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棉纺织业贸易与生产体系转型的地域分布_第1页
晚清棉纺织业贸易与生产体系转型的地域分布_第2页
晚清棉纺织业贸易与生产体系转型的地域分布_第3页
晚清棉纺织业贸易与生产体系转型的地域分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晚清棉纺织业贸易与生产体系转型的地域分布         内容包括 晚清 贸易 生产 体系 转型 地域        【内容提要】中国晚清时代正处在大量进口外国产品及初级加工品的过程中,以棉纺织业转型的例证,可以说明在以机器制造为标志的近代生产体系确立的过程中,实际上经历了传统生产体系、贸易体系、货币体系三大体系向近代体系转型、重建、确立的诸多阶段。本文拟从棉纱进口的贸易体系入手,探求与早期生产体系形成过程中与生产部门的关系等问题。;中

2、国晚清时代正处在大量引进外国产品及初级加工品的过程中,以棉纺织业转型的例证,可以说明在以机器制造为标志的近代生产体系确立的过程中,实际上经历了传统生产体系、贸易体系、货币体系三大体系向机器生产体系转型的阶段。本文拟从棉货贸易体系入手,探求与早期机器工业生产体系形成过程中地域性经济分工与发展程度变化关系问题。;一、晚清地域纺织业生产体系转型的贸易原因;棉纺织的早期工业体系中,其引起中国传统棉纺织业解体的重要原因,首先在于在于洋纱的进口,其次是机器设备的进口与纺织机器制造业,华商中采用外国棉纱的织布技术,并且利用进口机器生产制作洋布,并在市场进行销售。而在层面方面,一方面是大量向城市流动;而另一方

3、面,则是工厂制度逐渐代替传统的旧有的行会制度,新办工厂的制度。;关于棉货进口国的结构问题,则是中国地域性棉纺织业生产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棉货为中国进口货物之大宗。”(注: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进口棉纺织品的大致情形,上海总商会月报第三卷第10期。)而在“各国向我国输入棉货,以英国为最早”。“自一八六年至一八九年间,英国棉货,几独占中国市场。”(注: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上海总商会月报第三卷第10期。)继英国之后,“美货进口渐多,主以粗布粗纱销售于北方诸省。日俄战争方息后,美国布匹在东三省一带销售尤盛。据美国出口,一九五、一九六两年,美国布匹输出于中国及香港,几达五千万

4、金圆。”这里所说的“金圆”,当是时人按美金计算的。当时对此贸易额的说明,“中国海关册仅载由美国直接输入数目,由香港入口者,作为香港输入,不能辨为何国货,故用美金统计。”当时的汇率为“一九五年海关银一两,合美金七十三仙,一九六年合八十仙。”(注: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上海总商会月报第三卷第10期。)美国棉布棉纱在华销售的萎缩时间,大体上是在1907年以后。据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的描述,美国棉布棉纱的输入,“自一九七年后受日货之竞争,顿见减色。”这里所说的情况,自然仅限于当时的报告之编者的看法,其具体的进口额数,自然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印度棉布对华贸易,至19世纪末

5、成为大宗进口。“十九世纪末,印度纺纱工业既见发达,亦输入粗纱于长江一带及闽粤沿海诸口,英国粗布粗纱之销路,颇为美印所夺渐趋重于细纱细布。”(注: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上海总商会月报第三卷第10期。)当然,对于中国北方地区而言,其最大的进口国当系后起之日本。关于日本棉布及棉纱在中国的销售时间,大体上与印度同时。据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的记载,当印度棉纱棉布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时,“日本棉纱棉布亦渐现于中国市面,在南方与英印竞,在北方与英美竞,以其距离较近,运费较廉,销路渐广。”而日本对中国市场的独占优势的形成,则在“日俄战后”,当时“日本势力既伸张于东三省,其棉货销售,得转

6、运与之便,渐排逐英美货物,成独占之势。”就全国总的销售情形看,日本在“其他北方诸省,日货销数,亦见多于他国。其在南方,虽不如在北方之得势,然进口数目亦逐年增多。”(注: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上海总商会月报第三卷第10期。)通过文献的描述,大体上可以看出晚清时期外国棉纺织资本已形成在华的与进出口的地域分割的状况。;如果对进口国进行地域性比较,就有必要按照通商口岸的分布对各地输入的棉布棉纱情况进行长时段考察。首先关于上海、宁波、芜湖、九江、宜昌等华中五大通商口岸进口棉纱情况,如表1所示。;表1华中五大口岸外国棉纱输入统计(单位:担);资料来源:历年海关贸易统计及报告。这里所用计量单位为

7、“担”,每担为100市斤。下同。;在华南地区,其通商口岸主要是广州和汕头两地,其外国棉纱输入情况如表2所示。;表2华南广州、汕头外国棉纱输入统计(单位:担);附图;资料来源:历年海关贸易统计及报告。;华北地区的天津、烟台及胶州三港的外国棉纱进口贸易情况见表3。;表3华北外国棉纱输入统计(单位:担);附图;资料来源:历年海关贸易统计及报告。;东北地区,则是外国棉纱进口的主要港口(见表4)。其港口包括大连、牛庄、大东沟及安东港。;表4东北外国棉纱输入统计(单位:担);附图;资料来源:历年海关贸易统计及报告。;在棉纱的进口统计中(表5),如果可以将上述统计作为分析英国、印度、日本三国宝在华棉纱市场占

8、有率的话,那么,在1900-1913年间,英国的棉纱在华销售份额显著减少,而印度、日本则成为对华输出棉纱的大国。而在印度与日本的比较中,可以明显看出印度棉纱进口对中国传统棉纱生产的冲击为最大。对于日本而言,其棉纱在中国的销售量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表5英国、印度、日本三国棉纱输入中国年度统计(1900-1913年,单位:担);*关于日本棉纱进口年度统计中,其在华南广州、汕头港进口统计数据不详,姑以华中、华北地区、东北三个地区的统计数据进行测算。一、晚清地域纺织业生产体系转型的贸易原因2    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英国、印度、日本在20世纪初对华贸易的市场

9、占有率,实际上反映其对中国区域性棉布生产体系所产生的作用。中国华南、华中、华北、东北四大贸易港口地区,实际上与中国传统的棉布棉纱纺织生产基地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将中国棉纺织业作为区域经济体来进行分析的话,那么,在外国棉纱进口的格局中,实际上已经反映出棉布棉纱生产格局。按照中国棉布棉纱区域性生产基地进行分析,在华南及东北地区,英国逐渐推出其棉布棉纱的生产领域。而在华南地区,日本的棉布与棉纱的对华贸易量并不大,其在该地区的经济实力相对印度及英国而言,自然要小得多。关于此,可以从各通商口岸的进口数量关系中反映出来(见表6)。;表6各通商口岸输入洋纱的统计及比重分析(1867-1892年);资料来源:历

10、年海关统计与报告.其数据参见中国近代手工艺史资料第二辑第197页。;关于表6需要说明的问题:;一、华南八港,主要包括广州、汕头、厦门、福州、北海、九龙、拱北、蒙自;华中九港,是上海、宁波、汉口、九江、镇江、芜湖、宜昌、重庆、温州;华北二港是烟台、天津;东北一港是牛庄。;二、所占比重的统计,不足0.05的部分忽略不计。每项统计为5年平均数。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初期,中国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关于中国纱与洋纱的比例关系,则是研究该时期经济总量变化及经济关系调整情况的主要依据。;国产棉纱与洋纱市场占有率的分析,这里以长江中上游的重庆、宜昌、沙市、长沙、岳州、九江、芜湖七港及华北地区的天津、芝罘、胶州、秦皇岛的统计数据加以说明(表7)。;表71899-1913年洋纱、国产纱进入通商口岸统计(单位:担);资料来源:历年海关贸易统计及报告,参见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第145页。关于长江中上游七港及华北地区四港的分别统计数据,参见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卷,第457页。关于表中的“担”的计量单位为每担100斤。表中的统计数据,是按照5年进行计算的。;关于棉布的进口情况,根据历年海关贸易统计及报告,其种类包括粗市布、细市布、粗斜纹布、细斜纹布和标布五种。棉布进口,以英国、美国、日本三国为大宗。英国、美国、日本三国在对华贸易中的比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