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导学案_第1页
《小石潭记》导学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石潭记导学案1 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 阅读能力。2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的翻译,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3 3、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4 4、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 特色。【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资料链接】1 1.有关作者: 柳宗元(773773 819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 济县) 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之一。他与韩愈齐名,

2、并称“韩柳” ,都是唐代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对当时文风的改革、 散文的发展起过重 大的推动作用。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 上不得志的悲愤。2 2、写作背景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 375375 年) 被贬到永州任司马。 永州当时是一个荒僻未完全开化的地区。 但永州 山脉起伏,丘壑幽深,河川纵横,风景雄奇美丽。由于政治上的失意, 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 他的精神极为痛苦、 悲愤、忧郁。作为贬官,柳宗元在永州有职无权,无所事事,于是有时间出 游。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 寄情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

3、不幸遭遇,成为后 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在永州期间,柳宗元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 州八记。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 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描述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2 2 关于“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 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即景抒情, 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 ,也可以叙事如桃 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 。3.3. 寓情于景即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 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 自己的感

4、情。这样可以避免直白的感情渲泻,显得委婉、含蓄。一、预习导学 一学生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积累字词。1.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俶尔远逝忽然2 2 、 说明句中加横线词的词类现象。 (词类活用)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那样曲折;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蜿蜒爬行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凄神寒 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3 3、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上文哪句话相呼应:水尤清洌描写潭中鱼静

5、态的一句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 写 其 动 态 的 一 句 是 : 俶 尔 远 逝 , 往 来 翕 忽。4 4、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答:文章着意渲染了小石潭寂寥、凄寒、幽怆的气氛,借以抒 发了作者在失意苦寂处境中悲凉凄怆的情感。5 5、 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是:伐竹取道答案:观鱼时的心情: “似与游者相乐”,在这种环境中,作者暂时忘却了自身的烦恼, 产生了与鱼同乐的情趣。 游览到最后的心情: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浸透

6、着作者凄苦悲凉和压抑的心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去”,是写触景生情,忧伤至极,从此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力求排 遣郁闷的心情,但又最后无法解脱的深沉痛苦的心境。二、课堂探究1.1. 交流预习内容。质疑交流解决疑难。2.2. 整体感知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生交流回答发现小石潭 -3.3. 精读文章,品味写法: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提示:(1 1)先声夺人。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 声夺人的手法,如“隔篁竹,闻水声” ,用“鸣珮环”的比喻形容水 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 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2 2

7、)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 ,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 象非常鲜明突出。(3 3)正面描写。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 写形貌,“参差披拂” 写动态,寥寥数语, 写得宛如图画。(4 4)正面、侧面相呼应。第二段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 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 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4.4. 品读课文 , , 指导朗读。刚才同学们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概括了小石潭景物的特点对文中的重点词句也有了

8、更深刻的理解。当年 , , 柳宗元满怀壮志地参 加王叔文等人的 “永贞革新”运动, ,不幸失败 , ,被贬到偏远荒凉的湖南 永州, , 那种心境不言而喻。你能体会文章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情感吗? 试着谈一谈。5.5. 背诵全篇三、【拓展训练】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甲文小石潭记全文。乙文自西山道口径北, 逾黄茅岭而下, 有二道。其一西出, 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 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攦之形;其旁,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 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 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

9、 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劳而无用(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注释梁攦(l l1)屋的正梁。堡坞:土筑的小城堡。 箭:小竹子。疏数(c cm:疏密。中州:中原。更:经历。伎: 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1 1、 用“/ /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吾 疑 造 物 者 之 有 无 久 矣 答案: 1 1、吾疑造物者之 有无 / / 久矣2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 同的一项是( B B )A A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 B 乃悟前狼假寐 C C、乃不知有

10、 汉3 3、用现代汉语翻译“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下澈,影布石上”答案: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碳水清澈透明) ,鱼儿好像 都在空中自由游动,四周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 子映照在水底的石头上。4 4、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 表达了柳宗元欣赏自然美 景的喜悦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的思想感情。(二)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甲文小石潭记乙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 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 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 徊溪上,为之怅然。(节选元结右溪记 )注释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 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敧:倾斜。嵌:凹陷(又作“张开”)。逸民退士:遁世 隐居的人。置州:设置州郡。1 1、 甲文第二段描写的内容是 潭水和游鱼;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2 2、解释下面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大概以其境过清清:凄清、冷清南流数十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