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记端午节心情日记2篇.doc_第1页
心情日记端午节心情日记2篇.doc_第2页
心情日记端午节心情日记2篇.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情日记 端午节心情日记2篇端午节心情日记2篇1.那年端午提起端午节,人们自然会想起馨香的粽子;会想起佩香囊;会想起屈原的故事。很多年来,在我的印象当中依稀记得,家乡的端午节应该是这样的:我家在临近端午的前三四天,母亲会把预先从墟日买来的粽叶用井水浸泡着,过个一两天,便可将一片片的进行刷洗,摆放有序,滤干水,然后再浸糯米、淘糯米,尔后,只要叫一位大妈来帮衬,左邻右舍的婆婆、大妈、嫂嫂们便会闻声而至,手脚麻利的把粽叶、糯米各放进脸盆里,大家围成一团,开始包粽子了。她们个个都是包粽子的老手,一会儿,一个个新鲜亮丽的粽子在她们的手中诞生,儿时的我曾多次想学包粽子,可每每动手,母亲通常都会说:“玩去吧

2、,男孩子学包什么粽子!”我时常不明就里,因此多少年了这个即熟悉又陌生的粽子,至今我还是没有学会。在我们小镇包粽子的数量要多,是因为要做人情,便于送人。傍晚该是粽子下锅的时候了,先是用稻草与茶壳烧成灰,泡成水过滤后,倒入锅内,再把成形生粽子就可以这样泡在碱水里煮,据说这样味道更浓。粽子放进锅里,用锅盖盖紧,烧文火蒸上一个夜晚,第二天清晨,我们远远就能闻到从厨房里飘来的碱香味粽子。儿时吃粽子,一般都是带碱的粽子,吃的时候撒些白糖,味道很棒。但在前些年粽子里面的馅已经多样化了,有肉的、有豆渣的、还有香菇的等等。端午节的那天早餐,母亲通常是热好一两挂粽子,煮好一盆鸭蛋,并在熟蛋的外壳染上一种食用红,炒

3、上一大碗田螺,据说节日早上一家人吃上这些都是图个吉利。如今的端午节已经找不回那种感觉了,儿时的我们已经先后离开了快乐的小镇,它只能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2.记忆中的端午节“五月里来五端阳呀,杨柳沙枣插门上啊唉嘿呦,雄黄儿药酒你就闹端阳呀,闹端阳呀,哪哈咿呀嘿”这首古老的武威民歌刮地风,算起来可真是老掉牙了,但细细品味,竟也余音绕梁,歌词所描摹的风情是这样的纯朴自然,曲调所激荡的韵味又是这样的婉转悠扬在我而言,这样的民歌小调从小听得耳熟,既是催我入眠的摇篮曲,又像是伴我长大的小米汤,早已浸入了骨髓,浸透了灵魂。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单是山药蛋,不单是南瓜汤。乡风民俗,方言土语,更是这方“水土”上绚

4、烂多彩的奇花异草,余香悠长的山珍野味。前者养活了我的身体,后者滋润了我的性灵我的家乡甘肃武威由于自然环境所限,端午节没有江浙、荆楚等地赛龙舟、吃咸鸭蛋的习俗,但深处内陆的西北甘肃却有其自身特色。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流水一样的日子,又送来到了端阳五月。又是一年端午节,看着渐行渐远的节日气息,心里有一思怀念的冲动,怀念什么了?怀念那过去的欢快,怀念那死逝去的节日气氛,怀念儿时空气中弥散着的浓郁、欢快的节日气息。闻着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时光。有关端午的点点滴滴的记忆,时常涌现在我的脑海,感觉那么近,仿佛那些事发生在昨天。那时乡下特别重视端午节,当时我也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

5、隆重地过端午节。记忆中的端午,总是湿漉漉,青生生的。在我的家乡,端午是仅次于春节,中秋的一个大的节日,也是我最爱过的一个节日。家乡的端午节,没有龙舟,没有大戏。这个节日总是在一种安宁,祥和的氛围中度过。也许骨子里是个传统的女子,我对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充满了敬与爱。独自坐在静室之中,回想着这个繁华的都市的市场上的热闹与繁荣,倾听着宽大的窗户外面传来的声声叫卖,闻着那缕缕飘舞的粽叶芳香,徜徉在几千年的历史回眸里,让我对五月端阳,又有了一份发自内心的感慨。多少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首伤感的诗或者是一场凭吊,由于独特的文化意义及文化符号融合其中,由于鲜明而形态各异的民间元素与现代文明的冲撞、融合,五月端

6、午的节日,越来越超出了节日本身的丰富内涵。走进商店,各类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使人眼花缭乱,看着包装精美的棕子,以及闻着它身上散发出来的诱人香味,不经意间,又勾起了我对端午节的美好记忆。让我充满感慨地想起了以不同方式度过的十几个端午节。这里的超市里,大街上到处飘散着粽子的香气。可在我的家乡,到端午的时候,吃的不是粽子,而是“油饼子卷糕”。印象当中知道有端午节这回事的时候,大概已经上小学了,我的家乡是叫“五月端午”。据妈妈说,由于以前经济状况普遍不佳,那个年代老家怎么过五月端午,也没有多少深刻的记忆了。只是随着年景的逐渐好转,老家条件稍微好点了,人们才想办法把五月端午过得有点样子,但过法跟目前

7、并不一样,不是包粽子,而是做一种叫“油饼子卷糕”的食物。“油饼子卷糕”是武威乡间端午节的标志性“吃喝”,就像元宵节的“汤圆”,清明节的“凉面”,中秋节的“月饼”,“腊八”节的“扁豆饭”一样。小时候母亲烙的的油饼子有“荤油”(猪油、羊油)的,也有菜油的,即使不“卷糕”也能让人馋得咂舌;糯米(武威话读“luo米”)糕更是难得的异味,里面放了红糖和枣儿,甜香拔牙,比“白米饭”还要好吃得多油饼子卷糕是武威很有特色的小吃,也是最诱人的风味小吃。过去在武威有一句教育孩子注意节俭的常用话叫做:“有福不可重受,油饼子不可卷肉”。油饼子卷糕的做法是,在用笈笈草编成的小笸箩里面先衬上艾叶,然后放一层用水泡软了的糯

8、米,再放一层红枣,并洒上红糖。如此反复,满了以后,把两边的艾叶拉到中间盖住,然后用粗棉线象编制鱼网一样把筐包住,在上面压块干净的石块,搁锅里煮,等煮得又香又粘软的时候。炸出薄软的油饼,把粘糕卷至油饼当中享用。糯米糕白中透红,而油饼金黄金黄,那么一夹,再咬一口,那个香啊,那个甜啊,真是让你再别说这世上还有那种好吃的味了。端午那天,家家户户还要把自己做的油饼子卷糕馈赠给亲朋好友,相互品尝。更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在我们那里,好像端午节又成了走亲串户的借口或者说是礼数。最不容错过的礼数就是新婚的媳妇和女婿总要到丈母娘那里去做汇报或者看望,显示亲情和爱情都是完美或者是牢固的,才能赢得相邻四舍的赞誉,会给

9、家族迎来人气等等。也许可能是那个年代对我们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来说仍然是靠天吃饭,日子拮据的时候,人们礼尚往来都是很简单或者至少在现在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但就那样也会令人们都感到必不可少或者足以引以自豪和宽慰。时间在变,过端午节的方式也在人们的不经意间慢慢转变。现在的孩子只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了,这是“文化”融合的结果。其实我们小时候并不知道什么是“粽子”,因为武威不出产粽叶。至今我还是觉得这些青草味的“粽子”倒不如我们武威的“油饼子卷糕”更香甜。在武威的风俗中,端午清晨,家家户户门头插柳枝,有为屈原招魂和避瘟疫之意。在家的时候,每到五月初四下午我们便呼朋结伴去石羊河畔的小树林折柳枝。绿油油柳叶的在微风中招摇着我们过去。那时的我年少无知又贪玩,一到树林中,便会被随意绽放的野花迷住,或者寻着清脆的鸟啼去找鸟窝,走着走着竟会迷失了方向。城郊居民则成群结伴,到雷台湖、海藏寺、文庙、大云寺等处游览,大云寺就是钟鼓楼,有大云钟,游人登钟楼,绕钟一周,从钟下钻过,据说可以祛灾免祟。小孩子则到这些地方的攀树折枝,用柳树条编制柳帽,以预防暑气。“香草荷包”和“花绳子”是这一天特别的纪念。端午节,武威人讲究“送五毒”。所谓“五毒”就是蛇、蝎、蜈蚣、壁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