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意识分析_第1页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意识分析_第2页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意识分析_第3页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意识分析_第4页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意识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意识分析第23卷第4期20O9年4月教育与教学研究EducationandTeachingResearchVl01.23NO.4Apr.2009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意识分析杨玲(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106)【摘要】在多民族国家里,由于客观上存在着语言使用的不平衡性,少数民族对自己的母语和自己语言社区以外的更为通用的强势语言,主观上必然形成一定的态度.作为少数民族学生,他们需要对国家通用语言和本民族语言实际功能做出客观评价,对主体语言使用做出抉择,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关心本民族语言文化地位和命运.这既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融入主流社会,也有利于传承,发扬民族优秀的

2、传统文化.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本民族语言;汉语;双语;言语社区【中图分类号】H2;H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44(2009)040085一o420世纪以来,西方学术界普遍把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结合起来研究,这显然是因为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除了受到本身的特点和规律的制约外,还强烈地受到社会,文化特点的影响.在我国当代社会生活中,汉语已经成为我国各民族相互交际的语言,也是国际问重要的通用语言之一,政府还把在使用汉语的地区内推广汉民族共同语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政策,使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成为各地人民共同交际的工具.在客观上汉语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quo

3、t;通用语言","公共语言"或"族际共同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相比,汉语言文字是一个强势符号,代表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知识.在多民族国家里,各种语言在使用范围和使用程度上一般是不平衡的:有的语言在社会使用中处于强势地位,有的语言处于弱势地位,这种不平衡性是由诸多历史原因和现实社会条件决定的.由于客观上存在着语言使用的不平衡性,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的母语和自己言语社区以外的更为通用的强势语言,主观上必然形成一定的态度.一,语言评价少数民族学生对今天作用越来越凸显的通用语言的形式,体系及语言行为会采取评价性的态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

4、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宪法第十九条主张: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重申: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些规定,把语言文字上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尊重了少数民族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也保障了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特别是少数民族学习,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权利,不仅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而且体现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不但是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直接享受的自由,而且也是一项重要的自治权利l1以我们现实的情况而言,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都存在着

5、双语现象,即,他们既能够而且需要使用本民族语言,也能够而且需要使用汉语,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语言的功能在逐渐降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的学习诉求高过以往任何时期.首先,汉语文是少数民族学生通过汉语考试这一套评价体系实现向上流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次,汉语文是一个强势符号能够使用汉语文实际上代表着一种社会身份,社会地位或社会荣耀._2从就业市场要求和学校教育制度两方面的情况来看,汉语文无疑比少数民族语文具有更为重要的实际作用.掌握汉语文较好的少数民族学生不仅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容易获得升学考试的成功(如获得知识和证书),而且也容易被劳动力市场所接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少数民族学生在走出少数民

6、族地区后,如果语言不通,便很难和汉族及其他民族进行交流,沟通,交际范围受到限制,自身发展受到局限,甚至引发心理障碍,他们就无法融入更加广阔的社会.可见,语言态度与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认同以及相关的心理机制有密切的关联,一般说来,少数民族学生放弃使用民族语言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社会需求,一个是言语社区.自觉地学习汉语,接受汉语文化的熏陶,更容易接近成功,是放弃使用本族语而转用汉语的首要动机;进入社会威望更高的言语社区,或者进入较多通行通用语的政治,经济,学校教育等现代社会的重要领域,则给了少数民族学生放弃使用本族语的机会.这样的话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一种结果是,本族语和汉语在社会交际活动中功

7、能互补,在不同的领域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相辅相成,并行不悖,语言使用者成为语言群体中起积极沟通作用的双语人和双文化人;另一种结果是,本族语使用的场合越来越少,社会功能被制约,社会威望被削弱,语言使用者最终成为使用通用语的单语人.二,语言感情本族语具有表达某一地域特殊的情感,文化意识的作【收稿日期】21309010r7【作者简介】杨玲(1964一),女,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85第4期2009年4月教育与教学研究No.4Apt.2OO9用,所以应当得到重视和保护,少数民族学生在本族语言文字与他族语言文字的适应中感受到多元文化的乐趣,有义务担负起传递少

8、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我们国家,语言的种类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按语言学界的传统看法,各种语言大致分属五大语系,使用情况参差不齐.其中藏语和彝语在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从使用人口,有无文字,使用范围,使用程度上来比较观察,藏语使用人口在百万以上,有通用的传统文字,有较大的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民族聚居区,在行政,立法,司法,教育,出版,传媒,文艺,宗教,经济,信息等社会领域中都有较高程度的使用,新中国成立以来,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其使用范围和使用程度保持稳定的态势.彝语的使用人口也在百万以上,有建国后经过改进的文字,但使用范围和使用程度明显低于藏语,彝族学生

9、选择使用全国通用的汉语文的比例较高,而且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杂居在平坝地区的彝族,懂汉语的占多数,部分人已经不会使用本族语交际,散居在平坝地区的彝族青壮年和少年都只会说汉语.不同地区的彝族人相互交际时大多用汉语而不是各地的方言作为交际语.由此看来,藏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有活力,能持续的少数民族语言,彝语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不稳定,受制约的少数民族语言,它们的生存活力处于不同的状态.这样的语言现状就产生了藏族学生和彝族学生相互区别的语言行为:第一,向汉文化趋同的速度彝族学生高于藏族学生;第二,汉语成为彝族学生的第一语言,本族语反而成为第二语言或者不被掌握._3尽管这两种语言一个活跃兴盛,一个有衰

10、退趋势,这两个民族的学生有诸多相异之处,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对强势语言都有效仿心理,对民族语言社团中的民族特色也有保留意识.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语言文化资本上是不平等的,他们必须要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掌握汉语言文字上处于劣势的现实.我们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一)构建实用的双语教育模式双语教育可以形成语言的内部转换机制,并能使学生从其他文化的"内部成员"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观点,从而给学习者提供相应文化的感性认识,使语言的符号与其文化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担负现代社会的交际职能.经过多年实践,我国的双语教育在制度,理论,师资,教材等诸多方面都有所建树

11、,在不同的民族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方式方法.建设健康的双语环境,既让少数民族学生完全习得通用语言,又不放弃本族语.(二)培养优秀的"民汉兼通"人才"民汉兼通"的理想型人才能够直接面对地方和民族地区,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服务,能够通过其他民族文化的视野来充分认识自己民族的文化和行为,平等对待异族文化和行为,深刻认识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能够增强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感(三)提倡民族的多元文化共存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无论主体民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根据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主体民族学生要学习和掌握少数?86?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知识,增

12、强民族大家庭意识;少数民族学生不仅要传承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还要学习和掌握主体民族的文化知识,从而使多元文化并存,各民族平等发展成为现实可能.无论是主体民族学生还是少数民族学生都要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在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大家庭中,组成"共同文化群体",形成如费孝通教授所说的"多元一体格局".三,语言意向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结构系统本身没有优劣之分;语言生活中言语个体交替变换使用多种语码,也是社会常态.由于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社会趋同的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接触,语言交流,语言碰撞,语言交融,语言认同等各个方面相得益彰,他们的语言学习取向并非是用通用语取代自己

13、本民族语言,只是交际语言不再局限于自己的母语;不是简单地保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文化认同,而是要深刻理解不同的语言文化,使之相互促进,最终提高整体认知,情感,行动能力.我们根据本项研究的目的,以20032006年期间进入某高校学习的少数民族新生为调查对象,每年选取1O名文科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率达到百分之百.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学生在掌握普通话的同时,还掌握一二种汉语方言,多数人还懂英语等至少一门外语,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多语人.表1最常使用的语言普通话汉语方言民族语言2oo3年2人3人5人2004盎3人4人3人2005正3人5人2人2006生4人5人1人被调查者都同意"学习双语甚

14、至三语是必要的"这一说法,赞成"汉语和民族语言各有各的价值"的观点,都认为仅仅掌握其中的一种语言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在目前的形势下,使用民族语言的环境越来越缺乏,使用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因此,自己的民族母语水平不高.表2汉语和民族口语能力的自我评价好较好普通较差普通话lO%20%6o%l0%汉语方言1O%6o%25%5%民族语言50%50%00结果显示,他们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对自己的多种语言都比较有信心,实际情况也证明他们的听和说处于较好的程度.我们同时还调查了书面语表达的能力,即读和写的能力,发现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比如阅读范围狭窄,多是一些通俗读物;写的障碍更大,汉

15、字及本民族语言的文字掌握情况欠佳.我们所调查的对象基本上都认为,普通话是大众语言,使用方便,实用价值高,而且已经成为他们日常工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民族语言更多的是让他们感到亲切,有一种深层次的认同感,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虽然民族语言的交际功能有逐渐萎缩和衰退的征兆,但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来自藏族和彝族,分布在使用本族语人数众多的大族群中,面临多种语言并存的时候,更多第4期2009年4月杨玲: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意识分析No.4Apr.2OO9考虑的是哪种语言用于社会的哪个领域.表3家庭内部交流用语言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内部语言显然以民族母语为主进行沟通,也就是说,民族语言并未在家庭内部

16、发生根本性动摇.家庭是语言使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对语言生命的维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某种语言逐渐式微时,家庭仍然是使用该语言的堡垒,如果在广泛的社会交际中某种语言已经变得微不足道,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例如家庭中也13益衰弱,那么可以推断这种语言正在走向濒危.从这一点来看,藏语和彝语还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四,语言归属语言的归属意识不仅仅是对语言行为的意识,它还包括语言主体即人的意识,这种归属意识与其说是语言意识,不如说是一种为确立和表达自身的社会属性而选择的一种积极的语言行为本身.语言是靠群体成员代代相传不断延续的,一旦出现传承链条脱节,在全族人口中形成一定比例的代际断层,语言就面临失传的危险.

17、在外来经济和文化强烈影响或冲击下,本族语不能满足社会交际的需求,语言转用便出现了,这种现象即使是在使用本族语人数众多的大族群中也不乏实例.目前的语言维持(maintenance)和语言转用(shift)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们之所以执着地不肯放弃自己至今使用的语言而转用其他语言,与语言使用者自身的归属意识有密切的关系.影响民族语言维持的因素:与长辈沟通(家庭用语)的占100%,表达流畅占6o%,保持传统文化的占80%,居住地通行的占100%,与朋友沟通占20%.显示少数民族学生有意识地,精心地维护本民族语言,首先是特定的使用环境需要,其次是所受的教育使然,以及对文化的认知,最后才是使用的便利,所以

18、,有时候尽管本族语已经式微,但人们也会拼命去维护它.表4不同场合使用的语言普通话汉语方言民族语言学校80%20%宿舍50%45%5%社交娱乐90%10%其他50%50%如果人们逐渐掌握另种更有威望或更具竞争力的语言,而放弃原本的语言使用模式的话,则发生了语言转移.通常反映出几个共同特征:第一,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发生语言转移;第二,语言的转移随着年龄的递减而加剧,掌握本族语的能力退化程度随着年龄递减而增高;第三,本民族语言交际功能日渐退化,成为年长者维护的13常语言;第四,语言转移的方向首先是强势的通用语,其次是当地的主要方言(区域方言).调查对象的表现说明,在交际场合他们会自然地选用优势语

19、言而放弃母语,他们的语言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通过语言技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语言结构系统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任何语言都是一个同社会现实相适应的自足的系统,其生命力首先取决于使用功能的强弱,然后是语言的声望,地位以及官方支持的程度等因素的作用.H但不管怎样,通用语的地位急速上升,并不意味着其他民族语言会急速消失,存在着的语言自有其社会基础,文化背景和现实意义.如果国家的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能够对语言的多样性给予应有的重视,各种语言可望并存共用,稳定和谐,发挥职能互补的优势,相辅相成.具体地说,根据所用语言的威信(prestige),社会职能或使用者的归属意识,我们可以划分为这样几个层次:普通话是高

20、层次语言,它应用在国家的,全社会交际的层面;某一大方言或者某一民族语言是中层次的语言,它们应用在特定地区或特定地域的交际层面;小方言或者小民族语言是低层次语言,它们能应用在某一小社区或家庭中.这样,所有的语言均能各司其职,各展其能.少数民族学生在掌握通用语之后,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本族语.在可能的机会,场合和条件下积极使用和发展本族语,维持语言活力.当然,语言是交际工具,双语或多语并用的状态并不是长久不变的,语言使用不充分直接导致语言流失的客观情况出现,一种语言的用途越来越少,作用越来越小,这种语言就会消亡,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如果语言的生存只能依赖于特殊的社会和经济形态,它们的生命

21、是十分脆弱的,完全不堪一击,这也是无奈的现实.综上所述,世界上任何语言都处于同其他语言的接触中,由:F接触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是必然的.表层变化体现为强势语言逐渐普及,弱势语言走向衰退,深层则是一个同复杂多变的社会人文因素错综交织的变化过程.通常,语音,语法上的变化结构性强,规模也比较大,而词汇变化往往带有个别性,规模也相对较小.每个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属性以及人际关系等系列社会语言学的变数都可能制约语言使用功能和结构系统的变化.【参考文献】道布.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J.新华文摘,2006,(5).2滕星.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对象,特点,内容与方法J.民族教育研究,1996,(2).3孙若穷

22、.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4薛才德.语言接触与语言比较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7.5陈原.社会语言学专题四讲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6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7戴庆厦.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关系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下转第90页)?87?20蔷月袁素卓李东:从认知理论角度探讨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构建.4Apr.2009mouse)这个尤物,从而使得老鼠成为千家万户所喜动物,尤其在儿童心目中,更是机智,智慧的象征.为了准确地把握外语,避免语用失误,提高翻译能力,实现跨文化交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

23、认知理论角度,采用适当的方法与手段加大目的语文化的输入途径,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生活和课堂中感悟异域文化氛围.教师只有增加文化导入内容,挖掘其文化的真正含义,才能进一步实现语言学习的效果,才能在其业已形成的中文文化中植入英语语言文化,从而使学生生成双语文化能力.【参考文献】1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2陈申.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3】庄和诚.英语习语探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宗立新.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思考与实践J.哈尔滨师专,2000,(6).5邓炎昌.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

24、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645-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ConstructionofCulturalIntroductioninEnglishTeachingformtheCognitivePerspectiveYUANSuzhuoLID0ng(DepartmentofForeignIxq/lguesLiaon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Jingzhou,121001,China)Abstract:Cotivetheorybelievestheprocessofstudyingistheprocessofassimi

25、lation,acclimation,andeqnihhiaumthroughinteractionbetweenstudyandextraenvimnment.Alongtllthedevelopmentofcognitivescience.theresearchofcognitivetheoryhasbeenusedinmanyfieldsanddmoreattentionto.Peoplehavebeguntouseittodelangtmgeteaching.Teachersnotonlyintroducelanguageknowledgeandtrainthe"fivesk

26、ills"inclass,butalsoadoptpropermeanstointroducethetargetlanguagecultureandcombinethelanguageteachingandcultureteactfingunderthebackgroundofthelanguageteaching.Teachersshouldincreasethecontentofthecultureandinvestigatetherealnw_aingoftheculture.Inthisway,thestudentsCanrealizetheatmosphereofdifferentculturesfromtheperspectiveofreallifeandEnglishclass,andcanestabhshwesterncultureintoChineseculture,SOthatteachersCanfosterstudents'bilingualability.Keywords:eognidvetheory;Englishteaching;culturalintroduction;approachesandmeans(上接第87页)8【日】真田信治等.社会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