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赏读法_第1页
文言文赏读法_第2页
文言文赏读法_第3页
文言文赏读法_第4页
文言文赏读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中学文言文教学之赏读法兰州四十八中 韦应利内容摘要:中学文言文教改众说纷纭,潮起潮落,但现状仍然令人堪忧。根据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从文言文教学之赏读法抓起,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是改变现状的根本出路,中学文言文教学之赏读法有:精心导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指导阅读,架通学生和文体的心灵之桥;品析赏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导读、阅读、赏读一、精心导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诵读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向作者并与作者对话交流进行心灵碰撞的过程。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钥匙,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获得比较牢固而丰富的文言语感。但诵读绝非学生简单、

2、机械地重复念读文字,教师要在“导”字上下功夫。无“导”之诵,无非是盲人瞎马,大而化之。指导学生诵读,有助于学生融入课文,动情的朗读能够渲染浓厚的气氛,能够帮助学生真切地体验字里行间作者心声的流淌。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得得法。.教师准确范读,读出情感和气势教学文言文,诵读是第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范读不仅要语音准确,句

3、读规范,字正腔圆,而且要向学生演示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这样,学生在感性的熏陶中容易领会并初步掌握朗读的技巧。教师动情而传神的朗读最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把作者的情味和文章的气势通过教师有声的语言倾诉出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师朗读的氛围中,学生会被潜移默化地带入文章,带入作者的情感中,使学生、教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认真练读,读出个性和情韵教师范读后坚持让学生自读,只有亲自投入阅读实践,直接感知课文,才能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确保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自由的空间,变换丰富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去朗读,去自主体味,

4、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感性的体验,获得丰富而牢固的文言语感。学生的朗读关键是把握准确的停顿、适宜的速度、和谐的语气、恰当的语调, 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 随着理解的加深,要求学生在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下功夫。学生的朗读不仅要读出作者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展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流露出学生的自主感受,显露出学生的个性。久之,学生便耳熟能详,目闭可诵,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的艺术感受。 .师生坚持美读,读出审美和体验叶圣陶曾经指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读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

5、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还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由此可见,美读的要义在于通过对作品音声节奏的感受,由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读者如文章中的人物,文章如出我心,文句如出我口。美读不仅能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十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一起饱含感情地美读课文,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古诗文诵读比赛,读出作者的个性,读出文章的意境,读出古文的韵味,让学生陶醉在优美深邃的古典文学之中。二、指导阅读,架通学生和文体的心灵之桥我们知道,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和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的过程。可是

6、由于传统的原由,学生在面对文言文时,虽然会在老师的要求下机械地阅读,但心灵的眼睛是关闭的,感情的大门是封锁的,课文不过是一堆无生命的文字而已,他们怎么会对文本感兴趣呢?因此,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走进作者生活的时代,从而真切地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委曲衷情,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博爱情怀。惟有如此,才能学好文言文。那么如何搭建这座心灵之桥呢? 提供必要的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个人身世和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有利于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如果学生对归有光的遭遇一无所知,漠然相对,就不会去用心体会项脊轩志中蕴涵在日常琐事中那份深沉的情感。学习鸿门宴

7、,先给学生介绍刘、项各自的出身及秦末的反抗斗争,学生就会很有兴趣地去体验那宴会里的刀光剑影。了解了苏东坡的非凡才情和个人遭遇,学生就会对赤壁赋中透出的人生感喟和旷达胸襟有所领悟。.培养文言语感,增强学生的感知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文言文理解字面意义是前提,但不是终极目标。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深切体悟文言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质,能动地缩短现代人与古代书面语言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引导学生储备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操,积聚幽雅的审美情趣,更要积累语言的素材,积储古代诗文的优美篇章。这样才能切实增强学生的文言语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只有增强

8、了语感,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地品读文章的语言,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有效地开展文言文自主学习。.汲取古典文化精髓,充实学生文化底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文言文教学承担着传播传统文化的责任,要使学生自觉娴熟地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自主汲取营养,教学中,教师要擅长用人类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哺育学生,促使学生在学习文言基础知识,掌握文言规范的同时,汲取古典文化的精髓,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学习过秦论前,我详细介绍西秦和山东六国不同的文化历史及战国策士纵横捭阖对当时局势的影响。学习六国论,我介绍北宋的文人政治造成国家武备松弛无力抵抗异族侵略的尴尬,从学生兴奋的眼神中我看到

9、了他们的欣喜和渴望。 三、品析赏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有较好的感化和激励作用,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首先,教师如果对有关教学内容及一些名人逸事、名篇名句能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得心应手,会让学生顿生仰慕之情,非常自然地进入教师创设的特定情境。其次,还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图画渲染情境,设置疑问创造情境,联系旧知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积极创设情境,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透过字词句的表面,与作者、作品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沟通。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情境。例如

10、上琵琶行时,我先让学生听一遍高山流水,领略乐曲由舒缓流畅到逐渐沉重,再间歇停顿,再激越高亢的旋律变化,从而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融入到了“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意境中。整体感受,感知文言阅读乐趣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麻木的听讲训练中日渐丧失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提倡整体性阅读,要把自主式阅读的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注重文言课文的整体阅读效果,让学生在整体阅读感受中体验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激励、点拨的作用,点到为止,留有余地。注重阅读的整体性和文气文脉,珍视学生个性化、差异性、创造性的整体感受。读归去来兮辞,提示学生感受陶渊明愉悦、淡泊又略带寂寞的情怀。

11、读赤壁赋,鼓励学生揣摩作者功业未成的郁闷和以清风明月为伴的旷达情怀。玩味鉴赏,培养良好审美趣味。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几乎都是古典文学中的精品,有着丰赡的精神内涵。用语凝练、结构精巧、意象优美、情理蕴藉。如何指导学生感悟、体验、品味其中蕴含的美质,是文言文教学的关键环节,而缺乏这一环节,学生就无法真正品味到文章之美,自然难以爱上文言文。教师应在学生整体性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咀嚼玩味,逐步培养其审美趣味。尤其对名句名段,一定要带领学生反复玩味,仔细揣摩,明了其美在何处。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一千古佳句,学生能感知其美,但只能分析到“水天澄明”、“优雅静谧”、“境界阔大”这一步。我启发学生深入发

12、掘,结果发现该名句的精髓在于作者描绘了月夜和谐、澄明的天地,生命在这里享受着充分的自由,这种理想的境界让东坡居士如痴如醉。.合作讨论,搭建师生互动平台今天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已发生了相当的变化,学生渴望教师把课堂的主角让位于自己,渴望教师用引导和帮助的方式来指导自己思考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教师凭着渊博的知识和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做一个引路人的角色,让学生在教学的舞台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气氛和效果则会截然不同。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向课本质疑、向教师质疑。比如课下注释,常遭到学生的质疑,而对课文的质疑常常会收到意想不

13、到的效果。比如学习读本诗经黍离时,有学生问:“彼黍离离,彼稷之苗”中的“黍”和“稷”注释都解为“黄米”,似为不妥,“稷”应解释为“小米”或“高粱”这个问题我备课时也没有考虑到,经查阅确实如此,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弥补了我备课的空白,师生都有收获,教学效果自然是改进了。含英咀华,丰富学生精神世界。高中生正处在发展个性、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正面教育影响是很重要的。而这一时期他们又有叛逆心理强、拒绝说教的特点。教材所选的文言文多为名家名篇,或婉陈人生困厄悲苦,或表达爱国救民衷肠。因此引导学生自己用心感受,自觉接受熏陶、吸收养分就显得格外要紧。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引导,让学生为圣哲的至理名言而深思,为良臣的苦口婆心而赞叹,为名士的痛苦忧思而唏嘘,为豪杰的慷慨赴难而扼腕。学生在那些高贵的精神品质的浸润熏陶下会自觉地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