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克隆作文”的思考_第1页
对小学生“克隆作文”的思考_第2页
对小学生“克隆作文”的思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小学生“克隆作文”的思考-小学生“克隆作文”的启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中指出:“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并进一步要求:“在写作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使我想到一位美国小学生写的作文,大体内容为:几位男孩在芦苇中发现两只蛋,一大一小,大的像天鹅蛋,小的像蛇蛋,孩子们的看法不一致,争论不休。于是就把两只蛋放在烘箱里去孵。当蛋壳快破的时候,大家紧张地盯着。大的蛋先破了,出来的是克林顿,小的蛋跟着也破了,出来的是莱温斯基如果用我们的眼光来看这篇习作,很可能

2、会说这是胡思乱想。但仔细深思一下,实则这种胡思乱想就是创造的显现,虽有商榷之处,但它至少打破了常规的思维模式,给人以一种意外的感受。我们的小学习作教学,常常不自觉地压抑学生的想像力,用固定的规范和格式限制学生,制造一个个套中人,产生出一篇篇套中文。在一个班级中,几十个学生的习作仿佛是“克隆”出来的,从题材到结构大同小异,除了篇幅长短有所变化外,“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个水”,大都也是“克隆”出来的同一样板,很难说作文的题材有多少扩展,表达方式有多大变化,作文水平有多大提高。小学生出现这种“克隆”现象,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的出现,是由于诸多原因所造成的。我们对学生作文虚假也不能简单地对待

3、,而应该对其存在的原因及表现形式作一番深入思考和再认识。 一、小学生“克隆作文”的表现 谈到学生作文的“克隆”现象,最常见的情况可能就是所写的人和事,不是学生亲身经历,或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是瞎编滥造出来的。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都很浅薄,所以,他们的作文一旦掺有水分是很容易看出来的,因为作文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是经不住推敲的,一眼便能识破。 其实,这只是作文“克隆”现象最简单的一种表现形式,也绝非是其全部内容。学生作文“克隆”现象的另一个表现便是照抄照搬,盲目借用,甚至从各类作文选、课外书籍上原封不动地拷贝、克隆一番,或者改头换面地搬用过来。当然,像这一类的虚假也是极易辨别的。因

4、为只要教师了解学生便可发现,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遣词造句、主题立意上,都不是他们实际水平的反映,这便是我们教师经常挂在口头上的抄袭或剽窃,这种行为学生也早已经意识到了其不光彩性,好比窃取别人的东西一般,是羞耻的,但却也是屡禁不止的。 如果说,以上的几种情况都是一种整体上的虚假,或“大假”,而在实践中,还有一种局部形式的虚假,我们可以称之为“小假”,有的学生作文从总体上来看确实是真实的,即的确有那样的人和事,而在情节的安排上,却有意无意地做起了假,让人感觉到不可能是那样,这种情况,乍一看可能会蒙蔽一部分老师的眼睛,但毕竟经不起细细地检验,仔细一瞧便会发现其中的蹊跷。当然,还有一类

5、便是学生的作文失去了儿童化的语言,而带有成人化的腔调,虽然有时读起来感觉好,但绝对不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声音,无法如实体现他们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童真童趣。 二、小学生“克隆作文”的根源 小学生作文“克隆”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绝非偶然现象,也绝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学生作文的不认真、不严肃,素质低下等原因。我们既要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又要从教师的作文教学上总结经验教训,对我们整个作文教学做一番审慎地思考和检查。学生作文的凭空捏造、抄袭,当然首先是由于他们头脑中没有可写的东西,平时缺乏素材积累,是在教师的强迫下生硬“做”出来的一篇篇的东西,于是他们便不得不硬着头皮敷衍出一篇来,或者把别人的现成的东西顺手

6、牵羊地拿来用,既是应付检查,又无形中欺骗了教师,这的确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件苦差事。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对于没有储备多少素材的儿童来说,更是不可避免。 如果说,上述情况责任出在学生身上,那么还有其它的情况便与老师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了。像学生作文中间出现的局部虚假,即某些细节上的虚假,可以说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受了某种暗示所做的“手脚”。教师天天强调作文所写的人和事要典型、深刻、有代表性,那么学生在写作文时,便会为了迎合教师的某种导向而改变本来的情节、人物语言、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向着老师所提倡的那种更完美、更艺术性的标准靠齐,这在作文中反映出来的便是美化,丑化,张冠李戴,凭空捏造、无中生有等情

7、况,学生看多了课外书籍上的优秀作文,听多了教师在每次写作文之前抛砖引玉般所念的范文,都潜移默化地在他们的头脑中构建成了一个标准,那就是自己的作文也应当写得如此。事实上,他们所接触到的这些作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加工过的,而学生不可能每一篇作文都达到此水平,教师也不能企望学生的作文都向此靠齐,而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每一单元的作文要求,大抵上只是让学生的作文做到真实的基础上语句通顺,有一定的顺序等基本条件就行了,本来学生的作文达到规定的要求就行了,我们却非要人为拔高,让他写得像作文书上的一样,学生怎么会不弄虚作假呢? 导致这种“克隆”现象的另一种原因,可能就是学生所处的年龄、爱好幻想和想象,他们可能倾

8、向于描写反映一种更美好,更超乎现实的生活境界,他们喜欢看童话、神话,寓言,这也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小学生来说,新课程也一改以往全部都是纪实作文的局面,安排了相当篇幅的想象作文,课标在强调了作文真实性的基础上又指出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如此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一方面写随心所欲、驰骋想象的作文,一方面又严格地依照事实写实作文,很难保证他们在写纪实作文时不受到影响,出现一些失实的现象。教师应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既写出真实的生活和个人感受,又能够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最终实现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成

9、一定的写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作文失去了儿童色彩,也许会给某些教师一些惊喜和成熟感,实则是一种悲哀,本来孩子嘴里最容易出真言,可我们学生的作文,往往却表现出过早的成熟与过多的理智,作文中的所做的事总是很好,很对的,所说的话也总是有条有理的;内心所想的,也总是老师所期待的效果,表面看是遂了老师的批改的意愿,实则是学生言不由衷之辞。在大量的批改作文的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学生的作文经常会出现一些惊人之语,即他们所做的,所想到的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比如,他们会在作文中毫不掩饰地将自己的爱憎喜好,对老师同学的评论写出来,自己的某一种荒唐离奇的主观性极强的想法描述出来,这与内容主题极不协调,甚至可能有破坏整篇作文的的“败笔”,但这恰恰是学生发自肺腑的心里话,教师应予以理解和认同。 对于学生作文中的“克隆”现象,教师也不能大惊小怪,只要不是照抄照搬,瞎编胡造,某些细节上的出于好的动机或不经意的虚假,我们应该多一份宽容。毕竟,他们的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好的,即都想把作文写好。试想,我们成人在真实性要求很强的新闻通讯,纪实小说一类的文章中都会出现一些有失真实的现象,我们又怎能对学生求全苛责呢? 此外,要克服学生作文的“克隆”现象,除了要改革作文教学本身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