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导学案审核: 撰稿:陆裕新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学习难点、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思考与交流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将许多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1请尝试对你所学
2、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2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二、课堂学习研讨归纳与整理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思考与交流对于纯净物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归纳与整理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化学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Na2CO3 钠
3、盐Na2SO4 钾盐K2SO4 硫酸盐K2CO3 碳酸盐归纳与整理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3.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思考与交流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2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归纳与整理(2)树状分类法实践与探究1、查阅资料并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品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2、选择熟悉的物质,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提示:氧化物、酸、碱、盐等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
4、一步进行分类,化合物也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思考与交流1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它们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将化学反应又可以按照哪些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呢?归纳与整理2化学反应的分类: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思考与交流初中所学习的化学反应四种基本类型能概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吗?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对已学知识?实践与探究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化学物质分成哪几类?每类物质具有哪些主要的化学性质?你的这种分类采取了哪种分类方法?2查阅有关资料,列举几个具体实例,说明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归纳与整理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
5、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化学分类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三、课内训练巩固例1、下列物质:H2O NaCl H2SO4 Ca(OH)2 Fe2O3 FeSO4·7H2O HNO3 AgNO3 NaHCO3中,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盐的是 。(填写各物质的序号)四、课外拓展延伸1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是因为铁或铝能跟该农药中的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属无机物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 )A置换反应
6、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2下列物质是化合物的是 ( )A分析纯盐酸 B氧气 C黑火药 D干冰3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 )AH2O BNH3 CNaH DH2SO44组成中有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酸根中含有氢元素的盐叫做酸式盐(现阶段认为正确)。下列盐中,既不是碱式盐,又不是酸式盐的是 ( )AKHSO4 BCu2(OH)2CO3 CCa(H2PO4)2 DNH4NO35胆矾(CuSO4·5H2O)是一种蓝色晶体,用它进行以下几个实验:取少量胆矾晶体,用研钵研碎后,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可以看到固
7、体颜色逐渐变成白色,同时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冷却后,取试管内白色粉末少许,用蒸馏水溶解后得到蓝色溶液,将此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第二支试管中,过一会,取出铁钉,观察到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变化,并指出所发生的反应的类型。加热胆矾晶体: ,( );生成蓝色沉淀: ,( );生成红色物质: ,(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3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知道其本质区别;4通过对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探究,体验科学
8、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逐步提高科学探究的意识与能力。【学习难点、重点】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思考与交流1将少量NaCl溶于水得到的体系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将泥沙溶于水得到的体系呢?将它们静置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区别?2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烟、雾、云属于纯净物吗?如果不是,是什么物质分散到什么物质里的?二、课堂学习研讨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及其分类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思考与交流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
9、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对比如下:分 散 质分 散 剂实 例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烟灰尘气液泡沫液液牛奶、酒精的水溶液固液糖水、油漆气固泡沫塑料液固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固固有色玻璃、合金思考与交流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2不同的分散系有什么区别? 实验与探究1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 mL 蒸馏水、25 mL CuSO4溶液和25 mL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
10、e(0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2将盛有CuSO4溶液和Fe(0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3将Fe(0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归纳与整理1当光束通过Fe(0H)3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则看不到此现象。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2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这说明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比较大。
11、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外观均一、透明、稳定多数均一、透明、介稳性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分散质粒子直径1nm1nm100nm100nm组成单个分子或离子分子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许多分子集合体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典型实例食盐水、碘酒食盐酒精溶液、淀粉溶液泥水思考与交流1 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丁达尔效应在吗?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胶体有哪些认识?归纳与整理胶体: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在超显微镜下可见)。胶体的性质具有丁达尔效应阅读与拓展 了解胶体的介稳性及其破坏、布朗运动,胶体介稳性的应用。思考与交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
12、断发展,我们经常在媒体上听到一些有关纳米材料,你知道有哪些呢?阅读与拓展纳米粒子的尺寸与胶体粒子大致相当。原有的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不仅有助于纳米技术的发展,胶体化学也从中获得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动力。三、课内训练巩固例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分离方法:淀粉液中含有泥沙 ;KNO3晶体中含有少量食盐 。例2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黄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以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属于 反应。在小烧杯中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加入2
13、mL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 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另取一小烧杯也加入25mL蒸馏水后,向烧杯中也加入2mL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暗处:分别用红色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线 的角度,可以看到 烧杯中会产生丁达尔效应。用这个实验可以区别 。取乙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可以看到溶液红褐色逐渐变浅,最终又得到了黄色的FeCl3溶液,发生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也属于 反应。四、课外拓展延伸1.将某溶液逐滴加入到Fe(OH)3胶体内,开始出现沉淀
14、,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 A. 2mol/LH2SO4溶液 B. 2mol/LNaOH溶液 C. 2mol/LMgSO4溶液 D. 硅酸溶胶(胶体粒子带负电荷)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口易形成沙洲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C.是否能通过滤纸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4. 观察丁达尔现象的正确方法是 ( )A观察者视线与入射胶体内一束光平行B将一发
15、光的白炽灯悬在盛有胶体的烧杯正上方C观察者视线垂直于一束入射光,胶体置暗盒内D胶体置明亮背景处,观察者视线与入射胶体内的红色激光垂直5.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6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胶粒直径小于1nm B胶粒作布朗运动C胶粒带有电荷 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
16、度认识酸、碱、盐。2.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3.体验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学习难点、重点】电解质、电离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参加反应的物质主要是酸、碱、盐,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酸、碱、盐在水溶液里的反应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实验与探究如果提供下列物品:直流电源、导线、烧杯、电灯泡、开关,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下表中物质的导电性吗?将实验结果填写在下表中:物 质铜片石墨氯固化钠体氯溶化钠液无酒水精蔗固糖体蔗溶糖液氢钾氧固化体氢钾氧溶化液硫溶酸液类 别能 导否 电思考与交流1上述哪些
17、物质是电解质?2电解质在什么情况下导电?为什么能导电?二、课堂学习研讨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电解质的定义: (非电解质: )思考:酸、碱、盐在水溶液中为什么能导电?它们与金属导电有什么不同?2: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 金属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导电微粒电阻导电能力3:电离: 结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应是化合物。()电解质的导电条件:只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即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氯化钠固体;反之能导电的也不一定就是电解质,如铜、氯化钾溶液()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正确理解“和”与“或”。如:氯化钾:在水溶液中能导电,在熔化状态也能导电,所以氯
18、化钾是电解质。硫酸:在水溶液中能导电,但在熔化状态不能导电,它是不是电解质?(5)某些物质如蔗糖、酒精非金属氧化物等化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是非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和部分金属氧化物。4:电离方程式及其书写(1)两恒: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2)原子团一般不分开 (3)是物理变化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盐酸、硝酸、硫酸思考:从电离的角度给酸下定义: 思考与交流:请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补充:电解质按照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全部电离又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强酸,强碱以及大多数盐都是强电解质强酸:HCl H2SO4 HNO3等强碱:KOH Ca(OH)2 N
19、aOH Ba(OH)2等多数盐:aCl K2SO4 CaCO3 BaSO4等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Ba(OH)2 Fe2(SO4)3 H2SO4 K2CO3 KHSO4 NaHCO3 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水等是弱电解质弱酸:H2CO3 H3PO4 H2SO3 CH3COOH等弱碱:NH3.H2O Cu(OH)2等讲述: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水合离子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分子,水合离子)三、课内训练巩固例题1:Na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Na+、H+、SO42-,下列关于NaHSO4的分类中错误的是:A:NaHSO4 是盐 B:NaHSO4 是电解质 C:NaHSO4
20、 是酸 D:NaHSO4是混合物例题2:几种物质溶于水,能电离出K+、Mg2+、SO42-、NO3-四种离子,已知其中Mg2+、K+、NO3-的离子个数之比为4:5:3,则SO42-、NO3- 的离子个数之比为A:2:1 B:10:3 C:5:3 D:3:5练习:(1)下列物质:铜,硫酸,氯化钠固体,氯化钾溶液,氢氧化钾固体,碳酸钙,二氧化碳,蔗糖,硫酸溶液进行分类,哪些是电解质?(2)氯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氯气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 (3)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二氧化碳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四、课外拓展延伸1、 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三氧化硫 B干冰 C蔗糖
21、D硫酸钡2、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书写错误的是 ( )ACa(OH)2=Ca2+OH BNaOH=Na+O2+H+CHCl=H+Cl DK2SO4=2K+SO4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电解质D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电解质4、下列物质的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熔融氢氧化钠 B石墨棒C盐酸溶液 D固体氯化钠5、向Ba(OH)2溶液中逐滴滴入稀H2SO4,则溶液的导电能力 ( )A逐渐变小 B先变大后变小 C逐渐增大 D先变小后变大6、在溶液导电性实验中,往氢氧化钡
22、溶液中滴加硫酸至过量,灯泡的明亮度变化是:明暗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B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有关C灯泡最暗时溶液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D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盐酸与滴加硫酸时现象相同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 步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2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和复分解反应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体会科学探究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性;3体会离子反应在混合物分离、物质提纯和鉴定、污水处理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学习难点、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在下列物
23、质中:CH3COOH HCl NaOH Cu(OH)2 AgCl Na2CO3 C2H5OH H2O SO2Fe属于电解质的是_ 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 _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_ 复习提问:什么是电解质? 二、课堂学习研讨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必然有离子参加,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新授: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演示实验21实验操作现象NaCl溶液加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仍为蓝色CuSO4溶液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中过滤液加酸性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引导:由以上实验可知,电解质在溶液里的反应实质是离子反应。板书
24、: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讲解:怎样书写离子方程式呢?可以分成写,改,删,查四步,以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为例子。板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写:CuSO4+ BaCl2=Cu Cl2+ Ba SO4() 改:Cu2+SO42+ Ba2+2Cl= Cu2+2Cl + Ba SO4() 删:Ba2+2Cl= Ba SO4() 查:强调:四步中改是关键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改成离子形式强酸:HCl HNO3 H2SO4 等强碱:NaOH KOH Ba(OH)2等 Ca(OH)2是微溶物,作反应物时,如果是溶液,写成离子形式,如果是石灰乳,写化学式,作生成物一律写成化学式可溶性盐(溶解
25、性表)仍用化学式弱酸,弱碱,水难溶物质BaSO4 Cu(OH)2等气体单质,氧化物练习1: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Zn+2HCl=ZnCl2+H2CaCO3+2HCl=CaCl2+H2O+CO2Ba(OH)2+CuSO4=Cu(OH)2+BaSO4NaCl+AgNO3=AgCl+NaNO3Zn+H2SO4=ZnSO4+H2HCl+AgNO3=AgCl+HNO3从、看出,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练习2: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再改写为离子方程式反应物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氢氧化钠和盐酸氢氧化钾和盐酸氢氧化钠和硫酸氢氧化钾和硫酸从上面的四个中和反应可以看出,虽然每
26、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同,但它们的离子方程式却是相同的。这表明: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这再次证明:离子方程式跟一般的化学方程式不同,它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可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总结:书写过程 -“写”是基础,“改”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演示实验22实验操作现象及离子方程式1向盛有5mLNa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 BaCl2溶液2向盛有5mLNaOH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向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3向盛有5mLNa2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 盐酸溶液由此可知: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27、,实质上就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 。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上述离子反应发生后,溶液中各离子的数目有何变化?(总有离子的减少)归纳与整理离子反应的实质就是通过反应使某些离子的数目明显减少的过程。思考与交流哪些因素可以使离子数目明显减少?归纳与整理3、复分解反应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或放出气体或生成水。思考与交流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Ba2+、Cl、SO42 BK+、SO42、NO3、OH CH+、NH4+、Fe3+、SO42 DH+、Cl、CO32、NO3归纳与整理判断溶液中有关离子能不能大量共存,事实上是判断它们在给定的条件下能不能形成难溶化合物、
28、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态物质,要考虑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离子性质;此外解题时还要特别注意试题的前提设置。三、课内训练巩固例1、除去括号中的杂质,写出所加试剂的化学式Cl(SO42) SO42(CO32) NaCl(NaOH) Fe2+(Cu2+) 练习:1下列化学反应是离子反应吗?能的请写出离子方程式(1)铁跟稀硫酸反应(2)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3)碳酸镁跟硫酸反应(4)硝酸钾与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混合(5)氧化铜溶于盐酸2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lNaOH H2SO4KOH HNO3Ba(OH)2思考:有什么发现?四、课外拓展延伸1、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使等号两边 ( )A离子的
29、数目相等 B粒子的总的物质的量相等C正电荷或负电荷总数应相等 D各元素原子的数目应相等2、下列化学方程式与相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 )A2FeCl3+Cu=2FeCl2+CuCl2 2Fe3+Cu=2Fe2+Cu2+B2HNO3+CaCO3=Ca(NO3)2+CO2+H2O 2H+CO32= CO2+H2OCFe+2HCl=FeCl2+H2 Fe+2H+=Fe2+H2DCu(OH)2+2HCl=CaCl2+2 H2O OH+H+= H2O3、下列化学反应中,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 表示的是 ( )A硝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铁溶液和盐酸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 D氢氧化
30、铜和硫酸溶液4、下列各组中两种溶液间的反应,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的是 ( )AHCl+Na2CO3;H2SO4+K2CO3 BFe+HCl;Fe +H2SO4CBaCl2+Na2SO4;Ba(OH)2+(NH4)2SO4 DKOH+CH3COONH4;Ba(OH)2+NH4Cl 5、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H+OH=H2O B2H+CO32=H2O+CO2CZn(OH)2+2H+=Zn2+2H2O DCu2+2OH+Ba2+SO42=BaSO4+Cu(OH)26、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Cu2+、SO42、OH、K+ BFe3+、NO3、Cl、H+
31、CK+、CO32、Cl、H+ DH+、Na+、Cl、SO42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2、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基本概念3、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4、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与研究,感知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学习难点、重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请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讨论并交流这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
32、2、氧化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二、课堂学习研讨物质得到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根据物质得氧和失氧为标准来判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相互依存。像这样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与探究一瓶盛满氯气的集气瓶,推开玻璃片,在瓶口上方用锯条锯出微小的金属钠,观察现象。根据讨论进一步激疑,反应中无氧能发生燃烧现象,激烈的氧化反应是否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究竟怎么叫氧化还原反应?思考与交流请分析下列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如何变化?Fe + CuSO4 = FeSO4 + Cu Mg + 2HCl
33、= MgCl2 + H2 S + O2 加热 SO2 CuO + H2 加热Cu + H2O 归纳与整理一、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关系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思考与交流氧化还原反应中,粒子间发生重新组合,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必然与原子结构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什么?要深刻地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还需要从微观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电子转移与氧化还原的关系。归纳与整理2、氧化反应与电子转移的关系利用2-13氯化钠形成示意图,图2-14氯化
34、氢分子形成示意图归纳板书失去(或偏离)电子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得到(或偏向)电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思考与交流1、有人说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氧化还原反应。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2、尝试画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交叉分类示意图,并列举具体的化学反应加以说明。归纳与整理3、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四种基本类型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4、从不同
35、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概念的发展得氧、失氧的观点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电子得失(转移)的观点氧化反应得到氧的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失去电子的反应还原反应失去氧的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得失氧的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5、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6、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7、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依据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8、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转化关系概括:“升失氧;低得还”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结果被氧化,是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还原剂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
36、,结果被还原,是氧化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三、课内训练巩固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B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必然同时发生C氧化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D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例2、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 SO4+2CO 2+2H2 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ClO2是氧化产物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D1mol KClO3参加反应
37、有2mol电子转移四、课外拓展延伸1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aCO3高温CaO+CO2子 BNa2O+H2O=2NaOHCNa2CO3+2HCl=2NaCl+H2O+CO2 D4HNO3(浓)4NO2+O2+2H2O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还原剂B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氧化剂在反应中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中被还原3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NaClAgCl BH2OO2CKClO3KCl DMnO2MnCl24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化合物)变为游离态(
38、单质),则该元素(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以上都不是5阿波罗宇宙飞船以N2H4(联氨)和N2O4为推力源,反应温度达2700,反应式为2N2H4N2O4=3N24H2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置换反应 B联氨是氧化剂C联氨是还原剂 D氮气是氧化产物,不是还原产物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的单质 7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学方程式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有水生成的复
39、分解反应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了解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一般方法;2、初步学会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3、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养成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体会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习难点、重点】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2、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一般方法【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在2Al+3H2SO4=Al2(SO4)3+3H2的化学反应里,氢元素的化合价由 价降低为
40、价,降低了 价,氢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数为 ,氢离子得到电子总数为 ,则铝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为 ,铝原子失去电子总数为 。2、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剂里化合价降低总数与得到电子总数相同B、还原剂里化合价升高总数与失去电子总数相同C、氧化剂里化合价降低总数与还原剂里化合价升高总数相等D、氧化剂里得到电子总数与还原剂里失去电子总数相等。3、0.10mol/LH2SO4溶液100mL,最多溶解金属铝的质量为 。4、24mL浓度为0.05mL/l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浓度为0.02mol/L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转化为Na2SO4。则铬元素在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41、二、课堂学习研讨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作用1、电子守恒规律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或物质的量)=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或物质的量)作用: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思考与交流在Fe、Cu2+、Fe2+中,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只能作还原剂的是 ,反应实例是 ;只能作氧化剂的是 ,反应实例是 。归纳与整理2、表现性质规律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既 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作用: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非金属单质大多数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思考与交流写出Zn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比较:还原性: > ;氧化性:
42、 > 归纳与整理3、由强到弱规律: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跟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反应,生成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和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作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发生,比较粒子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制备物质。思考与交流在向由Zn、Fe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H2SO4溶液后,先发生反应为 ,后发生反应为 。归纳与整理4、反应先后规律当有多种氧化性或多种还原性物质时,氧化性越强的氧化剂与还原性越强的还原剂优先反应,即“强者先行”。作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思考与交流在括号填写:易氧化、难氧化、易还原、难还原、强氧化性、弱氧化性、强还原性、弱还原性归纳与整理5、正易逆难规律越容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失去电子后就越难得到电子;越容易得到电子的物质,得到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思考与交流如何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的一般方法归纳与整理三、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判断的一般方法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签署仪式:管城回族区玉山路(南四环)合同正式生效
- 肝硬化患者操作流程
- 计算机一级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植物学模拟考试题(附答案)
- 苹果购销合同模板范文
- 社交电商的可行性报告
- 腹腔镜术后护理小技巧
- 总包与分包安全合同管理指南
- 住宅楼保洁服务合同范本
- 技术入股与股权转让合同
- 竖曲线计算公式
- 悬索桥施工技术图文并茂详解
- 生物化学核酸结构与功能
-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1-100集)解说词
- 中考物理电学计算专项训练
- 四年级下册英语 单元测试 Unit 6 What-s Anne doing-达标测评卷 湘少版(三起)(含答案)
- 专题三 劳动合同
-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23年)-1
- GB 16869-2005鲜、冻禽产品
- 口腔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提高重症患者口腔清洁度课件
- 第二章-中世纪文论-(《西方文学理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