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3:以文释诗_第1页
论文3:以文释诗_第2页
论文3:以文释诗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也谈诗歌教学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力度的加大,高考的内容 也相应地作了调整,其中新增加了鉴赏文学作品的内 容,具体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的地位越来越 高,对这一部分进行研究的人也愈来愈多。诗歌,以其语言凝练,形象鲜明,感情充沛,而 区别于戏剧、散文、小说,尤其是语言上的特点,使 这种差异更突出。基于此,诗歌教学也自然成为教师 较难把握的区域,要么深挖狠掘,把诗歌教学变成了 散文教学;要么浅尝辄止,起不到使学生接受传统文 化教育的作用。这几年,致力于改革的同仁们在诗歌 教学中开辟了许多新天地,

2、令人眼界大开,耳目一新 通过吸收他人教改经验,加上自己的教学积累,我认 为以文释诗,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它使新旧 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活动。 以文释诗,指在诗歌教学中,运用学过的某些文章中 的一些语句来诠释某些诗句的意思,诗在文中,文中 蕴诗。现示例具体说明这种教法。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古诗欣赏中,选录了唐代诗 人白居易的一首写景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初春景色的诗歌,诗眼为春 行”。在引导学生读注解,把握描写对象和初

3、步理解内 容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下列一组问题来加深学生对这 首诗底蕴的理解:1、这首诗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突出西湖早春气 息?2、你认为哪些句子比较精美?3、你能否用学过的文章中的某些语句阐释这些 句子?第一问,学生很清楚,作者选取水、云、早莺、 新燕、乱花和浅草等景物来描写,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第二问,学生也会指出颔联、颈联比较精美,作 者借写最常见的莺燕花草,使整个画图清新绚丽,动 静结合,意趣淡远。第三问,学生一时想不出,我便引导他们回忆初 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中的春(朱自清)、大自然的语 言等篇目,结合其中背诵部分,自然,春一文中 的“水涨起来了”便与诗中“水面初平云脚低”相联

4、系;文中“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与诗中“几处早莺争 暖树”照应;“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 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与“乱花渐欲迷人眼”异曲同工;“小草偷偷地从地里 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与“浅草才能没马蹄”殊途同 归。通过这样的相近联想,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 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幅有关西湖春色的清晰图画:秋 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 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 片;早莺争抢暖树,欲试歌喉,新燕啄泥衔草,将造 新居;赶趟儿的花朵,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绿 毯儿般的嫩草,使马儿

5、停顿注足,留恋忘返在这 里,文之意得以概括凝练,诗之境得以形象具体,诗 文互相映证,学生对两体裁(散文、诗)在写景方面 的共同特点有了感性认识,同时,尤为可贵的是,在 学习新知识一一诗歌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 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对旧知识的依恋,对新知 识的亲昵,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涤荡,都在这无声无息 中运作着这就是以文释诗的教学方法。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 艺术形象和表现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 境界,意境是诗歌的生命。而采用以文释诗法教学, 不但有利于学生初步学习诗歌,而且也有利于学生体 会诗歌意境,从深层次上把握诗歌。例如,在涉江 中,屈原由于“世浑浊

6、而莫余知兮”,决心驾青虬”, “骖白螭”,与重华游“瑶之圃”一一去游仙宫。教学 时,就仙宫的景象,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口头作文的形 式,结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及写“天宫”、“仙境” 的文学作品,按照诗人的感情理想,用最大的想象去 揣摩设想,诸如仙宫的场景、仙宫的人物、仙宫的社 会结构与人物关系,以及屈原在仙宫的生活、思想情 感等等,从不同方面加以描述。这时,这种教学方法 不仅形象再现了诗歌的意境,而且挖掘、充实、丰富 了诗歌意境,从而使学生全面生动地理解了艺术形象, 并且提高了他们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不过,此法操作起来,还须注意:(1)以文释诗, “文”多指散文;(2)旧知与新知一定要有密切联系 时,才可以采用此法,否则,生拉硬扯,穿凿附会, 既不利于新知识的掌握,也会减弱对旧知识巩固。当然,这种教法的运用也可触类旁通,把它灵活 用到其它文体的教学上,比如以文释文,以诗释诗, 同样可使教学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义务教育教材 中,初中语文第一、二册可互通的文章很多,例如:老山界、天上的街市和海滨仲夏夜中 描写“星”、“灯”的段落,故乡、春大自然的 语言和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季美景的段落,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济南的冬天中描写冬季景 色的美语,榆钱饭与挖荠菜只要留心,互 相有联系的文景俯拾即是。教学中,以文释文,温故 而知新,何乐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