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通用技术体例_第1页
精品课程通用技术体例_第2页
精品课程通用技术体例_第3页
精品课程通用技术体例_第4页
精品课程通用技术体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结构与设计第一部分:章节总体介绍。一、本主题所涉及到的课程标准中相关条目:(一)2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技能,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对技术设计过程、方案和成果作出比较全面地评价。3能从设计的角度理解结构的一般概念,了解简单的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内在联系和广泛应用。(二)5经历将结构的基本知识应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初步掌握基本的技术学习方法和技术滩旧方法,具有初步参与技术和懂得能力和使用技术及其产品的能力,发展技术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四、内容标准 必修2:(一)结构与设计1内容标准(1)了解结

2、构的涵义;能从力学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2)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3)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试验报告。(4)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5)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二、本主题教材的设计思路1“结构”、“设计” 共同构成了本单元的两个核心概念,本单元内容的设计,遵循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学生建立了对结构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深化对结构概念的理解,分析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学习结构设计。学习进程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应用。2本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欣赏结

3、构设计结构探析结构认识结构教材首先指出了结构无处不在,结构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强调了学习结构的价值,接着说明我们学习的结构是技术产品的结构,而且是从力学的角度来研究结构。之后又研究了决定结构质量的两大要素结构的稳定性与强度并进一步学习了结构对事物功能的影响。在学习了这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进入简单结构设计的学习与实践。最后进行典型结构欣赏,进一步理解结构设计的要点,并体会技术文化的内涵。3本单元第一节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结构的基本分类的讨论,通过有趣的小试验,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第二节分析了结构的两个重要性质

4、-稳定性和强度,分析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结构,为后续的结构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三节在明晰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的前提下,通过简易相片架结构的多方案设计的案例,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结构设计,并能运用所学的关于结构的基本知识进行多方案的结构设计。第四节通过对赵州桥、飞檐、蛋形椅的欣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征的理解和评价。不仅要从美学的角度去欣赏各种结构的美。更要从技术的角度和技术文化的角度去欣赏结构的美。4本单元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了不同的典型案例。有的案例选择力求与学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如简易相片架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较容

5、易制作,也很实用;有些案例则力求经典,如赵州桥、飞檐、蛋形椅这三个案例的选择考虑了结构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有建筑、房屋和家具,既考虑的传统的结构,也考虑了现代的结构。5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情感,本单元配了丰富的图片。三、教学知识储备1本单元内容要求学生具备的知识有:初中物理学科的力学基本知识;初中的劳动技术操作技能;高中的技术与设计1的相关知识。2教师所要掌握和了解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相关知识:相关技能硬件技能包括:熟练掌握钳工工艺、木工加工工艺、电子电工加工工艺和简单的现代加工工艺,如激光切割机和快速成型机等的加工工艺等。软件技能包括:简单的手工机械绘图能力;简单得

6、CAD软件设计能力等。第二部分:教材节的相关内容:二 稳固结构的探析1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材中给出了以下两个学习目标(1)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并写出实验报告。(2)理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对照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出,第一个学习目标与课标完全一致,这一目标强调的是要学生能够通过技术试验来进行分析,既不是老师给出也不是通过案例分析得出,这里突出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目标中要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说明这种亲身经历应该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活动,要求老师在课前就要选好实践项目,确定实践目的,做好试验准备和预测,让学生通过写实验报告的这种形式规范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对待技术问题的

7、科学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结构的改变可能导致功能的改变”,反过来说,功能变化,结构一定会发生变化,由此可见,要想实现技术创新,就要在结构变化上做文章,这个目标的确定恰恰是课程标准中“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的具体落实,所以,这个目标的实现也是这一节的重点内容。教材分析教材中本节内容由:1 结构与稳定性;2 结构与强度;3 结构与功能等3小节组成。结构的稳定性与强度是影响结构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结构体现了不同的功能。这些都是结构的基本知识,是结构设计时必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这一节在本主题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主题的重点。因为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是两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要素

8、,我中要你,你中有我,所以在此要对结构做一个界定,在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时,我们设定这里的结构是指一个刚体的结构,本身不会发生变形;在探究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时,我们设定这里的结构是指结构是一个非刚体,本身是否发生形变是结构强度大小的表现形式。第1小节的知识结构是:结构稳定的重要性结构稳定性的知识拓展影响结构稳定主要因素的探究结构稳定性的含义教材一开始就通过案例讲述了结构的稳定性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教材里只用了短短两行文字,但是它却是激发和引领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方向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要在这里作适当的拓展和延伸。第二部分教材介绍了结构稳定性

9、的含义,对于结构的稳定性,要使学生明白它是指:1。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的能力,即受外力作用后恢复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不要把稳定性看作是倒与不倒的问题,有些结构存在倒与不倒的问题,有些物体的结构没有倒与不倒的问题,例如球、手杖、雨伞等;2。一个物体是否是稳定的结构是相对的。教材中11页的“马上行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来进一步深入的理解稳定性的含义,另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分析理解物体为什么不稳定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我们只有知道了造成物体不稳定的内在原因,才能去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第三部分教材使用众多的案例进行分析影响结构稳定主要因素,并通过了一系列的技术试验探究影响

10、结构的稳定条件。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主要探究了结构的重心的位置、结构的形状和结构的支撑面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因素是综合的(综合而不是孤立地看待问题,这是对待技术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所以“设计并实施一个稳定的结构”这一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以上是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稳定性问题。教材接着一自行车为例子介绍了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稳定性问题。最后,给出了不稳定状态的利用的案例,用以说明我们并不是一味追求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较难理解,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在最后进行两个技术试验,并要求写好试验报告,让学生通过试验来探索结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对结构稳定性的判断能力,深入理解结构稳定性概念。第

11、2小节的知识结构是:结构强度的重要性结构强度的知识拓展影响结构强度主要因素的探究结构强度的含义这一节主要讲述了结构另一个重要性质强度,并分析了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形状、材料、连接方式。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学会用技术试验的方法比较不同结构的强度大小,并能通过试验探究结构强度的大小。17页的“马上行动”是让学生能够通过事件预计其可能造成的结果,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内在和外在的原因,从而引入“应力”这一概念,知道“应力是表示结构强度的基本指标”,在探究“影响结构的主要因素”这一部分当中,只得注意的是:结构的形状与强度的关系,这里的“结构形状”既

12、包含物体的组成形式(如衍架结构,三角形结构等),也包含组成物体的构建的内部形状(如构件的截面是三角形还是圆形、方形)。这部分内容的最后介绍了结构的材料与连接方式对结构强度的影响,这里的核心问题是结构的材料与连接方式对结构强度的影响,关键语句是“不同材料构成的结构,其强度各不相同”“构件的连接方式不同,结构的强度也不同”。第3小节分析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后续的结构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理解“结构不仅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形式,而且对事物的功能和作用产生直接影响”。通过对结构的改进实现功能的扩张,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关键语句是“结构的改变可能导致功能的变化”。 教材用两个案例

13、分析来形象化地说明结构的改变可能导致功能的变化。本节教学目标: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并写出试验报告。理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通过本节学习,学生认识了结构的两大重要性质:稳定性和强度。从实例出发,学生分析了影响结构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再从结构的形状、材料、连接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结构的强度的主要因素。分析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通过本节学习,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能力,提高技术的试验能力。本节的重点是使学生通过技术试验,学会分析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并在设计结构时结合具体条件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难点是如何设计好技术试验,通过试验理解、掌握影响结构稳定性、强度的主要因

14、素。2教学建议教学准备:本单元涉及的小试验不倒翁试验、垒墙试验、悬梁强度测试试验。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好试验所需的材料。不倒翁试验需要不倒翁、细绳、若干铁环,悬梁强度测试试验需要硬纸、重物,这两个试验既可作为学生动手试验,也可作为演示试验,材料由学生自备,也可由教师提供。垒墙试验需要在专用的教室或场所进行,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材料。教师可根据教学设计以及本校实际情况酌情使用和选择替代器材、材料以及与为教学服务的音像资料等。具体建议:本节教学内容的引入,可以有多种方式,比较直观的做法是通过做一个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演示试验,来说明结构稳定性的概念。例如,将一直梯斜靠在墙上,用重物放在梯子上顺梯而上,

15、逐渐加大梯子与地面的夹角,直到重物上去时梯子发生倾倒。在做这个试验时,要注意安全。讲结构的稳定性,建议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归类:一是重心类,加重底座是为了降低重心,二是与地面形成的支撑面,改变形状如使用三脚架可以扩大支撑面。建议只教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不要涉及结构内部的稳定性问题。教学中建议用多个类似的案例来讲清楚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区别,避免混淆。例如广告牌的倒掉,有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同样也有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构强度可以结合前面提到的应力,从定性上升到定量,但要注意的是,不能过于深入到内力、外力、摩擦力等物理内容,也不建议过多引入如“外载荷”等概念,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重在应用。在讲结构稳定性时,

16、可以引入工程类教材所讲到的压杆稳定、薄壁圆筒稳定、薄梁稳定等内容,但要避免引入这些名词。结构的形状对强度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结构的外部形状,二是结构的构件截面形状。对这两点需要分别考虑,注意不要把它们混为一谈。结构的外形相同,构件的截面不一样,其强度也不一样,如教材中提到的A字形梯的构件。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与功能的探究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学好本节内容的关键。在学习了结构本身的内容后,指导学生回到人对结构的需求层面结合稳定性和强度探究其结构的功能,可以加强学生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理解,也可为下一节的结构设计学习作进一步的铺垫。在教学中,建议要以结构的技术试验为依托,教师设计好相应的

17、内容(如各种形状的梯子)让学生试验,从中找出比较好的结构,对每一个结构作出评价,总结试验发现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可以在下一个内容中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完整地经历设计的一般过程,会非常有利学生的技术素养的提高。在技术与设计1中我们虽然讲了技术试验,但学生实际接触的技术实验是较少的。在这一节教学中我们应当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试验,学习进行技术试验的方法与要求。也可以尝试“利用限定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超级塔吊”,要求:塔身尽可能的高;吊装范围尽可能的大;吊装物体尽可能的重。第三部分:教学设计“结构与稳定性”教学设计南京市27高级中学 刘海林 (210001)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系列教材中的技

18、术与设计2第一章“结构与设计”中“稳固结构的探悉”第一课时。教学分析1课标的相关内容:课程标准中关于这一部分的内容是“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试验报告”。相关的活动建议是:“可自行设计一个试验方案,对公路旁的单脚标志牌、双脚标志牌、家用单脚支撑的茶几等物体进行强度和稳定性的试验,记录试验数据,指出提高它们的强度和稳定性的方法”。2教材分析第1小节首先讲述了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稳定性”,分析了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通过试验探究结构的稳定条件。其中通过技术试验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本节的重点。本节首先从台风过后的景象引入稳定性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厂房柱子受

19、力弯曲破坏原有平衡,造成的结构不稳定。接下来通过案例分析来探究刚体状态下物体的稳定性,它与结构重心的位置、支撑面的大小及其形状有关。这些因素是综合的(综合而不是孤立地看待问题,这是对待技术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以上是静态物体的稳定性问题。教材接着以自行车为例,介绍了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稳定性问题。最后,给出了不稳定状态的利用的案例,用以说明结构的不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教材在最后进行了两个技术试验,并要求写好试验报告。让学生通过试验来探索结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对结构稳定性的判断能力,深入理解结构稳定性概念。3.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了解了

20、结构构件的受力特点等。知道了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和壳体结构的结构特征和受力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结构稳定性的涵义。(2)能够通过技术试验,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写出试验报告。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技术试验,经历技术试验的全过程,培养全面而不是孤立地看待问题的思想方法。(2)通过拓展试验,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和动态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事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育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对身边事物认真观察的意识和会利用试验的方法了解问题真相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的一种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能够通过技术试验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难点:结构

21、稳定性的因素的归纳和理解。设计说明:此部分的确定是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和前期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来最终确定的。教学准备鼓风机,矿泉水瓶(6*8个),胶带9个,水,稳定性试验仪,稳定性测试仪,课件、关于沿海台风及四川地震过后的影像资料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录像播放台风及四川地震过后街道上的狼藉景象。观察在台风和地震过后你观察到了什么?回答-。问题1:为什么有的建筑稳定性好,有的稳定性就差?学生:提出各种假设设计说明 通过让学生观看的影像资料要达到三个目的,1,对结构的稳定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对影响结构的稳定性的因素的探究形成一种愿望;3,培养学生的一种社会责

22、任感。二、通过实践,探究因素讲解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这里的稳定性是相对于负载而言的,要保持结构的稳定性,首先就要对结构可能受到的负载进行研究,针对负载的实际情况进行结构稳定性的设计。实践活动用矿泉水瓶设计并制作一个塔。设计要求:1,塔高不低于两个矿泉水瓶的高度;2,在固定位置上能抗击鼓风机在单一方向上最少10秒钟的风力而不至于倾倒;实验纪录:结果分析:你为了保持塔的稳定性都作了那些设计?请说明原因?推测: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设计说明课标在活动建议中说:在教学中“可自行设计一个试验方案,对公路旁的单脚标志牌、双脚标志牌、家用单脚支撑的茶几等物体进行强度和

23、稳定性的试验,记录试验数据,指出提高它们的强度和稳定性的方法”。根据这一提示,我想通过这一项目的设计、制作与试验,让学生在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测试和评价过程中寻找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可能因素,并且在活动中感悟和理解要完成一项合理的设计,我们要综合而不是孤立地看待问题的思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性的总结出各种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为后面的进一步探究打下伏笔,形成一种探索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到底是什么的需求愿望。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的探究技术试验1, 研究结构的形状与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提问对学生前面的塔的设计进行分析,如果除了结构的形状外,其他什么条件都不发生变化,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试验过程与

24、记录:(略)演示试验将其结构的形状进行改变,再进行抗风力试验。试验总结结构的稳定性与形状有关。2, 探究结构的稳定性与支撑面大小之间的关系。图1试验原理如图1所示,将稳定性试验仪放在稳定性测试仪上,保持其重心位置不变,改变三脚架的支撑面积,改变稳定性测试仪测试平台的试验角度,探究其稳定性的变化。试验过程与记录:(略)试验总结结构的稳定性与结构的支撑面的大小有关。问题2支撑面越大,稳定性就越好吗?回答:-。3, 探究结构重心的位置与稳定性的关系。试验原理如图2所示,将稳定性试验仪放在稳定性测试仪上,保持其支撑面大小不变,通过改变重球的高度而改变结构重心的高低,改变稳定性测试仪测试平台的试验角度,

25、测试结构稳定性的变化情况。通过改变重球在水平方向的位置而改变结构重心在水平方向的位置,改变稳定性测试仪测试平台的试验角度,测试结构稳定性的变化情况。试验过程与记录:(略)试验总结结构的稳定性与结构的重心的位置有关。问题3结构稳定与不稳定的临界点的内部条件是什么?回答-。图2 拓展结构的稳定性还和什么因素有关? 三、归纳小结。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1, 结构的形状。2, 结构与水平地面的支撑面的大小。3, 结构重心的位置。4, -。设计说明通过技术试验不仅定性而且还能定量的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养成一种认真、严谨的对待技术试验的态度,通过问题2的提出,是想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为什么不能

26、说结构的支撑面越大越稳定,理解在不考虑实际负载的情况下,稳定性重心在底面上的射影与底面边界的最短距离的大小有关,并通过测试引出结构的稳定性与重心的位置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而不是孤立地看待问题的思想方法。问题3的提出是想让学生通过试验总结出结构稳定与不稳定的临界点,这也是本节的重点之一。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解决了前面学生对影响结构稳定性因素的困惑,为他们继续改进自己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解决结构四、巩固知识,应用知识。问题4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请重新对你矿泉水瓶塔的设计进行评价,找出自所以结构稳定性处理不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设计说明问题4的设计前后呼应,以活动产生问题,当学习

27、了相关知识后,又以活动解决问题,其目的有两个,1,巩固所学的知识;2,学以致用,将新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中来。五、拓展延伸问题5我们对结构稳定性主要因素研究的目的就是使得今后我们设计的产品越稳定越好吗?录像地动仪的工作原理。设计说明在结束课堂教学的同时,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5,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从具体应用的角度,打破了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认为研究影响稳定性因素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今后的结构设计增强稳定性提供理论指导,这也有助于下一部分知识内容的进一步学习。五、本节整体教学设计说明(1) 本节课按照“情境活动-探究-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具体做法是:引导和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后,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

28、行影响结构稳定性因素的推测。之后通过技术试验进行探究,在得到了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后,再让学生对前面自己设计的矿泉水瓶塔解决其稳定性所作的设计进行评估和改进,具体应用、前后呼应,最后用问题的形势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思考。加深所学知识的认识,各环节都渗透着新课程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2) 本节课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在考虑到学生学习新知识可能会遇到的浮于表面、不能深入、不能全面地整体的分析问题等困难的基础上,采用了充分体验、感知,前或呼应的教学策略,突破教学的难点。(3) 本节课充

29、分重视了学生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从而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理解了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学习了技术探究的一种方法。(4) 本节课充分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认识,经过体验式实践活动的经历再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最后再通过在实践中的再认识过程。(5) 本节课注重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除上述提到的知识、过程外,本节课还努力潜移默化的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第三部分:课堂实录第四部分:专家点评第五部分:课后反思第六部分:学习评价:第二节 稳固结构的探析学习目标:1、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并写出试验报告。2、理解结构与功能

30、的关系。重点理解:1、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即结构受外力后恢复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结构指的是在受力过程中不发生形变物体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是相对于受力而言的,是相对的。2、影响结构的稳定性的几个主要因素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3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这里所说的结构指的是组成结构的构件,当结构受力的作用时结构本身发生形变。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有,结构的形状、材料和构件的连接方式等。这里的材料不同不只是指不同性质的材料,同时还指材料的形状(如同是钢材,工字钢和角钢的强度就有所不同)。4、结构不仅

31、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形式,而且对事物的功能和作用产生着直接影响。产品结构的改变,可以产生不同的功能。典例剖析:例1(2008年10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浙江省统一考试)小明帮助爸爸选购花盆架,看到市场上有四种花盆架(如图所示),如果要求稳定性最好,小明应当选择【解析】对于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的综合分析能力,因为本题涉及的影响因素不止一个。 以上四种花盆架,D图的重心位置最低,同时与地面形成的支撑面又最大,因此D图中花盆架的稳定性最好。例2(2009年9月浙江省通用技术高考试题)为了比较两根材质、横截面积、长度相同,但横截面形状不同的木棍强度(如图所示

32、),下列试验过程中不必要的步骤是A、分别将木棍的两端搁在桌子上B、分别在木棍的中间挂上钩码C、观察并记录木棍断裂时所能承受的钩码质量D、计算两根木棍所能承受的钩码质量平均值【解析】本题虽然涉及到结构强度的有关内容,但重点考查的是有关结构强度的技术试验方法与过程。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要想比较出两根木棍的强度,可以利用破坏性试验。其中A和B两步是完成试验所需的条件,该试验的目的找到两根木棍能够抵抗的最大外力,因此C步骤是必要的,“计算两根木棍所能承受的钩码质量平均值”对该试验没有实际意义,所以, D步骤是不必要的。课堂反馈:一、选择题:1我国塔式建筑的结构一般都是由上到下

33、越来越大,这主要是考虑它的(  )A、稳定性     B、强度    C、美观性    D、经济性2(2007年南京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测试题)小明在上学路上发现路旁的小树被风吹倒了,于是他就找了一些树枝和绳子,想把小树固定起来。他设计了以下几种方案,你认为哪种不合适( )树枝绳子DCBA绳子树枝3家用落地风扇的底座一般做得比较重,这是为了( ) A、安装电线的需要 B、增加风扇的稳定性 C、增加风扇的强度 D、更加美观4. 为了提高结构强度,我们常用的A形梯不采用铅合金片,而是

34、采用长方形截面的构件,该设计主要考虑到的因素是( )A、材料  B、形状   C 、构件  D、连接方式5(2009年9月浙江省通用技术高考试题)如图所示是一款移动黑板,为了增加其稳定性,合理有效的措施是( )A、支撑直杆采用折叠结构 B、加大黑板底架的质量C、增加黑板的厚度D、减小黑板的长度6以下不属于利用不稳定的结构实现某些功能的是( )A、游乐设施的跷跷板功能结构 B、房间门口的合页结构C、学校运动场的篮球架结构 D、地震仪功能结构7钻石的强度很大,就是因为它的分子结构为四面体,每个四面体都有四个角、四个面和六条边,每一个面都是一个三角形,说明钻石

35、的强度与( )有关A、结构的形状   B、使用的材料   C、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    D、稳定性二、案例分析1仔细观察图示的课桌椅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结构构件的连接通常有哪两类?课桌椅的支撑脚与横档是属于构件连接方式的哪一类连接?(2)图示课桌椅的支撑脚做成往外倾斜的,主要考虑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哪个因素?并说明如何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2如下右图所示,有的矿泉水瓶上有若干凸起的横向纹路,请分析横向纹路的作用是什么?3小明发现家里的挂衣架在挂了较多的衣服后,其构件之间会发生松动,并且整个挂衣架有可能倾倒的趋势。请问,如何提高挂衣架

36、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至少3种)实践与探究1、探究结构不稳定的内在原因。活动目的:通过对桌子稳定性与重心和支撑面之间的关系探究理解结构不稳定的内在原因。试验目的:探究结构不稳定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活动原理:由于砝码的重量远大于桌子的重量,砝码的重心所在位置就近似相当于桌子重心的位置。所以当移动砝码时,就相当于改变了桌子的重心位置,以此来探究结构不稳定的内在原因是什么。1342活动准备:如图1所示,带边缘滑槽的桌面一个,三个与桌面滑槽配套的桌腿,一张白纸,200g砝码一个,铅笔,直尺。活动步骤:(1)将白纸裁成与桌面一样大小;按照自己的意愿安装桌子腿。在白纸上画出与桌子腿位置相对应的点,将这三个点

37、连接起来,如图2和3所示。(3)将白纸粘到桌面上,如图4所示,移动砝码,观察当砝码移动到那些位置是桌子翻倒。(4)总结试验结果。活动总结:2、设计一个稳定的矿泉水瓶建筑。活动目的: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活动准备:500ml的水;6个空的相同的矿泉水瓶;竹签;胶带纸;漏斗;一个小的鼓风机。 设计要求: 1.每层矿泉水瓶个数相同,总高度不低于两个矿泉水瓶的主体高度。 2.不可用任何方式将建筑物和桌面相连。 3.在保证整体的情况下,建筑物在定向强风的作用下稳定性要好。 4.建筑物要连接牢固,不能在做试验时有所松动或倒塌。测试结果:活动结论:3、探究麦卡诺结构组建的强度 你认为以下几种结构那种强度最大?请你用学校所提供的麦卡诺结构套件进行搭建,并进行测试。第七部分:推荐资源 “4·9”番禺厂房坍塌的启示“4·9”番禺厂房坍塌案引起了业界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从结果来看,番禺事故中厂房坍塌原因主要是施工违规,造成墙体的稳定性不够。为此,记者就厂房设计安全性问题采访了有关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认为,番禺厂房中的设计中有个大型的钢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