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镇文化站调研报告_第1页
张洪镇文化站调研报告_第2页
张洪镇文化站调研报告_第3页
张洪镇文化站调研报告_第4页
张洪镇文化站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张洪镇文化工作调研报告张洪镇位于旬邑县中部塬区,全镇辖12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4116户,16858口人,耕地面积26792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90元。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着眼于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干部群众广泛开展文化宣传活动,不断提高文化品位,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和自觉性,推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文化站基本现状镇文化站现有工作人员3名,事业编制,其中站长1名,工作人员2名。高中文化程度2人,大学文化程度1人;45岁以上1人,40岁以下2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由县财政负担,年平均工资2.6万元。无专门办公场所和活动设施。

2、 文化站运行状况近年来,镇上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先后投资2万多元,为文化站购置乐器、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桌、象棋等文化体育器材共110套,订阅报刊杂志9份。同时,镇上每年拿出1万元,组织群众积极举办各种文化娱乐和培训教育活动,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是以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为主要任务,加大对群众的教育培训。我们侧重于果业、畜牧、劳务输出等主导产业,先后聘请县果业局、司法局、畜牧站、职教中心技术人员,坚持至少每月举办一次科技知识培训班,将村级“农家书屋”向群众开放,鼓励群众借阅图书,教育群众学文化、懂科技,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了解农业生产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同时,充分发挥电教器材的作用,坚持经常

3、性组织群众观看教学录像,放映科教电影,努力拓宽群众知识层面。镇文化站每年组织集体活动8-10次,发放学习资料6万多份,培训群众10000多人(次),全镇80%左右的群众都掌握了1-2门科技文化知识,有力地提升了致富本领;另一方面,我们致力于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大对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的组织引导。镇文化站召集各村能拉会唱的群众200多人,组织成立了文艺宣传队、青年唢呐队、女子锣鼓队、老年秧歌队、秦腔自乐班等群众组织,编排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和农闲时节为群众表演,并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一显身手。社火表演、秦腔演唱会、赛歌会已成为节日期间群众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大餐。与此同时,

4、由镇文化站牵头,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农民运动会,设立象棋、拔河、篮球、乒乓球、跳绳、老年门球等文体比赛项目,引导群众自娱自乐,陶冶情操,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力争让农村老人都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幸福日子。镇文化站在联系群众、繁荣乡村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村级文化活动室状况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各村相继建成了功能齐备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并配套建成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全镇现有村级文化活动室8个,平均占有面积20平方米,以秦家、陆胡、高平、下皇楼村为典型,拥有一定数量的图书和各类文化活动器材。各村文化活动室按照镇文化站的统一协调,在

5、完成各项重大文体活动的基础上,按照各自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使村级文化活动室成了农民群众学习致富信息、增长见识的好地方。同时,我们以村级文化活动室为依托,充分利用村级文化资源,各村每年至少举办两次以上的群众秦腔演唱会和社火、秧歌表演等文化活动,举办群众篮球赛、拔河赛、乒乓球赛等体育活动3次以上,坚持每月放映数字电影2次,为群众自娱自乐搭建了平台。按照县委宣传部倡导,充分学习原底社区“一创四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了以创建“和谐家庭”,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丈夫、好公公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有效改变了村风民风,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

6、了农村和谐稳定,使得尊老爱幼、助人为乐、邻里团结等优良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知识、文化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党的十七届六中会全也对文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人们憧憬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但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目前现有的基础设施、经费保障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资金欠缺。镇文化阵地、设施落后;村级文化活动室,在新农村建设中虽列为一项硬任务,但仍是多室合一,阵地设施、活动器材等仍很紧张;农家书屋发

7、展态势较好,这主要得益于国家的“文化书籍”下乡。2、政策性扶持较少,项目投入不大。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政策上扶持较少,诸如文化单位的建设、人员的培训与提高、经费的落实等方面没有十分有力的促进措施。在项目建设上,虽然有镇文化站建设等项目,但项目较少,争取有难度。3、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文化工作者积极性不高。在经济市场的大环境下,农村从事文化事业的人员较少,加之国家在文化人才的培训提高上扶持的政策不够强,使文化人员得不到及时的更深层次的培训。国家对文化人才的鼓励不够,虽设有许多大奖的评赛,但都是层次较高的,对农村从事文化人才的评奖、职位晋升重视不够。这样文化人才搞文化的积极性不高,学文

8、艺、专文艺的人员太少,特别是在年轻人中,从事文化事业的人更少,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4、文化产业发展的难度较大,文化产品质量较低。产业的发展是需要政府支持的,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国家在资金、项目、推介上做的较少,主要靠从事文化产业人员的个体劳作,发展起来难度较大,没有形成一个政府支持、群众闯事业的大好氛围;在人员素质上参差不齐,受文化程度、个体素质的影响,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发展不景气。几点建议:一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各级财政每年应给予一定投入,支持建设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二要从日常活动经费保障、设备配备、专业人才培训等方面增加投入,使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有固定的活动经费来源,保证

9、其正常开展工作。三要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人员培训和业务进修,提高广大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农家书屋基本现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镇党委、政府以促进农民增收、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以农家书屋建设为载体,大力加强村级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镇建成“农家书屋”8个,现共有各类图书1.5万册,以高平村“农家书屋”最为典型。该村先后购置书柜5个,图书2900册,文化活动器材45件,电教设备3套,健身器材25件;200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省文化厅、市文化局、县新华书店先后为该村农家书屋增添图书1500多册,报刊杂志1000多份,党员教育和农民培

10、训电教片50套,图书总量达到6200多册,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极大地满足了群众文化和生产生活需求。农家书屋运行情况各村都先后制定了图书管理制度、借阅制度、图书管理员工作等7项制度,并确定每周一、三、五为图书免费开放日,实行村干部轮流值班,专人专管,图书统一编号,造册登记,凭证借阅,按时归还,使农家书屋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制度,确保了图书不遗失、不损坏。同时,还设立了果业、畜牧、法制3个文化普及小组,聘任了5名有文化、懂技术、奉献意识强的农业技术骨干担任宣传员,每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10次,印发科技文化宣传资料5000余份,着力推广苹果生产新技术、畜禽养殖及疫病防治、常用法律法规知识,大力提高群众综合素质。为了提高群众的学习效果,村上每年定期组织举办科技文化知识竞赛,大大激发了群众借阅图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