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园园汉本0901班09410235《论苏轼词的开拓与创新》王亚萍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8/6322b436-0e0a-4752-ba8b-d7970e82ef16/6322b436-0e0a-4752-ba8b-d7970e82ef161.gif)
![乔园园汉本0901班09410235《论苏轼词的开拓与创新》王亚萍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8/6322b436-0e0a-4752-ba8b-d7970e82ef16/6322b436-0e0a-4752-ba8b-d7970e82ef162.gif)
![乔园园汉本0901班09410235《论苏轼词的开拓与创新》王亚萍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8/6322b436-0e0a-4752-ba8b-d7970e82ef16/6322b436-0e0a-4752-ba8b-d7970e82ef163.gif)
![乔园园汉本0901班09410235《论苏轼词的开拓与创新》王亚萍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8/6322b436-0e0a-4752-ba8b-d7970e82ef16/6322b436-0e0a-4752-ba8b-d7970e82ef164.gif)
![乔园园汉本0901班09410235《论苏轼词的开拓与创新》王亚萍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8/6322b436-0e0a-4752-ba8b-d7970e82ef16/6322b436-0e0a-4752-ba8b-d7970e82ef1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学号: 09410235 论苏轼的开拓与创新系 别 文学与法学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0901 姓 名 乔园园 指 导 教 师 王亚萍 2013年5月 8日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摘 要苏轼是我国宋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在词的创作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对词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在观念上,苏轼提出了“自成一家”的诗词观;在创作上,苏轼大胆对词境以及词的题材进行开拓;在词体改革上,苏轼坚持以诗为词。苏轼为词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使词这一文学体裁焕发出勃勃生机。关键词:苏轼,诗词一体,开拓词境,扩大题材,以诗
2、为词AbstractSu shi is one of China's song dynasty literature masters, in the creation of the word has mad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the word comprehensive reform, the concept, su shi puts forward "of a" poetry one view, In the creation, su shi's bold word by word and its subject matte
3、r to carry on the development; In the word body reform, sushi, adhere to the poem as word. Su shi as a word development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and finally broke through the word for "brilliant s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make the word this literature glow vitality.Ke
4、ywords:Su shi, Poetry, Expand the word boundary, Expanding subjects,To poetry as ci目 录一、前言1二、词论的创新1(一)诗词一体1(二)自成一家1三、创作的革新2(一)词境的开拓2(二)题材的扩大3四、词体的改革5(一)用题序5(二)用典故6(三)摆脱音律束缚6五、结论7致 谢8参考文献9一、前言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文人墨客也只是在写诗之余以一种游戏的态度来填词,在宋初文人们的心目中词的地位是极低的,是不能与诗歌同日而语的,当然也就不可以用来“载道”和“言志”。后来经过漫长的发展,才出现了“词
5、至柳永,体制始备”的局面,柳永虽然使词渐进完善,但也未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词的地位。苏轼则通过大胆的开拓与创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成为可以和诗歌并驾齐驱的独立文体。二、词论的创新(一)诗词一体苏轼在理论上极力反对“诗尊词卑”的传统观念,反之大力提倡“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在苏轼之前,诗歌肩负着表达感情和教化百姓的双重任务,词却始终摆脱不了“花间”、“樽前”的桎梏,苏轼的出现犹如一场革命风暴席卷文坛。在苏轼看来,词和诗歌是异曲同工的,可咏物亦可怀古,词的内涵可以更好的表现诗的本质。词的优势在于其长短句形式更易于抒发感情,特别是词的层次感和音韵美,不仅使词在音调上抑扬顿挫,也使词蕴含的感情更加
6、丰富曲折。苏轼在答陈季常书中曾说:“又惠新词,句句警拔,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其理论本质就是坚持诗和词虽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可以用来表现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如他对柳永创作的八声甘州就大为赞扬: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苏轼认为柳永的这首词已经可以和唐代诗人创作的诗歌相媲美,其中的许多名句就大有“不减唐人高处”1之势,同样也可以完美的表达作者的悲秋与相思之情。由于苏轼的积极倡导,才
7、为词地位的提高以及诗词的相互渗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二)自成一家苏轼倡导的“诗词一体”绝不是对诗歌简单的模仿,而是努力使词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优势,所以他提出了词要“自成一家”的理论主张,只有坚持“自成一家”才可以使词和诗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并驾齐驱。苏轼虽然对柳永很赞赏,但是他认为词的风格不应该只局限于柳永哀婉的词风,还应该不断追求词的壮阔美与灵动美,使词可以像诗歌那样自由而完整的表达人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苏轼在与鲜于子骏书中这样说过:“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5473,亦自是一家!”短短的一句话反映了苏轼“自成一家”的决心与自信。除此之外,苏轼还十分注重文学创作的气节,他坚决反对一
8、味地模仿前人,认为写词应该加入自我的“气格”,只有这样词才可以“其文如其为人”。苏轼的“气格”在于豪放,在于旷达,在于不断追求词的自由化。如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全词表现了作者旷达的心胸和对自由的向往,苏轼的词是对他心境的最好写照,他的词是自由的,正如苏轼梦想要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自成一家”反映了苏轼词学观的自觉,而这种自觉的具体化就是看重词是一种有别于诗的文学样式,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苏轼的这种观点对后来的文人学者产生了很大
9、的影响,李之仪的“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自由一种风格,稍不如格,便觉龌龊。”就体现了这一点。三、创作的革新(一)词境的开拓宋初文人创作词的主题十分狭隘,大都以柔情婉丽为主,多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恨情愫以及文人对于爱情中离愁别恨的感受。如晏殊踏莎行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画阁魂销,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全词深情缱绻,十分动人。上阕写送别,依依不舍的场景令人伤怀不已;下阕写思念,离别之后的苦闷久久不能消散。这首词正是宋初词境以柔情哀婉为主的典型代表。苏轼一改宋初词风,不断尝试去开拓词境,他把词从娱宾助兴的天地里解脱出
10、来,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艺术,将以往太过女性化的柔美之词扩大为带有男儿气概的豪放之词,使词也可以像诗歌一样表现作者的豪情壮志和人生理想。正是因为这样大胆的开拓与创新,苏词形成了独特的豪放词风并运用的游刃有余。咏物时,超尘拔俗、悲壮苍凉;怀古时,慷慨豪迈、潇洒飘逸;言志时,疏狂不羁、乐观开朗。苏轼将豪放彻底的发扬光大,成功的开创了豪放派,在文坛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沁园春密州早行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
11、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整首词由情入境,由今入昔,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人生遭遇的不幸以及壮志难酬的苦闷,但是在词的结尾处苏轼表示自己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依然要避开政治斗争的漩涡,以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面对人生。又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的作品,在词中,他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全词不乏慷慨激愤之情,气象恢弘,一反词的柔弱格调,充满了阳刚
12、之美。(二)题材的扩大苏轼作词坚持“诗词一体”,在选材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前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1、表达对人生的思考苏轼在词中常常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表达了苏轼对
13、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感叹人生无常、岁月易逝。虽然苏轼在很多词中都表达了对人生和命运无法掌控的无奈之情,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而是以一种更为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再如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这首词中,苏轼向我们呈现了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超然的人生态度3。2、表达丰富细腻的感情虽然苏轼拥有着非常积极乐观的处事心态,但作为一个常人,他也常常会借助词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隐蔽最真实的情感。如江城子乙某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
14、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全词情意绵绵,字字血泪,表达了苏轼内心绵绵不尽的哀伤和对亡妻自死不渝的款款深情。又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释放后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全词动情、传神地描绘了孤雁的形象,它孤傲、自甘寂寞,正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幽愤寂苦的心情。3、对农村生活的描写苏轼作词善于观察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前人没有踏足过的领域,他
15、的很多词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弥漫着乡村清新的泥土芬芳。如浣溪沙其一: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词至苏轼,题材、意境、笔法等皆有拓展,此前词中绝少出现的农村田园风光也出现在苏轼的词中。这首词写出了作者既满怀希望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矛盾心理。全词朴实自然,对村庄景物的描写十分引人入胜。苏轼除了钟爱农村秀美朴素的风光之外,也常常在词中表达对农民生活的关心之情,如浣溪沙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词的上阕由漫天雪景联想到
16、“瑞雪兆丰年”的丰收景象,由此而倍感喜悦,下阕转而回想起前日在筵席中的奢靡生活,抒发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刻忧思。4、对大自然的描写苏轼作词不仅善于描写农村生活中的平凡场景,还将所描写之物扩到到了大自然的壮丽风景中。苏轼对自然山川的描写,常常将所见景物的气势描写的淋漓尽致,如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全词描写了长江、汉水的汇流,写了黄鹤楼,大体包括了鄂州的的形胜,表现出长江裹带着岷娥雪,
17、锦江春,奔流而下的宏伟气势,倾注了他对故乡巴蜀的一片深情。苏轼的词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给人以恬适的美感享受。如行香子湖州作 :山雨潇潇过,溪桥浏浏清。小园幽榭枕苹汀。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苕岸霜花尽,江湖雪阵平。两山遥指海门青。回首水云何处、觅孤城4。这首词描写的景物色彩都十分清雅,有山有水,有花有草,各个景物看似点缀却又浑然天成不可分割。读过之后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在宁静中我们可以感知作者同样恬淡的心境。苏轼在写景的同时,又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进而将景与情完美结合,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以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生活感悟。如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
18、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全词已经达到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巧妙的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刻画出了自己心境的淡泊与闲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胸襟。四、词体的改革苏轼一生都致力于改革晚唐五代以及宋初的词体,不可否认他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究其原因是因为苏轼在作词时惯常使用“以诗为词”的手法。陈师道在后山诗话5中曾点评苏轼的词是“以诗为词”的最早体现,后世文人作词也大都采用了这种手法。所谓“以诗为词”即以写诗的态度来填词,将诗的题材、内容、手法、风格等引入词的领
19、域并使之扩展。苏轼的“以诗为词”是对词狭隘体制的解放,给词这一独立文体注入了诸多新鲜的血液,使词体风格多样,艺术表现力增强,艺术风格焕然一新,因而极大地增强了词的活力,是词的一大解放。这种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用题序苏轼认为在创作一首词之前要将写这首词的时间、地点、原因等必备要素交代清楚,所以在他的很多词前都有题序,有的是为了说明一些情况,有的则直接与词所描写的内容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洞仙歌正文之前就有这样一段题序:余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
20、,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这段简短的题序就为词所要描写的景物和抒发的情感做了一层铺垫,交代了作者创作这首词的动机,使读者更易理解这首词的由来。又如水调歌头前也有一段题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水调歌头是苏轼词作中的名篇,短短十几个字的题序是这篇佳作的完美点缀,不仅交代了创作时间和当时的环境,也隐隐透露出作者对子由的怀念之情,与全文的感情基调相符合。(二)用典故在词中使用典故也是苏轼的首创,在苏轼的很多词中都运用了典故,既可以更加清晰的表达一件事情,也可以很委婉的表现一种情感。如诉衷情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肤莹
21、玉,鬓梳蝉,绮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这首词描写了琵琶女小莲弹奏琴声的清越、婉转,运用的典故“琵琶”和“弹破”分别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箜篌引,这两首词都是描写音乐最出色的词,与苏轼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很符合。词的上阕中出现的“碧云天”则出自范仲淹的苏幕遮,描写的是秋景,表达的是羁旅之思,有缠绵之意,与苏轼写本词的背景相一致。又如蝶恋花秋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6。这首词也同样运用了典故,词中的千古名句“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中的“天涯何处无芳草”就
22、出自于楚辞离骚中的“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伤春之情。(三)摆脱音律束缚词初名曲、曲子或曲子词,最初是为了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词始终摆脱不了音乐对词体的限制和束缚,苏轼作词坚持“以诗为词“,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改变词要依附于音乐的状况,使词可以真正脱离音乐而成为一种独立的富有自身特色的文学体裁。所以苏轼写词就像写诗一样,不受音律的限制,可以大胆自由的想象,并且将这种想象用自己丰富多彩的语言描写下来,词中抒发的情感是自由的、真实的。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在苏轼的想象中天宫是极其高极其遥远的,也是极其华丽的一个地方,醉酒的他可以在天宫中翩翩起舞,苏轼想象的新奇和大胆由此可见。词的下阕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转换自然毫无刻意之感,使读者随着作者灵动的思维共同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全词描写清丽雄阔,苏轼随自己的感受与体悟,自由的驰骋于天上人间。将此背景与作者不计得失的豁达胸襟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洗洁布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团知识竞赛活动方案8篇
- 2025年医疗委托服务协议样本
- 上海市松江区汽车租赁服务合同模板
- 2025年冬季供暖系统承包协议
- 2025年经营权让渡协议第十七案
- 2025年写字楼租赁合同续租协议书
- 2025年砂洗机项目申请报告模稿
- 2025年医师专业技能提升合作协议书范本
- 2025年药效学研究服务项目申请报告
- 全套教学课件《工程伦理学》
- JJG 976-2024透射式烟度计
- 清华大学考生自述
- 小学生读书卡模板
- 8.3 摩擦力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Word版含答案)
- 初中足球选拔测试标准
- 《现代汉语词汇》PPT课件(完整版)
- 生理学教学大纲
- 环保铁1215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
- “君子教育”特色课程的探索
- AS9100D人力资源管理程序(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