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昆铁路贵州段监理五标工程测量含沉降观测监理实施_第1页
沪昆铁路贵州段监理五标工程测量含沉降观测监理实施_第2页
沪昆铁路贵州段监理五标工程测量含沉降观测监理实施_第3页
沪昆铁路贵州段监理五标工程测量含沉降观测监理实施_第4页
沪昆铁路贵州段监理五标工程测量含沉降观测监理实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工程监理CKGZJL-5标(DK818+413DK924+135)工程测量(含沉降观测)监理实施细则(试行)北京铁研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和柏诚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联合体项目部二一年六月目 录1 测量监理工作依据62 测量监理目标63 测量监理工作原则74 测量监理工作重点115 测量监理内容115. 1 施工单位人员和仪器的监理115. 2 施工控制网的监理126 测量监理复测工作136. 1 交桩复核136. 2 精测网复测146. 3 施工控制测量156. 4 施工放样复核196. 5 竣工测量审核207 各专业测量控制要点217. 1 路基工程217. 1.

2、 1 路基施工放样217. 1. 2 路基控制测量217. 1. 3 路基竣工测量控制要点227. 2 桥梁工程227. 2. 1 桥梁工程施工测量227. 2. 2 桥梁工程控制测量237. 2. 3 桥梁工程竣工测量控制要点257. 3 隧道工程267. 3. 1 控制测量261 洞外控制测量 .261) 隧道控制测量原则.262) 隧道控制测量的要求.272洞内控制测量.297. 3. 2 隧道施工测量321 隧道施工放样前的准备工作.322 洞口施工测量.323 洞身施工测量.324 衬砌施工测量.337. 3. 3 隧道贯通误差测量及调整331 隧道实际贯通误差的测定方法和调整原则.

3、332 隧道平面贯通误差调整规定.347. 3. 4 隧道竣工测量348 线下工程沉降观测细则(暂按该编制)358.1 总则.358.2 职责与分工.378.3 沉降变形观测的标准与要求.39 沉降变形测量技术依据.39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40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40 1 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40 2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40 3 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41 4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41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411 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的埋设要求.412 监测网的检测.41实施测量工作要求438.4 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45路基工程451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4、451)路基沉降控制标准.452) 一般规定462 路基地段沉降观测技术要求.461)沉降观测内容.462)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463)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线路要求.484)观测元件埋设说明.485)观测方法、精度与要求523 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55 桥涵工程.561 一般规定.56 2 桥涵变形控制标准.563 变形观测技术要求.571)观测点设置原则.57 2) 观测频次要求.61 隧道工程.631 一般规定.63 2 沉降观测的内容.63 3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63 4 观测精度.64 5 沉降观测频度.64附件一 准备工作检查表与结果验收表.679 轨道控制网(CP)测量(暂未编制

5、).90测量监理实施细则1、测量监理工作依据本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依据是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依法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以及建设单位与本投标人依法签订的委托监理合同文件,监理工作的其他的依据有:1.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文件。以及沪昆高速铁路委托监理合同。1.2、依照铁道部2006年10月16日发布的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2006铁建设 189号)、精密工程控制测量及线下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设计、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

6、规程(TB1005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J962-2009),还应符合国家现有的有关测量的强制性标准的规定。1.3、依照政府批准的本工程建设文件,包括本工程的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1.4、依照本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图(含设计变更)、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等;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商在工程施工中形成的有关会议纪要、函电和其他书面记录、以及建设单位签发的所有施工图纸和指令,均

7、可作为本工程的监理依据(监理规划未批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专项施工方案未批准,待批准后再进行)。2、测量监理目标各项精度指标达到铁道部现行的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精密工程控制测量及线下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设计、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以及有关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3、测量监理工作原则3.1

8、 测量工作在本工程中举足轻重,为避免因误工、返工造成的经济损失,确保本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特制定本细则。3.2 本细则未详尽之处,须按国家或行业有关规范、规定办理。3.3 监理程序1 测量监理复测、加密工作程序图(见下页)2 施工放样测量监理程序(见下页)3 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工作程序(见下页)施工单位测量放样方案 放样数据内业计算准备工作:熟悉施工图纸,按照图纸要求计算、测量、复核数据监理复核4、测量监理工作重点4.1 本工程项目繁多,且计算量大、细部尺寸多、所以,对施工单位的计算成果,必须对照图纸认真复查,每一个疑点都不能放过,资料抄录也应认真校对,不应有半点差错。4.2 工期紧、施工

9、段多,测量工作显得特别繁重,容易出错。特别是灌注桩等下部结构,因没有任何参照物,所以放样坐标必须经过监理的复核和验算,同时施工单位在坐标计算时应执行复核签认制,监理工程师更加强督促施工单位质检员对所做测量工作勤查勤检,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群策群力、确保万无一失。4.3 仪器误差是最容易被测量人员忽视的一项主要误差,因此,监理工程师必须时刻提醒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在施测前对仪器、量具作常规检查。测量仪器必须定期校定,超过有效检定期限的仪器严禁使用,同时全站仪的精度要求必须达到1级以上。4.4 对关键部位的放线,如灌注桩定位,都必须在下一道工序前抽检,复查。4.5 表格及资料图纸

10、及相关资料应完整齐全,平面控制测量成果、水准测量成果、水准点、导线点的交接记录、复核记录、加密放样报验单、复测记录等资料必须字迹清晰、无涂改、并妥善保管,每天认真、做好现场笔记,真实地记录每一天的现场情况和工作内容。5、测量监理内容5.1 施工单位人员和仪器的监理1 上岗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按有关规定持证,组成专业。2 施工定位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必须有经过定的合格证且检定的合格证必须在有效期内,经监理确认后,方可使用。3 测量小组应指定内业负责人,并随时掌握设计变更情况,使变更情况在测量上得到及时反映,以避免由变更文件传达不及时造成的测量错误带来的经济损失。5.2 施工控制测量的监

11、理1 设计单位必须向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交WGS-84的三维坐标系的基础平面控制网(CPI)、线路控制网(CP);提交高程控制网1985国家高程基准二等水准点,及其测量等级精度技术资料。2 施工单位应对设计单位移交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测,复测精度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精密工程控制测量及线下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设计、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

12、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J962-2009)及相关标准。若复测成果精度满足规范要求与设计单位移交的测量资料不符时,应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由监理工程师向业主报告,否则不得作为施工依据。3 施工单位在进行复测时,必须与相邻标段闭合,平面控制桩应覆盖相邻标段2个,高程与相临标段闭合,并签订控制点搭接协议书。4 施工单位必须向监理提交一份详细的自我检查复核的引测的引扩桩点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示意图。5 施工单位要保护好现场的桩位,并按等级要求做好保护,监理对施工单位使用的控制桩加强保护措施方面的检查。6 施工单位应每6个月进

13、行一次平面、高程控制网的复测,并上报复测结果及处理意见,这种复测可以分段进行。5.3 根据监理合同约定和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配置测量监理工程师、设备和仪器,设备和仪器应能满足相应的精度要求。5.4 检查承包单位的测量人员资格、上岗证、测量仪器和设备的检定情况,不得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测量仪器。5.5 测量监理工程师熟悉图纸,参加设计交底,对图纸定线的原始资料进行复核,如发现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建设单位,协同设计单位研究解决。5.6 测量监理工程师根据设计和国家颁布实施的有关规范规定,审核承包单位的施工测量计划及实施方案。5.7 施工测量前,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复核承包单位的各种计算成果资料(或验算

14、资料),未经复核的资料不得允许承包单位使用。5.8 测量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单位施工测量的内、外业资料进行检查,对其内、外业成果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复核。5.9 测量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单位完成的各项测量内容进行审核,采取换手测量或旁站、见证的方法对测量过程进行检查。5.10 测量监理工程师应特别注意相邻合同段搭接处测量结果及资料的符合性,必要时应组织相邻合同标段进行搭接处的联测。5.11 根据国家及铁道部颁布实施的有关规范、规则和规定,测量监理工程师严格控制承包单位的各项测量作业精度。5.12 督促承包单位在测量工作中采取行之有效的多级复核制,良好地完成交桩复测、控制测量、施工放样测量、竣工测量

15、以及导线网、导线点和水准点保护等工作。6、测量监理复测工作6.1 交 桩 复 核6.1.1 开工前,测量监理工程师参加由建设单位主持的勘察设计单位向承包单位进行的现场交桩工作,并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一起签署交接桩文件纪要。设计单位向承包单位交桩的范围应包括:1 基础平面控制网(CPI)、线路控制网(CP)点位桩及成果表。2 高程控制网等水准基点位桩及成果表。3 大型建筑物(如桥梁、隧道等)或复杂地段的平面控制桩及设计单位提供的测算和精度评定资料。6.1.2 测量监理工程师应按照招标文件和规范要求检查交桩数量、精度,签署手续应齐全,各种数据应齐备。若重要桩位丢失过多,不能满足日后测量需

16、要时,应向建设单位反映,要求勘察设计单位补测。6.2 精测网复测6.2.1 测量监理应对施工单位上报的精测网复测方案进行全面审核,审核批准后进行复测。6.2.2 进行基础平面控制网(CPI)、线路控制网(CPII)和高程控制网复测。复测中应对测量过程进行全程见证和旁站,并应做好记录。6.2.4 交桩复测工作完成后,测量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承包单位建立加密测量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并定期对加密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进行复测。6.2.5 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复测搭接要求1 平面控制网CPI、CPII应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复测,从管段外至少一对GPS点起测,逐一进行测量,直至到管段外至少一对GPS点

17、。2 高程控制网复测应从管界外一个水准点起测,逐一进行复测,直至到管段外至少一个水准点。3 测量监理工程师应组织本监理合同段内各标段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搭接复测工作。相邻监理合同段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搭接测量应与相邻单位进行协商,确保搭接测量满足贯通要求。若协商未果报建设单位进行协调。 6.2.6 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及时审核复测记录和结果,当复测结果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应要求承包单位再次进行复测。如果确认成果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时,应及时通过建设单位转告设计单位,协调解决。6.2.7 测量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承包单位对复测后的平面控制网CPI、CPII、高程控制网二等水准点、加密的施工控

18、制网和加密的精密水准网以及相应的点桩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定期进行检查和复测。测量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单位加密引测的控制点、水准点测量成果和记录进行审核。6.3 施工控制测量6.3.1 一般规定1 控制测量在开工之前,应认真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测量方案和测量人员的资质,检查各种测量仪器的检定证书。2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成果,督促施工单位组织测量人员复测,采用GPS 测量应符合铁道部现行的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的规定,并书面提供相关计算

19、数据及规范规定的各种精度指标。高程控制复测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施工单位确定复测的测量数据满足规范要求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审核后报建设单位批准,批准后施工单位方可使用。3 加密的平面控制网CPII,其等级不得低于四等。高程加密控制网,不得低于精密水准测量(CPIII)等级,其观测方法应符合二等水准测量技术等级要求。精度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的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精密工程控制测量及线下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设计、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

20、测量规程(TB1005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及相关标准的要求。,加密的平面控制点与水准点,必须与高等级基准点联测,并有足够的校核或闭合条件。 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对加密测量进行10%的换手测量。但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测段(附合导线、水准测量)。 4 对已确认的控制点,因其服务时间长,贯穿整个工期,且使用频率高,所以,必须建立在相对稳定,通视,便于安置仪器的地方,并半年检查一次位移情况,在特殊情况下,如暴雨、地震等,应随时复测,校核,保证满足施工控制的要求。5 水准测量应尽可能采用附合水准线路。

21、施测前,监理工程师有责任经常提醒测量人员对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 i角在施工测量前和测量后均应每天检校一次至i角稳定,稳定后应15天检校一次)。观测精度应符合现行规范。6 因工程量大、线长、工作面多,监理工程师必须注意相邻施工单位的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的衔接情况,如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其平均值,作为有效值,并书面通知双方施工单位,使用同一起始数据。7 对于所有的控制点,必须督促施工单位,予以保护,必要时,在2-4m 范围内,设置牢固可靠的辅助桩,注明点号,编制控制点点位示意图,便于使用时寻找,避免差错。6.3.2 技术要求:1 平面控制测量 从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的控制原则,本工程采用G

22、PS 点CPI、CPII作为首级控制。平面加密控制可采用GPS测量,也可采用导线施测。CPII应在GPS 点CPI的基础上按三等GPS精度进行控制。施工控制加密测量应以CPI和CPII为基准点施测。技术及精度满足下表规定:各级GPS 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级 项 目二等三等四等五等静态测量卫星高度角(°)151515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444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30201515 时段长度(min)90604540观测时段数212121数据采集间隔(s)1060106010301030Pdcp或(GDOPCB)681010 各等级GPS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等级固

23、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mm/km)基线方位角中误差()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约束平差后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等510.91/5000001/250000二等511.31/2500001/180000三等511.71/1800001/100000四等5221/1000001/70000五等10231/700001/40000注:当基线长度短于500m时,一、二、三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5mm,四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7.5mm,五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10mm。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测角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测回数0.5126二等11/2500002n1/

24、10000069隧道二等1.31/2500002.6n1/10000069三等1.81/1500003.6n1/550004610四等2.51/800005n1/40000346一级41/400008n1/2000022二级7.51/2000015n1/1200013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边长短于500m时,二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5mm,三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3.5mm,四等、一级边长中 误差应小于5mm,二级边长中误差应小于7.5mm。2 高程控制测量水准测量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施工加密的水准网应按二等控制网进行加密测量,水准测量等级的要求。1) 其测量精度见下表:高程控制网的技术

25、要求等 级每千米偶然中误差(mm)每千米全中误差W(mm)限 差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mm)往返测不符值 (mm)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mm)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mm)二等1.02.0±6Ri±4K±4L-精密水准24.0±8Ri±8K±8L±6K注: 1 K为测段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L为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Ri为检测测段长度,以千 米计; 2) 水准观测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m)等级水准仪最低型号水准尺类型视距前后视距差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数字

26、光学(下丝读数)数字二等DS1因瓦503且5011.5360.32.8且0.552次精密水准DS1因瓦603且601.52360.32.8且0.452次3) 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按下表执行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等级观 测 方 式观 测 顺 序与已知点联测符合或环线二等往返往返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4) 水准观测的测站限差应符合下表规定水准观测的测站限差项目等级基、辅分划黑红面读数之差基、辅分划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二等0.50.7 1 36.4 施工放样复核6.4.1 测量监理工程师应按照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检查承包单位的放样结果,并签

27、署意见,未经测量监理工程师签认的施工放样结果禁止施工。6.4.2 根据工程的情况,测量监理工程师应检查路基及其支挡结构物的施工放样,放样检测采用换手测量。6.4.3 对于大型构筑物和重点工程建筑物、设计文件中要求进行变形测量的工程,测量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承包单位进行变形测量,其质量控制要点如下:1 审核沉降变形测量方案和变形测量计划。2 测量工程师应对施工单位沉降变形测量方案和建立的水平位移监测网和垂直位移监测网进行审核。水平位移监测网应按三等精度要求进行建立,并一次布网完成,应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和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相互转换。垂直位移监测网可根据需要建立,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3 检查基

28、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位置和精度。每个工程至少有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Km;工作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应建立或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宜选用CP1、CP控制点以及线路水准基点,当需要增设基准点时,按照线路水准基点的埋设要求增设基准点,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与检测,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检测变形的参考点;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并与构造物稳固地连接在一起;。4 变形测量的观测周期,应根据建筑物、构筑物的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要求和工程条件综合考虑。在观测过程中,根据变形量的变化情况,应作适当调整。5 监理专项测量组负

29、责沉降变形观测。采用换手测量: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10%,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度段为20%。6 检查变形测量的测量方法、测量精度和测量结果。每次观测时,应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记录;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采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条件和环境下工作。方法:水平位移监测网宜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垂直位移监测网宜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若采用DS1型水准仪视距不应大于30M。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变形测 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 (mm)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mm)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

30、mm)二等±0.5±0.3±3.0三等±1.0±0.5±6.07 沉降观测待设计文件、技术资料齐全,监理规划、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沉降观测方案)批复后再逐步进行修改和完善。6.5、 竣工测量审核6.5.1、主体工程完工后,测量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承包单位做好竣工测量,并设置永久性控制桩及水准点。6.5.2、测量监理工程师检查竣工测量的永久性控制桩和水准点的设置情况。6.5.3、审核承包单位提交的竣工测量成果资料及检查记录。6.5.4、按设计图纸要求测量监理工程师实测实量抽查结构物的各部位位置、尺寸、高程等数据。7、各专业测量控制要

31、点7.1、路基工程7.1.1、路基施工放样1 放样前,施工单位将放样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放样时,必须坚持起始点和起始方向正确。确认无误后,方能放样测量。自检合格后,通知监理工程师复检。2 在原地面被扰动之前,监理工程师必须及时复测地面高程,给工程计量提供准确的资料和数据,确保工程量的准确性。7.1.2、路基控制测量1 路基控制测量的质量控制要点1) 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承包单位进行中线放样,对中线放样点进行自检。2) 中线放样,监理工程师应协调相邻区段进行中线搭接测量。长直线段搭接一个转点,曲线搭接一个交点,水准基平搭接一个水准点。相邻监理合同段的中线放样搭接测量,应与相邻合同段单位进行协商。

32、2 水准和线路中桩高程测量的质量控制要点1) 施工需要增设或移设水准点时,高程应与前后水准点联测。与相邻测段衔接时,应采用同一水准点的高程。2) 中桩水准测量每测12km应与水准点进行闭合检查。3 断面测量和站场复测的质量控制要点1) 纵断高程复测:观测距离不得超过仪器的有效距离,观测数据必须闭合,其标高应与中桩闭合,纵断高程复测精度误差应满足相关规范的精度要求。3) 计算方法和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监理工程师应审核测量结果,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换手测量进行抽检。7.1.3 路基竣工测量控制要点1 检查路基竣工测量的限差。2 线路竣工测量,中线贯通应以桥中线为依据向两端进行引测贯通,同时还应检查该

33、直线上建筑物是否超限,路基中线加桩是否利用CPII点测设,最大偏差是否满足纵向S/20000+0.05(S为转点至桩位的距离,以M计)、横向±10mm的要求。3 竣工测量时,水准点应移设于接近线路的稳固建筑物或在桥梁墩台上,水准点间距不应大于2Km。4 路基横断面竣工测量应在沉降稳定后。横断面间距直线一般50M,曲线一般20M。5 复核线路中桩,检测路基中心线、各股道中心线、路基高程变化点、线间沟、路肩等,各测点高程中误差应符合±5mm。7.2 桥梁工程7.2.1 桥梁工程施工测量1 进场人员及仪器配置情况,仪器精度及使用状态。2 桥梁工程平面测量放样工作的检核,可采用换手

34、测量。测量工程师负责桥梁桩基检测10%,承台检测模板顶面四点,墩台检测模板顶面四点,垫石中心检测两点,垫石标高检测四点。结构部位的标高检测应由结构工程师负责。3 测量工程师检查承包人测量、放样工作,审核承包人测量报告,决定监理复测内容。4 测量、放样过程中或资料审核时,确系存在问题的,应由承包人进行测量复核;确系设计问题,应上报设计单位。5 特大桥、大桥的平面和高程施工测量按现行的客运专线无渣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沪昆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规定的要求进行。凡未包括的内容,均按铁道部现行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和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办理。6 测量工程师批复承包人测量放

35、样报告,并把执行结果和批复意见报告报告总监,以作为批准开工申请报告依据。 7.2.2 桥梁工程控制测量1 一般特大桥、大、中、小桥和涵洞复测的质量控制要点1) 桥梁施工前,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对建立的桥梁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进行审核。审核CPII测量控制点的计算(计算应为严密平差)和施测精度。2) 特大桥、大桥施工水准点测设精度不应低于二等水准测量要求。中、小桥和涵洞水准测量也应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设置水准点。3) 并行线桥梁施工放样应以左线为准,先放出左线墩台位置后,再依据设计图上左右线墩台关系放出右线墩台位置。左右线间距较大的双线桥,应按两桥分开放样。4) 测设墩台中心时,应自一端向另一端依

36、次进行,应起、闭于桥头控制点。也可根据地形自中间墩向两端测设。2 复杂特大桥及重要大桥复测的质量控制要点1) 检查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和精度。2) 为保证平面控制网的施测等级和精度,施测前应对测量仪器的各种参数设置进行检查。7.2.3 各节点施工测量控制要点1 钻(挖)控灌注桩施工测量1) 埋设护筒后,桩位中心平面位置允许偏差为20mm,并测定护筒顶高程。2) 灌注混凝土后应测定桩位中心坐标,并在桩侧按桩顶设计高程测定高程线。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允许偏位不得大于50mm。2 承台、墩身、顶帽及垫石的施工测量1) 使用全站仪对承台、墩身、帽顶和垫石进行放样及模板检查时,必须检测后视点坐标,实测坐标与已知

37、坐标的较差不应大于10mm,且前视距离不应超过后视距离。2) 放样时,承台模板尺寸的设放限差为40mm,高程设放限差为30mm;墩身模板尺寸的测量限差为20mm,高程设放限差为30mm,模板上同一高程线的测量限差为10mm;顶帽立模前应检查中心十字线的正交性,顶帽模板尺寸是设放限差为10mm,高程精度应符合四等水准测量要求,灌注混凝土前,应检查该墩至两邻墩之跨距。3) 各节点施工完毕后验收标准如下钻(挖)孔桩允许偏位和检验方法序号项 目允 许 偏 差检 验 方 法1孔位中心50mm测量检查2倾斜度0.5%承台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mm)检 验 方 法1尺 寸±30尺

38、量长、宽、高各2点2顶面高程±20测量5点3轴线偏位15测量纵横各2点4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50尺量各边2处墩台模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mm)检 验 方 法1前后、左右距中心线尺寸±10测量检查每边不少于2处2表面平整度31m靠尺检查不少于5处3相邻模板错台1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4空心墩壁厚±3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5同一梁端两垫石高差2测量检查6墩台支承垫石顶面高程0、-5经纬仪检查7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5纵横两向尺量检查混凝土墩台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墩台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

39、20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2桥墩平面扭角·2°3表面平整度51m靠尺不少于5处4简支混凝土梁每片混凝土梁一端两支承垫石顶面高差3测量检查每孔混凝土梁一端两支承垫石顶面高差45简支钢梁支承垫石顶面高差56支承垫石顶面高程0、-107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57.2.3 桥梁工程竣工测量控制要点1 桥梁竣工后应测定桥梁纵、横中心线、跨距、纵、横墩台中心线、支座中心线、梁端线及锚栓孔十字线。2 检查支承垫石的高程。3 桥梁墩台测量检测按下表执行混凝土墩台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墩台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20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2桥墩平面扭角&

40、#183;2°3表面平整度51m靠尺不少于5处4简支混凝土梁每片混凝土梁一端两支承垫石顶面高差3测量检查每孔混凝土梁一端两支承垫石顶面高差45简支钢梁支承垫石顶面高差56支承垫石顶面高程0、-107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57.3 隧道工程7.3.1 控制测量1 洞外控制测量1) 隧道控制测量原则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应在隧道开挖前完成。隧道长度大于1500m时,应根据横向贯通误差进行平面控制网设计,估算洞外控制测量产生的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并进行洞内测量设计。洞外平面控制网与线路平面控制网的联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线路平面控制网(CP、CP)的精度满足隧道平面控制测量要求时,应在线路平面

41、控制网基础上扩展加密,建立隧道平面控制网。(2) 当线路平面控制网精度不能满足隧道平面控制网测量要求时,应建立隧道独立平面控制网,并与隧道口附近线路平面控制点联测。(3) 洞外高程控制测量应从隧道一端的线路水准基点联测至另一端线路水准基点。(4) 当隧道洞口两端线路线路平面控制网(CP、CP)不在一个投影带内时,可建立独立的隧道施工控制网。(5)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的设计要素如下平面控制测量设计要求测量部位测量方法测量等级适用长度(km)洞口联系边方向中误差()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洞外GPS测量一6-201.01/250000二4-61.31/180000三41.71/100000导线测

42、 量二8-201.01/2000006-81/100000三4-61.81/80000四1.5-42.51/50000三角形网测量二8-201.01/2000006-81/150000三4-61.81/100000四1.5-42.51/50000洞 内导线测量二9-201.01/100000隧道二等6-91.31/100000三3-61.81/50000四1.5-32.51/50000一级1.54.01/20000高程控制网设计要求测量部位测量等级两开挖洞口间高程路线长度(km)每千米高程测量偶然中误差(mm)洞 外二361.0三13-363.0四5-135.0五57.5洞 内二321.0三1

43、1-323.0四5-115.0五57.52) 隧道控制测量的要求(1) 每个洞口平面控制点布设不应少于3个,水准点不少有个。(2) 用于向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不宜短于500m。(3) 洞口平面控制点应便于向洞内引测导线。(4) GPS控制网进洞联系边最大俯仰角不宜大于5°,导线网、三角网不宜大于15°。(5) 洞口GPS控制点应方便常规测量方法检测、加密、恢复和向洞内引测。洞口子网各控制点间应尽量通视。(6) 洞口附近的水准点宜与隧道洞口等高,两水准点间高差以水准测量12站即可联测为宜。(7) 利用原控制点增设新点时,应对原控制点进行检测,检测精度不低于原测,检测与原测

44、较差应符合规范要求。(8) 利用原水准点增设新点时,应检测相邻测段高差或相邻水准点间的高差,测段高差的限差应符合规范要求。(9) 当检测与原测成果较差满足限差要求时,采用原测成果,不满足限差要求时,应分析超限原因。确定因点位位移,应逐级检测至稳定控制点。(10) 洞外GPS平面控制测量时,GPS控制网应由洞口子网和子网之间的联系主网组成。洞口子网一般应布设成大地四边形,进洞联系边应为直接观测边,进出口联系网宜在不同时段观测。当洞口子网采用GPS测量困难时,可测量一条GPS定向边,洞口子网的其他控制点可采用全站仪测量。(11) 洞外导线平面控制测量时,导线网应布设成多变形闭合环,每个导线环由4-

45、6条边组成;导线边长应根据隧道长度和辅助导坑的分布情况,结合地形条件和仪器测程确定,宜采用长边;控制网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时间内进行;地形和地面条件复杂、旁边折光影响较大的地方,应选择最有利的观测时间观测;导线观测的技术要求应满足高铁规范规定。(12) 洞外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应满足“高程控制网设计要求”之规定;测量方法按二等水准进行控制,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限差应符合0.8n(mm)的限差要求。(13) 洞外控制测量完成后,应估算洞外控制测量引起的贯通误差,估算值应满足下表规定:隧道贯通误差规定项 目横向贯通误差规定高程贯通误差相向开挖长度(km)L44L77L1010L1313L1616L19洞外贯通中误差(mm)30 40 45556575 18洞内贯通中误差(mm) 40 50 6580105135 17洞内外综合贯通中误差(mm) 50 65 80100125160 25贯通限差(mm) 100 130 160200250320 502 洞内控制测量(1) 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导线控制测量方法进行。洞内控制导线应从测量设计确定的洞外联系边引入,洞内洞外平面控制网宜以边联接。洞内导线测量精度应符合下表规定:洞内导线测量精度要求测量等级适用长度(km)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二9-20 1.01/100000隧道二等 6-9 1.31/100000三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