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来中药防治流产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_第1页
近5年来中药防治流产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_第2页
近5年来中药防治流产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_第3页
近5年来中药防治流产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_第4页
近5年来中药防治流产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近5年来中药防治流产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终止早期妊娠,常用的方法是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两种方法都存在流产后出现阴道出血时间过长、出血量增多、腹痛、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并且药物流产不全后可能要行清宫术,长期甚至会面临不孕的危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未婚先孕者与日俱增,流产数也随之增加。中医药对防治流产后并发症有着显著疗效,下面就近5年内相关学者所做研究进展,作一系统论述。1 对流产后并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在中医辨证理论当中,流产以后妊娠物残留以及阴道出血时间过长属于“血瘀”范畴,余血没有排除干净,淤积冲任,淤血没有完全去除,新血没有归经,进而造成子宫当中淋漓出血,难以彻底清理干净。1有人2

2、认为流产后阴道出血属中医“产后恶露不绝”范围,病机是失血过多,亡血伤津、瘀血内阻、血行不畅等,血少使气生化不足,气机不利,以致子宫收缩乏力、恶露不下,以多虚多瘀为特点。古人云,产后气血大虚,固当培补,然有败血不去,则新血亦无由而然。3笔者认为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都是外力终止妊娠,导致胞络受损,冲任、气血运行失常,使血行经外,久之气血俱虚,血室正开,邪毒入侵,与血互结成瘀,久而化热,湿热瘀互结,不通则痛,引起腹痛,长期甚至诱发感染。病机有气虚、血瘀和血热。瘀是贯穿本病的关键,养血益气是治疗本病的前提,清热以防传变,防止继发感染。中医认为产后“多虚多瘀”,故治疗多以活血祛瘀、养血益气、清热利湿为法,

3、以“补虚不留瘀”、“祛瘀不伤正”为治疗原则。2 中医药防治流产后并发症2.1 中医药防治阴道异常流血2.1.1活血补血益气法何巍4等采用中药补血益母颗粒辅助药物流产,见孕囊排出后,观察组予补血益母颗粒(主要成分:当归、黄芪、益母草、阿胶、陈皮。12g次,2次天,连续7d),两组均给予替硝唑0.4g,日2次,口服1周预防感染。两组流产结果比较:治疗组完全流产率97.5%。对照组完全流产率77.6%。完全流产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李庆玲【5】自拟中药方(组成:党参、白术、当归、川芎、血余炭、益母草、阿胶、蒲黄、川牛膝、五灵脂、甘草)进行治疗。治疗组临床治疗总体有

4、效率95.71%,对照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80%,实验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1.2活血化瘀清热法陈育颖6等,纳入36例患者在药物流产第一天开始配合扶正祛瘀中药(黄芪、党参、炒白术、陈皮、当归、川芎、三七、茜草、益母草、炒蒲黄、,阿胶、桃仁、炮姜、炙甘草)口服,连续天,33例天内血净,例不全流产行清宫术。结论:运用扶正化瘀法配合药物流产能减轻药流过程中恶心、呕吐、腹痛、乏力等不良反应,减少流血量,缩短流血时间,降低不全流产发生率,减少清宫风险,并使体力较快恢复。邓艳7予以宫血清汤加味:益母草、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炙甘草。气血虚弱者加党参、黄芪、阿胶;血热者加蒲黄、五灵

5、脂;湿热瘀结加蒲公英、败酱草。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7d。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67.5%,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纪成玉8选取患者120例,对照组60例患者应用传统临床治疗方法,实验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甘草、党参、蒲黄、当归、川芎、川牛膝、阿胶、白术、五灵脂、益母草、血余炭)治疗,药物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加减。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此外,一些学者9-13以生化汤(当归、川芎、炮姜、桃仁、甘草)为基础方加减,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再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获得良效。2.1.3活血补肾固冲法马晓红14等,治疗组采用对照组

6、相同的方法,加化瘀固冲方(基础方:桃仁、红花、当归、炮姜、川芎、益母草、连翘、香附)随症加减。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6.2、87.1。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流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朱小娟3用益坤宁颗粒对流产后进行临床观察,主方为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结果观察组阴道流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机体恢复较对照组快。另外,徐婷花15将其辨证为三型:脾肾气虚、血瘀型、血热型。脾肾气虚型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炙黄芪、焦白术、陈皮、升麻炭、柴胡、当归、川断、阿胶珠、艾叶炭、马齿苋、蒲黄炭、益母草、炙甘草;血瘀型生化汤加减: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生蒲黄、五灵脂、阿胶珠、益母草、田三七、党参、马齿苋、生黄

7、芪。血热型以两地汤加减:生地、阿胶珠、玄参、地骨皮、麦冬、炒白芍、天花粉、炙龟版、女贞子、旱莲草 ,马齿苋、益母草、牡丹皮。结果:全部病例经两个疗程治疗,显效68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达到92.5%。可见中医三型辨证治疗流产后恶露不绝疗效好,成功率高,副作用小,可减少患者清宫带来的痛苦和宫内感染,值得临床推广。2.2 中医药防治流产不全彭连娟16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同时,加服中药丹红汤治疗,基础处方:丹参、红花、赤芍、当归、桃仁、川牛膝、益母草、女贞子、炙甘草、旱莲草。腹痛明显者加蒲黄、五灵脂;阴道出血量多者加蒲黄;自觉心悸、气短者加党参、黄芪。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大于942

8、。治疗组在服药后的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官腔内残留物排出三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党晓英17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加中药治疗中药组方:药物组成:(1)当归、丹参、桃仁、灵脂、丹皮、蒲黄、川芎、炮姜、益母草、灸草。(2)益母草、贯众炭、茜草、生山楂、炒红花、旱莲草、炒蒲黄、生地榆、枳壳、三七粉。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8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得良效。此外,周倩茹18对清宫术后宫角残留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对于hCG水平较高,B超提示包块周边血流较丰富者,重用三棱、莪术、水蛭、穿山甲、地鳖虫、蜈蚣等搜风通络之品,配伍紫草、天花粉等现代药理证

9、实有杀胚功效之药,临床疗效满意;若包块周边无明显血流或血hCG水平较低者,重用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牛膝、桃仁、红花、丹参、益母草、血竭等并配伍炮姜等温经活血药,效果亦较为满意。胡晓华19等,用加味脱花煎治疗流产不全,从淤血论治,来消除宫内内膜残留。徐原哲20等,用宫清方加减防治药流不全,血热加败酱草、鱼腥草、贯众;血瘀加三七、茜草,也是以淤血阻滞为主,以活血化瘀为法,清除宫腔内的残留。张艳21用清宫汤,裘少益22用加味抵当汤,王莉23等用中药排膜汤治疗流产后宫内组织残留;上述学者均认为人工流产不全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淤血阻滞,故采用活血化瘀方药,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此外,还有一部分学者24-25

10、认为人工流产后宫内残留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气血虚弱,故在治疗上以益气养血作为主,临床也取得了很大疗效。2.3 中医药防治流产后继发感染流产后子宫受损,长期阴道流血,可继发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感染。所以从根本上来看,防治阴道异常流血、促进宫内残留物的排出,也可减少感染的发生。有些学者利用中西医特色疗法,单从中药防治流产后继发感染方面也作了一些临床研究。如秦文敏26以补肾填精、活血祛瘀为法,使用相关中药,用宫腔镜辅助观察,取得显著疗效;王刘英27以清热化湿,活血化瘀止痛为法,自拟中药汤剂保留灌肠,也取得很好疗效;朱志琴28等,采用腹部中药封包治疗,缩短了胚胎排出时间,减少了阴道出血、腹痛症状

11、,从而预防了继发感染。3 总结与展望中药治疗流产后出现的阴道异常流血、腹痛、流产不全、继发感染等并发症,有明显疗效。在对其治疗过程中不难看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一是整体观念,有些学者虽然以中医药治疗阴道异常流血为诊疗指标,但同时也减轻了腹痛症状,加速了胚胎的排出,从而预防了继发感染,促进了机体恢复。二是辩证论治,在上诉防治过程中,多数学者都以基础方加减,根据每个病人病情,对症治疗,取得成效。还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把上诉并发症可归为“产后恶露不绝”“腹痛”“癥瘕”等范畴,对其防治过程中体现了“异病同治”思想,这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即血虚、血瘀、血热,因此以大致相

12、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我认为流产后并发症大致相同的病机中,贯穿始终是血瘀,分析上诉学者的用药处方可以看出,几乎每人应用了当归、川芎、桃仁、益母草等活血化瘀中药,其他证型在此基础上加减化裁。其中当归补血活血,起到化瘀生新的效果;川芎、桃仁、益母草有活血行血、祛瘀止痛作用。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当归能促进子宫发育,双向调节子宫运动;川芎收缩子宫,改善血液循环;益母草兴奋子宫平滑肌,增强宫缩频率,有机械性压迫止血作用,促进宫腔内容物的排空,以此为基础防治取得满意效果。虽然中医药可治疗流产后并发症之根本,疗效明显,但在其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在辩证分型方面,存在辩证不准确,导致用药不对症,从而影

13、响最终的疗效,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二是判定疗效的指标有待进一步客观,比如应用妇科彩超、宫腔镜等西医技术,观察某一指标,提高其客观性;三是受试者平素体质不同,加上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严格规定中药的煎服时间、具体剂量等方面,都影响疗效的评定;四是基础研究较薄弱,还需从药物机理、组织化学等方面研究中药治疗机理。这些都是我们进一步努力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1李庆玲.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流产治疗探析.中医中药,182-183.2王红丽.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流产80例临床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1,1(18):3l-32.3朱小娟.益坤宁颗粒用于人工流产后600例临床观察.安徽医药,2013,17(4):680.

14、4何巍,于汶方.补血益母颗粒用于药物流产临床观察.求医问药,2011,9(6):106.5李庆玲.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流产治疗探析.中医中药,182-183.6陈育颖,郑向阳,王铎,等.扶正化瘀法在药物流产中的疗效体会.中国保健营养,2010,670-671.7邓艳.宫血清治疗药物流产后的子宫出血.湖北中医杂志,2013,35(7) :36-37.8纪成玉.探析妇产科中流产导致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疗效,2015,2(5):49,52。9付巍.生化丸配合缩宫素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45例.中国中医药.2010,10(19):35-36.10周玲.生化汤加减治疗药物流产后流血45例.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15、115。11周建华.生化汤加失笑散治疗宫内残留的疗效观察.中国保健营养,2014:2337。12于燕,张明珠,周景华,等.生化止血饮对药物流产后蜕膜中TH1/TH2调控的临床实验研究.光明中医,2013,28(5):923-924.13顾尚静.益母生化汤加减治疗人流术后出血47例疗效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4:45.14马晓红,马利.化瘀固冲方治疗流产后出血78例.陕西中医,2012,33(10):1338-1339.15徐婷花.三型辨证治疗流产后恶露不绝疗效观察.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6):719-720.16彭连娟,李娟.经超声监测中西医结合治疗药流不全临床分析

16、.中外医疗,2015:183-184.17党晓英.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早期妊娠流产宫腔残留的效果观察.临床合理用药,2014,7( 4A):180.18周倩茹.难免流产清宫术后宫角残留12例临床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 42-43.19胡晓华,朱文芳,唐伟.加味脱花煎治疗流产不全31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11,43(2).20徐原哲,王东梅.宫清方加减防治药流不全18例临床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7):52。21张艳.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全流产37例.中国中医药,2013, 11(16):56。22裘少益.加味抵当汤为主治疗流产不全61例.浙江中医杂志,2012,47(6).23王莉,杨鸿.中药排膜汤治疗流产后宫内组织残留的观察.现代临床医学,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