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中药与方剂五味(一)含义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 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二)确定依据五味学说是中医归纳解释药物效能的说理工具。(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1. 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如治表证的荆芥、薄荷,治气滞的香附,治血瘀的川芎等,都具有 辛味。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2. 甘 fJ|I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如治虚证的黄芪、熟地、核桃仁、枸杞子,治 挛急作痛、调和药性的饴糖、甘草等,均具甘味。某些甘味药还能解药、食毒,如甘草、蜂蜜等。此外,甘味药 多质润而善
2、于滋燥。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3. 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治自汗盗汗、遗精滑精的五味子,治久泻久痢的五倍子,治久咳的乌梅,治大汗虚脱、崩漏经多的山茱萸等,均具酸味。另外,酸能生津、安蛔,如木瓜、乌梅等。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4. 苦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苦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 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
3、 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 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5. 咸神农本草经托名“神农”神仙等级(上中下)365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自然景色要注意730新修本草V长孙无忌、李勋、苏敬首创图文850证类本草唐慎微慎微一证据一图文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1746本草纲目李时珍记载药物最多1892纲目拾遗赵学敏特殊奇特的药增收新药数目之冠921716中华本草8980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JI第二节中药的性能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如治瘰疬、痰核的昆布
4、、海藻,治症瘕的鳖甲,治热结便秘的芒 硝等,均具咸味。素问五脏生成云:“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故食盐类咸味药不宜多食,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尤当 如此。有的咸味药如芒硝,能泻下通肠,脾虚便溏者慎用。6. 涩能收、能敛,同酸味一样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治滑脱诸证的龙骨,治久痢脱肛的赤石脂,治崩漏带下的海螵 蛸等,均具涩味。习惯将涩附于酸。涩味药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7.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如治水肿、小便不利的猪苓、茯苓,均具淡味。常将淡附于甘。淡味药过用,亦能伤津液,故阴虚津亏者慎用。此外,还有芳香味,其能散、能行、能开,有化湿、辟秽、开窍、醒脾等作用,如功能化湿的藿香、辟秽的 苏合
5、香、开窍的麝香、醒脾的佩兰等,均具芳香味。习惯将芳香归为五臭之列,有的也标上辛味,称为辛香之气。芳香味与辛味一样,亦能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慎用。升降浮沉(一)含义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所治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治疗疾患的病位相同,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二)确定依据1. 药物的质地轻重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种子、果实及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多主沉降。2. 药物的气味厚薄一般认为,味薄(辛、甘、微苦等)者升,气薄(寒、凉、微寒、平等)者降,气厚(热、温)者浮,味厚 (酸、苦、咸等)者沉。气厚味薄者浮而升,味厚气薄者沉而降,气味俱厚者能浮能沉,气味俱薄者可
6、升可降。如苏叶味辛性温属气厚味薄,故升浮;黄连、黄柏味苦性寒属味厚气薄,故沉降;浮萍味辛性寒属气味俱薄,故 可升(发汗)可降(利水);等等。3. 药物的性味从四气讲,温升、凉降、热浮、寒沉。从五味讲,辛甘淡主升浮,酸苦咸主沉降。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多 主升浮,如紫苏、荆芥等;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多主沉降,如天花粉、芒硝等。4. 药物的效用| .-J药物的临床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如白前能祛痰降气,善治肺实咳喘、痰多气逆,故性属沉降;桔梗能开提肺气、宣肺利咽,善治咳嗽痰多、咽痛音哑,故性属升浮。又有不少药表现为升浮与沉降皆具的二向 性,如胖大海,既能清宣肺气、利咽而具升浮之性,又能清热
7、解毒、通便而具沉降之性;前胡,既能降气祛痰而 显沉降性,又能宣散风热而显升浮性。(三)所示效用升和浮、沉和降,都是相对的。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禾 U 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 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四)临床应用1顺其病位选择用药一般说,病位在上表类病证,宜选用或配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药。2. 逆其病势选择用药一般说,病势下陷类病证,宜选用或配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药。3. 据气机运行特点选择用药有时也根据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周而复始之
8、特点,在组方遣药时,常将升浮性药与沉降性药同用。(五)阴阳属性升浮属阳,沉降属阴。(六)影响因素每一味药物的升降浮沉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炮制:如酒炒则升、姜汁 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等。配伍:在复方配伍中,少量性属升浮的药,在同较多的沉降药配伍时, 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制约;反之,少量性属沉降的药,在同较多的升浮药配伍时,其沉降之性可受一定制约。 第三节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既是组方遣药的依据和防治疾病的基础,又是临床中药学的核心内容和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功效(一)含义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的作用。又称功能、功用
9、、效能、效用。其有高级与初级之别。(二)认定中医对中药功效的认识、概括和确定,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机体的用药反应,即用药前后症状、体 征的变化,通过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及归纳分析的方法反推而得。(三)表述中药功效的用语大多采用动宾短语结构构成的词组。其中,对初级功效的表述,常常与病证或症状等相对应,所用语句多为动词加疾病名称构成的词组,如“已心痛”,“已疥”,“截疟”,“治痿”,“治皮胀”,“主 寒热、疝瘕、头风、目黄、耳聋”,延年”等。对高级功效的表述,常常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相对应,所用语句多为动词加病邪(如风、寒、暑、湿、 燥、火等)、脏器(如心、肺、脾、肾、肝、胃、小肠、胆、皮肤
10、等)、生理功能或分泌排泄物(如阴、阳、气、 血、津、液、精、尿、便)及病理产物或反应(如痰浊、瘀血、疼痛、结石)等名称构成的词组。如清热、燥湿、 散风寒、祛风湿,平肝、补肝、补肾、清肺,补气、生津、行气、活血、通便、利尿、化痰、祛痰、泻火、化瘀、 排石等。(四)分类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八纲辨证的各纲辨证相对应。如对应表里辨证的有 解表、发表、温里、攻里等;对应寒热辨证的有散表热、清里热、散表寒、散里寒等;对应虚实辨证的有补虚、 泻实等;对应阴阳辨证的有补阴、滋阴、敛阴、补阳、助阳、温阳、回阳等。(2)针对病因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
11、病因辨证的六淫与疫疠、七情、饮食劳伤、外伤等 辨证相对应。如对应六淫与疫疠的有散风、祛寒、清暑、渗湿、燥湿、化湿、润燥、清热、泻火、解毒等;对应 七情的有镇惊、定惊、解郁、安神、醒神等;对应饮食劳伤的有消食、消积、补虚、强身等;对应外伤的有生肌、 敛疮、续筋接骨、解蛇虫毒等。(3)针对气血津液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气血津液辨证的气、血、津液病证辨证相对应。如 对应气病辨证的有补气、行气、降气、敛气等;对应血病辨证的有养血、活血、止血、和血、摄血等;对应津液 辨证的有生津、保津、化痰、涤痰、化饮、逐饮、利水、逐水等。(4)针对脏腑辨证的功效: 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脏腑辨证的各脏腑病
12、证辨证相对应。 如对应心脏的 有养心、清心、泻心火、补心血、通心脉等;对应肺脏的有宣肺、温肺、清肺、润肺、敛肺、降肺气等;对应大 肠的有通肠(便)、润肠、滑肠、涩肠等;对应脾脏的有补脾、健脾、温脾、运脾、清脾热、补脾气、升脾阳等;对应胃腑的有温胃、健胃、养胃、开胃、泻胃火、降逆止呕等;对应肝脏的有疏肝、清肝、养肝、暖肝、泻 肝火、平肝、潜阳、养肝阴(血)、息肝风等;对应胆腑的有利胆、清胆、温胆、利胆排石等;对应肾脏的有温 肾、补肾、益肾、固肾、滋肾阴、补心气、助肾阳、暖肾气、补肾纳气、益肾填精等;对应膀胱腑的有清利膀胱 湿热、散膀胱冷气等;对应三焦、脑腑、女子胞的有通利三焦、健脑、醒脑、暖宫等
13、。(5) 针对经络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功效: 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经络辨证或六经辨证的各经病证辨证相对应。如和解少阳、散太阳经风寒、散少阴经风寒、降厥阴经上逆之寒气等。(6)针对卫气营血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卫气营血辨证的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病辨证相 对应。如疏散风热、清气分热、清营分热、透营转气、清营凉血、凉血解毒、散血解毒等。(7)针对三焦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三焦辨证相对应。如宣化上焦湿浊、芳化中焦湿浊、清 中焦湿热、清利下焦湿热、补中气、温中散寒等。2.按中医治疗学分类(1)对因功效:是指某些中药能针对病因起治疗作用。其中,属于祛邪的功效有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泻下
14、、涌吐、解毒、杀虫等;属于扶正的功效有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等;属于调理脏腑或气血的功效有疏肝、 柔肝、宣肺、和中、理气、活血、安神、开窍、潜阳、息风等;属于消除病理产物的功效有消食、利水、祛痰、 化瘀、排石、排脓等。(2)对症功效:是指某些中药能缓解或消除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或某种症状,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防 止病情恶化,如止痛、止血、止呕、止咳、平喘、止汗、涩肠止泻、涩精止遗等。(3)对病证功效:是指某些中药对疟疾、赘疣、痹证、鼻渊、黄疸、肺痈、绦虫证等病证,具有明显优于 他药的疗效,如截疟、蚀疣、祛风湿、通鼻窍、禾朋退黄、消痈排脓、驱杀绦虫等。(4)对现代病症功效:是指某些中药对西医学所
15、描述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肿瘤等病症有明显的 疗效,而使用传统功效术语又难于表达清楚,权借现代药理学术语来表达,如夏枯草降血压,决明子降血脂,天 花粉降血糖,半枝莲抗肿瘤等。二、 主治病证(一)含义所谓主治病证,是指药物在临床的主要适应病证,也称主要适应范围,简称主治。(二)表述1. 病名类主治病证是指以疾病的名称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如疟疾、肺痈、肠痈、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等。2. 证名类主治病证是指以疾病的证名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如热淋、血淋、热咳、冷哮、湿热黄疸、风热表证、风寒表证、风 寒挟湿表证等。3. 症状名类主治病证是指以病或证的某一症状名称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如惊悸、耳鸣、耳聋
16、、口臭等。II 三、 功效与主治的相互关系I .(一)初级功效与高级功效初级功效是高级功效的基础,而高级功效是初级功效的升华与提高。(二)功效与主治病证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主治病证是确定中药功效的依据,功效又提示了中药的主治病证。(三)性能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应用的内在联系每一味中药都具有独特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及配伍应用,三者环环相扣,互为印证,缺一不可。在学习应 用单味药时,首先要弄清其性能特点,并以此为纲,理解记忆其功效主治,领悟掌握其配伍应用。只有这样,才 能为学好中药、用好中药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节 中药的配伍一、 中药配伍的目的中药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
17、形式,其目的是增强治疗效能,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不良 反应。二、 单味药配伍(一)七情配伍1.含义所谓“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即指单味中药配伍同用的七种情形。除“单行”外,皆从双 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七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2.内容(1)单行: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补气固脱等。(2)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等。(3) 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
18、效。如以补气 利水的黄芪为主,配以利水健脾的茯苓为辅,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效果等。(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故云半夏畏生姜。(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故云生 姜杀半夏。(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 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害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等。广5H樹的配伍关系._七情歐伍坨相畏试去的两比丘用药原则,琳减毒的配伍天系匚丫 J,1I耀禁忌的配伍
19、关系(二)君臣佐使所谓“君臣佐使”,是指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是七情配 伍的进一步发展,高度概括了中医遣药组方的原则,也就是组方的原则。I 三、中成药配伍I . .-J(一)含义所谓中成药配伍,是指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中成药同用的用药方法。(二)内容1. 功似配伍2. 功异配伍 第五节方剂与治法J一、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是理、法、方、药的一个组成部分,“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二、 常用的治法(一)汗法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汗法不是以使人汗出为目的,主要是汗出标志着腠理开,营卫和,肺
20、气畅,血脉通,从而能祛邪外出。(二)吐法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凡是痰涎 壅塞在咽喉,或顽痰蓄积在胸膈,或宿食停滞在胃脘,或误食毒物尚留在胃中未下等,都可及时用吐法使之涌吐 而出。由于吐法能引邪上越,宣壅塞而导正气,所以在吐出有形实邪的同时,往往汗出,使在肌表的外感病邪随 之而解。若病情虽急,却有体虚气弱,尤其是孕妇,都必须慎用。(三)下法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出肠中积滞,或积水、衃血,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 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四)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祛除病邪目的的一
21、种治法。其中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凡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皆可投用和法, 以祛除寒热, 调其偏胜,扶其不足,使病去人安。(五)温法温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邪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适用于脏腑经络因寒邪 为病的一种治法。(六)清法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以清除火热之邪,适用于里热证的一种治法。由于里热证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 热甚成毒以及热在某一脏腑之分,因而清法之中,又有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以及清脏腑热 等不同。清法的运用范围较广,尤其治疗温热病中更为常用。火热最易伤津耗液,大热又能伤气,故
22、而清法中又 常配伍生津、益气之品。(七)消法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结,使之渐消缓散的 一种治法。由于消法治疗的病证较多,病因也各不相同,所以消法又分消导食积、消痞化症、消痰祛水、消疳杀 虫、消疮散痈等。消法与下法虽同是治疗蓄积有形之邪的方法,但在具体运用中却有不同。下法所治病证,大抵病势急迫,形 证倶实,邪在脏腑之间,必须速除,并且可以从下窍而出。消法所治,主要是病在脏腑、经络、肌肉之间,邪坚 病固而来势较缓,且多虚实夹杂,尤其是气血积聚而成之症瘕痞块,不可能迅即消除,必须渐消缓散。消法也常 与补法或下法配合运用,但仍然是以消为目的。(八)补法补法是通过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适用于某一脏腑或几个脏腑,或气、血、阴、阳之一,或全部虚弱的 一种治疗方法。补法虽也可以间接收到祛邪的效果,但一般是在无外邪时使用,以避免“闭门留寇”之弊。三、方剂的组成方剂,是由使用单味药治病进而用多味药治病的基础上开始形成,又经历了从辨病施治到辨证论治相结合的过程,不断发展成熟。(一)组方原则1. 君药即对处方的主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大学《健美操II》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汽车配件供货合同
- 高速公路养护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方案
- 教育行业“双减”政策实施效果总结
- 海南省2024-2025 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一)生物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Module2TrafficJamGrammar课时素养评价外研版必修4
- 环保工程项目管理咨询合同
- 2024年岗位外包服务合同样本
- 施工组织与管理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地域文化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除尘器安装专业监理实施细则
- 八年级黄金矩形(数学活动)ppt课件
- 销售技巧个顶尖电梯销售技巧
- 《幼儿园卫生保健后勤材料资料》幼儿园保健医生每日检查工作记录表
- 葡萄糖生产教程
- 第二章算法与问题解决PPT课件
- 需求价格弹性案例分析
- 企业内部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论文
- 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表.doc
-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完整版)
- 复古风同学聚会邀请函.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