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大豆异黄酮研究开发概况_第1页
国内外大豆异黄酮研究开发概况_第2页
国内外大豆异黄酮研究开发概况_第3页
国内外大豆异黄酮研究开发概况_第4页
国内外大豆异黄酮研究开发概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内外大豆异黄酮研究开发概况作者:佚名 医药原料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47 更新时间:2003-1-4 关键词:药 健康网讯: 1986年美国一学者在做大豆胚芽制品中发现了大豆异黄酮,并对其组分进行了全面分析。1990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ACI(American Cancer Institute)根据它的功能作用,邀请有关专家对其抗癌效果进行研讨,结果表现:大豆异黄酮是较佳的抗癌防癌物质,在医药界引起较大的轰动,旋被列为大豆精深加工和医药产品重点开发项目。与此同时,日本科学家在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的治疗中,也使用了异黄酮,并说明每天食用20g-30g大豆,就可获得充足的大豆异黄酮而确保健康

2、。 一、大豆异黄酮系列产品 1、大豆异黄酮分子构成 大豆异黄酮(lsoflavones of soybean)属黄酮类混合物、母核是指具有两个苯环A与B通过二碳链连接而成。三羟异黄酮占50以上,由染料木素,大豆黄素和黄豆苷原为主体骨架。97以70-葡萄糖甙形式存在,其配糖体及酰基化衍生物达12种之多,外观形态为半透明结晶体,产品以粉末状出现。 2主要产品 大豆异黄酮根据其加工工艺和用途不同,国内外其制品大体分为三种:一种是含量40%-60%的提纯精制品;另一种是含量20%-30%的并有助剂的配方精制品;还有一种是含量10%添加辅料的复合制品。前两者主要用于药品和饮品,后者主要用于保健品和食品。

3、国内大都是含量30%左右的提纯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达70多种。 二质量指标 1 原料含量 大豆中异黄酮的含量为:全豆0.120.42,胚轴1.41.76,子叶0.150.31,种皮0.010.12。大豆不同部位异黄酮含量见表l所示: 表 1大豆各部位异黄酮含量(gg)- 黄豆苷 染料本素 大豆苷原 大豆黄素全豆 36.3 864 20 21子叶 530 687 25 27胚轴 8327 1883 83 15种皮 41 44 176 5- 表1表明:大豆胚轴含量为全豆含量的5倍左右,特别是含配糖体(葡萄糖昔)异黄酮的比例较高。 2大豆不同制品的异黄酮含量(见表2) 对以下主要制品分析得出:全脂大豆

4、粉的异黄酮含量多一些,脱脂大豆粉的异黄酮质量好一些。腐乳由于长期生化反应,致使一些物质微量,豆腐加工处于高温水流环境,异黄酮含量大幅度下降。概念性认为:非发酵豆制品比发酵豆制品异黄酮含量要高出23倍。研究 表 2大豆不同制品异黄酮的含量( gg) - 染料木素 黄豆苷 大豆苷素 大豆黄素-制品 Din Gin Gin Din Gin Gin Din Gin Gin Din Gin Gin脱脂大豆粉 126 387 36 226 927 52 67 6 42 17 42 16 全脂大豆粉 711 790 128 98 163 61 76 127 46 9 29 27分高蛋白粉 121 762 5

5、2 98 86 29 32 112 41 14 32 26豆奶 42 335 73 32 127 46 4 36 28 26 40 19豆腐 23 7 17 146 98 3 9 4 26 41 37 9腐乳 4 89 2 - 6 3 - 122 291 16- 表明:不同的加工方法其制品中异黄酮含量不同,并且差异很大。其中浸泡损失约12,高热损失约29,强碱酸处理损失约37,豆腐黄浆水流出物损失约44。 3、大豆异黄酮感观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见表3) 表3、大豆异黄酮感观、理化及微生物指标 -项目 要求-色泽形态 白色或淡黄色粉未状滋味 无异味杂质 无肉眼可见及捡出杂质水分(%) 3.5大豆异

6、黄酮(染料木素 60和大豆苷原,%)砷(mg/kg) 0.5霉菌数(个/g) 20酵母菌(个/g) 25大肠菌群 阴性致病菌 不得检出- 三、大豆异黄酮的主要功能作用 1生化物性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芳香族化合物,对温热比较稳定,具有雌性激素性质,易溶于丙酮,甲醇,乙醇,乙酸乙脂等极性溶剂中,难溶于水。人类摄取大豆异黄酮时,大都以配糖体的形式消化吸收,生物利用率平均为1335,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等能提高大豆黄酮的消化吸收,棱状芽孢杆杆菌属等降低消化吸收能力。 2功能作用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报告:试验材料及信息资料证明,大豆异黄酮对人体的生理生化有益功能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抗一氧化作用:能消除人体内

7、的活性氧,终止自由基链锁反应;抑制肿瘤毒细胞裂变作用,东南亚国家食用豆制品30克/天左右,比欧美国家高7倍,使乳腺肿瘤发病率降低30;阻碍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作用;防止新生血管网脉形成;促进细胞增生周期作用;防止癌细胞处于倍增基因准备期;降低胆固醇作用:每天摄取一定量的异黄酮,可使高,低密度胆固醇平衡;发挥DNA局部异构酶的作用;使OH基因与葡醛酸及硫酸结合去甲基化;加强内分泌系统作用;抑制醛糖还原酶,促进胰酶细胞恢复;减少冠状动脉心脏病发作作用;每天食用豆制品30g,可使发作率下降1520;防治妇女更年期骨质疏松症作用;每天摄入60g大豆制品,可使骨密度明显增加;调节体内微循环及促进新陈代谢作

8、用;每天食用18mg异黄酮,能防止老年痴呆及早老性痴呆。 四、大豆异黄酮的加工工艺 1、加工技术 国内外对大豆精深加工所采用的9种高新技术,适于异黄酮加工的就有6种:即保持制品活性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控制产品分子释放挥发的微胶囊技术;增加提取比例的超微粉碎技术;提高制品溶合性的膜分离技术;避免制品劣变的高压处理技术;增强干燥,杀菌和除异味的微波干燥技术。萃取介质国内多采用甲醇和乙醇,国外也有丙酮,乙酸乙酯,乙醚和氯仿的。 2工艺流程: 水醇 加热,分离 过滤 (1)豆片溶出液初级产品 冷却,粉碎 吸附干燥中间产品全粉制品最终产品()豆胚粉碎萃取过滤吸附干燥成品 此外,视生产环境,条件、工艺

9、及设备的不同,国内外还采用了分离富集,纯化中和,凝乳油提和萃取吸附等加工技术,适应于工业化和作坊式生产。日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在大豆的均浆液中浓缩干燥提取异黄酮,对加工技术是一次突破。 五、大豆异黄酮的主要应用领域 国内外对大豆异黄酮的应用面和应用量大体是:药品40,保健品30,饮品20,食品10。中间产品有粉,粒、块、片,形成了单一制品与复合制品。其最终产品有日本的大豆胚芽条,中国的大豆异黄酮冲剂,德国的异黄酮复合含片及美国的异黄酮强化补液等。国际市场预测年需大约300吨,目前实际生产180吨左右。 六、市场营销价格 美国市场上含量60精纯大豆异黄酮卖价为1400美元/公斤。国内交易报价为:

10、含量40的精纯产品为2600元kg。含量30%纯产品为2200元kg。含量20纯产品为1600元/kg。以豆片为原料加工成本基本上等于分离蛋白。大豆胚芽醇法加工异黄酮成本低,质量好,其副产品胚片可以作纤维食品,休闲食品和方便食品。 七、大豆异黄酮的检测技术 对大豆异黄酮的定性定量检测,国内外采用的定量分析法有:比色法,薄层法,气相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比较适用的是HPLC法,它速度快,灵敏度高,使用样品少,重现性好,变异系数小于3。国内外目前尚没有代表标样,检测操作规程规范仍没有统一确定。 八、国内外大豆异黄酮生产概况 美国ADM公司于1999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建立了全球第一

11、家大豆异黄酮专项加工生产企业,推出了含量为30%的制品应用于抗肿瘤与制药业之中。日本清源株式会社,瑞典阿特伐公司,中国营口渤海天然食品公司,黑龙江省粮食科研所与双和异黄酮制品公司,山东省粮油开发公司及哈尔滨高科大豆食品公司等社团公司与加工企业分别设计了20吨/年-50吨/年产品的生产能力和纯度为10%-60%个系列产品,产品最高纯度可达90%,并引进了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主体加工设备。同时,国内奥利特达药业,哈尔滨公卫院等一些单位直接参与了制剂,毒理及临床试验研究,使研发一生产一应用工作连续衔接配套深入。我国大豆异黄酮的主要生产经营厂家(公司)石家庄华北制药集团公司中国营口渤海天然食品公司山东省

12、粮油开发公司哈尔滨高科大豆食品公司双和异黄酮制品公司南郭县第一植物油厂大连绿峰天然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山东三维油脂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陶正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江苏日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中仁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北京裕华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饶县植物油厂旺来宏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邯郸麦浪生物技术实业开发中心宣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南京莱尔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成都福润德实业有限公司华西医科大学康达药物研究所成都中弘天然产物制品厂西安市大国生物制剂厂西安市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黑龙江省粮食科研所 等等 九 大豆异黄酮的原料开发 随着大豆异黄酮产品的问世,应用领域的扩大,社会的关注和经济效益的增加,推动了农业育种与

13、栽培技术研发及生产工作同步进行,并推动了相关产业发展。目前,美国已培育出高异黄酮大豆品种,其含量高达1使异黄酮含量增大5倍。据检验测定:中国南方大豆异黄酮含量平均为18990mg/100g,北方大豆异黄酮含量平均为332.9mg/100g,说明北方的生产潜力很大。另据中国农科院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在50份中国非转基因栽培大豆中有3份异黄酮含量分别高达655.78mg/100g,589.29mg/100g和54791mg/100g的种质材料,同时也发现了3份异黄酮含量平均值低达67mg/kg的种质材料,说明了含量变异,培育可能性和增量潜力都很大,这是加工业的一大福音。农学家们认为只要对品种,地区,积温,湿度,土类,粒型,脐色,花枝,绒毛,冠形等相关性状进行深入研究和线性分析,采用遗传变异,及基因导入等高新技术,中国的非转基因高异和富异大豆将会有力地占据和竞争于国内外市场。 豆精深加工,多层次利用增值是个好事情,但是,也应该进行宏观调控,技术引导和市场规范,决不能过度地一哄而起,蜂涌而上。 目前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目前,对定量应用大豆异黄酮后起到的正面作用研究报道并结论的很多,而对过量摄取,有害健康的负面效应的研究报道很少,还有待于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