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信息化-集成路上的梦与痛_第1页
电力企业信息化-集成路上的梦与痛_第2页
电力企业信息化-集成路上的梦与痛_第3页
电力企业信息化-集成路上的梦与痛_第4页
电力企业信息化-集成路上的梦与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力企业信息化:集成路上的梦与痛 2009-03-12 来源:CIO时代网作者:饕餮导读:经过几年的建设,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进入了集成建设阶段,其间的痛苦与波折是中国国有企业信息化的典型代表,非常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关键字:电力电力行业信息化自2002年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信息应用、资产、数量等急剧增长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已涉及到电力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信息化在其中的各个子系统(子应用、模块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经过几年的建设,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进入了集成建设阶段,其间的痛苦与波折是中国国有企业信息化的典型代表,非常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一、电力企业管理的特点电力企业生产和

2、管理不同于离散制造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生产过程中不仅有与离散制造业相同的信息流和物质流,还包括了连续的能源流,而且伴随着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等过程。因而电力企业是一个比离散制造业更为复杂的工业大系统,其中生产工艺目标往往不能以独立的数据形式实现直接控制。相对于其他行业,电力企业有着以下显着的特点:1.电力产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一体化电力行业由于其生产、消费的特点,发电、送电、配电和变电是同步进行的,电力产品不具有时效性。同时,电力产品不具备追溯性,电网中的电能无法区分其来源和生产者。这种一体化的特性要求高度的管理信息集成。电力企业的管理行为必须覆盖从发电到送电的全过程

3、。这要求MIS将企业各个部分和企业生产过程组合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体,集成从原料购入和用户需求响应到发电、送电、变电和配电,服务资金结算等企业运行的全过程。2.企业内外存在复杂的原辅料供求关系电力工业的产品虽然单一,但其生产过程却极为复杂。比如在发电环节的电厂就需要燃料、锅炉、汽机、发电、热工、通信等众多功能部门的配合,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极为复杂。因此电力企业对外存在着燃料、配件的采购供应,存在着面向用户的、具有高可靠性要求的商品化电力输出;在内部,各个生产、辅助部门存在着强耦合的严密的并行协同关系。这要求电力企业的MIS具有高度敏捷性,能够建立支持企业间动态联盟的敏捷供应链,以确保上述供与

4、求关系,服务与被服务关系的正常。3.电力行业在不断的改革当中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电力行业渐渐地从集权垄断走向市场化竞争,从开始的厂网分离到电力企业实体化,以及独立资本的出现,都说明了改革的内容在渐渐深入。然而,每一次改革都使电力企业的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导致电力企业的MIS的建设无法逐步完善;一蹴而就的建设方法使得MIS系统存在先天缺陷,阻碍了MIS的二次升级。同时,由于长期处于垄断状态,电力企业各部门缺乏统一的流程管理标准。除了像财务等极少数的部门具有比较规范的管理和数据处理流程以外,其他如生技管理、用电营业管理、计划管理、物资管理、燃料管理等大多数部门的管理流程和数据处理流程都是多

5、年以来自然形成的。既没有通行的规章制度,也不尽规范、合理。这对MIS建设带来了信息控制、开发通用的信息软件的困难。4.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行业之一电力产品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往往使其生产、传输、供应和服务的及时性、可靠性具有极强的经济意义,有时甚至具有某种程度的政治、军事意义;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还被赋予了高度的可靠性与保密性。这要求电力企业MIS的构建必须以稳定性、可靠性为前提,同时具备功能扩展能力,以适应不断进步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要求。二、中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与现状第一阶段,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主要应用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

6、电站所自动监测等方面。这一时期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是计算机应用初期发展时期,计算机主体是国产DJS系列小型机,主要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工程运算上。第二阶段,为专项业务应用阶段。计算机系统在电力的广大业务领域得到应用,电力行业广泛使用计算机系统,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同时,企业开始注意开发建设管理信息的单项应用系统。第三阶段,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使电力行业信息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按照“

7、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分级管理、分步实施”的建网原则,公司的通信网、数据传输网和信息网络系统初步形成。总体来说,电力信息化的基本现状如下:1. 基本建成了电力信息基础设施。2008年,电力信息基础设施得到迅速发展,以高速电力通信网为基础,形成了覆盖各电网企业的国家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和信息网络。电力专用通信网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微波、载波、卫星、光纤、无线移动通信等多种类、功能齐全的通信手段,通信范围已基本覆盖了全国36个省公司。国家电力公司调度系统数据网络,国家电力公司信息网、电话会议网已基本建成。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了“SG186”信息化工程,目的是构筑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企

8、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建成适应现代化管理需求的八大业务应用与六个保障体系,力争使公司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全面推进信息化。通过两年多的建设,信息化工作在效能、效益、效率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在2008年抗冰抢险和抗震救灾工作中,准确的信息传递、资源调度和信息收集发挥了重要作用。2. 自主创新取得突破。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和自主开发,电网自动化领域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领先国际,自主研发的能量管理系统等关键控制系统已在我国电网调度系统中得到应用; SG186等多个应用系统平台、电力信息安全专用装置已基本开发完成,并广泛投入使用。电力行业信息产业化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3. 网络与信息

9、安全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在电监会的领导下,经过几年的努力,电力信息安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进展。一是建立了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制,落实了信息安全责任;二是初步建立了电力行业信息安全法规建设,使信息安全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开展了以关键网络安全防护为主要内容的电力行业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四是完成了首批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在过去的两个5年计划中取得可喜成果,从网络架构建设到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立与普遍应用,从发电企业的厂级生产监控系统SIS和企业资产管理EAM的建设到电网企业ERP的成功上线以及电网调度自动化和电力市场信息系统的建

10、设,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在过去10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应当看到,这些应用还仅仅停留在局部应用和分散开发的基础上,还不能满足电力企业集团公司改革后的集约化、集中化和精细化管理要求,离企业经营活动统一管控的要求还存在较大距离。企业的业务处理系统不健全,相当一部分工作还停留在手工处理阶段。基本上还没有一个能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发挥真正意义的决策支持系统。这种信息化滞后严重影响改革后的电力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运作。可以说,电力企业的改革正推动电力信息化向前发展。三、电力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尽管信息化建设在国家电力公司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一标准制定的相对

11、落后电力信息化标准的空白也是管理信息系统滞后的重要原因。信息化建设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既无法实现不同单位间的信息共享,也培养不出一流的软件公司;反过来,如果没有一流的软件公司,全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就得不到大幅度提升。目前,电力行业信息化尚未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信息编码、技术标准、规范也不统一;各应用系统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了很多编码体系,有的在网省范围内使用,有的在地市级电力企业使用,但都无法在全国推广。电力行业很多单位都在搞标准,但谁都说了不算的根源在于用户需求不足。首先,电力企业不像制造类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联系那么紧密,葛洲坝水电站和小浪底水电站之间没

12、有遵守同一数据标准的要求和愿望;其次是缺乏统一领导,由国电信息中心牵头华能公司、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等参加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研究电力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原计划今年底明年初拿出第一稿,但从工作进度看有些困难。(二组织机构困境虽然电力信息化市场仍在蠕动,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日益显现,不少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但目前电力信息化的组织体系却难以承担如此繁重的任务。目前,多数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分别由自动化处和信息中心承担,只有极个别电力企业把自动化处和信息中心合并在一起统一推进信息化建设。把信息中心和自动化处合并在一起,不仅可以共享技术资源,而

13、且有利于把生产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信息集成在一起,实现管控一体化。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及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扩展,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涉及到业务与管理的各个方面,信息化需求从个别业务部门的需要扩展到整个企业的需要,大多数企业现行的信息化部门设置显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由于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所以需要既懂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来负责与实施。目前,不少电力企业已经开始调整他们的信息化部门,信息部门的地位也在提高,并且部分人员来自各业务一线,这是值得高兴的好事情。如果考察一下国外的信息化组织,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国外的信息化组织一般分成三块:一块是运维,就是所有的系统上了线之

14、后配备的支持人员;一块是应用系统运用和开发人员,就是目前IT部门配备的负责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然后把系统实施上去的长期工作人员;第三块是业务分析员,这些人员既有业务背景也了解整个企业,同时他们对这些信息系统如何实现也有些深刻的理解,他们往往隶属于IT部门,但他们负责与各个业务部门接口;接口内容包括流程、整个公司的变化、规则等等。事实上,这部分人员起到的是一种桥梁作用。国外企业的IT部门往往有这么三条腿,他们能够提供从需求的分析明确到需求的实现,最后到需求变成系统之后整个过程的支持。这其实就是我们讲的IT链条,缺一不可。而中国的IT部门就缺乏这块。因此,组织架构上的缺陷是第二个方面的困难。原来的

15、组织架构存在的这种缺陷无疑会导致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困难。因此,目前有一些企业逐渐体会到信息部门光有会懂技术的人员还不够,还要有懂业务的人员。但这与中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有关,例如IT人员地位偏低,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业务人员不愿意从事IT工作。这也不符合人才使用的规律。(三信息中心面临重重困难这几年的信息化经验表明,当前信息部门自身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如果这些困难得不到重视和及时的解决,那么对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将会有极大的损害。IT技术发展太快。IT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都无法对日新月异的IT技术中有关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存储、安全等方面作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信息化呈无序性发展。规划不能满足发展的要

16、求。业务部门有强烈的需求,但是在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某些应用(模块无论在规划、设计、建设,还是在运行、控制过程中,信息部门的权威作用无法得到体现,造成了平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信息部门自身的问题。一方面,信息部门目前普遍存在机构、人力资源配备不到位,信息系统架构的分散导致人力资源不集中,信息战线拉得太长;另一方面,信息部门现有人员自身的基本技能、责任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运维能力低下,系统监控不到位。领导的支持。IT近几年在电力部门是一个大发展期,IT 规模、资产等急剧膨胀;然而IT的直接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使得领导对IT的投入产生怀疑。因此,在后续系统运行维护人力和平台的升级、质保等财

17、力方面不能得到保障。规模扩大了,人没有增加;资产增加了,后续的资金保证没有落实。信息部门作为电力企业的一个非主要专业,面对当前电力行业信息化现状,应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把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四高层认识不足目前中国电力企业的集团高层对信息化的认识确实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事实上,我的感觉,目前中国电力高层对新技术、新观念比以前更容易接受,也认同信息化的各种理念,如业务与财务一体化,他们更注重资本的运作效率、设备的管理效益等。但误区也不是没有,突出的一点是他们还普遍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信息部门的事情,没有关注到其实应该选派更懂专业的人员。其次,我觉得领导层普遍缺乏从规划层面上的

18、介入。规划其实是最重要的,这是推动整个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规划一旦定了之后,后面的实践可以由专业人员完成落实。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企业领导在IT规划、ERP规划中的参与程度远远不够,他们没有把这件事情作为一个非常应该去亲历亲为的过程,他应该投入很大的精力去参与的过程,他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管理业务上的问题去思想和落实。所以,在我看来,中国大型电力企业的领导最关键的工作就在于抓规划,不但要抓未来五年的业务规划,还应该抓信息化的规划;业务规划与信息化规划同样重要,信息化规划并不附属于业务规划。这是我感觉到的一个蛮大的认识上的误区。(五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从2002年以来,国内电力行业信息化整体建设一直呈现迅速上

19、升的态势,各地电网公司、发电企业对于信息化的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增大,ERP、OA、计费系统、营销系统等各种应用开始在电力企业中逐渐普及。由于各省市电网企业独立规划和运作,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加之复杂的专业应用使得同一企业各职能部门只根据自身的需求单独立项,开发功能单一、开放性较差的专用系统,往往使一个电网公司内同时运行着成百上千的计算机系统。这些不同的系统功能不同,开发工具不同,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而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的不可兼容,最终形成了数量众多的“信息孤岛”。“这种情况给企业的经营和决策造成了很大的混乱。看似简单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形成了公司信息化发展

20、的瓶颈。事实上,电力行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问题已经谈了很多年,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在实处。”四、庞大的SG186项目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国家电网于2006年提出了庞大的SG186工程。“SG186工程”中的“1”,指的是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这个平台的建设,既源于企业发展的战略构想,也源于日常的工作需要。“SG186工程”中的“8”,就是按照国家电网企业级信息系统建设思路,依托公司企业信息集成平台,在公司总部和公司系统,建设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综合管理等八大业务应用。“SG186工程”中的“6”是保障体系,这

21、六个体系分别是:信息化安全防护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管理调控体系、评价考核体系、技术研究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这些体系的建立将为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必需的资源、技术、管理和人才保障。该工程将实现四大目标:一是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公司上下信息畅通和数据共享;二是建成适应公司管理需求的八大业务应用,提高公司各项业务的管理能力;三是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六个信息化保障体系,推动信息化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四是力争到“十一五”末,公司的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初步建成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SG186工程将成为电网信息化走向成熟和集中的一个标志和起点,从这个意

22、义上看,可以将其视为中国电力信息化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粗看之下,这四大目标也许有些宏观,但如果仔细分析其背后所蕴涵的内容,就会发现其真正的用意所在。SG186工程的核心就是企业级的信息化。而体现在管理层面,其核心就是集团集约化的管理理念。该工程对电网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各网省公司将会把信息化工作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一直以来电网的信息化应用程度比较高,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对管理信息化工作也比较重视,IT应用水平比较高,但不同公司的重视程度还是有较大的差异,有一部分网省公司对这部分工作并不重视。国家电网公司的“SG186工程”将会使各网省公司与总公司协调一致,对信息化工作进一

23、步重视起来,把信息化工作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第二,电网系统内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工作将会真正落到实处。电网系统内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问题已经谈了很多年,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在实处。整体推进信息化最大的“拦路虎”就是信息系统的代码不统一。统一的信息代码,是实现信息系统统一标准的基础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看似简单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形成了公司信息化发展的瓶颈。“SG186工程”中构筑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解决了这个问题,“SG186工程”主要由信息网络、数据交换、数据中心、应用集成和企业门户5部分组成,对这样一个平台的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对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界定

24、:首先是起到畅通信息渠道的作用,同时平台还承担着促进业务集成,整合已建应用系统,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开发成本,消除信息“孤岛”等作用,并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环节实现数据共享,建立企业全局数据字典等功能。这样以来各网省公司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的工作将会真正落到实处。第三,对信息化应用水平落后的电网省公司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作用。国家电网公司将会针对整个系统统一推行一些项目,这对基础设施薄弱、应用水平落后的电网省公司在客观上是一个督促和推进。同时也促进各电网省公司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组织机构等保障体系,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的信息工作办公室已经成立,但电网省公司的信息化组织机构还很不统一。“SG186工程”几乎

25、涵盖电网的所有业务范围,如果落实到位,将极大地提升国家电网的管理服务水平,而更为关键的是通过信息系统,强化了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性,这种公司发展方式的变化将大大增强国家电网经营的掌控能力。这对于实现集团化管理非常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而言,SG186工程虽然是一项信息化工程,但其实质却是一次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变革。无论是在规模、投入资金和组织实施方式上,还是在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上,SG186工程都已经不能以一个简单的信息化项目而论。也正因此,他的实施也必然带来多方面的挑战。1、权力上收的挑战:同银行、电信等行业的垂直管理模式不同,国家电网下属的各省级电网公司都是独立的法人。 在行政上虽然隶属于总部, 但从实质上讲却是一个独立运做的 企业。由于 SG186 工程倡导的是集约化管理理念,一些原本下放给地方的权利将收回总部, 各地公司将逐渐转变为执行机构。 这势必会触动各地方电网公司的即得利益, 因此很有可能 会遇到各地电网公司的抵抗。186 工程实施过程中,肯定要遇到很大的阻力。从目前的推进 过程来看,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2、资金:由于总部只有行政命令权,而涉及到具体资金方面,都是由各省电网公司独 立支配,因此是否能让各省电网公司从口袋里把钱掏出来也是 SG186 工程能否持续推进的 关键因素之一。 作为中国电力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信息化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