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论汇总_第1页
现代生物进化论汇总_第2页
现代生物进化论汇总_第3页
现代生物进化论汇总_第4页
现代生物进化论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7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61.下列与物种形成无关的是()A.不可遗传的变异B.地理隔离C.生殖隔离D.多倍体形成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可以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D.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不一致3.祖国宝岛台湾蝴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变异是岛上蝶类新种形成和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列变异中不能成为蝶类进 化内因的是()A.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变异B.染色体数目改变引起的变异C.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D.生物间杂交引起的变异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基因

2、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基因A的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基因a的频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905.如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由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该生物发生了进化B. 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

3、环境C. 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科网6 .某种群中,基因型为 AA的个体有2 000个,基因型为 Aa的个体有2 00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6 000个。它们迁移到一个孤岛上自由交配繁衍。A基因在初始时的频率和繁衍两代(假设子代都存活)后的频率分别是()A. 0.2 和 0.3B, 0.3 和 0.5C, 0.2 和 0.5D, 0.3 和 0.37 .某社区全部人口刚好男女各 400人,在进行红绿色盲普查时,发现女性中有10人患色盲,男性患者有 22人。12名未生育女性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18名色觉正常妇女的儿子

4、患色盲。请问,这个社区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为A. 6%B. 7.5%C.约 5.6%D.约 8.1 %8 .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如图中分别表示某种动物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不同的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 26、260和2 600且存在地 理隔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种群在第25代时基因型为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B.个体的死亡对种群的 A基因频率影响最小C.第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使3个种群的A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9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

5、物种在不断进化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C. 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 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10.某种植物正常群体中可产生少量突变类型,突变类型可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导致食用此种植物的某种昆虫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突变类型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B.昆虫的变异可降低其灭绝的可能性C.昆虫的选择作用可能导致该突变基因的频率增加D.最终昆虫和植物总会有一种生物被淘汰11.以下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理他核心A.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B.是自然选择学说 C.是指

6、物种的多样性12.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是内、外因素影响自然选择志 标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1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突变的范畴()A.猫叫综合征B.高茎X高茎-高茎、矮茎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D.二倍体X四倍体-三倍体-六倍体14 .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结

7、构向着同一方向改变,这属于趋同进化。在趋同进化过 程中()A.通过相互选择,不同生物的基因库趋于相同B .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相互选择和影响D.不同生物将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C.自然选择使不同生物对同一环境产生了相似的适应性15 .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的尽头,仍具有进化潜力,因为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曾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以下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叙述错误的是()A.地理隔离使大熊猫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B.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

8、了种群中基因的多样性C.基因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进化的方向D.大熊猫生存环境的改变可以导致生物发生变异,为种群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16 .假设某动物种群中,最初一对等位基因B、b的频率B = 0.75, b=0.25,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 B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若干代后B、b的频率B = 0.25, b=0.75o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整个过程中,群体中 Bb的基因型频率先增后减B.该动物群体发生了进化C.等位基因B(b)的产生来自基因突变 D.该动物群体所处的环境没有发生变化17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长颈性状的形

9、成是长期采食高处树叶的结果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D. 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一一黑色桦尺蛾18 .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aXa XaY等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金鱼共63条,其中雄金鱼21条,则F1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a基因频率为()A. 1/8C. 1/11D, 1/1419 .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10、B.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C.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后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生殖隔离,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20 .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B.突变、基因重组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C.共同进化是指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发展的过程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但不一定产生了新物种21 .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1、)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诱变剂决定了青霉菌的变异方向,加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快了变异频率 四种菌株中d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青霉菌在诱变A.B.C.D.22 .由于地震而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 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23.某高等植物种群

12、以严格的自花授粉方式繁殖。基因型aa的频率在逐年降低,原因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生活能力比较弱,平均每代约有 3%的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能生活到生育期。下列与该种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种群以异花授粉的方式繁殖,基因a将不会有淘汰过程B.人为救助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可促进该种群的进化C.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使该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对稳定D.基因a被淘汰的过程可理解为该种群进化的过程24.生物的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分子复制时碱基对的缺失会引起基因的丢失B.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和淘汰,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库,获得新物种C.自然选择

13、能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但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D.环境变化剧烈会加快生物的变异速度,导致生物快速进化25.如图中的A、B、C表示三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种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三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其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14、26 .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 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 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27 .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 AA占25%、Aa占50%、aa占25%。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 力为AA = Aa>aa,则在长期的

15、选择过程中,下列图示中较能正确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比快J变化的是()28 .某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开展了色盲普查活动,他们先以全校的为首批调查对象,结果发现有女性色盲患者3人,男性色盲患者8人,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 13人。那么,在该校全体学生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A. 7.5%B. 10%C. 15%D. 1%29 .隔离在物种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0 .某电池厂旁河流淤泥中的蠕虫对镉有抵抗力。清除出

16、河底大部分含镉的沉积物后,经过9代繁衍,研究人员发现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蠕虫对镉有抵抗力是镉定向诱导的结果B.清除镉后,环境对相应抗性基因的选择作用减弱C.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说明出现了蠕虫新物种D.在清除镉后的9代繁衍中,蠕虫种群发生了退化31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 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 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

17、5%B.50%C.42%D.21%32 .从起源上看,狗是人类在1万多年前,将捕到的狼长期驯化培育得到的。2013年1月,瑞典进化遗传学家 Erik Axelsson和同事将狗的DNA与狼的DNA进行了对比,发现狗体内消化淀粉的基因比狼体内的相同基因活跃28倍。有关该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与人类以及人类的饮食协同进化B.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的消化淀粉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C.在狗的驯化过程中,消化淀粉的基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D.该现象说明了狗与狼的饮食结构有很大的不同33 . 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 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连续自交n代,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

18、n, AA和aa的频率均为(1/2)1 -(1/2)no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A.没有发生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没有发生生物进化C.发生了隔离D.发生了自然选择34 .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 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1 .某植物种群(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 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该植物种群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 (

19、2)若该亲代植物种群中 aa基因型个体被淘汰(没有繁殖能力),让该植物种群自交一次,其后代中 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这时生物是否发生了进化? 。2 .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的种子,开红色花。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地所有的某种 植物群体属于一个 ,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 。(2)洪水冲来了许多基因型为 AA和Aa的种子后,该群体的 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 和。(3)若这一地区没有给这种植物传粉的昆虫,所有植物一般都是自花传粉。在 3代自交后,

20、群体中 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和。在这 3 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 进化? ,理由是(4)若没发洪水前的群体,和洪水冲来的群体的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不能正常受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不同的 。原因是(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3 .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1)R基因的出现是 的结果。十基因型频率题)1964 I 派5 196619配 1 蝴 牛的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

21、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 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 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原因是4 .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 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o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 AA、Aa和aa的数量比为 , A基因频率为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

22、为 2: 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5 .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 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 ,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 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 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 种,如自然选择和 等

23、。(3)突变、和 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4)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 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 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A. 0WN0100%B, 0< N< 50%C, 0<N<50%D . N > 50%(5)下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

24、系。据图分析:由a变为 b、c、d体现了。苗a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 。,/ 6 . 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割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E产J1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的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a、c分别表示、 , b的实质变化是 o(2)的存在说明了 。(3)原松鼠种群中黑毛基因 A的频率为50%o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 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 ,基因型aa的个体

25、比例为。7 .(能力挑战题)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实验方法如图: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 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结果如下图所示。ABCD(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2)上述图中最有效的是 培养皿中的抗生素。(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 点。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 ,细菌的抗药性产生于环境变化之 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 。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

26、中8.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距今时间(,百万年)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 (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t#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1)种群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 多样性,该多样性的实质是 多样性。(2)在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是 (3)该研究发现,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是喜马拉雅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就、形成过程而言,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的意义是(4)由种群X进化成为两个物种的历程约为7百万年,和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 。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 X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B.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C.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 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E.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9. (16分)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群体中的个体数处理后的世代在杀虫剂作用(1)用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