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与民俗学的关系_第1页
论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与民俗学的关系_第2页
论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与民俗学的关系_第3页
论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与民俗学的关系_第4页
论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与民俗学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与民俗学的关系文化与文化建设论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与民俗学的关系论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与民俗学的关系张雪梅(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130118)【摘要】本文提出,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为民俗学发展创造了契机.我们要通过民俗学的深入研究,更好的传承与弘扬本民族悠久的文化,抵御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袭,不断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关键词】中国;社会发展;民俗学;软实力民俗学源自英语的”Folklore”,肇端于19世纪的英国.稽古学者w?J?汤姆斯在1846年,写给雅典娜神庙杂志的信中,提出用”folklore”词来概括这一崭新的学科.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为生活中留存的传统性口头文学(民间文

2、学)和生活方式(民俗).自此以后,民俗学风靡欧洲.伴随世界一体化浪潮的推进,民俗学逐渐被认可与关注,并成为区域问,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前提,现已经成为世界举世瞩目的学禾斗.我国至少从周代就有重视民风民俗的文化传统,从古代典文中可见一般.例如:山海经,诗经,风俗通义,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荆楚岁时记等.而作为一门现代学科,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民俗学发展至今已经有90多年的学科历史.肇端于19l8年2月北京大学发起的征集全国近世歌谣活动.若以严谨的态度来界定,只能说是最近30多年才发展成熟起来.由最初多学科学者的”业余”爱好,发展成专业的人才队伍;由非正式学科体制发展成为国家学科建制中的一

3、个专业.由庞杂的民俗研究”进而专业化厘清;由偏重文史的人文学科嬗变为社会科学;由侧重文本分析转向重视实地调研分析;进而剖析社会变化与民俗传统的传承之间文化建构关系.现如今,曾经所谓”难登大雅之堂”的乡土文化已经堂皇登堂入室.比如:在民间美术方面,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妪成为国内国际的高等学府的座上宾,为莘莘学子现场演绎乡间淳朴的剪纸等民间技艺.民间美术作品中某些介质可以充分彰现中国元素.”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独一无二的,才足其他民族所无法炮制的.一,政治发展为民俗学提供了发展空间王缉思老师在北京大学上发表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全球角色中指出,当前世界政治的第一个特点是经济全球

4、化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当前世界政治的第二个特点是全球范围的宗教势力和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正在复苏.当前世界政治的第三个特点是权力中心,财富中心和发展驱动刀正在发生转移.第四个核心的特点是国际规则和秩序正在经历重大变革.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向来审日寸度势,密切关注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趋势.中国奉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仅包括积极的外交策略,经济开放,更加珍视世界各个文明和各种民族文化的思想开放,提倡各个民族间友好平等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历史演进过程中,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哲学,宗教和民族特色.民俗学是中

5、国民族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民俗学与民族学的关系很密切,两者都以民族文化为研究主体,在理论上互相辅助,互相促进.民俗学是最能代表中国质朴语言和心声的文化,中国人倡导的文明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在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架构桥梁促进世界和谐.民俗学一方面充分彰现中华民族的本原文化,另一方面起到连接世界文化的纽带作用.美国哈佛的法学教授约瑟夫?奈在1990年3月首先提出”软实力”这个概念.当今世界各国纵横捭阖,”软实力”无疑成为能在角逐中脱颖而出的重要砝码.中国在构建本国文化结构的同时,希望塑造国际形象和提升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绵亘千载环袤五洲,历史悠久,文

6、化璀璨.从某种角度来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就是将本国与本民族最珍贵的文化传统,同其他国家和民族分享,在国际上树立国家民族文化符号,并使之成为人类普适价值体系一部分的过程,同时赢得世界各国人民和民族的认同感.与此同时,通过国际问交流与合作,提高本民族文化素养并与国际接轨,增强本民族文化鉴赏力,从而加强理性选择能力,提高文化判断力.面对文化侵扰才能具有自觉抵制能力.民俗学是涉猎广泛的-IZ学科,它是品鉴传统文化的镜子,凝聚民族精华的缩影,是能充分彰现本民族哲学内涵与艺术表现的中国本原文化之一.其涵盖范畴广泛,包括物质民俗学;民间美术,民间饮食,民俗服饰,民间建筑,宗教民俗学;家族制度,社会

7、制度,婚丧祭祀,迷信,游戏,民间舞蹈,民族音乐;口头民俗学等;这是民俗学从学术概念到人类文化自觉的反思.加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契合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结合当今中国的经济开放,促进世界文化交融.我们把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奉献给世界,可以丰富世界文化宝库,文化认同必将使得明天的世界更加公正,更加平等,更加民主.同时,中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的作用也会在无形中得到加强.二,当代经济日趋国际化,一体化为民俗学发展拓展了空间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将会给民俗学发展带采前所未有的契机.随着时代飞速的发展,旅游民俗学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闪耀的新星.中国的民俗旅游萌始于2O世纪80年代初期,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的繁荣态势,人

8、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与日俱增.民俗旅游恰好迎合了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面对都市生活的喧嚣,生活快节奏,民俗旅游是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休闲娱乐的”世外桃源”;其民风淳朴,空气清新,是环保时尚的佳境;是人们领咯地域文化,陶冶情操,亲近自然的不二选择.再者,民俗旅游业是拉动地方经济的主要策略,农民创收的主要阵地,提升地方乡土文化底蕴的主要途径,挖掘地方潜力的主要法宝.民俗旅游将会成为国民经济主要来源之.与此同日,民俗旅游业的发展为民俗学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袤空间,为民俗学的生存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为民俗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为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壮大提供基础.为

9、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发掘了崭新的资源,繁荣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艺术创作借鉴中国民俗学内容中国民俗学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创作的灵感.当代的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日寸候往往自觉不自觉的从民间艺术中汲取创作的滋养.民俗是中国本源文化最直接”承继者”.单纯豪放,朴实无华,稚拙粗犷.民间美术作品作者大多不为人所知,凭着淡泊亍静的心态,朴拙豪迈的手法塑造心底的明澈与单纯,自由驰骋的艺术理想再现憨直率真的性情.在今天的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独享那一份宁静淡远.剔除过多的功利与浮华,不同于当下艺术市场聒噪抄作的某些”艺术品”.”书写”摈弃城市喧嚣与浮躁的纯真,他们的作品是快乐的,是天真无邪的.正是那份难能可贵的

10、单纯吸引了无数艺术追随看他们对民间艺术的顶礼膜拜,孜孜以求.神话故事哪吒闹海,西游记被制作成动画片.民间传说与当下三维电脑制作结合,古今结合,神话与现实结合.齐白石是载誉世界的文化名人.他来自民间后来声名鹊起,成为世界着名的艺术家.齐白石早年曾作过农活,学过木匠,从民间画工入手,习古人真迹,学诗文,练书法,游山川,访名胜,终于成就自己诗,书,印,画全人神品的千古伟人,旷世奇才.他曾经说过一句精辟的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正是这句话成为中国画追求的美学原则.这句话是艺术境界的最经典的诠释,尤其用来解读民间艺术恰到好处.四,国内国际民俗文化盛会是创造业界交流的平台举目当下,国内国际的文化餮餮盛会频

11、繁举办,譬如:非物质文化展览,国际木偶艺术节,世界博览会,中国美术馆的农民画展,潍坊国际.102.新西部2010.22期论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与民俗学的关系文化与文化建设风筝会,”青海民族民间艺术展览”,天津民间艺术展等,这一系列的国际国内民俗盛会为世界各族人民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平台.中国民间手工艺和民间表演艺术,民间口头文化,民风习俗是原始先民和民间艺人在长期的流徙过程中凝练而成的文化结晶,是中国本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除了向大家展示文化大餐之外,内聚了富饶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通过交流,切磋,合作,探讨,取长补短更加完备自身文化体系.促进世界文化共同进步,

12、加强文化融汇,增进民族感情,构建友谊的桥梁.尊重不同国家的民族信仰,民间习俗,是不同文明之间对话的前提条件,同9寸对稳定世界形势和扞卫民族文化主权具有战略意义.五,民俗学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民俗学涉及原始巫术,人类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民俗足一个民族的原初文化,是民族文化精髓的体现.因此,民俗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生活习惯,是一个民族的本原文化.在民俗文化中最能展现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因此,民俗学通过对本民族民俗文化的研究与探讨,在传承与弘扬本民族悠久的文化,抵御外来文化的袭扰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六,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为民俗学发展创造了契机当今世界信息化,产业化

13、,商业化,民族化,一体化,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决定了中国若要立足世界民族文化之林,首先要大力弘扬推介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民俗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阳春白雪”尤可贵,”下里巴人”亦质朴,不尽(上接第99页)之美在民间.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中国民俗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一方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民俗学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彰现了民族文化精髓.民俗学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源泉,扞卫民族尊严的重要法宝,抵制国际文化侵扰的重要武器.【参考文献】1王缉思.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全球角色.北京大学,2009.1.2高丙中.中国民

14、俗学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民俗研究,2008.3.3英若识,英若诚.大学生现代艺术鉴赏与修养.沈阳出版社,1995.2.1.4(英)弗雷泽着.徐育新,张泽石,汪培基译.金枝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9.5乌丙安.民俗学原理.辽宁出版社,2001.1.6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民族艺术杂志,2002.1,2,3.7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8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间生活.中国社会科学,1994.9高曾伟.中国民俗地理.江苏大学出版社,1996.1.【作者简介】张雪梅(1976.11一),讲师四,对症施治.遏制犯罪既然自愿型直接故意犯罪有原因可循,那就肯定有解决的对策.

15、针对前文所述的欲望”来说,如果单纯说叫人们不要产生欲望,这简直就是贻笑大方的想法,因为那根本就是不可能完全的任务,也完全没有必要,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些犯罪的人去违背自然伦理,去因口壹废食;毕竟这不是一个全民犯罪的年代,只是有一部分人因为控制不住欲望的驱使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然而,为了加强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控制,从根本上来说,还是需要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改进完善积极配合;人们在踏入社会之前,都是在学校与家庭的教育之下,所以,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就显得愈加重要了,它对培养人们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能影响时代发展.但是,与此同日寸,如果单靠犯罪人自我控制欲望,克制犯罪行为,那又

16、是太理想化的状态,也是不可行的,所以,研究如何遏制犯罪发展还需要刑事理论界的不断探(上接第101页)究;但是,有一点足不会错的,那就是需要国家去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去引导规制人们的行为.另外,整个社会亦需要弘扬正气,营造公平的环境,使每个人真正平等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完成自己的理想.一旦社会上升的阶梯畅通,我想很多人是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的.当然,国家亦需要大力发展民生事业,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真正使人们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强大魅力及其特有的优越性.【参考文献】许章润.犯罪学.法律出版社,2007.7【作者简介】史蔚,浙江工业大学刑事诉讼法专业在读研究生定的情况下

17、,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二者之间的利益中突.1,”拍书族”在书店内拍摄图书,书店方有权制止拍书行为“拍书族拍书,书店管理人员只有禁止权没有处罚权,这样随着“拍书族”的日益增多,书店正常的经营秩序就会被打乱,由此会引发一连串问题,书店效益下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就会滞销,如果作者所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回报的话,作者创作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着作权法之规定对”拍书族”很宽容,但是拍书行为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随着现代化科技手段的普及,拍书行为必然也会产生剽窃他人着作权和给盗版培育其滋生的土壤的负面效应.因而对”拍书族的宽容应限制在理性的范围之内,并且需要有关部门作出积极的引导.书店也可以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在其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放置警示牌或张贴温馨提示牌,提醒读者自觉规范自己的”读书行为”,不仅要爱护图书,文明阅读和购买图书,更要自觉遵守着作权法有关着作权保护方面的相关规定,不侵犯着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剽窃他人的智力成果.2,出版社应重文化传承轻书籍的华丽,昂贵的包装,尽量降低书籍的成本“拍书族”最喜欢拍摄的是设计类书籍,这类书大多印刷精美,内容不多,价格却偏高.一本设计类的书,动辄上百元,但却没有多少内容,出版社在出版书时,忽视了众多读书爱好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这是拍书族存在的重要原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拍书族的问题,需要出版社与读者双方面的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