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_第1页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_第2页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课程教科版三下第五单元沉和浮的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说教材沉和浮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 物体在水 中是沉还是浮”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和造一艘小 船”共四部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获得关于物体沉浮和物体本 身大小、轻重以及承载液体关系的认识; 经历一些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丰富自 己的原有经验,并对原有的经验进行修正和完善;同时通过活动学习科学观察、 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 心。学生在本单元获得的学习经验还可以帮助他们在第六单元 冷与热中研究 热水上浮的原因

2、。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所形成的科学 概念是要为后续的学习活动作铺垫和服务的。 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活 动研究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 轻重之间的关系。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经历发 现一一否定一一在否定一一再发现”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过程,使学 生们认识到:相同大小的物体,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一样的物体,大 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本课共有4个学习活动,分别是观察物体是沉还是浮、 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的关系”及思考和讨 论”在这四个活动中 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和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 重的关系”这两个活动中使用的实验材料

3、有一些是重复的,而它们起到的作用是 相同的,如果让学生经历每一个活动,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一直身陷在一组 又一组的实验材料中,没有思考的时间。因此,我将这两个活动进行了整合,用 一组材料进行两个活动的探究,既省时又省力。三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实验 很感兴趣,虽然没有学过空间、体积、密度等专业知识,但他们对物体沉浮的因 素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如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铁在水中是沉 的。但对相当多的物体的沉浮认识是模糊的, 认识上还存在着差异,所以学生在 学习中比较容易产生矛盾冲突。因此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教材的编排意 图,遵循课标的精神, 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一)教学目标

4、1、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物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大小相同的物体,轻的 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相同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2、经历一个科学探究过程,通过控制某个影响因素来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3、在探究活动中积极思考,善于合作交流;通过探究活动修正、完善自己的 原有认识。(二)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研究物体的沉浮现象,知道物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大小相同的物体,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相同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 的容易沉。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怎样通过控制某个变量来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三)教学方法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采用了直观教学、情境教学、启发教学、和 突出

5、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对话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十分典型的 “实 验观察发现推测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从而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了 解有关沉与浮的更多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 科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 是学习者在一定学习环境下, 在他们的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下, 利用必要的学 习资源,和通过自己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四)教学准备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是本节课突破重难点的关键。 因为材料准备的典型与否,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最终效果。 本课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 要进行几 次对比实验, 而对比实验的关键就是要控制无关因素的影响。 如何控制呢?就需 要在材料上下工夫。 为此,我准备了:1

6、、教师用:木块(小)、石头(大)、铁的啤酒瓶盖。 这组材料符合学生的原有认知,可以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 2、学生用:第一组:钥匙(大)、马铃薯(大)、牙签(小)、螺丝帽(小)塑料泡沫 (大)、马铃薯(小)、木块(大)、曲别针(小)、蜡烛(大)。这组材料中有一些干扰材料,让学生从中发现 “矛盾点 ”:物体的沉浮不一定 与大小轻重有关。第二组: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铁块、铝块、塑料块、木块第三组:重量相同体积不同的一组圆柱体 这两组材料能完善,提升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建立新的认知平衡。(五)教学流程1、实验观察设计问题情境。出示木块、石头、铁的啤酒瓶盖,先让学生猜测它们的沉浮,学生根据原有

7、 的知识经验可能猜测出:木块小、轻,能浮在水面;石头大、比较重,能沉在水 底;而瓶盖的沉浮学生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沉,一种认为浮。 然后进行实验验证, 先由我来做木块和石头的演示实验, 实验结果与学生的猜测 会一致的,而啤酒瓶盖的实验,我会从 “认为能浮 ”和“认为能沉 ”的学生中分别找 一名学生来做演示实验, 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 从而指导学生得出正确 观察物体沉浮的方法和判断沉浮的标准是将物体放在水中观察, 为后续的探究活 动打好基础。这时教师再创设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可能跟什么有关 ”这个问题情境将学 生引入到新的探究活动中。2、学生操作,探究新知。在探究活动开

8、始前, 我先让学生说说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可能跟什么有关,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多样的, 我将大小、 轻重这两个影响因素板书在黑板上。 然后 出示第一组材料,让学生进行第一个探究活动,实验前我提出如下要求:1、首先推测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 把推测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然 后进行实验验证, 2、带着下面三个问题进行实验: 把这组材料分别按从大到小和从轻到重的顺序排队后,再进行实验验证。 实际观察结果怎样?有没有推测出错的物体?有没有无法确定沉浮的物体? 你们发现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大小有关系吗? 通过汇报交流,学生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大小没有关系。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

9、会产生新的认知矛盾, 抓住这个最佳时机, 我又 引导学生进入到第二个探究活动中去 物体的沉浮是否与物体的轻重有关。出示第二组材料: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铁块、铝块、塑料块、木块。让学生推测这组物体的沉浮之后,带着如下问题进行实验观察: 观察这组材料有什么特点? 什么样的物体沉在水底?什么样的物体浮在水面? 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通过以上实验引导学生会得出结论:大小一样的物体,轻的容易浮,重的容 易沉。随后,我将这组材料和第一组的材料同时放在实物展台上,让学生比较它们 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用第一组的材料观察时看不出物体的沉浮和轻重有关 呢?向学生渗透对比实验法,利用控制某个变量的

10、方法来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提问: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有关吗?用什么方法 来验证呢?将学生带入到第三个探究活动中:物体的沉浮是否与物体的大小有 关。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的科学 性和可行性,将第三组实验材料发给各组进行验证活动, 汇报交流学生能得出这 样的结论:轻重一样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再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物体容易沉?(很大却很轻)什么样的物体容易 浮?(很小却很重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教学环节是因为新课程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 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而且必须建

11、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一放一收、先扶后放的方法组织学 生进行探究活动,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一放:是指放手让学生利用有结构的实验 材料来探究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有什么样的关系,只有给学生足够的学习、 观察、讨论、交流、探究的时间,学生才能探索出沉浮的奥秘;一收是指:每次 学生完成实验后将用过的实验材料收回来, 重新发给另一组实验材料,防止用过 的材料干扰下一个环节的研究效果; 先扶是指:在学生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 轻重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12、时,教师要做好帮扶工作;当学 生理解和掌握了控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大小 有什么样的关系的实验。这一放一收、先扶后放的组织形式,充分张扬学生个性, 挖掘学生潜能,同时我紧紧抓住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 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既调 动了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和热情, 又一步步把学生带入有趣的科学探究之中, 培 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3、知识拓展 按照教材达到的认知水平,到了本单元第三课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就会发现学生仍然说大的马铃薯沉、 小的马铃薯浮。 学生的原有认知没有得到提 升。针对这个问题,我设计了 “知识拓展 ”这个环节帮助孩子达到一个更高的认知 水平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是物质本身。出示一个马铃薯,依次切成大小不等的块儿,观察在水中的沉浮与整个马铃 薯放到水中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思考: 这些马铃薯的沉浮与大小、 轻重有关吗? 如果没有关系,那么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或许大部分的学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要着急,让他们带着这个问题到 课外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