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主要内容_第1页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主要内容_第2页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主要内容_第3页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主要内容_第4页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主要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 计算机硬件基础1、计算机基本组成是冯诺依曼型,即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5部分组成。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和中央处理器称为主机。不属于主机的设备者是外部设备(外设),包括输入、输入设备和外存储器。2、运算器由算术逻辑部件(ALU)和寄存器组成,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3、控制器解释和执行指令,协调。包括指令寄存器(存放指令)、程序计数器(存放指令地址)。4、存储器,存放数据和程序,通过地址线和数据线与其他部件相连。分为高速缓冲存储器(由双极型半导体组成,其速度接近CPU,临时存放数据和指令);主存器(由MOS半导体存储器构成,存放运行时的程

2、序和数据);辅助存储器或外存储器(由磁表面存储器组成,容量大,存放大量程序数据,需要调入主存后被CPU访问)。5、CPU直接访问的存储器为内存储器,包括高速缓存和主存,它们不断交换数据。6、输入输出设备指既可输入信息也可输出信息,包括磁盘机、磁带、可读写光盘、CRT终端、通信设备(MODE)、数模、模数转换设备。7、图像必须以50帧/秒-70帧/秒速度刷新,才不会闪烁。8、分辨率640*480,回扫期是扫描期的20%,帧频为50时,行频为480÷80%*50=30KHZ,水平扫描期=1/30=33毫秒,读出时间=33*80%÷640=40-50毫秒。9、并行性彿计算机可同时

3、进行运算和操作的特性,包括同时性和并发性。同时性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并发性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发生。10、计算机系统提高并行性措施有3条途径:时间重叠即时间并行技术(指多个处理过程在时间上相互错开,轮流重叠使用同一硬件设备);资源重复即空间并行技术(重复设置硬件资源,以数量取胜);资源共享(多个任务按时间顺序轮流使用同一硬件设备)。11、计算机系统分为SISD(单指令流单数据流如单处理机)、SIMD(单指令流多数据流如并行处理机)、MISD(多指令流单数据流很少见)、MIMD(多指令流多数据流如多处理机)。12、流水线处理机系统是把一个重复过程分解为若干子过程,各子过程间

4、并行进行,是一种时间并行技术。其时间=单条指令执行时间+最大时间*(N-1)(N为指令数)。13、串行执行方式优点是控制简单、节省设备,缺点是执行指令速度慢、功能部件利用率低;重叠执行方式优点是执行时间缩短、部件利用率提高。14、并行处理机也称阵列式计算机,是一种SIMD,采用资源重复并行性。15、多处理机是MIMD计算机,与并行性处理机的本质差别是并行性级别不同。多处理机实现任务作业一级的并行,而并行处理机只实现指令一级并行。16、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的特点是:使目标程序得到优化、给高级语言提供更好的支持、提供对操作系统的支持。缺点是增加计算机研制周期和成本、难以保证其正确性、降低系

5、统性能、造成硬件资源浪费。17、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的特点是指令数目少、长度固定、指令可以同一机器周期内完成、通用寄存器数量多。18、CISC和RISC的区别:设计思想上的差别,RISC是将不频繁使用的功能指令由软件实现,优化了硬件,执行速度更快、指令编译时间缩短,RISC是发展的方向。19、存储器层次结构是把不同容量和存取速度的存储器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程序按不同层次存放在各级存储器中,具有较好的速度、容量和价格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形成主存辅存层次和高速缓存主存层次。20、存储器技术指标包括存储容量、存取速度、可靠性(平均间隔时间MTBF越长可靠性越高),存取周期(一次完整的读写时间

6、)大于写时间和读时间。21、CPU访问高速缓存的时间为访问主存时间的1/4-1/10.CPU访问的内容在高速缓冲中为命中,否则为不命中或失靶。命中率=(主存读写时间+高速缓存的读写时间-平均读写时间)/主存读写时间。22、计算机发展三个阶段:一是批处理方式、二是分时处理和交互作用方式、三是分布式和集群式。23、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图形与多媒体技术、语言文字处理、人工智能第2章 操作系统知识1、操作系统是其他软件的运行基础,对计算机硬件作首次扩充和改造,主要完成资源的调度和分配、信息的存取和保护、并发活动的协调和控制。2、操作系统是管理软硬件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

7、面,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为用户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3、操作系统的作用:一是通过资源管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二是改善人机界面,向用户提供友好的工作环境。4、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生、共享性、异步性(随机性)。5、操作系统的功能: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网络与通信管理。6、处理器管理的任务一是处理中断事件,二是处理器调度。硬件只能发现中断事件,捕捉并产生中断信号,但不能处理中断。操作系统能对中断事件进行处理。7、存储管理任务是管理存储器资源,功能包括:存储分配、存储共享、存储保护、存储扩充。8、设备管理功能包括:外围设备的控制、处理和分配,缓冲区的管理、共享

8、设备的驱动和实现虚拟设备。9、文件管理是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是对用户文件和系统文件进行有效管理。10、网络与通信管理功能包括:故障管理、安全管理、性能管理、记帐管理和配置管理。11、网络操作系统功能包括:网上资源管理功能和数据通信管理功能。12、操作系统类型包括批处理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13、批处理操作系统是指将一批作业集中输入计算机,由系统来调度和控制用户作业的执行。14、批处理的特点是用户脱机工作、成批处理作业、多道程序运行、作业周转时间长。15、分时操作系统指允许多个联机用户共同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系统进行计算机。其思想是把CPU的时间划分成时间片,轮流分配给各终端用户,使每个用

9、户能得到快速响应,是最为流行的一种操作系统。16、分时操作系统具有四个特性: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17、实时操作系统是指当外界事件或数据产生时,能接收并快速予以处理,处理结果能在规定时间内对处理系统做出快速响应。18、实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加工处理、操作控制和反馈处理。19、所有的多道程序设计操作都建立在进程的基础上。20、进程从理论角度看是对程序过程的抽象,从实现角度看是一种数据结构,目的是刻画动态系统的内在规律。21、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22、进程由数据结构以在其上执行的程序组成,是程序在这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也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保

10、护的基本单位。23、进程有六个属性:结构性、共享性、动态性、独立性、制约性和并发性。24、进程的三态模型:运行态(占有处理器)、就绪态(等待分配处理器)、等待态(也叫阻塞态、睡眼态,不具备运行条件)。25、一个进程在创建后就处于就绪态。新建态是是指进程刚被创建的状态。26、创建进程有两个步骤:一是为新进程创建必要管理信息,二是让该进程进入就绪态。此时进程处于新建态,它没被提交执行,等待操作系统完成创建进程的必要操作。27、进程的终止有两个步骤:一是等待操作系统善后,二是退出主存。当进程达到自然结束点、无法克服的错误、被操作系统所终结、被其它有终止权的进程终结等而进入终止态不再执行保留操作系统中

11、等待善后。终止态(等待善后)进程的信息被抽取后,操作系统将删除该进程。28、进程的运行是在上下文中执行。进程包括:进程程序块(被执行的可被多个进程共享的程序)、进程数据块(程序运行时加工处理的对象,为一个进程专用)、系统用户堆栈(地址存储和参数传递)、进程控制块(存储进程标志信息、现场信息和控制信息)。29、进程控制块是最重要的数据结构,创建进程的同时就建立了了PCB,进程结束时被其占用的PCB被回收。操作系统根据PCB对进程进行控制、管理和调度。30、进程间两种基本关系:竞争和协作。进程互斥是解决进程音竞争关系有手段,临界区管理可解决进程互斥问题。进程同步是解决进程间协作关系的手段。进程互斥

12、是特殊的进程同步,逐次使用互斥共享资源。第三章 程序设计语言1、程序语言分低级语言和高级语言。2、低级语言包括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3、高级语言包括面向过程的语言和面向问题的语言。4、机器语言是用二进制代码表示计算机直接识别和执行的机器指令的集合,特点是灵活、直接执行和速度快。缺点是繁锁、通用性差。5、汇编语言是使用助记符表示的面向机器的计算机语言,亦称符号语言。特点是符号代替机器指令代码、灵活、简化编程过程。缺点是繁锁、通用性差。6、汇编语言可编制系统软件和过程控制软件。占用内存少、速度快。7、高级语言特点是通用性强、兼容性好、便于移植。8、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必须翻译成机器语言的 目标程序才

13、能执行。9、翻译通常有两种方式:编译和解释方式。10、编译方式指高级语言源程序由编译程序翻译生成机器语言表示的目标程序,由计算机执行目标程序,完成运算。11、解释方式指解释程序对源程序边扫描边解释逐句输入逐句翻译,不生成目标程序。12、Pascal、C、Fortran等均是编译方式;VB是解释方式。13、编译程序原理是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目标程序脱离源程序执行,方便效率高,但源程序修改时要重新编译生成新目标程序,修改不方便。14、编译程序分6个阶段:扫描程序、语法分析、语议分析、源代码程序优化、代码生成器和目标代化优化程序。15、解释程序是边翻译边执行,效率低,不能脱离源程序、易被解密,资

14、源利用率低,优点是灵活,可动态高速、修改源程序。第4章 系统配置和方法1、系统构架包括客户机/服务器系统(C/S)、浏览器/服务器系统(W/S)、多层分布式系统。C/S结构特点是利用软件系统体系结构和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客户机端和服务器端,降低系统的通信开销。B/S结构是对C/S的改进,特点是用户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系统及用户的维护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2、系统配置的目的是提高系统的可用性、鲁棒性。3、系统配置方法双机互备、双机热备、群集系统、容错服务器。4、双机互备指两台主机均为工作机,相互监视运行情况,如一主机出现

15、异常,另一主机主动接管。5、双机热备是一台主机为工作机,另一台为备份机。出现异常时由备份机主动接管。修好后原备份机成为主机,原工作机成为备份机。6、群集系统指若干服务器集合为一个独立且统一的群集。各服务器既是其他服务器的主系统,又是其他服务器的热备份系统。7、群集服务的优点是高可用性、修复返回、易管理性和可扩展性。8、群集技术和双机热备本质区别是能否实现并行处理和节点失效后的应用程序的不滑接管。9、容错服务器是通过CPU时钟锁频,通过对系统中所有硬件,包括CPU、内存和I/O总线等的冗余备份,使系统内所有冗余部件同步运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容错。系统任何部件的故障都不会造成系统停顿和数据丢失。1

16、0、系统处理模式包括:集中式及分布式计算、批处理及实时处理、WEB计算。11、事务是用户定义的数据库操作序列,不是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一个程序中包含多个事务。12、SQL语言中定义事务语句有三条:BEGIN TRANSACTION(开始)、COMMIT(提交事务所有操作)、ROLLBACK(事务运行时发生故障,撤销全部已执行操作,回滚到事务开始时的状态)。13、事务具有四个特性即: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续性(永久性),也叫ACID特性。14、事务是恢复和并发控制的基本单位。15、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提供并发控制机制。并发控制机制是衡量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16、JPG可大幅度压

17、缩图像的图形格式,其存储文件是其他类型图像的1/10-1/20,最高色彩数24位,广泛用于网上图片库。17、AVI是语音和影像同步组合的文件格式,采用有损压缩方式,压缩比高,画面质量不太好。支持256色和RLE压缩,主要用于多媒体光碟、保存电视、电影等。18、MPG格式是按MPEG标准进行压缩的全运动视频文件需要专门的播放软件硬件。其压缩率比AVI高,画面质量比AVI好。19、数字图像处理方法有:改善图像像质(清晰度)图像复原识别分析图像重建图像(二维三维重建,用于测绘、工业检测、医学CT等)编辑图像(广告印刷、美术照片加工)图像数据压缩编码。20、彩色电视视频信号标准有PAL制、NTSC制和

18、SECAM制三种。21、彩色电视视频信号数字化方法有两种一是将模拟视频信号输入计算机对各分量进行数字化和压缩编码,成为数字化视频信号。二是直接用数字摄像机采集视频无失真的数字信号。22、数字化视频信号在信道传输后进行解码,经数模转换和坐标变换(YUK转换为RGB)送往显示器。23、影响数字视频质量因素有帧速、分辨率、颜色数、压缩比和关键帧。24、视频图像文件解压缩有硬件压缩(硬件芯片如MPEG解压卡)和软件压缩(如超级解霸、金山影霸)两种方法。25、视频卡是多媒体计算机中处理活动图像的适配器,包括:视频叠加卡、视频捕获卡、电视编码卡、电视选台卡和压缩解压卡。26、声音是一种模拟振动波,有三种类

19、型波形声音、语音和音乐。27、音调、音强和音色是声音的三要素,也是声音的质量特性。28、音频信息数字化转换过程是:首先选择采样频率进行采样,二是选择合适的量化精度进行量化,三是编码形成声音文件。29、数字音频信息的质量受三个因素影响:即采样频率、量化精度和声道数。30、音频文件大小计算公式:文件字节数/每秒=采样频率(Hz)*分辨率(位)*声道数/831、音频冗余指时域冗余和频域冗余。32、音频信号编码方法有:波形编码、参数编码和混合编码三种。33、波形编码是对声音波形进行采样、量化和编码。采样频率9.6-64KB/s质量较高。34、常用波形编码方法有PCM(脉冲编码调制)、DPCM(差值脉冲

20、编码调制)和ADPCM(自适应差值编码调制)。35、参数编码法称为声码器,包括通道声码器、同态声码器和线性预测声码器。36、混合编码包括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和多脉冲激励线性预测编码。37、多媒体声音文件有WAVE、MOD(MOD、ST3、XT、S3M、FAR)、MP3、RA、MIDI)。38、MIDI电子乐器数字接口是乐器和计算机使用的标准语言,不是声音信号是一套指令,指示乐器设备演奏音符、加大音量和生成音响效果。39、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步骤确定开发对象,将应用软件类型具体化设计软件结构明确开发方法准备多媒体数据集成一个多媒体应用系统,并进行系统测试。40、多媒体开发工具WORD、PPT、PH

21、OTO、3DMAX、VB和Authorware.41、多媒体创作系统可分为素材库、编辑和播放三个部分。42、Authorware是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用文字、图形、动画、声音及数字电影等信息创造多媒体程序。特点一是基于流程的图标创作方式,二是具有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直接创作,三是外部接口形式多样,四是具有多种交互方式,五是多媒体集成能力高效,六是多平台网络支持。网络基础知识1、网络是一些结点和链路的集合。计算机网络是相互联接、彼此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集合。2、网络拓扑结构指网络中结点设备和链路(网络设备信道)的几何形状。3、网络拓扑结构分可分为总线状、环状、树状、网状、星状和混合状。4、按覆盖范

22、围网络可划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5、计算机网络从逻辑结构上可分成外层用户的资源子网和内层通信子网(由网卡和传输介质构成)。6、局域网中的每台主机都通过网卡连接到传输介质上。网卡负责在各主机间传递数据。7、通信子网分为点对点通信子网和广播式通信子网,有三种组织形式结合型、专用型和公用型。8、路由器、ATM交换机是构成网的主要设备。交换机和集线是构成局域网的主要设备。9、OSI/RM协议中采用三级抽象即参考模型(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协议规格说明书)。10、OSI/RM协议包括七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11、O

23、SI/RM七层协议模型上下大,中间小。是因为高层要和各种类型的应用进程接口,低层要和网络接口,因此标准多。12、TCP/IP协议没有表示层和会话层,其他和OSI模型一样13、TCP/IP协议是两个协议集,TCP是传输控制协议、IP是互连网络协议。14、TCP/IP协议包括:远程登记协议、文件传输协议(FTP)和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15、信号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信道也分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16、数字信号传输时占整个频带,称基带传输。模拟信号传输时只占有限频谱,称频带传输。17、数据通信系统由数据终端设备、通信控制器、通信信道和信号变换器组成。18、数据通信按传送方向可分为单工通信、

24、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19、波特率又称码元率,指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信号波形的个数,为波形周期的倒数,即B=1/T.20、比特率又称位速率,指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二进制数,S=B2N=(1/T)2N,香农公式:C=H*log2(1+S/N) 奈硅斯特公式:c=2H*log2N21、数字信号编码方式有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和曼切斯特码(差分曼切斯特码)。第三种已成为局域网的标准编码。22、模拟信号编码方式有幅移键控法、频移键控法、相移键控法三种。23、网络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分粗缆和细缆)及光缆三种。24、比绞线一般用于星状网络、同轴电缆用于总线状网络,光缆用于主干网的联结。25、双绞线是局域网中

25、最常用的一种布线材料,分非屏蔽(UTP)和屏蔽(STP)两种。主要传输模拟信息,适于短距离传输,带宽由导线质量、长度及传输技术决定。26、光缆分单模光缆和双模光缆。单模光缆直径小、以单一模式传输,传输频带宽、容量大。多模光缆以多个模式同时传输。痑模光缆比单模光缆传输性能差。27、光缆是最有效的一种传输介质,频带宽、不受电磁干挠、衰减小,传输距离远、速度快、中继器间隔长等优点。28、同时传输多个有限带宽信号的方法叫多路利用技术。分为频分多路利用FDM(把信道划分若干互不交叠的频段,每路信号占用一个频段的方法)和时分多路复用TDM(把传输时间划分若干时隙,再分成时分复用帧的方法)29、数据交换技术

26、有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另外还有数字语音插空技术DSI、帧中继和异步传输模式。30、网络传输控制编码包括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31、差错控制编码是为了提高数字通信系统的容错性和可靠性,分奇偶检验码和循环冗余码。32、流量控制是为协调发送站和接收站工作步调的技术,发送速率不超过接收方速率。包括X-ON-OFF、DTE-DCE流控和滑动窗口协议三种方式。33、按拓扑结构分局域网有总线状、树状、环状和星状。按使用介质有无线网和有线网。34、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有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法(CSMA/CD)、令牌环访问控制方式和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方式三种。35、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法适用

27、于总线型结构具有信道检测功能的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又称“先听后讲,边听边讲”,按其算法不同有非坚持CSMA、P坚持CSMA和1坚持CSMA三种方式。36、令牌环访问控制方式适用于环状网络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是局域网控制协议标准之一。37、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方式用于总线型和树型网络结构中。38、局域网组网技术有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位以太网、令牌环网络、FDDI光纤玶网、ATM局域网等。39、以太网技术规范总线型拓扑结构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式10M传输速率同轴电缆或双绞线最大102个工作站最大传输距离2.5KM报文长度64-1518字节。40、以太网组网方法有两种:细缆以太网和双

28、绞线以太网(非屏蔽双绞线)。41、令牌环网络的拓扑结构为环状,采用专用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传输介质双较线、光纤,传输速率4M-16M.42、FDDI光纤环网采用主副双环结构,主环为正常数据传输,副环为冗余备用环。43、FDDI网卡分为双附接网卡和单附接网卡。44、网络管理包含性能管理、配置管理、计费管理、故障管理和安全管理。45、网管管理软件功能分为体系结构、核心服务和应用程序三部分。46、网管软件既可以是分布式体系结构也可是集中式的体系结构,一般采用集中管理子网和分布式管理主网相结合的方式。47、核心服务内容包括网络搜索、查错纠错、配置管理等。48、应用程序包括:高级报警处理、网络仿真、

29、策略管理和故障标记等。49、网络安全包括系统不被侵入、数据不丢失、不被病毒感染。50、完整的网络安全包括:运行系统安全、系统信息安全、信息传播安全和信息内容安全。51、网络安全应具备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可审查性五大特征。52、网络安全层次分为物理安全、控制安全、服务安全和TCP/IP协议安全。53、协议安全用于解决:IP地址欺骗(IP address spoofing)、IP协议攻击(IP Attacks)、TCP序列号欺骗攻击(TCP SYN Flooding Attack)54、现代密码技术分为对称加密(DES秘密钥匙加密)系统和非对称加密(RSA公开秘密钥匙加密)。55、DE

30、S对称加密是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把秘密钥匙,双方都必须获得这把钥匙,加密模式分为序列密码和分组密码两种。56、DES对称加密特点:一是加密算法要强,二是加密方法的安全性依赖于密钥的秘密性(故要保密),不是算法的秘密性(不需保密)。57、DES对称加密优点是实现速度快,缺点是密钥分发、管理复杂,代价高,不能实现数字签名,适用于用户数少的网络。58、若有n个用户,用DES对称加密则要n*(n-1)/2个密钥,而用RSA非对称加密则仅需2n个密钥。59、RSA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系统采用加密钥匙(公钥)和解密钥匙(私钥)不同的算法。60、RSA非对称加密优点是密钥分配管管简单,容易实现数字签名,

31、适合于电子商务应用。缺点是算法实现速度慢。61、实际应用中二者结合使用,即采用对称加密DES系统加密文件,采用非对称加密RSA加密“加密文件”的混合加密方法。从而解决了运算速度和分配管理的问题。62、非对称加密RSA通常用来加密关键性的、核心的机密数据,对称加密DES通常加密大量数据。63、常见防火墙有数据包过滤型防火墙、应用级网关型防火墙、代理服务型防火墙、复合型防火墙等。典型的防火墙包括过滤器、链路级网关和应用级网关及代理服务器。64、网络安全协议有SSH(对所有传输数据,抵御攻击,能防治DNS和IP欺骗,基于密码和密匙两种安全验证)、PKI(DES和RSA结合)、SET(安全电子交易协议

32、)和SSL(安全套接层协议)。65、网络性能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服务质量(QoS)、服务等级协议(SLA)和网络流量三方面。66、服务质量(QoS)指网络提供更高优先服务的能力,包括专用带、抖动控制和延迟、丢包率的改进及网络流量等。67、服务等级协议(SLA)是网络服务提供商和客户间的合同,定义了服务类型、服务质量和客户付款等。68、服务质量(QoS)技术涉及三方面:一是QoS识别的标志技术、单一网络单元中的QoS和QoS策略、管理和计费功能。69、通信子网的作用是将信息从一台主机传到另一主机,由通信线路和路由器组成。单个主机或局域网的主机间通过路由器进行通信。70、IP地址由网络号标识和主机号标

33、识组成。网络号标识确定主机所在的网络,主机号标识确定主机的具体位置。71、根据网络号和主机数,IP地址分三娄A、B、C类。72、A类IP地址用8位标识网络号,24位标识主机号,最高位是0,其网络数范围0-127,第一段数字1-126,用于大型网络。73、B类IP地址用16位标识网络号,16位标识主机号,最高位是10,第一段数字128-191,用于中型网络。74、C类IP地址用24位标识网络号,8位标识主机号,最高位是110,第一段数字192-223,用于小型或校园网络。75、当某单位申请IP地址时,实际申请到的是网络号,主机号由其自行确定分配,无重复即可。76、D类地址为多点播送,最高位111

34、0,第一段224-239.77、E类地址保留,仅作实验开发用,最高位11110,第一段240-254.78、全0地址()为当前主机全1地址(55)是当前子网广播地址。79、主机号全为0的地址为网络地址,如为B类地址。80、主机号全为1的地址为广播地址,如55为B类广播地址。81、网络号不能以127开头,地址中数字127作为诊断使用,如为回路测试。82、网络号第一个8位组不能全置0,全0表示本地网络。83、域名系统DNS是分布式信息数据库系统,采用C/S模式,任务是将文件表示的域名翻译成IP地址

35、格式,又叫域名解析,由域名服务器完成。域名采用分层结构。一台计算机只有一个IP地址,但可有多个域名。84、万维网(WWW)由超文本方式和超媒体及HTML语言、HTTP协议和URL统一资源定位器及WWW浏览器组成。85、超文本和超媒体是WWW的信息组织形式也是实现WWW的关键技术。86、超文本是将菜单集成于文本信息中,采用指针连接的网状交叉索引方式,对不同信息加以链接,形成非线性网状结构。87、HTML语言是英国物理学家蒂姆开发的全新文档语言,叫超文本标记语言,由符号和语法组成,对网页的内容、格式及链接进行描述,是专用编程语言,用于编写通过WWW显示的网页,是纯文本文件,在浏览器中被解释执行,无

36、需编译,并兼容性好。88、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是服务器与客户浏览器间的信息传输协议,属于TCPIP模型应用层协议。89、URL叫统一资源定位器标识网络资源,即网页地址。由双斜线分成两部分,前部分为访问方式,后部分为文件和服务器的址址。90、如URL地址 ,其中HTTP为访问方式,要用HTTP协议访问,为主机名,downloads为页面路径,search.asp为最终访问文件名。91、WWW浏览器有IE和netscape两种最流行的92、因特网其他服务:电子邮件、搜索引擎、文件传输(FTP和新闻组服务(Newsgroup)。93、FTP通过多种模式上传网页和下载程序,主要有两

37、种文本模式和二进制模式。下载软件如cuteftp.94、1、用户管理功能包括:用户帐号管理(用于处理用户信息和用户密码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确定是否允许用户执行所请求操作)、企业外部用户管理(外包商、供应商、服务商等)、用户安全审计(了解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并做出响应)。2、用户管理的方法:用户名密码方式、IC卡认证、动态密码、USBKey认证(采取软硬件相结合、一次一密的强双因子认证模式。3、自动化运作管理的益处:日常操作自动化、更好地发现解决故障、IT人员技术分级、提高配置信息的可用性、分布式系统管理(是最重要的系统管理工具)。4、运作管理工具能功有:性能及可用性管理、网络资源管理、日常

38、作业管理、系统监控及事件处理、安全管理工具、存储管理、软件自动分发、用户连接管理、资产管理配置管理、帮助服务台用户支持、数据库管理、IT服务流程管理。5、系统成本管理范围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成本管理模式包括:预算(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成本核算及IT服务计费,差异分析及改进措施。6、IT服务计费是指向接受IT部门服务的业务部门(客户)收取费用,进行成本效益核算的过程,包括确定收费对象和收费额。7、IT服务计费的目的:一是防止成本转移带来的部门间责任转嫁,合每个中心都能作为单独的单位进行业绩评价。二是IT服务计费系统所确定的转移价格可引导业务部门进行决策,从而确定提供所需产品或服务的数量。8

39、、IT服务定价方法有:成本法、成本加成定价法(服务价格=服务成本+X%)、现行价格法、市场价格法、固定价格法(合同价格法)。9、IT管理标准有ITIL标准、COBIT标准和HPITSM参考模型和微软MOF.10、ITIL标准有6个模块:服务管理、业务管理、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管理、应用管理、IT服务管理实施规划和安全管理。11、服务管理模块处于中心位置,包括10个核心流程及IT服务管理职能,它们又被分成服务支持和服务提供。12、ITIL以流程为基础,以客户为导向的IT服务管理指导框架,实现了从技术管理到流程管理,再到服务管理的转化,更符合业务需求和成本效益原则。13、COBIT标准

40、主要目的是烊现商业的可说明性和可审查性,其中IT控制定义、测试、流程量是COBIT的天生强项。COBIT模型在进程和可审查控制方面很精确,确保IT流程的可靠性和可测试性。14、COBIT流程被划分为4个独立域:即规划和组织、采购和实施、交付和支持以及监测。15、COBIT定义的IT资源包括数据、应用系统(人工处理以计算机程序总和)、技术(硬件、OS、DBMS、网络、多媒体)、设备和人员(员工技能、意识、计划、组织、服务等。16、分布式环境中管理系统的优越性表现在:跨平台管理、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可视化管理、智能代理技术。软件资源指运行的程序和文档,程序包括OS、中间件、购买的应用、开发的应用、分

41、布式环境软件、提供的服务等,文档指应用表格、合同、手册、操作手册等。18、软件生命周期指软件开发的全过程、活动和任务,包括发现、定义、概念、设计和实现阶段。软件生命周期包括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和快速原型开发。19、软件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分析(RA)、软件设计(SD)、编码、及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安装、实施阶段。20、软件维护包括纠错性维护和改进性维护。21、软件构件是软件系统的物理单元,驻留于计算机和系统分析员脑海里,如数据表、数据文件、可执行文件、动态链接库、文档等均是构件。22、构件是可独立配置的单元,必须自包容;构件强调与环境和其他件分离,其实现是严格封装的;构件可被复合使用;构件

42、不是持续的,没有个体特有的属性。突出了自包容和被包容的特性,是软件作为零件的必要特征。23、软件分发可自动或半自动完成软件部署、安全补丁分发、远程管理和控制等任务。24、常见文档管理工具有PVCS、微软VSS、Winnote.25、企业网络资源包括通信线路、通信服务、网络设备和网络软件。26、通信线路指网络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27、通信服务指网络服务器,如运行网络操作系统、提供硬盘、文件数据、打印机共享等服务,是网络控制的核心。常见网络服务器有Netware、Unix和WindowsNT三种。28、网络设备指除连接介质外的中介设备,如网络传输介质互联设备(T型连接器、调制解调器

43、)、物理层互联设备(中继器、集线器)、数据链路层互联设备(网桥、交换器)和应用层互联设备(网关、多协议路由器)。29、网络软件如网络控制软件和网络服务软件。30、网络维护管理有五大功能:即网络故障管理、网络配置管理、网络性能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计费管理。这五大功能保证了网络系统正常的运行。31、现代计算机网络维护系统由四个要素组成:若干被管理的代理、至少一个网络维护管理器、一种公共网络维护管理协议、一种或多种管理信息库。其中网络维护管理协议是最重要的部分,它定义了通信方法、存储结构、关键字含义及事件处理方法。32、目前最有影响的网络维护管理协议是SNMP(IEIT定义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和C

44、MIS/CMIP(ISO定义通用管理信息协议)。网络值班分现场值班和呼叫值班。33、管理员大多通过登录方法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并利用设备提供的配置命令完成配置工作。网络配置管理主要涉及网络设备的设置、转换、收集和修复等。34、一般采用网络设备配置图与连接图的方式绘制系统网络配置连接图。网络配置管理的目标是节约用户时间并降低网络设备误配置引起的网络故障。35、网络配置管理方案主要注重网络自动转换处理、安全保护和设备管理,网络配置工具由设备供应商提供及第三方公司提供。36、网络管理系统由探测器(收集数据)和控制台(集合并分析数据提取有用信息报告)组成。37、狭义网络审计指借助计算机的先进数据处理技

45、术和联网技术,以磁性介质为载体存储数据,用网络来处理、传送、查阅数据,使审计工作和网络组成有机整体。38、广义网络审计指在网络环境下,借助大容量信息数据库运用专业审计软件对共享资源和授权资源进行实时在线地审计。39、网络审计不管审计软件还是数据库都要利用安全技术,并建立安全机制。安全机制包括接入管理、安全监视和安全恢复三方面。40、接入管理指处理好身份鉴别和接入控制;安全监视指设置安全报警报告及跟踪;安全恢复指及时恢复网络故障丢失的信息。41、数据安全性管理指用户登录时的安全性、网络数据的保护、存储数据以介质的保护、通信的安全性、企业和互联网的单点安全登录。42、信息资源管理(IRM)最核心的

46、基础问题是信息资源的标准和规范。43、信息资源规划可概括为建立两种模型和一套标准。两种模型指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一套标准指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体现在数据模型中)。44、数据不一致性表现为数据名称不一致、长度不一致、表示不一致和含义不统一。45、数据标准化主要包括业务建模、数据规范化、文档规范化等三个阶段。46、业务建模是数据标准化的基础和前提;数据规范化是数据标准化的核心和重点;文档规范化是数据标准化成果的有效应用的关键。47、数据标准化可采用数据字典、数据指南和信息系统字典加经统一。48、设施和设备管理包括:电源设备管理(独立配电采用干式变压器)、空调设备管理(采用风冷式空调)

47、、通信应急设备管理、楼宇管理及防护设备管理。49、企业局域网应进行结构化布线,以提高局域网的规范性和稳定性水平。结构化布线系统由6个子系统组成:工作区子系统(用户设备的连接线缆及部件)、水平子系统(楼层平面内传输介质)、主干子系统(网络中心和子网设备间传输介质)、设备室子系统(各种设备线缆用适配器组成)、建筑群子系统(建筑间的传输介质)和管理子系统。50、故障是系统运行中出现的系统本身问题或任何非标准操作,已经引起或可能引起服务中断和服务质量下降的事件。51、故障处理彿发现故障时为尽快恢复系统IT服务而采取的技术上或管理上的办法。52、故障的特征:即影响度(故障影响业务大小程度指标)、紧迫性(

48、评价故障和问题危机程度指标)和优先级(描述处理故障和问题的顺序)。53、故障管理目标是尽可能快地恢复服务级别协议规定的水准,减少故障对业务运营的不利影响,确保最好的服务质量和可用性。54、故障管理范围:硬件及外围设备故障、应用系统故障、请示服务和操作故障。55、硬件及外围设备故障如主机宕机、设备无故报警、电力中断、网络瘫痪、打印机无法打印等。56、应用系统故障包括服务不可用、无法登录和系统出现bug.57、请示服务和操作故障包括:忘记密码、未做来访传遍。58、故障管理流程包括:故障监视、故障调研、故障支持和恢复处理、故障终止,另外还有故障分析定位及故障处理跟踪。59、故障监视包含监视的考虑因素

49、、故障接触人员、故障原因分类、监视项目及监视方法。60、故障监视的考虑因素有:影响度、紧迫性和优先级1、故障接触人员有:故障现场接触人员、初级支持人员、高级支持人员。2、故障原因分类:对非计划宕机故障原因有三类即技术原因(如硬件,OS,环境因素及灾难性事故)、应用性故障(性能问题、应用缺陷Bug及系统应用变更)和操作故障(人为进行非法操作或错误操作)。3、实际操作中对非计划宕机故障原因有七类:按计划的硬件、OS维护操作时引起的故障、应用性故障、人为操作故障、系统软件故障(OS死机、数据库故障)、硬件故障(硬盘网卡损坏)、相关设备故障(停电时USB失效)和自然灾害(火灾等)。4、故障调研包括:故

50、障信息搜集、故障查明和记录。5、故障分析和定位包括故障调查分析和故障定位分析。6、中央处理器故障定位:其原因是集成电路失效(更换电路卡)7、外围设备故障定位:对外围设备故障检测采用脱机检测和联机检测两种方式,其故障有两种集成电路失效(更换电路卡)和特殊故障(磁盘盘面损伤、读写磁头位置偏离、打印机打印部位损坏、打印约传递机构故障等)。8、脱机测试指外设在逻辑上与CPU脱离下对外设运行特定测试程序,进行不含接口部分的功能测试。9、联机测试是测试设备与CPU的接口部位协调关系,还可进行模拟环路测试。10、故障的基本处理程序是:计算机发生故障导致系统不能运行时应停机进行临时性维修区分是软件故障还是硬件

51、设备故障如是软件故障,可能是系统软件不能正常运行引起的,或因争夺资源出现死锁造成软件故障排除方法是采用重启系统或其他人工干预手段恢复排除。如是设备性能变差引起的硬件故障,应切换到备用系统,先恢复系统服务使用测试程序检测故障机各部件,特别是中央处理器和磁盘存储两部件,尽快进行故障定位,然后进行后续维修。11、主机故障恢复措施:主机故障时通常需启用系统备份进行恢复,有热重启、暖重启和冷重启三种。热启动服务专门针对客户暂时的系统故障提高立即恢复可用性的服务。冷重启服务提供商专门解决长期的系统问题(系统完全瘫痪)。12、热重启恢复时间最快,也最难实现,也需要预先备份部件(需保存当前信息),如2N系统。

52、暖重启也需保存当前信息,当备份部件和现行部件不完全相同的系统中,更易实现暖重启。13、冷重启最易实现,但需最长的时间,备份部件只能从初始状态开始。热重启模式时间为T,暖重启时间将会是2-3T、冷重启时间为10-100T.14、系统发生故障,利用数据库后备副本和日志文件可将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前的一致性状态,数据库故障分为事故故障、系统故障和介质故障。15、事务故障指事务在运行至正常终点前被终止,其恢复措施由系统自动完成,恢复步骤是:反向扫描日志文件对该事务更新损伤执行逆操作继续反向扫描日志文件如此处理下去直至此事务开始标记。16、系统故障是造成系统停止运转的任何事件,使系统要重新启动,如特定类型硬

53、件错误、操作系统故障、DBMS代码错误、突然停电等。其恢复由系统重新启动时完成,恢复子系统撤销所有未完成的事务并重做所有已提交事务。恢复步骤:正向扫描日志文件反向扫描文件正向扫描文件。17、介质故障也叫硬故障,指外存故障如磁盘损坏、磁头碰撞、磁场干扰等。恢复方法是重装数据库,然后重做已完成事务。步骤是:装入最新数据库后备副本、装入相应日志文件副本。介质故障的恢复需DBA(数据转储的介入)。18、网络故障指线路故障或网络连接问题,需利用备用电话或改变通信路径等恢复方法,恢复措施有:双主干(辅助网络承担数据传输任务)、开关控制技术、路由器、通信中件。19、问题是指导致一起和多起故障的潜在的、不易发

54、现的原因。已知错误是一个故障和问题。20、问题控制过程是把应急措施记录在问题记录中,并提供意见和建议。故障控制重在解决故障并提供响应的应急措施。故障管理是尽可能恢复服务,而问题管理是要防止再次发生故障。1、错误控制是解决已知错误的一种管理活动。问题预防是在故障发生之前发现解决问题和已知错误。2、问题管理和控制的目标:是将由错误引起的故障和问题对业务的影响降到最低找出故障和问题的原因,防止再次发生与之有关的故障实施问题预防。3、问题管理流程主要涉及问题控制、错误控制、问题预防、管理报告4种活动。4、问题控制过程包括:发现和记录问题问题归类调查分析错误控制跟踪和监督问题管理数据库。5、所有原因未知

55、的故障被称为问题,将重复发生的和非常严重的故障归类为问题。6、调查问题的过程是发现故障产生的潜在原因,更细致深入范围更广,需专家支持。调查故障的过程是尽快恢复服务。7、问题分析方法有四种即Kepner&Tregoe法、鱼骨图法、头脑风暴法和流程图法。8、Kepner&Tregoe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分为五个阶段即定义问题、描述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测试最可能的原因、验证问题原因。9、鱼骨图法是分析问题原因常用的方法,是将系统或服务的故障问题作为结果,以导致发生失效的因素作为原因绘出图形,故鱼骨图法又叫因果图法和石川图法。10、头脑风暴法是激发个人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即明确问题、原因分类和获得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方案,须遵守畅所欲言、强调数量、不做评论、相互结合四个原则。11、错误控制是管理控制并成功纠正已知错误的过程,对所有已知错误的发现、解决的全过程进行控制。12、错误控制流程为发现和记录错误、评价错误、记录错误解决方案、终止错误、跟踪监督问题和错误的解决过程五个部分。13、问题预防的流程包括趋势分析和制定预防措施两项活动。14、安全策略包括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如加密技术、防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安全隔离技术等。15、安全管理措施有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健全的管理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