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的新挑战新机遇新途径_第1页
节能减排的新挑战新机遇新途径_第2页
节能减排的新挑战新机遇新途径_第3页
节能减排的新挑战新机遇新途径_第4页
节能减排的新挑战新机遇新途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道路客运企业节能减排的新挑战、新政策和新途径节能减排,是我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重要内 容,是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是交通运输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入点; 是道路运输企业肩负的历史责任, 是 利国利民利企的好事。进入“十二五”,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面临新形势,既有 新挑战,也有新机遇、新政策和新途径。一、节能减排面临的新形势(一)全球节能减排的新特点总体上看, 全球性能源紧张以及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 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1、全球能源储备与需求矛盾日益加剧, 节能减排日显紧迫。 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 1973 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

2、量为 57.3 亿吨油当量, 2008 年已达到 112.95 亿吨油当量, 35 年内 能源消费总量翻了一番,年均增长率为 1.8%左右。依据BP世界能源统计,截至 2009年底,全球已探明的 化石能源储量,石油为 13331 亿桶,天然气为 187.76 万亿立方 米,煤炭为 8260 多亿吨;按照 2009 年的年生产量计算,石油可 开采 45.7 年,天然气可开采 62.5 年,煤炭可开采 119 年。也就 说,再过 100 多年后,地球的化石能源将面临枯竭。因此节约能 源十分紧迫。2、全球能源需求格局生新变化,新兴经济体国家节能减排 压力加大。过去 30 多年,全球能源需求已进入一个

3、新的增长期,发达 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能源需求增长加快, 但新兴经济体国家能源消 费增速高于北美洲和欧洲等地的发达国家。 中国、印度、俄罗斯、 巴西、韩国等国家的能源需求增长很快。2009 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 8.7%, 占全球的比例 19.5%;印度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长 6.6%, 占全球的比例 4.2%。国际能源资源的竞争日益加剧, 全球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价 格将维持高位运行, 除非全球遭遇重大经济衰退, 廉价油时代不 会复返。世界新兴经济体国家在高速发展中将面临节能减排的更 大压力。3、减少温室气体已成为各国节能减排的共同的目标。100 多年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

4、 重,已经到了地球难以承受的程度。据气象学家估算, 陆地植物每年经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 为 200 亿 300 亿吨。而全球仅化石能源的消耗就产生二氧化碳 370 亿吨,再加上生命呼吸、生物体腐败及火灾等产生的二氧化 碳,远远超过了绿色植物能够吸收转化的二氧化碳量, 自然界二 氧化碳的循环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近 100 多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了 0.3 C0.6 C,海平面平均升高了 10-25厘米,已经严重影响 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因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近年来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和目标。与此同时

5、, 全球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的博弈也愈演愈烈, 美国 等发达国家正在酝酿征收碳税、碳关税,构筑绿色贸易壁垒。4、人类节能减排意识增强,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 是各国能源政策的基本取向。节能减排已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基本趋势, 在应对气候变化 的大环境下, 以低碳技术和新能源革命为代表的绿色浪潮正在席 卷全球,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 点。为了减少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 世界各国都积极发展和使 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减少煤炭的污染, 绝大多数国家都将煤炭转换成清洁的电 力或倾向于将其液化、 气化为清洁能源供终端用户使用; 天然气 作为一种相对清洁、低碳的优质能源受到越来越

6、多的重视。同时,发展使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如水能、 风能、太阳能、 生物质能等) 替代化石能源, 也已经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耗的 趋势。因此,推广使用清洁和可再生是替代能源将是节能减排的 重要新途径。(二)全国节能减排的新形势1、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加大。 随着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和能源需求的大幅增长, 我国已 成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1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公报 ,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达 32.5 亿吨标准煤(折合 22.75 亿吨标准油),同比增长了 6%。我国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 而能耗 强度却远高于发达国

7、家( 2010年能源消耗强度是美国的 3 倍、 日本的 5 倍)。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煤炭多、 油气少; 油气煤资源总储量 相对较少,难以满足需求,供需矛盾突出。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分别只占世界总量的1.3 ;煤炭探明可开采储量 1145 亿吨,占全球煤炭探明总储量的 13.9%。 人均化石能源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尤其是石油资源紧 缺,人均可采石油资源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7.7%。2008 年, 全国能源生产总量为 26 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5.2%。其中, 煤炭占 76.7%,原油占 10.4 ,天然气占 3.9%,水电站 9.0%。按 照这一开采速度,中国化石燃料的储

8、采比,石油为 11.1 年、天 然气为 32.3 年、煤为 41 年。因此,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都需要依靠进口,目 前中国已经成为能源净进口大国。 2010 年全国石油消费量约为 4.49 亿吨,同比增长了 12.3% ,其中进口 2.39 亿吨,同比增长 17.5%左右;到 2011年上半年, 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 了 55.2%,首次超越美国的 53.5%,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我国从境外获取能源将面临更大挑战,石油安全形势进一步加 剧。 2010年我国仅进口石油的花费每天约 4 亿美元,今年由于 国际原油价格猛涨,每天要花费 5-6 亿美元。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

9、发展加快, 资源消耗和碳排放也 快速增长,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 1978 年的 14.8 亿吨增加到 2008 年的 68.9 亿吨,年均增长 5.3%;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 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已超过世界 平均水平。尽管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万元GDP二氧化碳排 放量)总体上下降较快,但是随着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增长,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加大。2、“十二五”节能减排的任务更加艰巨。国家“十二五” 规划纲要指出, 国内发展面临的十大挑战, 其中第一个就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十二五” 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指标是约束性指标, 要求 到 2015 年,单位国内生产

10、总值能源消耗比 2010 年降低 16,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7;主要污染物排放 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 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 10。虽然其中有些指标低于“十一五”, 但是 “十二五”期间 国民经济将继续维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能源的需求将继续高速 增长,需求总量增加 , 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能源对外依 存度将进一步提高,能源安全问题将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 既要完成节能减排的指标, 又要控制能源 消费总量 ,实现“十二五”的节能减排目标显然难度更大。3、政府将加大节能减排的监管和支持力度。 为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十二五”期间,一方

11、面, 将强化目标责任, 分解落实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 控制能源 消费总量,加强评价考核,并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问责制。目 前,“十二五”节能减排指标已下达到各省市,指标的评价考 核体系已建立, 考核结果将向社会公告, 并纳入政府绩效管理, 对于未完成任务的地区将实施问责制。另一方面, 国家已经出台和正在制定一批新的节能减排政 策和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以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三)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新情况1、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但形势依然严峻。“十一五”期间,道路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批节能减 排新技术、 新产品和示范典型得到推广; 节能减排的法规标准 和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监管水平也明显提高

12、。但是整体上看, 运输结构不合理造成能源效率低下和污染 仍然比较严重; 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不足, 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统计检测等基础性工作薄弱, 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还不完 善。2、交通运输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继续增长。 交通运输是石油消费的重点行业, 是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 排放的重要源头,也是我国节能减排三大重点行业之一。全社会石油消费总量中交通运输所占的比例将逐年提高, 2005 年约为 29.8%,2008约增长到 36%;“十二五”期间随着 交通运输的发展, 石油消费量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预计将达 到 45%左右。与此同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将继续增长。全球交通运输业在世界温

13、室气体排放中所占比重已超过 20%,且仍呈较快上升态势。 据 2010 年年年初奥斯陆气候和环 境国际研究中心发表的研究报告称,过去 10 年全球二氧化碳 排放总量增加了 13,而源自汽车、轮船、飞机和火车等交 通工具的碳排放增长率已达 25。据估算, 2004 年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 2.9 亿吨,预计到 2015 年和 2030 年将分别达到 5.22 亿吨和 11.08 亿吨。因此,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3、交通政府主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 交通运输部和各省市区交通运输主管机构都制定了 “十二 五”节能减排规划,明确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和措施。交通运输

14、部发提出的目标是: “十二五”期间,要以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核心, 建设低碳交通 运输体系,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运输行业。 2015 年与 2005 年相比,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 10%,其中营运客车、营运货车分别下降6%和 12%;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C02非放下降11%其中营运客车、营运货车 分别下降 7%和 13%。为实现这一目标,交通运输部提出的节能减排思路和措 施,可以归纳为“ 3210”。即:紧紧围绕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三大体系:节 能型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节能环保型交通运输装备体系, 节能高效运输组织体系;开展两项专项行动

15、: 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 重点企业节 能减排专项行动;实施十大重点工程,其中与道路运输有关的有七项: ( 1) 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与退出工程, (2)节能与新能源车辆 示范推广工程,(3)甩挂运输节能减排推广工程, ( 4)绿色驾 驶与维修工程,(5)智能交通节能减排工程, (6)合同能源管 理推广工程,(7)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建设工程。“十二五” 期间,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 目标责任制, 由主要领导负总责, 将节能减排的各项规划指标 和重点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年度计划, 明确分工和责任, 加强 督促检查,并分别于 2013 年、 2015 年开展中期、终期考核评 价,实行严

16、格的问责制。与此同时,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激励政策和技术政策;积极 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资金支持, 设立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 资金。继续深入开展 “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节能减排专项 行动”。探索碳排放交易、清洁发展机制( CDM等在交通运输领 域的应用。二、道路客运企业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一)节能减排的新挑战1、节能减排指标的挑战企业节能减排的目标将由指导型指标, 逐步转变为约束性 指标; 节能减排的内容将过去由重视节能, 转变为节能与减排 同等重视, 减排的指标要求将被强化。 因此,减排的压力加大, 国内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将更加受到重视。2、节能减排管理方式的挑战 一是,企业节能减排的方

17、式将由政府引导、鼓励,逐步转 变为企业自愿与政府依法强制相结合。 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重 点耗能企业的监管, 把节能减排指标分解到企业, 并明确责任 和要求,加强监测和考核评估,同时给予奖励或惩罚;二是,利用税收、价格等经济手段推进节能减排,在“十 二五”期间国家将开征环境税, 改革资源税, 开展碳交易试点。3、能源价格的挑战由于世界石油价格将继续将持续在高位运行, 国内车辆燃 油价格也难以下降, 企业燃料成本将居高不下。 目前运输企业 燃料成本普遍为生产成本的 30-40%。降低燃料成本已经成为 企业生存发展、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选择。(二)节能减排的新机遇1、节能减排有新政策 自“十一五”后期

18、以来,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节能 减排,开展了一系列的试点,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其中与道路运输有关的试点:科技部为主开展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 国家发改委为主开展的低碳经济试点和乙醇燃料试点, 以财政部为主开展的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 交通运输部开展的“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 运输专项行动等;最新范本 ,供参考!与道路运输有关的政策: 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政策, 实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政策, 鼓励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的政策, 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 鼓励鼓励使用替代能源的政策, 鼓励发展甩挂运输的政策, 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等。另据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

19、国家正 在根据节能减排的新要求研究出台新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对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节能减排技术有新进步国内外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 发改委连续推出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 交通运输部连续推出全国重点推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 能产品(技术)目录,先后推出四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这些节能减排的新技术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了强有力的 技术支撑。3、父通基础设施有新突破公路的网络化、技术等级和站场的布局是影响车辆节能减 排的重要因素。根据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十 二五”期间,我国公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 技术质量明显提升。公路总里程将新增51.6万公里,达到450万公里

20、;国家 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将新增 3.4万公里,达 到10.8万公里,覆盖90%上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二 级及以上公路里程将新增 20.5万公里,达到65万公里,国省道总体技术状况达到良等水平;农村公路总里程将新增44.5万公里,达到390万公里。同时,要建成100个左右铁路、公路、城市交通有效衔接 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200个功能完善的综合性物流园区或公 路货运枢纽。公路基础设施的大发展,将为道路运输节能减排 奠定坚实的基础。4、综合运输体系有新发展“十二五”期间,将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加快综合运 输体系建设,强化基础设施优化衔接、 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 势,促进现代

21、物流发展、培育交通新兴战略产业,加强城市客 运管理、支撑城镇化加快发展,以提高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满 足多样化运输需求。这将为道路运输企业提高运输和能源效率 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三、节能减排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一)“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新举措目前,为实现“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目标,国家正在制定“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下称综合方案)和“十二五”节能减排专项规划(下称专项规划)。这是全国节能减排的新举措和新途径。后者是落实前者的具体措施。 目前,综合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将于近期公布;专项规 划已经起草,将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上报国务院,预计第三 季度出台。今年7月1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

22、家应对气候变化及 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综合方案。会议强调;要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调结构、扩内需、促发展的重要最新范本,供参考!抓手,作为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 措,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预期成效。1、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对工业、交通、建筑和生活等 四大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提出了要求。 其中强调, 交通节能要重 视发展公共交通,优化运用多种运输方式。2、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鼓励发 展第三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推 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 代能源产业体系。3、实施

23、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着力抓好节能重点工程、环境 治理重点工程、循环经济重点工程。4、推广使用先进技术。 建立节能减排技术遴选、评定及推 广机制,积极引进、 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加快技术的开发、 示范和推广应用,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5、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完善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制定和执 行耗能设备国家标准, 鼓励企业建立节能计量、 台账和统计制度。 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效标识、政府节能采购等管理方式。6、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推进资源 税费和环境税改革。 调整进出口关税,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 出口。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早部 署

24、、早落实。 要抓紧分解落实节能减排指标, 完善节能减排统计、 监测、考核体系,切实把落实五年目标与完成年度目标结合起来, 把年度目标考核与季度跟踪检查结合起来。 严格实行节能减排奖 惩机制, 把各地区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 作为对省级人民 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 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节能减排行动。(二)道路客运企业的新政策和新途径节能减排的新形势、 新政策和新措施, 使道路客运企业的节 能减面临的挑战更严峻,政策更实际,途径也更广阔。我们应当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总体上说, 节能减排的新途径和新思路是: 用好政策, 改进管理,

25、采用新技 术。1、关于用好政策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节能减排的政策中, 目前最主要和最 现实的是两个政策:一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奖励政策。今年 6 月 20 日,财政部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 交通运 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 主要内容是:(1)专项资金从今年开始使用,重点用于支持公路水路交 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机制、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的开发和应用, 确保完成国家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规划安 排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2)专项资金的使用原则上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根据项目 性质、 投资总额、 实际节能减排量以及产生的社会效益等综合测 算确定补助额度。(3)对节能减排量可

26、以量化的项目,奖励资金原则上与节 能减排量挂钩, 对完成节能减排量目标的项目承担单位给予一次 性奖励。根据年节能量按每吨标准煤不超过 600 元、采用替代燃 料的按被替代燃料每吨标准油不超过 2000 元给予奖励,对单个 项目的补助原则上不超过 1000 万元。(4)对于节能减排量难以量化的项目,可按投资额的一定 比例核定补助额度, 补助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设备购置费或项目建 筑安装费的 20%;对单个项目的补助额度原则上不超过 1000 万 元。(5)对已享受中央财政其他节能减排资金支持的项目,专 项资金原则上不再安排补助。2011 年的项目申报,按照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申 请指南( 201

27、1 年度)施行。指南第一条, “专项资金优先支 持领域”,将“天然气车辆在道路运输中的应用”和“港区内天 然气汽车应用” 列入; 并进一步明确:专项资金主要支持相关企 事业单位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2011 年重点支持国家及交通运输 行业主管部门确定的重点项目实施单位及参加“车、 船、路、港” 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的单位, 且原则上采用以奖代补 的方式。根据部节能办公室“关于 2011 年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 金支持项目的公示”公布的奖励支出项目表分析,2011 年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共支出 122 个节能减排项目, 其中,天然 气汽车使用占 25个,使用资金 6596万元,占 2

28、.5 亿元总资金的 26.38%,其中深圳、厦门、贵阳三市共用 2431 万元,占天然气 汽车资金的 34.95%。甲醇燃料汽车厦门 1 个,使用资金 281万元,占总量的 1.12%。 这是我国道路运输史上第一次用财政资金鼓励使用天然气 汽车,是节能减排政策一个重要的突破。 这表明国家对使用替代 能源的鼓励和支持。 这一政策的颁布实施, 将有力地促进天然气 汽车的推广和使用, 推进道路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 我们要用好 用足这一政策, 关键是加强组织领导, 策划和组织好节能减排的 重点项目。 要认真终结今年的项目申报和评审的经验, 做好明年 和今后几年推广天然气汽车的策划和组织工作,用好这一政

29、策, 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节能减排。二是合同能源管理政策。合同能源管理是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 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 能的服务机制。其基本运作方式是: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 同,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 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待将投资和商定的利润收回 后,节能服务公司将节能设备一次性交给用能企业。节能合同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 术风险, 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 是行之有效的节 能措施。 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 有力措施。2010年 4月,国务院批准了发改委等四部门提出的 关于 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

30、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 (国办发 201025 号);随后, 财政部、发改委等有关部委印发了合同 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建 2010249 号) 和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 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 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 2010110 号),对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给予 政策支持。具体措施是:(1)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纳入中央预 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对节能服务公 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符合相关规定 的,给予资金补助或奖励。有条件的地方也要安排一定资金,支 持和引导节能服务产业发展。(2)实行税收扶持政策 。 一

31、是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取得的营业税 应税收入, 暂免征收营业税 ,对其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 免征增值税。二是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符合税法有关规 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 第一年 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 税。三是用能企业按照能源管理合同实际 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 的合理支出, 均可以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不再区分 服务费用和资产价款进行税务处理。四是能源管理合同期满后, 节能服务公司转让给用能企业的 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 按折旧或摊销期满的资产 进行

32、税务处理。 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办理上述资产的权属转 移时,也不再另行计入节能服务公司的收入。(3)完善相关会计制度。 各级政府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 方式实施节能改造, 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视同能 源费用进行列支。事业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 造,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计入相关支出。 企业采 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 如购建资产和接受服务能够 合理区分且单独计量的, 应当分别予以核算, 按照国家统一的会 计准则制度处理;如不能合理区分或虽能区分但不能单独计量 的,企业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作为费用列支, 能源管 理合同期满, 用能单位取得相关资产

33、作为接受捐赠处理, 节能服 务公司作为赠与处理。(4)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 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节能 服务公司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信贷产品,拓宽担保品范围,简 化申请和审批手续, 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融资、 保理等金融 服务。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入的固定资产可按 有关规定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 积极利用国外的优惠贷款和赠款 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支持。现在,经国家发改委注册的全国的节能服务公司已经 1000 多家。为支持合同能源管理,去年国家投入 20 亿元,今年还要 增加投入。目前道路运输行业通过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减排的 典型案例很少, 应当加强对采用合同能源管理促进道路

34、运输节能 减排的力度。2、关于改进管理 道路运输企业加强和改进管理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交通运输部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政策和措施推进节能减排。例如,政府通过制定节能减排规划和政策、 加大节能减排资 金投入、开展节能减排示范活动、推进甩挂运输、对运输车辆实 施油耗限值管理、规定客运实载率低于 70%不得增加运力、颁布 驾驶节能标准等推进节能减排。例如企业改进内部能源管理, 加强燃油消耗统计分析、 实行 燃料定额管理和节能奖惩制度、 使用节能型运输车辆和设备、 加 强车辆维修和技术管理等。3、关于采用新技术 道路运输的传统能源是柴油和汽油。 采用新技术发展节能减 排有两个基本思路:一是千方百计地

35、降低车辆能耗,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 全国重 点推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产品(技术)目录 ,值得大家认 真的研究,并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试验或采用。如,苏州 金龙研发的G-BOS就是一项非常好车辆安全管理和节能减排的 新技术。交通运输部冯正霖副部长亲临苏州参加G-BOS的推广会议,部先后两次发文推动G-BOS的应用,希望吉林的运输企业推 广使用。另一个思路是使用替代能源, “以气代油” 或者“以电代油”。 这里重点介绍天然气汽车的推广使用。四、使用天然气汽车是客运企业节能减排的现实选择最新范本 ,供参考!目前,国内汽车使用或者进行试用、试点的替代能源主要有: 燃气燃料(天然气)、生物燃料(乙醇

36、、生物柴油等)、煤基燃料 (甲醇、二甲醚等)和电能。我国道路运输替代能源的推广使用 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预计“十二五”期间,在国家能源政策的 引导下,道路运输替代能源的推广使用, 将呈现技术多元、步伐 加快、市场扩大、总量增加的新局面。在各种目前可选择的替代 能源中,天然气在资源、技术、成本、政策和基础等方面,具有 明显的优势,适于在有气源条件的地区普遍推广使用,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替代能源。预计“十二五”天然气的推广使用将加大 力度,扩大范围,加快步伐。天然气是国 际上公 认的清洁 能源,其主要成 分是甲烷 CH(75%-99%)和不多的乙烷 C2H6(约 15%-0.5%)、丙烷 C3F8(

37、约 5%-0.1%)和丁烷GHw(极微量,小于1%);其燃烧后的主要排放 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气体大约只有煤炭的1/2、石油的2/ 3。而且全球天然气资源丰富,有望成为替代石油的主 要能源。2008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已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 24%汽车使用天然气的好处,主要是能够减少尾气污染、节约 和替代石油资源、降低燃料成本。天然气汽车(NGV)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使用最多的新能源 汽车。近十年来NGV年均增长27%根据国际天然气协会(IANGV 的最新(但不完全)统计,截至 2008年底,全世界有80多个国 家使用天然气汽车,仅其中排名前15位的国家共有960多万辆, 加气站145

38、70座。2010年全球天然气汽车将近 1300万辆。我国 在二十世纪末期,由科技部牵头,国家计委、财政部、交通部等 十三个部委共同组织的“清洁汽车行动”,历经十年,以推广使 用天然气汽车为主,开展了一系列汽车替代燃料的技术攻关和标 准规范的制定工作,先后在近二十个城市开展清洁汽车示范推广 活动,为发展使用清洁替代能源积累了宝贵经验。迄今为止,国家发布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性文件鼓励发展使用清洁能源和天然气汽车。 交通运输部已经通过示范活动和出 台政策文件鼓励使用天然气汽车。到 2010年底,我国天然气汽车已达 50 多万辆。预计在今后10 年,天然气汽车在道路运输业推广使用的规模和速度,将超 过

39、其它替代能源。道路运输企业希望使用天然气, 但是有三个疑虑和担心: 一 是天然气能否保证供应, 二是天然气价格能否稳定, 三是天然气 汽车的技术是否可靠。(一)车用天然气的供应有保障。根据英国 BP 世界能源统计 2009发布的数据,全球天然 气剩余探明储量, 2009 年为 187.76 万亿立方米, 储采比为 62.5 (年),超过石油( 40 多年)。随着非常规天然气 (煤层气、页 岩气、可燃冰等 )的勘探开发,世界的天然气储量将继续稳定增 长。我国 2005年已探明的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35 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为 22 万亿立方米,而且非常规天然气的储量远远 超过常规天然气,仅煤层

40、气地质资源量就约 36.81 万亿立方米。 2010 年我国天然气的表观消费量约 1100 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 20.4%。据媒体报道, 国家已将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列入 新兴能源产 业发展规划( 2011-2020 )(草案),预计到 2015 年,天然气利 用规模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从目前的3.9%提高到 8.3%左右,天然气的消费量将达到 2600 亿立方米。中石油、 中石化、 中海油和新奥能源等国内大型天然气供应 公司都已经把天然气汽车作为重点业务领域, 计划投入巨资建设 加气站,发展车用天然气。预计“十二五”期间,在国家天然气 输送管道和国家干线公路沿线、沿海液化天然气(LNG )

41、接收站周 边地区和天然气供应较充足的城市将新建大批加气站, 国内天然 气加气站总量将增长 2 倍以上,达到 5000 座左右,车用天然气 供气能力将达到 400-500 亿立方米 / 年,初步形成道路运输车辆 天然气加注网络体系。(二)天然气汽车的装备技术已经成熟。目前我国已将掌握了天然气汽车的关键技术,制定了60 多项技术标准,天然气发动机、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和供气等配 套技术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潍柴、玉柴、上柴等厂家研制的燃气 发动机,宇通、海格、金龙、金旅、黄海、中通、恒通、安凯、 青年等客车公司和陕西汽车、中国重汽、一汽、二汽、上汽等厂 家生产的多种CN&H LNG客车和卡车,已在全国

42、各地运行,经受 了市场考验,可以满足运输企业的需求。(三)天然气的价格基本稳定。不管天然气价格怎样变化,都将保持与燃油价格的一定差 距。世界各国天然气价格与燃油价格比值平均为 0.6 。国家发改委去年公布了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 两年之内车用 天然气的价格与零号汽油市场价的比值不超过 0.6 ,在 2012 年 中旬将达到 0.75 。我们不赞成 0.75 的方案,并已经通过全国人 大代表向发改委提出天然气价格维持汽油价 0.6 的建议。目前由于国内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的预期加大, 国家严格控 制物价, 包括天然气价格上涨。 因此近期天然气价格总体上是稳 定的。(四)国家鼓励使用天然气汽车近十多

43、年来国务院及有关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节能减排的文件,至少有 10 多个对发展使用天然气汽车等清洁能源汽车提 出要求。1、1999 年 12 月由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交 通部、财政部等十三个单位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空气净化工 程清洁汽车行动的若干意见把“ 大力推广燃气汽车”作 为清洁汽车行动的主要目标。2、为鼓励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 的开采、储运和销售被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 品和技术目录( 2000 年修订)。3、2004 年 5 月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国家 支持研究开发醇燃料、天然气、混合燃料、氢燃料等新型车用燃 料,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开发

44、生产新型燃料汽车。 ”4、2004 年 12 月国务院批准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确定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 ,“十一五”期间,要求“交通 运输行业”“通过实施清洁汽车行动计划,在城市公交客车、出 租车等推广燃气汽车” 。5、2005年 7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 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发和推广清洁燃料汽车”。6、2006年 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要求“加强交通运输节能” ,积极“开发和推广车用代用燃料和 清洁燃料汽车”。7、2006 年 12 月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发布的中国节能技 术政策大纲,把“推广汽车替代燃料技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要求“因地制宜推广

45、汽车利用天然气等替代燃料技术”。8、2007 年 8 月国务院批准的天然气利用政策将“天然 气汽车(尤其是双燃料汽车) ”列入“城市燃气”“优先利用类”9、2008年 8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 作的通知明确: “鼓励使用低油耗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 汽车”,要求政府“新购公务车应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最新范本 ,供参考!洁能源汽车。10、2011年3月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指导意见和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营运性汽车使用天然气,并提出沿着国家干线公路建设加气站。11、2011年6月国家财政部和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交通运 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将使用天然气汽车列入奖 励政策范围。12、 国家能源局正在修改天然气利用政策,将进一步鼓励运 输车辆和船舶利用天然气。(五)推广使用天然气汽车的基本路径1、扩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