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说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1页
《苏幕遮》说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2页
《苏幕遮》说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3页
《苏幕遮》说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苏幕遮说课稿怀宁县新安中学孙敬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周邦彦的 苏幕遮 ,现在从以下七个环节来说说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一、教材分析周邦彦的 苏幕遮 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赏析中第三首词,这个单元要求运用“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的方法鉴赏诗歌。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能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通过这首词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二、学情分析作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大量的古诗词,也掌握了一些古诗

2、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已经能感悟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并且我们已经用“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的鉴赏方法学习了将进酒 、阁夜、虞美人,因此在教学时,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揣摩文中的精妙语言。三、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新课改理念,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和技能因声求气,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词的意境美;吟咏诗韵,体会诗词的情感美。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进一步掌握吟诵诗词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浓郁深切的思乡之情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为:

3、重点:诵读指导,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难点: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五、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据此本课教法和学法确定为:诵读讨论法 提问点拨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六、说教学过程本文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以下教学内容:(一)、回忆导入:(先请师生一齐回忆学过的有关荷的诗文,师总结)(二)、诵读感知,初步赏析。1、学生自读词文,揣摩词人感情变化。2、指定两名学生演读,学生互评、教师评点。3、教师范读,学生点评。4、学生自读并反复揣摩。(你认为每句中哪些字词最富表现力,该重读,为什么这样处理?)5、请几名学生分析怎样朗读。教师总结:有感情朗读要注意语调,停顿、节奏。6、有感情齐读。7、这

4、首诗的上下片内容分别是什么?(设计意图:从总体上把握词的内容和结构)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设计意图, 在诵读中领悟词人的情感变化,从整体上把握本文主要内容和情感,并且力求共同提高师生的朗诵能力。(三)合作探究,品味诗词语言魅力。问题 1:词的上片写景,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问题2:找出你最喜欢最欣赏的一句,并谈谈喜欢的理由。六人一小组,组内讨论,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以下讨论话题的次序在课堂生成)(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鉴赏成果,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得出结论并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使自己的

5、赏析活动更活跃更丰富,更能体现出学生作为鉴赏主体的独特个性。 )问题 3:词的下片抒情,你认为哪些字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先讨论,后交流)(设计意图:从细微处揣摩作者情感)问题4、作者想起了故乡的谁?这种表达思念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师追问)“五月渔郎相忆否 ?”是从哪个角度写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师补充: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曲笔”的写作手法。)问题 5: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握词的主旨)问题 6:齐诵全词。(设计意图:古语道:“腹有诗书语自华”。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这一环节的设置,就提高

6、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实现当堂任务当堂完成。)问题7: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情与景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练习二)(设计意图:分析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四 )、课堂小结学生小结: 周邦彦的这首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 表达思念故乡和故乡亲朋的情怀。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婉约。(五)、拓展提高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结合 “因声求气 ”的方法来鉴赏唐 白居易长相思(设计意图: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授之以渔 ”,并让学生及时有效地学以致用。为强化学生对 “因声求气 ”的方法的掌握,我就设置了一道练习题。)(六)、课外作业:背诵这首词;完成导与练

7、同步作业中范仲淹苏幕遮赏析题。(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巩固所学知识,实现了能力的迁移)七、说板书设计(设计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形成以下的板书,这个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领会本本词的内容,结构、艺术特点,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教学效果。)苏幕遮周邦彦触景生情燎香图烦闷鸟雀呼晴图欢快雨后风荷欣喜梦人芙蓉浦思乡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苏幕遮教学设计.【原文】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消溽暑。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曰去?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因声求气,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

8、诗词的意境美;吟咏诗韵,体会诗词的语言美。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进一步掌握吟诵诗词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浓郁深切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诵读指导,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教学难点】: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法提问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先请大家一齐回忆学过的有关荷的诗文,师总结)自古以来,“荷”就是文人骚客钟爱的景物,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写尽荷花高洁品格。朱自清带着淡淡的忧愁看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那零星地点缀着的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

9、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柳永望海潮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把杭州特色广而告之。还有,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啊。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篇咏荷名作- 苏幕遮。二、诵读感知,初步赏析1、学生自读词文,揣摩词人感情变化。2、指定两名学生演读,学生互评、教师评点。3、教师范读,学生点评。4、学生自读中反复揣摩。(你认为每句中哪些字词最富表现力,该重读,为什么这样处理?)5、请几名学生分析怎样朗读。教师:有感情朗读要注意语调,停顿、节奏。学生 1: “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学生 2: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10、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学生 3: “叶上初阳 ”三句,此人已经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 ”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学生 4: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学生 5: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人芙蓉浦 ”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格调轻柔,突出如梦如幻的感觉。6、有感情齐读。教师总结:有感情朗读要注意读音,停顿、节奏。这首词上阕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绪的变化。下阕抒发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情绪变化:烦

11、闷- 欢快 - 欣喜 - 深情语调变化:低沉- 轻快 - 悠长 - 轻柔节奏快慢:稍慢- 加快 - 连贯 - 放慢音调高低:低- 中 - 低7、这首诗的上下片内容分别是什么?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三、合作探究,品味诗词语言魅力。问题 1:词的上片写景,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沉香鸟雀初阳风荷水面问题 2:找出你最喜欢最欣赏的一句,并谈谈喜欢的理由。六人一小组,组内讨论,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以下讨论话题的次序在课堂生成)a、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呼”“窥”字的作用。学生 6:鸟雀叽叽喳喳的鸣叫,非常欢快,好像在互相转告天气转晴的消息。 “呼 ” 字非常有神采,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

12、态。学生 7:词人循声望去,看到鸟儿们一大早就已经在屋檐下探头探脑、互相交谈了。“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b、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1)这几句描写了荷塘怎样的美景?请有散文化语言加以描述学生 8:在这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着。( 2)师:王国维说: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 你能说说它妙在何处吗?学生 9: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水面是

13、水平的,清圆的荷叶以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学生 10:这两句词炼字功夫了得。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是圆的, 一种很饱满的感觉。 再加上是雨后, 显出荷叶的清新;一一:写出了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风:把微风吹过荷塘, 荷叶随风轻轻摇动,妩媚、娇羞的姿态不动声色的勾勒出来了;举: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一种非常阳刚的健康向上的美;“风荷举 ”合起来,就是妩媚中有风骨,极富动态美。c、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学习好资料欢迎下

14、载学生 11: 芙蓉浦补足上片对荷的描写,小楫轻舟,芙蓉浦,给人无穷的美好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梦字,点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问题 3:词的下片抒情,你认为哪些字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先讨论,后交流)学生 12: 遥:距离家乡那么远,怎能不想家呢?久:作者离开家太久了,所以乡愁很浓。旅:旅居、客居之意问题4、作者想起了故乡的谁?这种表达思念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师追问)“五月渔郎相忆否 ”是从哪个角度写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生 13: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换位思考,拓展了词的时空,使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表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师补充: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15、“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分析这首诗的反写手法.作者宦游在外 , “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是作者却不直说自己冬至日形单影只地思念家中的亲人,而是通过设想家中亲人深夜难眠念叨自己这个“远行人 ”来表达自己思家的复杂细腻情感。(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曲笔”的写作手法。)问题 5: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词的主旨)羁旅之苦,思乡之愁问题6: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情与景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练习二)(设计意图:分析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见景生情,“风荷”是引起词人思乡的纽带,而思乡的

16、梦中又是“芙蓉浦”和“风荷” ,情中有景。构思精当,浑然天成。齐诵全词。四、课堂小结周邦彦的这首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念故乡和故乡亲朋的情怀。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婉约。五、拓展提高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结合 “因声求气 ”的方法来鉴赏这首词.鉴赏文字不少于200 字。长相思唐 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赏析提示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倚楼思念亲人的情形。在明亮的月光下,年轻的女子, 凝望脚下着悠悠的流水, 遥望着远处绵绵的群山,孤独无助的身影,充满了哀愁憔悴面容。思女的形象朦胧而又仿佛很清晰。词的上阙连用了

17、三个“流 ”字,写出了水的蜿蜒曲折,悠远绵长,也酿造了一种低徊缠绵的情韵。 “吴山点点愁 ”为本阙点睛之笔。“汴水流,似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如果没有后边“吴山点点愁 ”,则没有任何意义。而有了“吴山点点愁 ”,那悠悠的流水仿佛也就蕴含了绵绵的思念与哀愁。下阙连用两个“悠悠 ”,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与强烈。“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归 ”了吗? “休 ”了吗?没有,只是一个空想,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月明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人倚楼 ”。诗人运用浅显流畅的语言,和谐舒缓的音律,以 “恨 ”写 “爱 ”,巧妙而又明了地勾画出了思女形象, 表现出了思女复杂的感情。 特别是那悠悠的流水和交接的月

18、光, 更烘托出了无限哀怨忧伤的情怀, 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深、 词义蕴藉的特点六、课外作业背诵这首词;完成导与练同步作业中范仲淹苏幕遮赏析题。【板书设计】苏幕遮周邦彦触景生情燎香图烦闷鸟雀呼晴图欢快雨后风荷欣喜梦人芙蓉浦思乡【教学反思】这次很荣幸能参加青年教师高效课堂大奖赛决赛, 这次比赛流程分为五分钟说课和二十分钟空堂上课。 在课堂上我遵循学习规律, 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鉴赏周邦彦的苏幕遮,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由于对这种比赛方式不太适应,加上评委老师都是专家,我的压力挺大的,所以在备课时很有点紧张,上课时也没有完全放开,上课时教学思路不太清晰,教态也没有平时上课自然,甚是遗憾。不足之处总结如下:没有制作课件和运用影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