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基钻井液环境下的录井方法及实践 - 图文-_第1页
油基钻井液环境下的录井方法及实践 - 图文-_第2页
油基钻井液环境下的录井方法及实践 - 图文-_第3页
油基钻井液环境下的录井方法及实践 - 图文-_第4页
油基钻井液环境下的录井方法及实践 - 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解释评价#油基钻井液环境下的录井方法及实践唐金祥孟令蒲韩志永葛月红罗昭素孙凤兰(中油测井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大港油田集团地质录井公司;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唐金祥,孟令蒲,韩志永,葛月红,罗昭素,孙凤兰.油基钻井液环境下的录井方法及实践.录井工程,2006,17(3: 3842,46摘要油基钻井液以其良好的润滑性、抑制性而在稳定井壁、抑制地层水敏膨胀及快速钻进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在越来越多的各种高难度钻井中被采用。油基钻井液对传统录井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岩屑的清洗辨认及油气显示识别。为了消除或减少其影响及干扰因素,得出可靠的录井结论,通过现场反复探索与实践,对油基钻井液条件下不同录井手段进行了有针对

2、性的改进,总结了油气水评价方法。经过对比相关井的测井数据,验证了改进后录井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说明对于油基钻井液录井,是能够找到一种有效途径以实现录井目的的。关键词油基钻井液录井影响油气显示特征解释识别0引言油基钻井液录井在国内应用相对较少,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应用数年。油基钻井液录井工艺要求最大限度地运用各种手段去伪存真,得出真实可靠的结论。各家录井公司在录井技术及工艺方面也相应地进行了一些改进。虽然改进方法不尽相同,但对传统地质录井的工艺处理方法相似。目前仍缺乏一套系统的成熟的应对方案。1油基钻井液简介油基钻井液即钻井液中液体配伍以石油及其衍生物为主的钻井液体系。可用柴油、白油或原油

3、与少量水配浆,一般油水比例高于10B1。钻井液处理剂包括重晶石、油水粘合剂、提粘剂、降粘剂、粘合剂、氯化钙、石灰、膨润土等材料,用重晶石作为加重剂可使钻井液密度达到2.35 2.40g/cm3仍能保持较好的性能。油基钻井液一般用于水基钻井液难以控制的易坍塌层、强水敏层、定向井等,主要具有以下优势:有良好的润滑性,显著提高钻井作业效率。稳固井壁,抑制井壁坍塌与水化膨胀缩径。减小扭矩,提高机械钻速。降低粘卡等钻井事故概率。钻头上不易出现泥包。减小使用体积,易于维护。2对录井的影响油基钻井液体系对录井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对地质录井、气测录井以及有关录井计算方法应用的影响等方面。2.1对地质录井的影响

4、2.1.1岩屑清洗困难传统的洗砂方法为取样后用水搅拌冲洗,但岩屑在振动筛上与油基钻井液分离后,其表面仍附着一层钻井液。由于油水互不浸润,用水洗多遍仍无法见到岩屑本色,反而使原本松散的颗粒粘在一起。2.1.2岩性辨认困难被油基钻井液浸泡过的岩屑,表面颜色都失去了岩石本色,皆为深褐色,而且表面附着许多泥质或砂质小颗粒杂质,给识别岩性及确定岩性百分比带来许多困难。2.1.3油气显示发现困难用传统荧光灯湿照,不论砂岩还是泥岩都有荧光,滴照都见荧光扩散,浸泡定级都在9级以上。2.2对气测录井的影响按常规气测录井工艺操作,油基钻井液经井泵底高温高压作用返出地面后,产生一些复杂有机物唐金祥工程师,1973年

5、生,1996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石油测井专业,现在中油测井录井事业部阿塞拜疆从事录井工作,任技术支持和专业经理。通讯地址:100043北京市石景山区京源路3号。电话:(01068660070。蒸汽,随地层气一起被脱气器脱出,由样气将其抽至气管线-定量管-色谱柱-鉴定器。样品气在流动过程中在气管线内壁有乳白色液体析出,随着管线内气流流动不断地冷凝和蒸发,源源不断地进入气测仪,会造成气路管线污染,色谱柱中毒,鉴定器积碳过多而不灵敏甚至不出峰。气测分析结果显示全烃持续高值,且出峰图谱上呈现严重拖尾状(图1,即使停泵也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恢复到零值。录井时全烃值随环境温度变化明显,昼高夜低。通过对乳白

6、色冷凝液体的分析,得知属于一些成分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的混合物,它们的气态物经全烃色谱柱时使保留时间延长,出峰面积增大,致使全烃读 值异常。图1 受油基钻井液影响的全烃拖尾峰由于钻井液中柴油等油质较轻,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油气显示层地层气的重组分如C 4、C 5等进入钻井液后被部分吸收溶解,使之由游离气变成溶解气甚至吸附气,使脱气器很难脱出,其结果是色谱组分中一般只有C 1、C 2、C 3,少见C 4,极少C 5,给气测解释带来困难。在全烃值与组分值相匹配方面,一般对于氢离子鉴定器和积分仪型气测系统在非油基钻井液下,全烃值与组分值近似有以下关系:T g =C 1+1.752C 2+2.493C 3

7、+3.225iC 4+3.253nC 4+3.967C 5(1但对于油基钻井液,由于脱气器脱出的气体中含有一些成分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的气态混合物,经全烃鉴定器检测后,使全烃值远大于式(1的组分加权代数和,如图2所示。当充分循环调整钻井液时,组分全部为零,全烃仍持续为一种较高的检测值,它们来自油基钻井液脱出的高分子有机物的气态混合物。2.3 对有关录井计算方法应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些录井参数及其相关的分析计算方面, 如水力学及地层压力评价。油基钻井液的性图2 油基钻井液录井全烃值及组分加权计算值比较能与水基有所不同,电阻率很高,录井电导率一般为0.2S/m 左右,且变化不大,出口温度低于水基钻井

8、液。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常规性能较水基钻井液粘度大,切力小,失水小。由此在水力学参数计算上与水基钻井液有很大差异,尤其是当量钻井液循环密度。由于用油基钻井液整体钻速较高,计算出的dc 指数较低,如不对d c 指数的正常压力趋势线进行平移校正,则对地层压力计算结果影响较大。3 油基钻井液录井工艺及实践为了减小或消除油基钻井液对录井的负面影响,笔者通过对X101井的录井实践,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油基钻井液的录井工艺。X101井为一预探井,主探层中新统夹在上、下烃源层之间,设计井深3800m 。该井钻至3000m 下直径244.5m m 技术套管后,继续用水基钻井液钻直径215.9m m 井眼至360

9、0m,由于上新统底部及中新统上部泥岩段具有强水敏性,捞出的岩屑在水中泡10min 即分散成软泥。水基钻井液难以抑制地层水化膨胀,井壁严重失稳,导致用水基钻井液难以继续钻进。于是在套管鞋附近打悬空水泥塞后,决定用油基钻井液侧钻至设计井深,于4100m 完钻。该井历时6个月,使笔者有幸得以在相同地质情况下,用两种钻井液体系有比较地进行录井实践。3.1 录井H SE 安全防护由于油基钻井液体系含有有害油质及一些腐蚀性药品,增加了录井H SE 风险。它使整个井场弥漫着刺鼻的柴油气味,尤其是在灌区更为严重。录井房安装时不要离振动筛太近,要有增压防爆装置并能有效运行,要有DNV 安全认证,适合在Zo ne

10、 0区工作,所有录井传感器及外接线路要符合Exi 等级的防爆标准,架空的线缆及有经常性摩擦的地方要有护套管线。鉴于油基钻井液对皮肤有可能造成伤害,不能让皮肤直接接触钻井液,除常规劳保外,捞取砂样要戴塑胶手套,穿防渗透工衣,衣领处要有护颈巾,上钻井液罐及钻台要带防风眼镜及口罩,不能用移动电话,裸露肌肤要涂专用护肤脂,处处要防滑,配备专用防滑工鞋及防滑木屑。砂样用烤箱烘干时产生刺鼻的浓烟,必须有排风设备,还要配备紧急冲肤水、洗眼液等。强调防火安全,紧急安全预案要人人熟知并演练。3.2地质录井常规地质录井方法的改进涉及岩屑清洗、描述、含油气识别、岩心等。3.2.1岩屑清洗工艺钻井液对岩屑的污染表现为

11、渗透和冲刷其表面,由于钻井液失水在岩屑表面形成一层薄泥饼。根据有机溶剂相似相溶原理,经过实践,油基钻井液岩屑清洗一般先用柴油清洗一次,再用柴油与水体积比为1B5的混合液,加适量专用清洗剂(一种洗涤油污的液体,一般钻井液技术服务公司可提供再清洗一次,可去除岩屑表面泥饼,基本上可满足描砂及发现显示的要求,否则再用适量专用清洗剂与水清洗。清洗过程要轻度快速漂洗,尽量不使岩屑再次破碎,时间要短。3.2.2岩屑描述岩屑一般比较混杂,即使经过特殊清洗后,表面仍混有一些小的砂质、泥质及矿物质颗粒,被油浸过的岩屑易被误认成粉砂岩,辨别岩性要借助20倍的显微镜,挑出有代表性的岩样,在滤纸上捻碎,镜下观察有无石英

12、颗粒来确定岩性;或先将邻井的类似砂岩挑出一颗与湿岩屑混合,让残存的清洗液渗进去,镜下比较它与周围岩屑的区别,从而确定目标岩屑的岩性及百分含量。确定颜色要先挑出稍大一点的真岩屑,掰开观察其核心部分的颜色。描述岩屑要大小结合,干湿样对照分析,还要参考钻时、dcs指数、气测等参数及区域相应层位的岩性特征。如果用PDC钻头和螺杆钻具组合钻进,则砂样更细,呈粉末状,要将振动筛布换成140目以上,重视散砂部分的观察,具体方法与常规岩屑描述相同。3.2.3常规荧光检测首先要确定岩屑的背景荧光,最好是找一段稳定的泥岩岩屑,相同方法清洗后荧光灯下湿照,仔细观察其荧光特征,包括小颗粒岩屑、大颗粒岩屑表面及掰开后核

13、心部分、边缘荧光颜色、产状;然后氯仿滴照试验,观察滴照颜色、反应速度及荧光产状;最后观察氯仿蒸发完后残余物自然颜色及荧光颜色和形状。将这些特征一一记录清楚,作为发现地层油气显示的参照。在随后的取样观察中,要特别留意荧光特征的变化,尤其是对稍大一些的砂岩真岩屑,如钻遇含油储集层,则在荧光灯下掰开的瞬间核心部分会有未受钻井液污染的清晰的原油荧光,在其边缘则呈现钻井液中柴油荧光1。经观察记录,将柴油油基钻井液与地层中的中质油、轻质油在砂岩中的荧光特征归纳见表1。表1地层油及油基钻井液荧光对照对照项目柴油油基钻井液地层中质油地层轻质油湿照特征淡蓝色,蓝紫色金黄、亮黄蓝滴照颜色蓝黄色黄、乳白蓝滴照反应快

14、速视物性慢速-快速快速滴照残余物蓝黄色荧光,日光下无残余物暗黄-黄色荧光,日光下呈褐色环状-薄膜状无残余物实际工作中要常观察背景荧光,善于发现有异于背景荧光的变化,直照比滴照更能定性地说明问题。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真假油气显示试验,如用轻质油浸泡过的岩屑荧光特性与油基钻井液污染过的不易区分,需要观察其残余物荧光,以及借助定量荧光分析仪。取样观察要及时,岩样放置时间长原始荧光特征就会难以辨别。另外注意地层对比,及时了解每一地层的含油性质及荧光特征,同时参考钻时、气测、定量荧光分析及地化数据,综合分析。3.2.4确定油气显示的其他方法槽面观察钻井液含气情况,对于中质油及重质油,槽面能否见到油花,槽面是

15、否上涨等。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密度、粘度、温度、电导率的变化可帮助辅助判断。因钻井液污染,岩屑的浸泡定级失效。油污、油味检查需挑选较大岩屑,洗净其表面,掰开观察内部会偶有发现,检查要及时。钻井取心及井壁取心,要及时观察岩心内部油污、油味、水浸情况,结合浸泡定级,注意区分真假显示,钻井液侵入深浅可通过观察岩心断面颜色、直照荧光核心及边缘的差异来判断。3.3 定量荧光录井首先收集工区不同地层原油样品,通过定量荧光检测进行刻度,然后确定相关被测物质的光谱特征,进行实际检测、数据差谱分析、解释评价。工艺流程如下:收集油样,包括所在工区不同产层的原油样及柴油样。刻度仪器,根据工区油样分类,分别对轻质油、中

16、质油、重质油进行标定。 确定相关被测物质的光谱特征,在刻度仪器后即可确定该井各地层原油光谱特征,包括主峰波长、油性指数、光谱波形等。选取待测地层岩屑样品,如储集层岩屑呈块状,且直照有荧光,则在荧光灯下挑选足量,无荧光则挑选胶结好的,如呈散砂状则尽量多选取一些散砂。挑样结束后用专用清洗剂与水再清洗一次,自然晾干、粉碎、称重,用正己烷浸泡。稀释,因为尽管经过清洗,油基钻井液对岩屑(尤其是储集层岩屑的污染侵入仍不能完全排除,甚至污染背景值还很高(图3。稀释倍数的选择要达到使地层原油特征光谱主峰波长所对应的荧光强度为2575,最好比其他波长的峰值都高。例如:假设储集层中原油为中质油,主峰波长365nm

17、,见图3,钻井液污染的特征图谱见图4,该图为包含钻井液污染及储集层中质原油的钻屑分别稀释50倍、20倍和10倍时光谱图。可见在对萃取液逐渐稀释的过程中,柴油基钻井液污染造成的峰值(波长316nm由小变大,相反由储集层中质油造成的峰值(波长365nm由大变小,这说明岩屑中所含地层原油比钻井液污染物少,相应地选取稀释倍数为10可得到较真实的相当油含量。图3中质油及油基钻井液荧光光谱 图4 油层受污染岩屑稀释50倍、20倍、10倍的光谱 数据处理,即利用定量荧光的差谱功能,将岩屑荧光图谱扣除背景值,得到校正的荧光图谱及数据。如图5即为油层岩屑图谱(油层岩屑稀释20倍光谱与油基钻井液背景图谱的差谱图。

18、解释方法,首先根据主峰波长判断原油性质,区分轻质油、中质油、重质油。然后根据相当油含量及荧光级别,结合用当地试油资料建立起来的储集层划分图板进行储集层流体性质判别。表2是某区水基钻井液定量荧光解释标准,对于油基钻井液用波长判断原油性质依然有效,但判别储集层类别需图5 油层岩屑扣背景后荧光谱图要有大量数据用以建立储集层流体解释图板,此项工作有待于今后对油基钻井液荧光数据及试油数据进行积累和分析。对于X101井储集层中质油而言,主峰应在365nm,相当油含量要大于300m g/L,荧光级别大于9.5,才能与测井解释结论相符。表2 水基钻井液定量荧光储集层划分标准原油储集层波长(nm相当油含量(mg

19、/L荧光级别轻质油中质油重质油油气层气水或油水层水层或干层油气层气水或油水层水层或干层油层水层或干层310340340370370400>19.5>6.014.319.5 5.66.0<14.3<5.6>39.0>7.016.439.0 5.87.0<16.4<5.8>78.1>8.0<78.1<8.03.4 气测录井针对油基钻井液对气测录井的影响2,需要对气路处理流程进行相应改进,并加强气管线的日常维护,对气测仪的一些分析参数设置要相应调整,解释方法也要作些改变。3.4.1 气路处理流程为防止过多有害蒸汽污染气管线、色谱

20、柱及鉴定器,样气要经过除湿、干燥、冷凝、过滤等处理,见图6,但每一处理过程要使样气流经体积不能过大,以免过分稀释样气及延长管汇迟到时间。 图6 样气处理流程图气路中干燥剂为氯化钙,也可用硅胶干燥剂(经实验用硅胶干燥剂前后对色谱组分值无影响,使全烃值略低,接近组分加权计算值,日常维护要勤吹洗气管线,要有备用气管线,勤换干燥剂及被杂质堵塞的过滤器,勤清理除湿防堵器中的积液。3.4.2 气测仪参数设定一般将色谱柱烘箱温度与鉴定器温度调大,置温度设定的高限;载气压力也调至接近仪器规定的高限;由于重组分的分离保留时间较长,分析周期一般不变,或稍延长,确保有机气体在一个周期内全部出尽;由于仪器设定参数的调

21、整,需要用标样对气测仪重新进行刻度,全烃及各组分的出峰时间窗也要相应调整。3.4.3 气测解释虽然经过以上处理,使气测峰形及分析周期接近水基钻井液,但油基钻井液的影响仍不可避免。气态烃在油基钻井液中溶解度仍远大于水,致使本来就含量不高的C 4、C 5被全部或部分溶解,因此要求录井时一定用高效率脱气器。因此,解释方法也要相应改变,由于C 1、C 2影响较小,在解释气测异常时C 1的变化非常重要,确定油气水层时相应地将C 1/C 2值作为主要依据,如在P 法(烃比值法中C 1/C 2值落在哪个区就可认为是该区对应的储集层流体性质,将C 3以后的组分作为参考。由于组分不全,三角形法及以组分值的湿度比

22、、平衡比、特征比为依据的解释方法无效,在P 法中也不再依据烃比值的曲线斜率来判断是否为水层及致密地层。水层的解释主要依据钻井液密度、粘度的变化及钻井液油水比的变化来辨别。另外,由于全烃总保持一定基值,全烃的变化量很关键,异常值与基值的比值不一定达到2倍才做解释,也要依据组分的变化来判断油气层。3.5 X101井录井实践该井通过改进录井工艺所录取的地层情况基本与区域地质相符:上部上新统地层为砂泥岩互层,并含有油气层,下部中新统地层为大段泥岩夹薄砂层,砂岩颗粒较细,部分有油气显示。岩性剖面符合率89%,发现并解释了101层共厚124m 油气显示,主要显示层均与电测吻合,达到了较好的录井效果。4 结

23、 论通过X101井油基钻井液录井实践,得出如下结论:油基钻井液对录井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岩性识别和油气显示的认定。通过分析油基钻井液的特征,结合作业工区地质情况及油气特征3,可在各方面找到一种改进录井方法的途径,全部或部分地消除油基钻井液的影响,得出真实结论。油基钻井液对不同录井方法的影响程度与角度不同,录井中要各取所长,综合分析,注意总结,找出规律。尽可能多地收集并掌握工区地质及油气资料,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识别比较,找出规律。油基钻井液录井的一些解释(下转第46页# 46 # 3. 2 解释实例 1 录井工程 2006 年 9 月 3. 3 解释实例 2 J 307 26 38 井为一口评价井,

24、 在进入沙二段主 - 要目的层后, 在 3622. 5 3807. 0 m 井段, 肉眼观察 显示较弱, 而通过定量荧光录井发现较好油气显示, 在 3740 3810 m 井段, 岩屑样品油性指数( Oc 在 2 3 之 间, 属中 质油, 含 油质 量浓 度 ( C 为 100 520 m g/ L 。其中第 7 层( 井段 3 743 3 754 m 岩屑 样品的 Oc 为 2. 5, C 高达 508. 50 mg/ L; 第 8 层( 井 段 3 766 3 770 m 岩 屑样 品的 Oc 为 2. 0, C 为 122. 0 mg / L ; 第 10 层( 井段 3 800 3

25、807 m 岩屑样 品的 Oc 为 2. 8, C 为 144. 0 mg / L 。利用岩屑解释图 板( 图 5 进行解释, 该井第 7 层解释为油层, 第 8、 10 层解释为低产油层。 M 3 井是部署在马圈子低潜山的一口重点预探 井, 主要目的层是太古宇混合花岗岩潜山的轻质油 藏。在 4169. 5 m 进入太古宇潜山目的层后, 由于 油质很轻, 加之地热梯度的影响, 岩屑返出地面后肉 眼观察油气显示很微弱, 4189 4235 m 见油气显示 的对比级别在 5. 0 6. 8 级, 钻至 4283 m 以下, 在应 用定量荧光技术排除钻井液污染后, 显示级别仍达 8. 0 9. 5

26、级, 总厚度达 75. 0 m。通过对该 潜山段 定量荧光资料的仔 细分析, 第 45 层( 井段 4 282 4286 m 壁心样品的孔渗性指数( I c 为 0. 76, 含油 质量浓度 168. 50 mg / L ; 第 50 层 ( 井 段 4 304 4335 m 壁 心 样 品 的 I c 为 0. 63, 含 油 质 量 浓 度 231. 0 m g/ L ; 第 56 层( 井段 4344 4379 m 壁心样 品的 I c 为0. 82, 含油质量浓度 214. 0 mg / L 。利用 马圈子潜山解释图板进行解释, 该井第 45、 56 均 50、 为油层。第 47 层(

27、 井段 4223 4235 m 壁心样品的 I c 为0. 35, 含油质量浓度 228. 0 mg / L ; 第 55 层( 井 段4286 4304 m 壁心样品的 I c 为 0. 23, 含油质量 浓度 123. 4 mg / L 。第 47、 层图板解释均为低产 55 油层。其余层 I c 低于 0. 2, 解释为干层。解释油层 3 层共 70. 0 m , 低产油层 2 层共 27. 0 m, 解释图板 见图 4。 图5 定量荧光岩屑解释图板 该井完井后在 3743 3807 m 井段试油, 获日 产 119. 5 m 的高产油流, 打开了该区 勘探的新局 面。 3 4 结束语

28、定量荧光录井解 释方法建立在大量资料基础 上, 经过数次完善与修正, 应用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 果。在该方法基础上开发的定量荧光录井解释处理 图4 马圈子潜山解释图板 3 系统不但解释准确率高, 而且大大缩短了资料处理 和解释的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有力促进了定量荧 光录井技术的推广应用。该方法不仅适用于辽河油 田, 对其他油田同样具有借鉴作用。 ( 返修收稿日期 2006 06 25 - 编辑 耿子友 潜山段经裸眼试油, 获日产 45 m 的高产油流。 该井的成功钻探, 进一步探明了马圈子低潜山的油 气分布, d 新增含油面积 3. 0 km 2 。 ( 上接第 42 页 方法, 如气测解

29、释、 定量荧光解释、 地化解释等需要 今后大量的现场实验数据和进一步研究, 建立各种 有针对性的解释图板。 3 参 1 考 文 献 2 录井技术 , 1998, 9( 3 : 4 11 陈万辉, 潘晓辉, 何明慧等. 钻 井液混原 油后气测异 常 的解释探 讨. 录井技术, 2003, 14( 2 : 25 29 陈 作全 . 石油 地 质学 简明 教 程. 北京 : 地质 出 版社, 1987. 14 18, 58 ( 收稿日期 2006 02 10 - 编辑 刘树坤 耿子友, 倪燕. 荧光技术在油 基钻井液 录井中的应 用. # 76 # 录井工程 2006 年 9 月 mud log g

30、 ing t eams. T he autho r discussed this view point ne cessity f rom t hr ee aspects: fir stly , the emplo yee's localiza t ion was an unav oidable problem; secondly , being beneficial to r educing labo r cost; thir dly, beco ming a pr erequisite for co mpeting markets. T he autho r deemed that

31、it w as the only way by which the Chinese mud log g ing ent er prises occupied the impo rtant position in the inter national mar ket that Chi nese mud log ging enter prises follo wed the international pr actice, temper ed themselves thr ough wo rking in the inter natio nal mar ket, enhanced manag em

32、ent level and ex erted the super io rit ies o f themselves. Key words: mud log g ing technical ser vice, pro ject, emplo y ee, internationalizat ion, mar ket, management Huang Senming, M ud Lo gg ing Depar tment, China N ational Well L og ging Co rpor atio n, No . 4351 Po st Box , 7 Jing yuan Road,

33、Shijingshan Dist rict, Beijing, 100043, China The norm management for mud logging standard materials. Wu Longbin and Lan Fucai. Mud Logging Engineering, 2006, 17( 3 : 32 35 T he standard gas samples used fo r calibr ating mud lo g g ing instr ument in China hav e been still ex isted the pro blem of

34、un- integ rated and abno rmal, thus co nstr ained the accur acy and comparability o f mud log ging inter pretatio n parameter s on certain ex tent. Due to this pr oblem, the author s pr ov ided some v iew po ints. T he standar d gases ar e belong to the r ang e of the standard materials, set out fr

35、om the aspect of enhancing the manag ement of the st andard materials, the paper stated the basic co nno tation and r equirement, intr o duced the w ay, the metho d, the technical index and the pr ocess, content and deg ree fo r identifying o f t he applying standard, discussed the standar d gas qua

36、ntity values o f the co ncr ete measurement and ex amining metho d, the co ncr ete requir ement f or making the standard gases, pointed that mud lo gg ing indust ry sho uld or ganize to draft the technical no rm for the related standard g ases as soo n as possible, then can impro ve t he accuracy o

37、f mud lo gg ing evaluating pa r ameters comprehensively .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related standard materia ls has the real meaning for mud lo gg ing industry that uses the standar d g ases, the manufacture of engag ing in the pr oduction of the standard gases and the third par ty of eng

38、ag ing in the superv ise and ex aminatio n of mud log ging operation. Key words: st andard mater ial, g as sample, def initio n, measuring method, ident ify, calibr ate, technical norm Wu Longbing, Zhongshenli 2- 3- 503, Y ang lo ng H ouse Apart ment, Liqizhuang , T ianjin, 300381, China Technical i

39、nnovation being the only way for mud logging en terprises development. Wang Liwei. Mud Logging Engineering, 2006, 17( 3 : 36 37 In the r apid development time of t he pr es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technical innov atio n capacity is the key for enter pr ises dev elo ping co mpetitio n. Co nstr uc

40、ting the technical innov ation plat form to pr ovide a goo d env iro nmental space for enter pr ises technical inno vatio n is the key to pr o pel t he techno log y fo rw ard and realize enterpr ises leapfr og development. Fr om the aspects o f the enterpr ises technical inno vatio n system, encoura

41、g ement mechanism, technical co operation, the protection fo r the intellectual pr operty rig hts and so on, the paper summed up the succeeded ex pe r ience o f L iaohe Geo log g ing Company . Key words: technical inno vation, achiev em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llectual pro pert y rig hts, en

42、t erprise dev elo p ment Wang Liwei, Geo lo gg ing Company, Liaohe Oilfield, N o. 77 Petr oleum Str eet, Xing long tai D istrict , Panjin Cit y, L iaoning Pr ov ince, 124010, China Mud logging technique improvement and practice with oil base drilling fluid. Tang Jinxiang, Meng Lingpu, Han Zhiyong, G

43、e Yuehong, Luo Zhaosu and Sun Fenglan. Mud Logging Engineering , 2006, 17( 3 : 38 42, 46 Due to the unique advantag es of goo d lubricity and inhibit ion of o i- base drilling fluid in t he aspects o f stabilizing l bo rehole w all, inhibiting for mation water ex pansion and rapid dr illing , it has

44、 been used by mo re and mor e var ious kinds of high difficult dr illing w ells. Oi- base drilling fluid l ex er ted a g reat influence on t raditio nal mud log ging , espe cially upo n identify ing and cleaning of the cutting s, and dist ing uishing of oil and g as show s. In or der to eliminate o

45、r re duce the influence and inter fering fact ors of t he o i- base l dr illing f luid and obtain the r eliable mud logg ing conclusio ns, throug h o n site repeated study and pr act ice, the co r r esponding impro vements w ere made to var ious mud log ging met ho ds under the co ndition of o i- base drilling fluid, the l met ho ds fo r ev aluating g as and w ater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