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有效性_第1页
古诗教学有效性_第2页
古诗教学有效性_第3页
古诗教学有效性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教学有效性以悯农(二)为例浯潭小学 黄梅芳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生必读古诗八十首,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如何使古诗教学超越对诗的字面意思的肤浅理解,不再把作者的思想感情简单地灌输给学生,引领学生主动融入诗的意境,领悟诗中的形象和情感,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艺术的熏陶。我结合本次执教悯农(二)一课谈自己的体会。教学心得:1、读出韵味为古诗教学有效性奠基古诗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搭配,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诵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在古诗教学中,可通过吟诵体味,让学生在“诗乐”的情境中,品味语言灵动

2、美。执教悯农(二)一课时,我在初读环节设计了流利读、节奏读、配乐读这三个坡度地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后来因为考虑配乐的旋律不好把握而放弃了,但我把指导用“声断气不断”的方法读出节奏作为初读环节的难点加以侧重,课堂反馈达到预期目标。2、 品析意境是古诗教学有效性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还需进一步体味古诗意境。“古诗的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意象)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因此,意境的体味需要读者的想象。诗人的想象,在于创造新的意境,以寄托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读者的想象在于借助已知的生

3、活经验,把诗歌中的意境再现为有特定含义和内在联系的画面,从而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感情。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想象,调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对诗句进行“补白”,感受古诗灵动的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接受情感熏陶。悯农(二)写农夫的辛勤劳动换来了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却还是被饿死了。是谁剥夺了农民的劳动成果?丰收的粮食上哪里去了呢?诗中没有回答,学生的生活经验更不能为他们解惑。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创设了情境对话:粮食都到哪儿去了?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先谈谈自己的理解。再补充时代背景介绍,揭示出封建社会剥削制度的吃人本质。教学至此,学生已经能够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情感

4、,达到与诗人共鸣。我进一步借助插图设计了:被活活饿死的农民临死前会说什么?这一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农民的愤恨与无奈。然后再让学生直抒胸臆:我们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3、情操感染使古诗教学有效性升华具备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分析古诗离不开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很多诗歌里也都蕴涵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情感。“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诗歌里常用的文学手法。那么,我们怎样让学生明白这些文学手法呢?执教本课时,我运用了链接相关诗句的方法。学习一、二行诗时,让学生课前搜集含有数字夸张的诗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及“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 让学生明白“一

5、粒”、“万颗”都是虚指,诗人想告诉我们的是粮食丰收了。在学习三、四行诗时,也用相同的方法使学生理解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对农民深切的同情。4、培养能力为古诗教学有效性目标诗歌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古诗也同其他入选的课文一样,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古诗教学中仅仅释诗意、明诗情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在教学中渗透对语言的欣赏和训练。执教本课时,我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课伊始,学习“悯”字时,进行的自主识字能力的展示;初读环节训练学生节奏读诗的能力;品读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将能力地训练有机地结合在诗歌教学中,把诗歌读厚、读活、读出自己的感受。困惑前行1、注重预习。课堂教

6、学开始于学生的独立预习。没有学生高质量的预习准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预习好了就可以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让学生看书的时间。教学时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和把握文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上悯农(二)时,班上的学生初读古诗还会读错字音,说明学生的预习程度还很不理想,但我对此并不了解。在我的印象中到五年级学习这首诗已经是太浅了,没想到学生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这是我对学情关注不够。课前其实还可以先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本,这样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2、整体局部研讨中,老师们提出诗歌教学应该从整体入手,在学生读完古诗后说说自己想象的画面。这样的方法很好,但我觉得这只是教学的一种方法。教无定法,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学应该由教学目标来决定。低、中年级让学生读懂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到高年级我侧重学生对诗歌语言的赏析和情感共鸣。对诗歌整体性的把握我的界定是:学生知道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农民的同情、怜悯。但我不知道这样是否拔高了要求?3、或喜或悲诗歌中的第一、二两行诗,应该用什么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这也是当天研讨时老师们给我留下的一道思考题。“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民经过辛勤地劳动收获了丰收的果实该不该高兴?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带着高兴、愉快的心情来读?课后我反复琢磨,文学表现上有“以悲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