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轮和蜗壳匹配关系对离心泵性能影响的研究_第1页
叶轮和蜗壳匹配关系对离心泵性能影响的研究_第2页
叶轮和蜗壳匹配关系对离心泵性能影响的研究_第3页
叶轮和蜗壳匹配关系对离心泵性能影响的研究_第4页
叶轮和蜗壳匹配关系对离心泵性能影响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8年第36卷第3期#专题研究!石油机械CHINAPETROLEUMMACHINERY9叶轮和蜗壳匹配关系对离心泵性能影响的研究邓文剑楚武利(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摘要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研究不同蜗壳面积对泵流场的影响,采用六面体结构化网格离散计算区域,数值计算使用NUMECA软件包的Euranus求解器,采用Jameson有限体湍流模型对三维雷诺时均N2积差分格式,并结合2S方程进行求解。模拟结果认为,泵的面积比越大,泵的高效区范围越狭窄,性能曲线越陡峭;扬程曲线随面积比的减小向右上方移动。在设计中实现叶轮和蜗壳的最佳匹配,可使离心泵发挥最佳的工作性能。关键词离心泵叶轮

2、蜗壳面积比:流量Q=18145m/h,扬程H=615m,转速n=1250r/min,比转速ns=76。叶轮主要几何参数为:叶片进口直径D1=75mm,叶片出口直径D2=180mm,叶片进口高度b1=12mm,叶片出口高度b2=9mm,转轴直径dh=40mm,叶轮进口直径D0=65mm,进口叶片角1=25°,出口叶片角,叶片数Z=5。叶轮结2=33°构见图1,叶片为单圆弧圆柱形。蜗壳基圆直径D3=19414mm,蜗室进口宽度b3=28mm,蜗壳采用矩形断面,外型线为对数螺线。文献3给出了该泵详细的试验数据。为描述方便,各叶轮通道编号如图2所示。3引,泵的性能由它们共同决定。但

3、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重点集中在对叶轮的研究上,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泵体以及叶轮和泵体间相互匹配关系的研究。这就造成单叶轮运行性能往往非常优异,一旦和泵体配合起来工作,各项指标都会大幅度下降,如效率值的降幅甚至达到30%以上,并且伴随有振动、噪声等非稳定工况。文献1指出,整级泵中水力损失的60%是由于蜗壳的影响;文献2指出,整级泵中水力损失的20%是由于蜗壳的影响。这个准确的数量关系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但是蜗壳对泵性能有相当大的影响的确是客观事实。因此,要大幅度提高泵的各项性能指标,必须解决叶轮和泵体的相互匹配问题。笔者旨在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研究不同蜗壳面积对泵流场的影响,得到泵

4、内部流场和性能的变化规律,为面积比原理的深入研究做一些基础工作。数值模拟11泵的几何参数与计算网格笔者采用H1H1Anderson面积比原理中的定义,所谓面积比即为叶轮出口面积与蜗壳喉部面积值之比。笔者数值计算所用离心泵的面积比为3。泵原10石油机械2008年第36卷第3期在此基础上,笔者针对该叶轮又设计了2个蜗壳(面积比分别为1和5),蜗壳基圆直径和蜗室进口宽度都与初始蜗壳相同,蜗壳也同样采用矩形断面、对数螺线,所不同的是外型线半径,如图3所示。无预旋,总压为1011325kPa,总温为300K(此处总温、总压值为假定周围大气流速为0时的测量值),出口给定流量和流场初始压力。模拟结果分析11

5、模拟结果验证首先对笔者所用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进行验证,将原型泵(面积比为3)的模拟结果和试验值做对比,结果见表1。表1设计工况下泵水力性能试验值与模拟结果对比图3面积比分别为1、3、5的蜗壳项目试验值模拟值流量/(kgs-1)5112551132扬程/m61206113效率/%6510701121数值方法和定解条件笔者采用六面体结构化网格离散计算区域,共用1716585个六面体网格单元。数值计算使用NUMECA软件包Euranus求解器,采用Jameson有限体积差分格式,并结合标准24雷诺时均N2S方程进行求解(1)i0ij+UK=-+9xi9x9xj9t99(2),(模拟的效率511

6、%,原因是在模拟计算中没有考虑因泄漏而引起的容积损失)。21性能对比分析图4给出了3种不同蜗壳下的效率对比图。从图可以看出,最高效率点出现在面积比为3的泵上,高效区最宽的是面积比为1的泵。从图4可以归纳出:面积比小(即蜗壳喉部面积大),泵的高效区范围比较宽,性能曲线变化比较平缓;面积比大(即蜗壳喉部面积小),泵的高效区范围窄,性能曲线陡峭。从流量范围来看,小面积比泵的高效区流量要大于大面积比泵高效区的流量。这与文献6-7的结论是一致的。式中Rij雷诺应力张量,Rij=-uiuj=tSij-t2kij-ij39xK3iSij=+29xj9模型使控制方程封闭采用标准2j=j+i+Dt9xi9xi9

7、9xit+Gb-YM+Sk-+9(3)(4)(5)j=C1j+C3Gb+Dt9xi9xi92t(6)-C2+S+9xi9湍流粘度t的表达式为t=(7)Ck/以上各式中k、C1、C2、C3、C等是已确定的模型常量。计算中采用显式四阶Runge2Kutta时间推进法,为提高计算效率,采用多重网格法,局部时间步长和残差光顺5图43种蜗壳情况下泵效率性能曲线图5给出了3种不同蜗壳下的扬程对比图,可以看出,扬程曲线随面积比的减小(即蜗壳喉部面积的增大)向右上方移动;在小流量区,扬程随面积比的减小有所下降,但在大流量区,扬程随面积比的增大而增加比较明显。在这3个不同蜗壳泵中,扬程曲线都随流量的增加而单调下

8、降,但小面积比泵的扬程曲线变化相对平缓。这个现象与文等加速收敛措施。进口边界条件取2008年第36卷第3期邓文剑等:叶轮和蜗壳匹配关系对离心泵性能影响的研究11献6-7和H1H1Anderson的面积比原理吻合。出现了几处轻微的高速区,在出口扩散段内出现了明显的速度不均匀现象;在面积比为5的泵蜗壳内,高速区的范围和强度增大,出口扩散段内的不均匀现象更加明显,所以它的流场分布要比面积比为1和3的泵蜗壳差。在面积比为1的泵叶轮内,每个通道叶片的压力面上有一小范围的低速区,吸力面上有一薄层高速区,整个通道内没有出现逆流和旋涡现象;在面积比为3的泵叶轮内,各叶片压力面上的低速区范围扩大,速度较低,在第

9、3通道内出现了明显的逆流和旋涡;在面积比为5的泵叶轮内,各个通道内都出现了逆流和旋涡现象,其中第1和第3通道基本上被低速区所占领,在这2个通道内的叶片压力面侧出现了逆流和旋涡,1对旋向相:同样在各,1的泵内流场最优,面积比为5的最这个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图4中效率性能曲线对比图。离心泵叶轮通道出口处的尾迹射流现象也是水9力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图8给出的是在这3种蜗壳情况下,各自的叶轮出口处尾迹射流情况,从图可以看出,面积比为5的泵尾迹射流现象最明显,叶轮出口处速度分布最不均匀,所产生的水力损失最大;面积比为1的泵的尾迹射流现象最不明显,即出口处速度分布最均匀,水力损失最小;面积比为3的泵居中。8图

10、53种蜗壳情况下泵扬程性能曲线图6为3种不同蜗壳下的泵轴功率特性对比图。面积比为3的泵在最高效率点的右侧出现了轴功率最大值,其他2种情况下泵轴功率都随流量的增加而单调增大,其中面积比为5的泵在大流量区其轴功率增加速度较快,因此它们在工程应用中存在过载现象。图63种蜗壳情况下泵轴功率性能曲线31流场结构分析比较泵的性能特征与其内部流场结构是密切关联的。笔者所分析的3种不同蜗壳结构泵性能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其内部流场结构各不相同所致,因此要了解其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为泵设计理论的改进和优化设计水平的进步提供有益的指导,就必须进行详细的流场结构分析。图7是这3个泵在各自的最优效率工况下,叶片展向中间截

11、面位置的相对速度矢量图。图8泵叶轮流道出口处速度矢量图结论(1)泵的面积比越大(即蜗壳喉部面积小),图7泵叶片展向中间截面速度矢量图泵的高效区范围越狭窄,性能曲线越陡峭。(2)扬程曲线随面积比的减小(即蜗壳喉部面积的增大)向右上方移动,在小流量区,扬程随面积比的减小有所下降,但在大流量区,扬程随面积比的增大而增加的比较明显。(3)面积比为3的泵在最高效率点的右侧出现了轴功率最大值,其他2种情况下轴功率都是随从上面的相对速度矢量图可以发现,在3种蜗壳情况下,其蜗壳内的流场相对叶轮内的流场来说,分布比较均匀、流畅。其中面积比为1的泵蜗壳内的流场分布最为均匀;面积比为3的泵蜗壳内12石油机械7112

12、008年第36卷第3期流量的增加而单调增大,其中面积比为5的泵在大流量区其轴功率增加速度更快。(4)在面积比为5的泵蜗壳内,高速区的范围和强度增大,出口扩散段内的不均匀现象更加明显,所以它的流场分布要比面积比为1和3的泵蜗壳差。(5)同样在各自的最高效率工况点,3个泵各自叶轮内流场优劣情况大不相同,面积比为1的泵叶轮内流场最优,面积比为5的最差。(6)面积比为5的泵尾迹射流现象最明显,叶轮出口处速度分布最不均匀,所产生的水力损失最大;面积比为1的泵尾迹射流现象最不明显,即出口处速度分布最均匀,水力损失最小。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叶轮和蜗壳的匹配确实能对离心泵的工作性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设计中

13、实现叶轮和蜗壳的最佳匹配,可以使离心泵发挥出最佳的工作性能。参考文1StepanoffAJflowpumps-Theorydesignandapp2nded1NY:Wiley,1975:283-30212EschBPM,KruytNP1Hydraulicperformanceofamixed2flowpump:UnsteadyInviscidcomputationsandlossmodels.TransactionsofASME,2001(6):62-3陈松山,周正富,葛强,等1低比转数离心泵叶轮内部流动的测量1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9(1):74-7814康顺,陈党慧1用CF

14、D研究高压比离心叶轮内的二次流动1航空动力学报,2005,20(6):1054-106015胡运聪,周新海1二维振荡叶栅非定常粘性流动数值模拟1应用力学学报,2003,20(3):79-8116金树德,陈次昌1现代水泵设计方法1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37-11217袁寿其,曹武陵1用正交试验法设计无过载离心泵1水泵技术,1991(3):11-1618杨小林,严敬,邓万全,等1离心泵叶轮轴向旋涡流的PIV测量1石油机械2005,33(7):1-3191(2):47-491第一作者简介:邓文剑,生于1980年,2004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系,现为西北工业大学在读博士生,主要

15、研究方向为流体机械的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地址:(710072)陕西省西安市。电话:E-mail:dengwenjian219sina1com。(029)88486082。收稿日期:2007-09-15(本文编辑南丽华)国内首台4000m车橇组合钻机在南阳二机集团研制成功2007年由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2台“4000m车橇组合钻机”顺利完成性能综合试验,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即将发往普光气田,这是成功研制7000m橇装钻机后,为普光气田开发生产出的第2批新产品。普光地处川东北的宣汉县,地理环境特别复杂,普光气田投入开发不到1个月,中原、胜利等油田就委托南阳二机集团,针对普光气田的

16、特殊地理环境和施工作业条件,研制适宜的特种钻井装备。南阳二机集团于2006年5月成立了普光气田特种钻井装备项目研发小组,6月“4000m车橇组合钻机”项目方案通过评审并签署设备供货合同。从此,“4000m车橇组合钻机项目”在南阳二机集团正式启动。常规的车装钻机技术不适合普光地区的交通和施工现状,为此,南阳二机集团技术中心项目设计小组从接到任务开始,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认真分析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反复寻求解决方案,终于找到了既能充分发挥南阳二机生产车装钻机成熟的技术水平,又能真正满足和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适应川东北地区特殊环境的钻机设计方案。“4000m车橇组合钻机”项目方案得到了西南局、中原和胜利等油田相关钻采专家的肯定。同时,南阳二机集团为确保项目的生产运行,专门设置了“普光项目绿色通道”,从配套件的购置到生产调度的优先运行,公司上下各部门全力配合,共同协作,第1批钻机的2台样机终于在2007年整体组装完成,顺利进入总装调试阶段。新研制的4000m车橇组合钻机,由车载模块和钻台模块2部分联体工作,绞车、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