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五普_第1页
湖南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五普_第2页
湖南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五普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湖南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五普)、十年来湖南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特点对 2000 年 11 月 1 日湖南省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从 1990 年 7月 1 日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湖南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特点有:(一)少年儿童比重下降这次人口普查表明,全省 0-14 岁人口为 1399.96 万人,占本省常住人口 6327.42 万人的22.13%,比全国同年龄段人口比重低 0.76个百分点;比本省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减少 296.45 万 人,比重下降 5.84 个百分点。从表 1 中可以看出,本省少年儿童人口各年龄组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呈

2、递减趋势。其 中 0-9岁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减少 488.88 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 8.53 个百分点。这一结果表明,十年来,本省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已进入低生育水平的 发展阶段。年龄别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四次人口普查五普比四普增减人口数占总人口 比重人口数占总人口 比重人口数占总人口 比重比重319.9210.82-5.760-4 岁5-9 岁390.805.066.18656.45543.158.95-336.53-2.7710-14岁689.2310.898.19-152.35192.422.7022.13496.8127.97-296.45-5.84合计13

3、99.961696.41湖南 0-14 岁人口分年龄组变化情况表1单位:万人、 %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这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省 15-64 岁人口为 4454.80 万人,占本省总人口的 70.40%,比 全国平均高 0.25 个百分点;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增加 424.89万人,比重上升 3.96个百分点。 其中 15-59 岁人口为 4218.5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66.67%;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增加 371.65 万人,比重上升 3.25个百分点。 这一年龄段的人口是劳动适龄人口, 表明本省劳动力资源增加,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但就业压力也相应加大。分年龄组看,这次人口普查同第四次

4、人口普查相比, 15-24 岁人口减 少 387.3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 7.05个百分点;而 30-39 岁人口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增加 402.8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5.79个百分点; 40-54 岁人口增加 316.99万人,占总人口的 比重上升 4.44 个百分点。这一结果表明,本省劳动适龄人口中,青年人减少,而中年、壮年人 增多。(三)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这次人口普查表明,全省 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708.93万人,占总人口的 11.20%;比第四次 人口普查时增加 186.42万人,比重上升 2.59个百分点。全省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472.66万人, 占总人口的

5、7.47%,比全国平均高 0.51个百分点;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增加 133.20 万人,比重 上升 1.87个百分点。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 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10%以上, 或者 65 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 7%以上,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因此,本省人口年龄结构已 由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成年型转变为这次人口普查时的老年型(见表2)。表 2 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及其数值项目国际通用的人口年龄 类型标准湖南省四普 人口年龄湖南省五普 人口年龄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成年型老年型0-14 岁人口比重 (%)4030-403027.9722.1365 岁以上人口比重 (%)55-775.607.

6、47老少比( %)1515-303020.0233.76年龄中位数(岁)2020-303024.8031.50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与对策(一)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从人口再生产的角度看, 15-49 岁是女性的生育期,她们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是影响本 省人口生育态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假定妇女生育率基本一致的条件下,生育期妇女人数与近 期人口出生率高低成正比例关系。 0-14 岁和 50 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大小,则是制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约未来人口再生产规模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今后总人口变动的方向和发展态势。根据国内人 口学界最常用的瑞典人桑德巴氏的人口再生产年龄结构

7、划分类型 (见表 3),湖南人口再生产年 龄结构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为弱稳定型 (由增加型向稳定型转变, 已接近稳定型);到第五次人口 普查时,已变为弱减少型(由稳定型开始向减少型转变) 。从本省 2000 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图形可以看出, 1970年前后和 80年代后期是本省人口增长的两次高峰期, 到 1991年以后,人 口再生产趋势由扩张型开始向收缩型转变,进入低增长阶段。这次人口普查同第四次人口普查比,全省处于生育旺盛期( 20-29 岁)的妇女减少 123.01 万人,但处于育龄期的妇女增加 143.29万人。此外, 10-14 岁女孩增加 89.71万人,预计 2010 年前后,将出

8、现本省第三次生育高峰。因此,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重点做好农村和流 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低生育水平。表 3 人口再生产年龄结构类型 单位: %项目桑德巴氏的人口年龄类型湖南四普人 口年龄湖南五普人 口年龄增加型稳定型减少型弱稳定型弱减少型0-14 岁人口比重4026.52027.9722.1350岁以上人口比重10233016.5920.36(二)人口年龄结构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人作为劳动者, 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按照我国规定的劳动年龄标准 (男 16-59 岁,女 16-54 岁),全省劳动年龄人口为 3997.54万人,占总人口的 63.18%;比第四次人口普查 时增加

9、 379.28万人,增长 10.48%。按这个口径计算,劳动年龄人口总负担系数由 1990年的 0.68 下降为 2000 年的 0.58。与此同时,劳动者文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 全省每万名劳动年龄人口中, 具有大学及以上程度的由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 206 人增加到这次人口普查时的 436人,具有高 中(中专)程度的由 1439 人增加到 1649人。这些因素有利于扩大社会再生产和增加社会积累, 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但劳动力必须与一定的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成为创造物质财富的现实劳动者,转化为现 实的生产力。在现阶段,扩大再生产受到资金、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制约,经济发展所能创造的

10、就业机会有限,新增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难度加大。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一些生产经营困难 的老企业关停并转或破产重组,又使大量富余劳动力从农村或老企业中分离出来,再就业的压 力加大。 2000 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达 27.57 万人,农村还有几百万富余劳动力。这种状 况不但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安定。“十五”期间,要充分利用我省的劳动力资源,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相结合,扩大劳动就业,使人口与社会经济发 展相互协调和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三)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和流通的影响 人是消费者,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年龄

11、构成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增加,消费规模将随之 扩大,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消费水平将相应提高。消费需求的变化对组织生产和流通具有重 要参考价值。这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全省未成年人口(0-15 岁)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减少 268.14万人, 这一年龄段对基本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必然减少。但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少年负担系数的降低 (全省 0-15岁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 1990年为 0.50,2000 年下降为 0.38)、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和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未成年人的平均消费水平上升,对消费品质量的要求提高,消 费结构也发生变化。如城市中,对培养少年儿童智力的消费支出大大增加。全省劳动年龄人

12、口大量增加,将促使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的扩大,以及消费结构的变 化。一方面, 由于扩大劳动就业使生产资料消费增加, 就业行业的变化使生产性消费结构改变。 另一方面, 由于经济的发展、 劳动收入的增加和负担系数的降低, 使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提高。 加之社会进步和消费观念的改变, 生活消费的结构发生变化, 使恩格尔系数降低, 而文化娱乐、 旅游消费、高档耐用消费品和住房消费等支出增加。全省老年人口大量增加,使老年人基本生活消费和学习、娱乐、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 增加,消费结构也发生变化,这将促进为老年人服务的产业发展。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十五”期间,要根据人口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

13、产品结构,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满足各年龄组人口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四)人口年龄结构对教育事业的影响这次人口普查表明, 全省适龄学龄人口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减少 586.91 万人,各适龄学龄组人口发生了很大变化(见表 4)。表 4 全省适龄学龄人口变化情况 单位:万人学龄别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四次人口普查五普比四普增减0-2 岁(托婴、幼组 )192.31415.25-222.943-5岁(学前幼儿组 )195.40349.61-154.216-11岁(小学组)617.06628.82-11.7612-14岁(初中组)395.19302.7292.4715-17岁(高中组)325.00394

14、.07-69.0718-21岁(大学组)384.78561.18-176.40合计2109.742696.65-586.91从表中可以看出, 2000年全省0-5岁人口为 387.71万人,比 1990年减少 377.15万人, 将近减少一半。从 2001年-2006 年,该年龄组人口将依次进入小学一年级, 平均每年为 64.62 万 人(假定迁入迁出本省人数相等,死亡率忽略不计) ;全省 2000 年末有普通小学 34521所,平 均每所小学每年一年级新入学儿童将只有 18.7 人。显然,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推进城镇化 建设的新趋势, 合理调整普通小学的数量和布局。 2000年全省 12-

15、14 岁人口为 359.19万人,比 1990年增加 92.47万人。从 2001年至 2003年,该年龄组人口将依次进入高中;同时,随着经 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初中升高中的入学率将提高。因此,普通高中、中专、职业高 中和技工学校的规模需要相应扩大。同理,其他各适龄学龄组人口的变化,亦是影响与之对应 的初中、大学布局的重要因素。而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增加,将对在职继续教育和老年 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十五”期间,要根据适龄学龄人口结构的变化,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和各类学校布局。 继续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着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6、训,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五)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不是人口迁移流动的原因, 但同人口流动行为又有紧密的联系。 人口流动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学习培训、 务工经商、分配录用、结婚迁移、工作调动、 退休退职等。 不同事件引起的人口流动一般会相对集中在某些年龄段上,形成人口流动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 和特点。如 0-14 岁年龄段的人, 一般不具有经济社会活动的独立性, 他们的流动主要是随迁和 投亲寄养,在流动人口中比重很小。 15-19 岁年龄段人口流动,以求学和随迁为首位原因,在 流动人口中的比重有所上升。 20-34 岁年龄段人口流动,以分配录用和务工经

17、商为主要原因, 并进入婚迁的最活跃时期,在流动人口中所占比重大。 35-45 岁年龄段的人,大多数已组成家 庭并有子女,希望有一个较稳定的环境, 迁移量明显下降, 以工作调动和务工经商为主要原因。 45 岁-59 岁年龄段的人,既有较丰富的工作和生活经验,又有较熟悉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且自 身的体力、智力条件已经变化,对迁移持慎重态度;同时,用人单位对年龄偏大的人更有所选 择,其迁移量迅速减少,主要是工作调动。 60 岁及以上老年阶段,人口迁移量比重最小,以退 休和投靠为主要原因。这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全省人户分离流动人口为 439.6 万人,净流出省外的人口达 230 多万人。这些人的年龄大

18、大低于劳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大部分集中在 18-35 岁之间;所受教育 的程度较高,大多数为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的劳动力。流动人口的流向和地区分布,省内主要是 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工矿区和城镇务工经商;流往省外的人口,主要是劳动力往东南沿海(集中 在广东、深圳、 珠海一带),受雇于乡镇企业、 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做工。 在农村有些地方, 青 壮年男性劳动力大部分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妇女和小孩在家务农。本省劳动力大量外出的主 要原因,是由于我省劳动适龄人口大量增加, 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推进, 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 富余劳动力增多, 城镇劳动就业压力加大。 而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 就业

19、岗位多,促进了本省劳动力的跨省转移。这对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缓解就业压力、增 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作用,但对本地经济发展也有一些负面影响。面对这种情况, 要加强对人口流动的引导。 要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外出从业人员带资金、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技术回家乡创业;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要规范劳动力市场管理, 加强省际之间劳动就业的协作,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六)人口年龄结构对老龄工作的影响按照我国规定的退休年龄标准(男 60 岁,女 55 岁),这次人口普查表明,全省老年人 口达 819.34万人,占本省总人口的 12.95%;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增加 191.18 万人,比重提高 2.59 个百分点。按这个口径计算的老年负担系数为 0.20,全省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由养小为主变 为养小与养老并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