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物理问题求解的思维模式1._第1页
浅议物理问题求解的思维模式1._第2页
浅议物理问题求解的思维模式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议如何求解物理问题夏雪克从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考试来看,很多同学物理部分的得分很低,究其原因,多数是 因为平时没有养成解题的良好习惯。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物理题呢?在物理学习中,有些同学往往认为记住所有的物理 公式,就能解答物理习题了,其实不然,公式好记,习题难做。要想做好物理习题,很 重要的一条是要搞清解答物理习题的步骤。物理习题的类型是很多的,但是不管是哪一 类型的题目,其解答的基本方法是大致一样的,可分为三步:审题、确定并实现解题方 案、对题目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这三步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1、审题:审题”就是通过阅读,看懂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要求解的问题,理解题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

2、物理过程。这是解答物理题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步。部分同学为了多做习题,没有能把足够的时间花在审题上,甚至有时题意尚未弄 清,就急于着手解题。虽然做的题目数量上多了,但是效果总的来说很差。所以,在做 题前要仔细认真审题,并注意以下几点:(1)要特别注意题目的某些关键性字词。审题时要边读边想,切不可粗心大意,忽略某些细节。要认清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光滑”、“刚好”、“恰好”、“至少”、“至多”等,认真领悟其包涵的内容。(2)要能发现题中的隐含条件。有一些物理题并不都是明显的直接给出已知条件, 有时会把条件隐含在字里行间。女口:如图1所示,一带电粒子质量为,带电量为,B v0以初速度v0从A

3、处竖直向上运动,到达 B处时,速v0度大小仍为Vo,方向为水平向右,空间有一水平方向A的电场E,求A、B间的距离。图1许多同学在解题时,不计粒子重力,把粒子看成类平抛运动,从而导致误解。而该 题中由于粒子竖直速度变为零,重力一定要考虑。因此,同学们在审题时,要多注意, 多总结,认真分析。(3)遇到“相识”问题切勿提笔就做,许多相似题目往往“形似而神不似”,一定要深入理解题意。女口: 一小球沿着如图所示的光滑管道, 圆形管道的半径R应满足什么条件?由H高度下滑,若能到达圆形管道的最高处,许多同学由于平时碰到的类似的习题,“熟练”地认为小球若能到达圆形管道的最高处,速度至少为.gR ,如果进一步思

4、考我们会发现“管道”与平时碰到的“轨道”不同,它有支撑面,所以到达圆形管道的最高处时,图2速度大于等于零即可。因此圆形管道的半径R应满足R _ H。2、确定并实现解题方案。通过审题弄清楚题目中叙述了什么物理现象,各个现象间有什么联系以后,进一步考虑选用哪些概念和哪些规律。在这一思维过程中最关键的要注意物理规律的应用范围和前提条件,不然的话,生搬硬套,是要出错的。女口: ( 1997年高考试题)质量为 m的钢板与直立轻弹簧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O,如图所示。一物块从钢板正上方距离3x0的A处自由下落,打在钢板上并立即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他们到达最低点后

5、又向上运动。已图3知物块的质量也为 m时,他们恰能回到 O点。若物块的质量为2m时,仍从A处自由下 落,则物块与钢板回到 O点时,还具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块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与O点的距离。分析:在此题中学生应用了机械能守恒定律,而实际过程中,当物块与钢板碰撞时,能量已损失。造成此种错误的原因是在解题过程中,没有分清不同物理过程并应用相应 的规律求解。3、对解题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对高中生来说,物理习题一般要求不会太难,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结果进行必要的简单的讨论。应注意三种可能情况:(1) 常识方面:如计算后得到,飞机飞行速度是几厘米/秒,人的体重有几万牛顿。这显然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因此可以断

6、定解题过程有误,应立即对解题过程进行检查。(2) 结果分析讨论:如:有一金属球,在空气中称时,弹簧秤的读数为14.7牛, 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秤的读数为 4.9牛,已知该金属的密度为 2X103千克咪3,问这 个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分析:题中给出了一个金属球分别在空气中、水中称时,弹簧秤的读数和这种金属的密度。我们根据弹簧秤的两次示数就能得出金属球在水中所受的浮力,进一步根据浮 力公式F浮=卩水gV可求出金属球的体积 V。那么怎样可以知道该金属球是实心的还是 空心的呢?我们假设球是实心的,由球的体积和密度可算出球受到的重力,这个算出的 值应与球在空气中称量时弹簧秤的示数相等。若比14.7牛大,那么可知球是空心的。(3) 一题多解:如一物块与传送带一起以加速度a斜向下运动,传送带与水平面的交角为r ,求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分析:许多同学仅写出一个答案f =mgsinv - ma,而没从多方面考虑此题中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其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或沿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