真菌新型(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对雷公藤解毒持效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6):2083-2087.18 苏明声,谢小梅,罗闳丹,等. 雷公藤解毒持效双向发酵工艺的建立J. 菌物学报,2010,29(2):294-299.19 谢小梅,贺婧,罗闳丹,等. 灵芝菌双向发酵雷公藤的解毒持效作用J. 中草药,2009,40(12):3-5.Medicinal solid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38、fungalZHUANG YiAbstract: Medicinal solid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of fungal was unique with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one of the oldest bio-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in the history, for example, the production of medicated leaven named “Shenqu”, the history of which had continued for more than 1,500 years. These kinds of productions were widly used and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Chinese medicin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technology had through stages of “yeast production”, “solid culture”, “solid fermentation”, and nowadays toward a series engine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