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案 例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案例使用说明适用学习型项目项目一:地形图的选择备注案例内容本案例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任务来源:根据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的需要,我们小组承接了对黄河水利职业技术新校区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任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西北角,东邻黄河大街,北邻北环路,西邻夷山大街,南临东京大道,与河南大学新校区毗邻。新校址东西长782米,南北长965米,西侧有宽约80米贯通南北的地下古城墙遗址,南侧有100米贯通东西的城市绿化带。新校区距黄河水院老校区(东院教学区)约4.2km,离市中心8km,距火车站约10km,离连霍高速公
2、路开封市出口约3km。本案例的主要内容有:1.测区概况及已有资料分析。任务来源;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已有资料的收集及利用。2.设计方案及有关技术规定。平面及高程控制设计;高程控制测量;数字图测绘;数字图测绘方案和要求;碎部点野外数据采集。3.质量保障措施及评价。质量保证措施;外业检查;安全生产措施。案例使用要求1.使用该案例时,授课教师根据课程进度,适时把握案例的插入时间和使用功效;切不可让学生放任自流;要引导学生案例使用要求和作用。2.该案例适用于项目一任务二:工矿企业与城市规划设计对地形图的选择。3.要求学生把握地形图测绘技术方案设计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4.使用案例前,学生应认真学习相
3、关规范,在学习规范的基础上总结技术设计书写的要点。5.授课教师模拟一个工程项目让学生编写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案例点评1.当学生完成一个模拟项目的设计报告后,授课教师应及时点评;2.点评内容:规范引用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善;结构是否合理等。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1 任务概况及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利用1.1 任务来源根据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的需要,我们小组承接了对黄河水利职业技术新校区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任务。1.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西北角,东邻黄河大街,北邻北环路,西邻夷山大街,南临东京大道,与河南大学新校区毗邻。新校址东西长782米,南
4、北长965米,西侧有宽约80米贯通南北的地下古城墙遗址,南侧有100米贯通东西的城市绿化带。新校区距黄河水院老校区(东院教学区)约4.2km,离市中心8km,距火车站约10km,离连霍高速公路开封市出口约3 km。1.2.1 地理位置开封界于东经113°5151115°1542,北纬34°114335°1143。南北宽约92公里,东西长约126公里,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59平方公里。东距亚欧大陆桥东端的港口城市连云港500公里,西距省会郑州72公里,南望平畴,北依黄河,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部位。1.2.2 气候环境开封属暖温
5、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4,年均降雨量670毫米,林木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开封坐落于广袤的豫东平原之上,境内无山,河流、湖泊较多,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开封的河流分属黄河、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流域面积在1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黄河、涡河、惠济河、贾鲁河等32条。城区拥有龙亭、铁塔、禹王台三大园林风景区,包公湖、龙亭湖、铁塔湖有水系相通,湖水面积占城区面积的四分之一,素有北方水城之美誉1.3已有资料的收集及利用1.3.1 黄河水院新校区鸟瞰图 黄河水院新校区鸟瞰图可作为测区范围划定与控制测量网形设计及实地选点之用
6、,如图1: 黄河水院新校区鸟瞰图(图1)1.3.2可供利用的资料清单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年布设的的四等GPS加密控制网成果:采用开封独立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4°,投影面为大地水准面。该网平差后,单位权中误差为±0.76cm,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2.36c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117000。其中HY05(扬帆路)、HY06(图书馆东)、等两个点位于测区内或测区周边,点位保存完好,该成果可作为校内一级及以下等级平面控制测量的起算数据。表1 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起算数据点名X (m)Y (m)H (m)HY0152621.51347649.27473.54
7、0HY0252881.77347677.22373.612HY0353098.28247897.22873.681HY0453375.21447892.38373.607HY0553432.76747673.60973.543HY0653223.12147673.94873.549HY0753337.38047415.09973.624HY0853336.89147176.22973.661HY0953097.36747176.97673.534HY1053093.74547592.205HY1152795.14847282.87873.708HY1252885.53747642.1422.
8、设计方案及有关技术规定2.1平面及高程控制设计2.1.1平面坐标及高程系统的选择(1)、平面坐标系及基准本次作业的平面坐标系为开封市城建坐标系,属于地方独立坐标系,其基准与国家参考椭球的基准保持一致。(2)、高程基准本次作业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2.1.2 主要精度指标 一级控制点精度:(1)、最弱点平面精度相对于起算点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2)、最弱点高程精度相对于起算点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2cm。2.1.3 平面控制测量 为了给地形测图提供基本控制,必须要选择一个比较完善的平面控制测量方案。布设平面控制网要符合其布设原则:分级布设,逐级控制;具有足够的精度;
9、保证必要的密度;应有统一的布网方案、精度指标和作业规格。本次导线等级为城市一级标准。 导线网做首级控制网 :导线测量布设灵活,推进迅速,受地形限制小,边长精度分布均匀。并且考虑到本测区较小、仪器使用方便、全站仪做导线难度相比较大能体现我们的能力。 (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 角中误差()测 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 合差1级仪器2级仪器6级仪器三等1431.8201/1500006103.61/55000四等91.
10、52.5181/800004651/35000一级40.55151/3000024101/15000二级2.40.258151/1400013161/10000三级1.20.112151/700012241/5000注: 1)表中n为测站数;2)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5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长度的2倍;3)测角的1、2、6级仪器分别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在本规范的后续引用中均采用此形式。4)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表2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2规定长度的1/3时,导
11、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5)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表2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2)导线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 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或多边形网,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2)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多结点导线网形式;3)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4)网内不同线路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控制点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点位应选在质地坚硬、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m;
12、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太大; 5) 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三、水平角观测(1)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1
13、0,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4)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6)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旋转的位移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0.3,2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应超过1.5; 7)光学对中器或激光对中器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mm。(2)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如表3.2表3.2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等 级仪器型号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四等及以上1级仪器1
14、6962级仪器38139一级及以下2级仪器1218126级仪器1824注:1)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2)观测的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3)观测的方向数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4)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按本规范附录C执行。5)水平角的观测值
15、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6)三、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二个方向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右角。左右角的测回数为总测回数的一半。但在观测右角时,应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也可用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加上左角的概值在前进方向配置度盘。7)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之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2中相应等级导线测角中误差的2倍。(3) 测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仪器或反光镜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2)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1格。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平角观
16、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此款的限制;3)如受外界因素(如震动)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4)当测站或照准目标偏心时,应测定归心元素。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5mm,对于照准标志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10mm。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它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角度元素应量至15,长度元素应量至1mm。(4) 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测回内2C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
17、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2)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倍照准差变动范围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3)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应重测该测回。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应重测该站。(5) 首级控制网所联测的已知方向的水平角观测,应按首级网相应等级的规定执行。(6) 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手簿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根据需要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四 距离测量(1)一级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测距边,应采用全站仪或电磁波测距仪进行测距,一级以下也可采用普通钢尺进行量距。(2) 本规范测距的各项指标适用于电磁波测距
18、仪、全站仪等中、短程测距仪器,中、短程的划分,短程为3km以下,中程为315km。(3)测距仪器及相关的气象仪表,应定期进行检验。当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空盒气压计时,宜送当地气象台(站)校准。(4)各等级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的规定。表3.3 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平面控制网等级仪器型号观测次数总测回数一测回读数较差(mm)单程各测回较差(mm)往返较差(mm)往返三等 5 mm级仪器1165710 mm级仪器81015四等5 mm级仪器1145710 mm级仪器61015一级10 mm级仪器121015二、三级10 mm级仪器111015注:1)测距的5 mm级仪器和10
19、mm级仪器,是指当测距长度为1km时,仪器的标称精度分别为5mm和10 mm的电磁波测距仪器()。在本规范的后续引用中均采用此形式;2)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24次的过程;3)根据具体情况,边长测距可采取不同时间段测量代替往返观测;4)计算测距往返较差的限差时,a 、b分别为相应等级所使用仪器标称的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5)测距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站对中误差和反光镜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2)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如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新观测;3)四等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测量,应分别量取两端点观测始末的气象数据,计算时应取平均值。4).测量气
20、象元素的温度计宜采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气压表宜选用高原型空气盒气压表;读数前应将温度计悬挂在离开地面和人体1.5m以外的地方,读数精确至0.2;气压表应置平,指针不应滞阻,读数精确至50Pa。5).当测距边用三角高程测定的高差进行修正时,垂直角的观测和对向观测高差较差要求,可按本规范五等三角高程测量的有关规定放宽1倍执行。(6)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根据需要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7)普通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4的规定。表3.4 普通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边长量距较差相对误差作业尺数量
21、距总次数定线最大偏差(mm)尺段高差较差读定次数估读值至(mm)温度读数值至(°)同尺各次或同段各尺的较差(mm)二级1/20000122501030.50.52三级1/10000122701020.50.53注: 当检定钢尺时,其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100000。五 导线测量数据处理(1)当观测数据中含有偏心测量成果时,应首先进行归心改正计算。(2)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量斜距,须经气象改正和仪器的加、乘常数改正后才能进行水平距离计算;2)两点间的高差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当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时,其高差应进行大气折光改正和地球曲率改正;(3)一级及以上等级的导线网
22、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三级导线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当采用简化方法平差时,应以平差后坐标反算的角度和边长作为成果。(4)导线网平差时,先验中误差及,可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求得的经验公式估算先验中误差的值,并用以计算角度及边长的权。(5)平差计算时,对计算略图和计算机输入数据应进行仔细校对,对计算结果应进行检查。打印输出的平差成果,应列有起算数据、观测数据以及必要的中间数据。(6) 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应包含有单位权中误差、相对误差椭圆参数、边长相对中误差或点位中误差等。当采用简化平差时,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可作相应简化。(7)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的要求,应
23、符合表3.5的规定。表3.5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的要求等 级观测方向值及各项修正数()边长观测值及各项修正数(m)边长与坐标(m)方位角()二等001000010001001三、四等010001000101一级及以下1000100011注:导线测量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不受二等取值精度的限制。(8)全站仪测导线的方法与步骤本次测量所用的全站仪为尼康DTM-352下面就以DTM-352为例进行介绍全站仪基本测量分为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三维坐标测量。1)角度测量角度测量是测定测站至两目标间的水平夹角,同时可测定相应视线的天顶距,设地面上有A、B、C三点,A
24、为测站点,测定<BAC的步骤为:a.在测站点安置仪器,开机如图(3.0)b.将仪器望远镜瞄准起始目标点Bc.在测量模式下按ANG键,将起始方向值置成零,如图(3.1)所示;ANG键设置或者ANG键输入 可输入任意角度如图(3.2)所示:d.精确瞄准第二目标点C图(3.0): 图(3.1): 图(3.2)在水平角测量时可以将起始方向置成零,也可以将起始方向设置成所需的方向值,其方法是在照准第一目标后,在测量模菜单下按.ANG键后输入所需的方向值后按回车键即可。输入格式为:例如角度值为900306”时应输入90.0306。2)距离测量 在进行距离测量之前应进行气象改正、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改正
25、值、测距模式的设置和回光信号的检测,然后才能进行距离测量。距离测量参数的设置: 在测量模式菜单下,长按MSR1键进入棱镜参数设置,如图(3.3)所示。长按USR键进入温度气压参数设置,显示如图(3.4)所示图(3.3)图(3.4)在精确瞄准棱镜后按MSR1键开始距离测量,距离测量完成时发出一短声响,并将测得的距离“S”、垂直角“ZA”和水平角“HAR”值显示出来。3)三维坐标测量 全站仪三维坐标测量是在完成测站数据的输入和后视方位角的设置后,通过距离和角度测量由仪器内部程序计算得目标点三维坐标。全站仪一般以N、E表示平面坐标X、Y值,以Z表示高程H值。三维坐标的测量步骤为:输入测站数据,在测量
26、模式菜单下按STN 键,显示坐标测量菜单屏幕如图(3.5)所示,选取1已知输入测站坐标(X、Y、Z)及测站点名ST、仪器高、代码按、回车键:如图(3.6)然后输入后视数据每输入一数据项后按回车键。图(3.5)图(3.6)4)全站仪计算机的数据通讯每天野外数据采集后,应将全站仪工作文件内的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形成计算机数据文件。(9)清华山维的使用本次导线平差使用的是清华山维,该软件适用于任意形式任意规模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概算,平差和设计,无需编码。1安装成后并打开如图3.7:(图3.7) 工作界面2.输入导线外业数据如图3.8所示:数据输入界面(图3.8)3、外业数据输入完后点击数据处理的系统
27、设置图3.9:(图3.9)4、平差完成如图3.10:平差计算界面(图3.10)2.2 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分两级施测,利用测区内一个三等水准点是“H052”沿一级一级导线点施测二等水准(见图3.11)。图根控制点高程坐标导线测量技术获取。 图3.11二等水准路线图2.2.1仪器设备S1型水准仪每组一套,包括:精密水准尺一副、尺垫一对、S1水准仪一台、脚架一个、皮尺一把。2.2.2二等水准测量要求一、布网要求: 本测区四等水准网,在测区附近两个三等水准点的基础上,沿平坦地区的E级GPS 点及一级GPS点采用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形式进行布设。 水准测量工作结束后水准测量工作结束后,应提交,应提交以
28、下资料以下资料 : (1)二水准路线略图; (2)外业观测手簿; (3)内业计算资料及成果表;二、 二等水准测量作业方法:1 根据新校区地形条件沿主干道布设5-8个水准点组成闭合环,并绘制水准点点之记。相邻两水准点之间的水准路线为一测段,相邻的2-3个测段为一区段。2 作业开始后的一周内,应每天检验i角,若i角较为稳定时,以后每隔15天检验一次,直到作业结束。3 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一条路线的往返测,应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乘,沿同一道路进行。4 在一个区段内,先进行所有测段的往测(或返测),随后再连续进行该区段的返测(或往测)。同一测段的往测(或返测)与返测(或往测)应分别在
29、上午和下午进行,在日间温度变化不大的阴天和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时在上午或下午进行,但不应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30%。5 观测时间与气象条件要求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下列情况,不应进行观测: a. 日出后与日落前30分内;b. 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h内(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中午间歇时间);c. 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d. 气温突变时;e. 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6 测站观测程序a. 往测奇数站:后(基)前(基)前(辅)后(辅),b. 往测偶数站:前(基)后(基)后(辅)前(辅);c. 返测奇数站:前(基)后(基)后(辅)前
30、(辅);d. 返测偶数站:后(基)前(基)前(辅)后(辅)。7 一测站操作程序(方法)a. 首先将仪器整平(气泡式水准仪望远镜绕垂直轴旋转时,水准气泡两端影像分离不超过1cm,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气泡位于指标环中央)。b. 将望远镜对准后视水准标尺,转动倾斜螺旋,使符合气泡观察目镜中的水准气泡符合(气泡两端分离不大于2毫米),照准水准标尺基本分划,读记下丝和上丝读数(直接用望远镜目镜读前三位数,第四位在测微器上直接读取,不估读),计算后视视距(如果视距长度超限,应立即重选测站位置);转动倾斜螺旋,使符合气泡精确符合,转动测微螺旋用楔形平分丝精确照准水准标尺基本分划,读取水准标尺基本分划和测微器读
31、数(如果基本分划小于规定的最小视线高,应立即重新架站)。记录,计算上、下丝读数的中数与基本分划读数之差并判断是否超限。c. 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水准标尺,使符合水准气泡两端精确符合,转动测微鼓使楔形丝照准水准标尺基本分划,读取基本分划(基本分划不能小于最小视线高度)和测微器读数并记录。用下丝和上丝照准基本分划进行视距读数,记录并计算前视视距。计算前后视距差并判断是否超限;计算前后视距差的累计差并判断是否超限;计算上、下丝读数的中数与基本分划读数之差并判断是否超限。d. 用水平微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照准前视水准标尺的辅助分划,使符合水准气泡精确符合,转动测微鼓使楔形丝夹住一根辅助分划线,读记辅助分划
32、和测微器读数,计算前视基本分划和辅助分划之差(基本分划+基辅差-辅助分划),并判断是否超限。e. 旋转望远镜照准后视水准标尺辅助分划,使符合水准气泡精确符合,转动测微鼓使楔形丝夹住一根辅助分划线,读记辅助分划和测微器读数,计算后视基本分划和辅助分划之差(基本分划+基辅差-辅助分划)并判断是否超限。三、 水准测量一般规定:第1条测区的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础。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进行测量时,可沿用原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亦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第2条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等级的划分,应依次为二、三、四五等。各等级视需要,均可作为测
33、区的首级高程控制。第3条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当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四二等水准测量第1条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6的规定。表3.6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的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平地(mm)山地(mm)二等2DS1因瓦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4三等650DS1因瓦往返各一次往一次124DS3双面往返各一次四等1016DS3双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206五等15DS3双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30注: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
34、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第2条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DS1型不应超过15;DS3型不应超过20;2)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因瓦水准尺,不应超过0.15mm,对于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0.5mm;3)二等水准测量采用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时,其补偿误差不应超过0.2。第3条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墙水准点应选设于稳定的建筑物上,点位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一个测区及其周围至少应有3个水准点。水准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13km,工厂区宜小于1km。第4条各等级的水准点,应埋设水准标
35、石。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应按本规范附录四执行。第5条各等级的水准点,应绘制点之记,必要时设置指示桩。第6条水准观测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第7条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二等水准应选取两次异向合格的结果。当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其较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应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第8条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差前每条水准路线若分测段进行施测时,应按水准路线往返测段高差较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表3.7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的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
36、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或黑面、红面读数较差(m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或黑面、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二等DS150130.50.50.7三等DS1100360.31.01.5DS2752.03.0四等DS21005100.23.05.0五等DS2100大致相等注: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3m;三、四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2)每条水准路线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3)当二、三等水准测量与国家水准点附合时,高山地区除应进行正常位水准面不平行修正外,尚应进行其重力
37、异常的归算修正。(4)各等水准网的计算,应按最小二乘法原理,采用条件观测平差或间接观测平差,并应计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5)内业计算最后成果的取值:二等水准应精确至0.1mm,三、四、五等水准应精确至1mm。2.3数字图测绘方案和要求测区划分绘制草图图幅整饰碎部点采集内业绘图检查验收控制测量2.3.1数字测图流程图3.12:数字地籍图流程2.3.2测区划分外业数字测图一般以所测区域(测区)为单位统一组织作业和组织数据。当测区较大或有条件时,可在测区内按自然带状地物(如街道线、河沿线等)为边界线构成分区界限,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分区。各分区的数据组织、数据处理和作业应相对独立,分区内及各分区之间
38、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时不应存在矛盾,避免造成数据重叠或漏测。当有地物跨越不同分区时,该地物应完整的在某一分区内采集完成。针对黄河水院新校区及师生公寓,根据地物分布情况,每个小组测量整个测区,不再分区。2.3.3测距长度在野外数字测图过程中,每个图根控制点(或高等级控制点)其测距范围是有限制的(表3.8),不能用一个或几个图根点控制大范围测图,如果遇到在图根点上测不到的地物时,而该地物周围又没有其它图根点,这时允许支导线(支点)进行测量,但最多只能支2站,不能没有限制地随便向前延伸导线支点。表3.8碎部点测距长度(引用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m)比例尺1:500
39、1:10001:2000最大测距长度2003505002.3.4建站定向在每个测站建站时都要精确量取仪器高、觇标高(对中杆高度),并且输入测站点和后视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值。建站定向后必须进行三个方面的定向检查,确定建站是否有误。(1)仪器对中偏差,一般要小于5mm;(2)后视点坐标差,定向完成后先测量一下后视点坐标,测量值与已知坐标进行比较,一般要小于5cm,否则应检查测站点和后视点坐标(方向)输入是否有误,重新定向;(3)检查后视点或其它已知第三个控制点的高程,与其已知高程值比较,较差要小于等高距的1/6,否则需要检查高程值、仪器高和觇标高数据输入是否有误,重新定向;(4)从一个测站搬至下一
40、个测站时,重复测量上一个测站上测过的典型碎部点,如电杆、路灯等,用以检核前站和本站碎部点测量的正确性;(5)碎部点采集过程中,若更换电池或关机,再次测量时需重新建站定向;(6)建站定向完成后,可以在距离本站较远地方寻找一固定清晰目标,测量其方位角,如需重新建站,可以用方位角法建站。2.3.5内业绘图实习所用的内业成图软件为南方测绘软件公司开发的南方CASS2008,主要包括传输数据、展点、画图、修饰等工作步骤,具体软件使用方法和处理原则根据上课所讲理论方法进行。2.3.6图幅整饰(1)填写图名、图号、比例尺、方格网轮廓坐标注记;(2)修饰图面上的注记、线型、填充符号等,使之符合规范要求,做到地
41、物地貌各要素测绘应正确、齐全,取舍恰当,图式符号运用正确整洁美观;(3)图幅拼接,每幅图应测出廓外5mm,自由图边在测绘过程中应加强检查,确保无误,接边精度应符合要求。2.3.7数字图测绘一般规定(1)地形图分幅及展点地形图分幅采用矩形分幅方式,图面大小为50cm×50cm,展点时首先要确定控制点所在的方格,按照比例尺进行缩小,用圆规尖脚在聚酯薄膜上,依次刺好所要的控制点,再检查各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和已知的边长进行比较,最大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2)测站点的设置测站点应尽量采用图根控制点,特别困难地区可以在测图过程中根据要求,采用图解导线、图解前方交会等方法增加测站点;仪器对
42、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05mm,以较远的一点定向时用其它的点进行检核,检核的偏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采用经纬仪测绘时,其角度检测值与原角度值之差不应大于2;每站测图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定向点方向,采用平板仪测图时,偏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采用经纬仪测绘时,归零差不应大于4;检查另一测站点高程时,其较差不应大于1/5基本等高距;采用量角器配合经纬仪测图,当定向边长在图上短于10cm时,应以正北或正南方向作起始方向。(3)碎部点测量施测碎部点可采用极坐标点,支距法或方向交会法,在街坊内部设站困难时,也可采用几何作图等综合方法进行。地物点、地形点视距和测距最大长度应符合表3.9的规定表3.9地
43、物点、地形点视距和测距的最大长度(引用城市测量规范)(m)比例尺视距最大长度测距最大长度地物点地形点地物点地形点1 : 50070801501 : 1000801201602501 : 2000150200300400说明:1:500比例尺测图时,在建成区和平坦地区及丘陵地,地物点距离应采用皮尺量距或测距。皮尺丈量最大长度为50m;山地、高山地地物点最大视距可按地形点要求。(4)等高距的选择 等高距的选择技术指标见表3.10表3.10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引用城市测量规范)(m)比例尺地形类别1 : 5001 : 10001 : 2000平地0.50.50.5、1丘陵地0.50.5、11山地0
44、.50、12高山地11、22(5)一般高程点注记基本等高距为0.5m,高程注记应注至厘米;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可注至分米,字朝北向。地形图上高程注记应分布均匀,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间距如表3.11.表3.11 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间距(引用城市测量规范)(m)比例尺1 : 5001 : 10001 : 2000高程注记点间距153050 说明:平坦地区可放宽至1.5倍。地貌变化大的区域应适当加密。(6)铅笔绘图的一般原则地物、地貌各要素,应主次分明、线条清晰、位置准确、交接清楚;高程注记的数字,字头朝北,书写应清楚整齐;各项地物、地貌均应按规定的符号绘制;各项地理名称注记位置应适当,并检查有无
45、遗漏或不明之处;等高线须合理、光滑、无遗漏。并与高程注记点相适应;图副号、方格网坐标、测图者姓名及测图时间应书写正确齐全。(7)测绘内容与取舍原则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测量控制点测绘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
46、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a.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b.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1:500,临时性房屋可舍去;c.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d.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表示;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及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e.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图上3mm,宽度大于图上1mm的应在图中表示。f.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图上
47、1mm的依比例实测,小于图上1mm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号表示。重要的墩柱无法测量中心位置时,要量取并记录偏心距和偏离方向。g.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外范围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实测。交通及附属设施测绘a.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其其它要素的关系;正确表示水运和海运的航行标志,河流和通航情况及各级道路的通过关系;b.公路与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的均应按实宽比例尺表示。公路应在图上每隔1520mm注出公路技术等级代码,国道应注出国道路线编号。公路、街道按其铺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砾石、条石和石板、硬砖、碎石和
48、土路等,应分别以沥、砾、石、砖、碴、土为注记于图中路面上,铺面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开;c.路堤、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应在其破顶、坡脚适当测注高程;e.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高速公路绘出两侧围建的栅栏(或墙)和出入口,注明公路名称。中央分隔带视用图需要表示。市区街道应将车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的出入口、分隔带、环岛、街心花园、人行道与绿化带绘出;f.桥梁应实测桥头、桥身和桥墩位置,加注建筑结构;g.大车路、乡村路、内部道路按比例实测,宽度小于图上1毫米时只测路中线、以小路符号表示。管线测绘a.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当多种线路在同杆
49、架上时,只表示主要的。城市建筑区内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出绘出线路方向。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b.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并注明传输物质的名称。当架空管直线部分的支架密集时,可适当取舍。地下管线检修井宜测绘表示;c.污水篦子、消防栓、阀门、水龙头、电线箱、电话亭、路灯、检修井均应实测中心位置,以符号表示,必要时标注用途。水系测绘a.江、河、湖、水库、池塘、泉、井等及其它水利设施,均应准确测绘表示,有名称的加注名称。根据需要可测注水深,也可用等深线或水下等高线表示;b.河流、溪流、湖泊、水库等水涯线,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当水涯线与陡坎线
50、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1mm时以陡坎线符号表示。河流在图上宽度小于0.5mm、沟渠在图上宽度小于1mm(1:2000在形图上小于0.5mm)的用单线表示;c.水位高及施测日期视需要测注。水渠应测注渠顶边和渠底高程;时令喝应测注河床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池塘应测注塘顶边及塘底高程;泉、井应测注泉的出水口与井台高程,并根据需要注记井台至水面的深度。地貌和土质的测绘a.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b.自然形态的地貌宜用高等线表示,崩塌残烛地貌、坡、坎和其它特殊地貌应用符号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c.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建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
51、以下时表示为斜坡。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以陡坎符号表示。当坡、坎比高小于1/2基本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时,可以适当取舍;d.梯田坎坡及坡脚宽度在图上大于2mm时,应实测坡角。当1:2000比例尺测图梯田坎过密,两坎间距在图上小于5mm时,可适当取舍。梯田坎比较缓且范围较大时,可用等高线表示;e.坡度在70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可用等高线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独立石、土堆、坎穴、陡坡、斜坡、梯田坎、露岩地等应在上下方分别测注高程或测注上(或下)方高程及量注比高;f.各种土质按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大面积沙地应用等高线加注记表示。植被的测绘a.地形图上应
52、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对耕地、园地应实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大面积分布的植被在能表达清楚的情况下,可采用注记说明。同一地段生长多种植物时,可按经济价值和数量适当取舍,符号配制不得超过三种(连同土质符号);b.旱地包括种植小麦、杂粮、棉花、烟草、大豆、花生和油菜等的田地,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应加注品种名称。有节水灌溉设备的旱地应加注“喷灌”、“滴灌”等。一年分几季种植不同作物的耕地,应以夏季主要作物为准配置符号表示;c.田埂宽度在图上大于1mm的应用双线表示,小于1mm的用单线表示。田块内应测注有代表性的高程。注记a.要求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图上所有居民地、
53、道路、街巷、山岭、沟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b.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间距为图上23cm;c.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凸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水涯线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d.基本等高距为0.5米时,高程注记点应注至厘米;基本等高距大于0.5米时可注至分米。地形要素的配合;a.当两个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难以同时准确表示时,可将较重要的地物准确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或缩小1/3表示;b.独立性地物与房屋、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合时,可中断其它
54、地物符号,间隔0.3mm,将独立性地物完整绘出;c.房屋或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直接建筑在陡坎或斜坡上且建筑边线与陡坎上沿线重合,可用建筑物边线代替坡坎上沿线;当坎坡上沿线距建筑物边线很近时,可移位间隔0.3mm表示;d.悬空建筑在水上的房屋与水涯线重合,可间断水涯线,房屋照常绘出;e.水涯线与陡坎重合,可用陡坎边线代替水涯线;水涯线与斜坡脚线重合,仍应在坡脚将水涯线绘出;f.双线道路与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边线重合时,可以建筑物边线代替路边线。道路边线与建筑物的接头处应间隔0.3mm;g.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重合,可省略不绘;与地面无实物的线状符号(如架空管线、等高线等)重合时,可将地类界移位0.3mm绘出;h.等高线遇到房屋及其它建筑物,双线道路、路堤、路堑、坑穴、陡坎、斜坡、湖泊、双线河以及注记等均应中断。2.4碎部点野外数据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丁烯醛(巴豆醛)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考古类博物馆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工程监理服务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4秋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 5 Let's eat Part B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PEP
- 2024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8单元 第1章 第2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中学学生会组织建设计划
- 人工智能辅助临床试验设计与优化-全面剖析
- Unit 6 Celebrating the Big Days Reading for Writing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仁爱科普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
- 三年级地方课程国际交流计划
- 2024-2025新进厂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7A
- 重庆大轰炸优秀课件
- 专题01《水银花开的夜晚》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 外贸客户报价单中英文格式模板
- 中药学中药性味归经功效归纳
- 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书
- JJF 1338-2012相控阵超声探伤仪校准规范
- GB/T 13911-1992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
- GB/T 13452.2-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 【泉州南音传承与发展研究(论文7200字)】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五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的发展及曲折
- 现代汉语词汇学精选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