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思考_第1页
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思考_第2页
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思考_第3页
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思考_第4页
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参会论文对“十二五”规划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思考¹梅林峰 ²周剑英(江西警察学院 330100)摘要 就业创业教育,是指导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创业实践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增强他们对创业的认识,积累创业经验。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第八篇明确规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进一步强调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这既符合当前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下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引导大学生创业作为化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高校正逐渐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既要有理论学习

2、,也要有实践。有效的创业实践途径,突破实践瓶颈,已成为顺利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以大学生社团为载体,通过对社团进行“社会性企业”运作,以实现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目的。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就业创业教育;学生社团;社会性企业在我国,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也是我国高度重视和必须妥善解决的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我国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第八篇明确规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进一步强调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这既符合当前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

3、大趋势,也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产生深远的影响。一、转型期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十二五”规划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凸显有统计数据显示,预计 “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届毕业生年均 700 万人左右,就业总量逐年增多。国家出台了各种措施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但毕业生就业问题依然严峻。就业供需总量不足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并不是问题关键所在,问题关键在于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步伐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形势不协调,这样的结构性失衡困局导致了当前中国出现 “企业用工荒”与 “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困境局面。“十二五”时期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提出了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的转型的问题,其中大学生就业创

4、业的难题在于如何在社会环境总体运行环境上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尽快实现我国经济以传统制造业和农业为主向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战略转移,从而产生大量需要创意和综合素质较高的岗位,使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的吸纳能力大幅提高,如何在大学教育改革上使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是 “十二五”时期就业创业引导需要关注的问题。同时,就业质量和就业观念也是 “十二五”时期困扰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在从事某种有收入的工作,但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人比例相对较少,客观方面,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就业岗位不稳定、劳动关系不规范、劳动报酬与预想值不相适应等情况客观存在;对大学生家庭来讲,认为教

5、育投资回报率过低的观念长期存在; 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就业创业观念与社会大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对薪酬、工作地域、工作环境的预想与实际情况有差距,各地域、各专业、各就业岗位之间的待遇差距也使大学生容易出现攀比不满足的心态。二、“十二五”规划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实情况分析 “十二五”时期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机遇 从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经济发展带来岗位需求;“十二五”期间经济虽面临挑战,但总体上在国内外的发展环境和经济方式转变、宏观调控的共同作用下,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带来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增长。 从产业与行业角度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给大学生带来重大机遇;“十二五”规划提出将重点扶持和推动 “节能

6、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等产业繁荣发展。”产业转型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大学生在新兴行业领域和文化创意产业等高知识成本、低投资成本的创业领域有了竞争的优势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城乡转型来看,农业的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将拓展就业空间;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水平的转型将对生物科技、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大量智力资本和管理资本的投入,大学生在广大基层有着广阔的就业创业空间。 从法律保障来看,就业政策更加积极,法律法规更加完善,党和国家 “促就业,

7、保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逐步落实到位。随着法制社会的建设和完善,用法律法规保障大学生的就业权益,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将会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十二五”规划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的挑战 从供需角度看,就业竞争压力依然严峻。虽然“十二五”经济发展促进了劳动力需求增长,但是,劳动力市场供需总量矛盾依然存在。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 2009 年的611万人、2010年631万人、2011年660万人、2012年680万在到 2013年的699万人。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近20万左右约 22%。统计数据反映出 “十二五”期间就业供需关系的矛盾原因所在:一是高校大众化教育

8、的背景下,大学生总量逐年增大,求职人数逐年攀升。二是产业结构升级必将淘汰一些高能耗产业,与其相关的高校专业就业市场也将部分萎缩;三是国家对下岗人员和农村就业人口的就业统筹,使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其他待就业人员一起形成竞争格局;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力过于集中向大中城市转移,大城中市的就业压力增大。 从人才供求角度看,专业、培养层次、地区的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消除。高校学科设置与 “十二五”规划中的产业转型不相适应,新兴产业需求人才和传统冷门专业的层次比例的调整、区域布局的调整是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供需双方间在结构调整方面存在的调节差异,必然引发种种矛盾。 “十二五”期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计

9、算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成熟推进了高新技术为支持的新媒体的发展,创意与信息化资本、产业转型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大学教育传统学科与信息化市场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使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 从就业观念角度看,大学生求职观和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存在不对称问题,增加了就业的难度。究其原因,一是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新时期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不是以人的专业背景和学历来考量的,而是通过完成项目所体现出来的能力来确认成功与否,要求大学生不仅仅是能够进行工作的人,而是同时具备创新、策划、经营、管理性的综合性人才,这正是现今大学生所缺乏的就业竞争力。二是就业创业地域选择过于集中。“十二五”规划中

10、城市化进程及新兴产业的就业地域具有集中和不均衡发展的特点,新兴产业主要分布在都市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大学生在实际就业创业过程中由于对自我的个性、特点、心理素质、知识结构缺乏正确把握,容易跟风,盲目扎堆大城市。一方面大部分毕业生都希望留在一线大城市和大企业发展,不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另一方面,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又很难快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大量销售、市场、客服、酒店业等服务行业的基础性工作岗位却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 从高校就业指导效果看,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有待提高。许多高校都有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引导,但形式比较单一,针对 “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的新兴产业创业扶持指导不足,实际效

11、果也有待提高。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是知识型的新型产业,没有太多资源的创业者,只要有好的创意,就能够获得所需的资金和人才,并能够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一系列的良性就业供需链条。当下对大学生创意创业的扶持和指导、仍显不足,国家优惠政策更加难以普及和落实,制约了大学生寻求创业援助的步伐。而 80、90 后大学生强调自由不受束缚,对程序、手续、规则不重视等个性,更影响了学校对就业创业学生的指导效果。三、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开辟实践路径的思考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引导大学生创业作为化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高校正逐渐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既要有理论学习,也要

12、有实践。由于创业活动具有现实性、多变性和感性认知的特点,所以实践过程比理论学习更为重要。虽然,目前各高校基本上都有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各级各类的创业计划大赛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实际上,大学生依然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多,成功实干的少。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学生创业的实践环节面临着更多、更棘手的问题,如缺少启动资金、学生商业意识不足、组织能力欠缺、优质创业项目缺乏等。 大学生借助社团开展创业实践的合理性 从创业的广义定义上来说,创立和运作诸如大学生社团这样的非营利组织,从事创造公共价值的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业行为。而且从世界各国非营利组织(NPO)的发展情况来看,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

13、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也是最主要的提供就业岗位的领域。 从狭义的经济学定义来看,因为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最主要的区别仅仅在于盈利是否分配,而二者在组织架构建设、项目管理、过程控制、策划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分,所以通过运作大学生社团这样的非营利组织可以对大学生创业起到高度模拟和实践体验的作用,从中积累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大学生社团发展与大学生创业面临的相似问题,使二者的契合成为可能。大学生社团的发展与大学生创业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资金与资源有限、知识与技能缺乏、组织与项目运作不畅等。任何在大学生社团资源建设、能力建设和运作模式方面的创新尝试,都有可能

14、对大学生创业活动起到启示和借鉴的作用,有的经验和做法甚至可以直接复制运用于创业活动中。 大学生社团社会性企业运作是创业实践载体的前提大学生社团并不是天然的创业实践载体。中国的高校是一类基于政府性质的公共机构,有着浓厚的官僚体制(科层制)氛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高校学生社团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地带有科层制的运作范式和运作思维:强调组织运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纪律性,以内部事务为导向,没有市场和客户的概念,竞争意识薄弱,缺乏持续变革、不断创新的动力与策略。而创业活动往往是面向市场的商业化活动,其所处环境也是复杂多变且充满竞争的。运作传统的大学生社团,并不能起到对创业活动的模拟作用,达不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15、。要想使“借社团之体,习创业之道”成为可能,就必须对目前的大学生社团进行改造。改造的总体方向是工商企业化运作,突破原有的传统运作机制,引入工商管理的先进理念,为社团带来新思维和新技能。但是,考虑到大学生社团的公益性质及其所肩负的校园公共职能,我们并不能将大学生社团完全商业化,把社团办成企业。所以,在对高校社团改造的众多途径中,“社会性企业”运作是最为合适的。 大学生社团社会性企业运作的努力方向社会性企业运作对大学生社团在诸多方面提出了改革创新的要求。从创业实践的目的出发,大学生社团尤其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努力:资源建设和能力建设。建立多元的收入模式:资源建设学会运用商业手段,开发新的资金来源,实

16、现组织的持续发展,对于学生社团和学生创业都是十分必要的。建立多元的收入模式,也是实现社会性企业运作最重要的方面。大学生社团的社会性企业运作,鼓励组织中的成员要具有企业家精神,勇于创新,主动追求变迁,不怕冒险,在组织使命的引导下,视营利为一种手段,将其获利投回组织中,以达成组织的更好结果。创建与使命相关的付费式业务。在明确组织使命、锁定主要服务对象的前提下,社团可以对自身所能提供的服务项目进行切割、细分,在维持主要服务项目公益性的同时,将部分高阶的服务项目设定为付费式业务,通过营利项目的收入资助非营利的公益项目。对受益人收取少量费用,能够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提高他们对社团活动的投入度,并能使社团获

17、得更多的有效反馈。当然,收费必须是谨慎且合理的。以合作方式共创双赢。较为常见的形式是学生社团从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寻求资金赞助;作为回报,社团为赞助商进行产品推广或形象宣传。由于赞助商很重视赞助行为的回报受益,所以对于规模不大、活动影响力较小的社团而言,获得商业赞助往往是很困难的。可以尝试的做法是:较小的社团建立营销联盟,以联盟的名义寻求赞助,各社团通过各自组织的活动对同一赞助商进行产品推广或形象宣传,获得的赞助根据协议比例在联盟内进行分配尽管单个社团分得的赞助金额会变少,但这比单个弱小社团甚至无法获得任何资源要强得多。大学生作为高智力群体,也可以尝试利用成员的专业知识,通过提供智力服务的方式谋

18、求与企业的合作,从而获得资金支持。如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调研与分析、产品及企业形象设计、信息技术支持等。这当然也对社团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企业化经营的必备技能:能力建设对于所有想取得成功的社团领导者和创业大学生而言,要想把组织运作好,知识和技能都是非常重要的。尽管不同的社团或创业者所从事的业务领域不同,具有各自的特殊性,但从企业化组织运作的角度来说,一些知识和技能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这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策划营销、策略规划、沟通技巧、社会关系经营等。这些知识和技能不因组织的类型、规模、资金来源、成立时间而有明显的差异,是领导者带领组织持续发展所必须的。但恰恰是这些必备的“装

19、备”,也正是大学生领导者们所缺乏的。无论是运作社团还是创业,很多学生都是在沿袭校园里的那些流传于学生组织之间的传统模式和招数,“土法炼钢”,从理念到操作都显得稚嫩,面对多变的形势常缺少应对之策。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渠道之一就是接受系统化的课程教育。这有赖于学校的管理部门设计、建立相关的课程体系,或者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和提供咨询服务的方式,帮助社团领导者提高企业化运作的能力。组织社团之间的研讨会,为社团之间提供交流、研讨、相互学习的渠道,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获得工商业工作方式的培训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寻求外部帮助。社团领导者可以向企业的志愿者请教,获得管理上的帮助,也可以与企业开展合作,建立长期而稳定

20、的培训模式。作为回报,学生社团可以向企业提供志愿服务和某些可能的商业信息服务。社团领导者的自我修炼也是能力提升重要途径。学校提供的系统化的课程教育或是外部的工商管理培训一般只能提供那些普遍的、非特殊性的知识和技能,要想获得不同领域所需的特殊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相关能力,个人的钻研和领悟或许也是唯一的办法。 有效保障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外部环境建设为能有效推进大学生社团的社会性企业运作,使其成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新途径,除去学生社团组织本身需要从资源建设和能力建设两方面进行努力之外,还需要学校管理层面进行改革创新,营造适宜的外部环境。大学生社团工作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两项相互独立的工作内容,分属不同的主管

21、部门,有着不同的运作机制和指导思想,沿着各自独立的轨迹向前推进。要想借力大学生社团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首先必须推动这两项工作在指导理念、组织机构、工作项目上的交叉融合。本着以创业实践为目的而成立的、有着新型运作模式的社团,到底是学生社团还是学生创业实体?如果完全像对普通社团那样来管理,那很可能限制其创新和实践的空间,最终丧失其创业实践的目的;如果纯粹将其作为一个创业实体来指导,又很可能使其远离社团公益性的社会使命,会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造成不良的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校管理部门认真思考的。在现实高校的环境中,竞争机制常常被人忽视,甚至是被认为没有必要的。如果想通过社团运作模拟创业实践,那就必须在社团存在的大环境中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适应竞争性环境,培养竞争意识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