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数字电视概述_第1页
第四节 数字电视概述_第2页
第四节 数字电视概述_第3页
第四节 数字电视概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节 数字电视概述 三、 数字电视的发展历程 1美、欧数字电视的发展 美国在 HDTV发展的初期一直默默无闻, 直到80 年代后期才 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 1990年美国通用仪器公司(GI)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套高清晰15 度数字电视系统,随后又提出了三个全数字方案。1992 年经过 推荐方案的测试, 四种高清晰度数字系统成为美国电视标准的候 选方案。在这四家提出高清晰度数字电视集团的基础上,1993 年5月,共七个单位组成了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大联盟(GA),旨 在制定最好的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标准。随后,大联盟对原有的四 种方案进行改进与合并,取四种方案之长,补其之短,形成了单 一制式,于 1994

2、 年完成了第二轮测试,并公布了高清晰度数字 电视系统技术规范(草案)。 1995年夏天,美国高级电视制式委员会(ATSC)在大联盟样 机实验室测试和野外现场测试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电视标准 (草 案)。1995 年 10 月 ATSC 把它推荐给联邦委员会(FFC),建议 作为美国数字电视标准。1996年5月,ATSC宣布它准备采纳该 标准,并请公众对该标准提出意见。1996年 12月 FCC 正式批准 了由 ATSC 制定的主要用于地面广播的数字电视标准为美国国 家标准,并称之为数字电视 DTV。 1997年4月,FCC 举行会议,宣布美国发展数字地面广播的 两项决定:一是电视地面广播的政策(

3、含频谱规划),数字电视 频谱规划包容符合规定的广播机构。 数字电视频谱规划尽可能使 数字电视频道的服务区与现有模拟电视的服务区相同; 二是模拟 向数字过渡的时间表。 到2006年全部停止 NTSC模拟电视广播, 收回现有 NTSC占用的所有频道资源。 据美国全国广播业者协会 (NAB)统计资料显示,到 2002 年 11 月 15 日为止,在美国已16 经有163个城市和地区开播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 已有595 个数 字电视台正式播出,数字电视的覆盖率已达全国94%。 欧洲放弃了 HD-MAC 过渡方式后也开始了数字电视的研究。 欧洲数字电视的发展稍逊于美国,整个欧洲采用 DVB(数字电 视广

4、播组织)为框架的数字电视广播标准。欧洲的数字电视以 1996 年 4 月法国开播的第一个欧洲商业数字电视广播为标志, 但其快速发展是在 1998 年。其中英国数字电视发展处于相对领 先的地位。1998 年 10 月英国第一个地面数字电视(BBC 的 On Digital) 正式开始广播; 同年11月, 英国的卫星数字电视 (Bskyb) 开播。截止 1999 年底已有 81 个发射台投入 486 套发射机进行 DVB 地面广播, 覆盖面积达95%, 覆盖人口达70%90%。 到2000 年 10月止,英国市场共销售 DVB 机顶盒 90 万台。据英国独立 委员会(ITC)2002年12月31日

5、发布的统计数字,数字电视渗 透率在英国已经达到41%, 这也是数字电视渗透率在英国首次突 破40%大关。 英国既有卫星和有线数字电视, 又有地面数字电视, ITC 的报告说“如果保持目前的发展速度,数字电视将有可能在 年内超过英特网的渗透率” 。报告指出,数字地面电视(DTT) 平台 FRVIEW 用户的强劲增加是促使数字电视在英国快速发展 的主要动力。欧洲卫星电视频道都是按 DVB-S 标准广播,卫星 电视广播的数字化已接近 100%。英国政府预计,英国到 2010 年基本实现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全面转换。 2日本、韩国数字电视的发展17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推出 HDTV 和进行 HDTV

6、广播的国家。 1972年日本就向CCIR 提出 HDTV的提案,首先开发1125行高 清晰度电视系统。 1984年,日本广播协会(NHK)宣布了世界上第一个高清晰 度研究方案, 首先在卫星广播中采用了模拟调频技术的多重亚抽 样编码系统, 并于1998年成功地对汉城奥运会进行了实况转播。 日本在高清晰度电视方面使用另外的卫星通道, 即单独传送高清 晰度电视节目。从1994 年利用其进行试播,到1997年已有每天 14 小时的节目。并试图在全世界推广。虽然日本在 HDTV 研究 与开发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却遭到了欧洲各国 政府强有力的反对,且大有被美国所取代之虑。尽管如此,日本 也占

7、据了一定的优势。例如,拥有一整套生产摄录接收 HDTV 的技术和设备,包括数字电视的芯片及设备。日本人所有的付出 为应付世界上所有可能潜在数字电视制式作好了准备。 1997年8 月,在 24 届柏林国际广播技术展览会上,日本著名的厂商都大 出风头。索尼公司推出了自称世界首台 HDTV 摄录一体机 HDTV-700。同时还展出了松下、夏普等公司各种先进的数字式 摄像机、数字式录像机、HDTV摄像镜头等数字化设备。由此可 见,日本在摄、录、编、传送和接收设备方面都大有优势。 迫于美国的全数字 HDTV的影响力和压力, 从1993年日本开 始研究全新概念的数字电视广播 ISDB(综合业务数字广播),

8、 1994年11月,在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部门会议上,日本通过决18 议,将MPEG-2 作为数字电视广播的技术基础予以采用,正式开 始迈向数字电视。 1998年秋出台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 ISDB-T标 准草案。1999 年秋出台了卫星数字广播的 ISDB-S 标准草案,并 于1999年11月正式开始广播高清晰度电视节目。 日本还积极准 备建立有线电视的 ISDB-C 标准草案。根据国际商业性出版物审 计组织(BPA)在2001年6月的估计,到2003年底,日本卫星 数字电视总数将超过1000万户,日本的数字有线电视始于1998 年 7 月,计划到 2010 年完成所有有线电视网的数字化改造。日

9、 本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将于2003 年开始, 计划到 2011年关闭模 拟电视。 韩国有关数字电视数据的标准是由韩国信息通信部于2001年 3月制定的。 2001 年底韩国最大的广播机构韩国广播公司 (KBS) 推出了一项地面 DTV 广播服务,在汉城进行了地面数字电视试 验之后,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迅速,据韩国电视产业振兴会统计显 示,去年韩国的数字电视机出口比前一年增加了3倍多,已经成 为韩国出口的主要产品。 3中国数字电视的发展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电视系统的数字化应以引进和研制开 发并举。 (1)引进国外技术为主的进展 1995 年中央电视台开办加密频道,从美国 GI 公司成功引进 了 S

10、DTV级别的数字化电视系统,实现了节目的卫星数字传输。19 1996 年以后,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竟先效仿,采用欧洲 DVB-S 标准实现节目的卫星数字 SDTV 传输。同时 SDTV 已作为“九 五”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而引入整体规划。1998 年底,中国广播 卫星公司建立起直播卫星广播试验平台, 通过一颗卫星的四个转 发器以数字方式向全国传送。该系统引进欧洲 DVB-S 标准,并 引进了条件接收技术。现用于“村村通”工程(卫星数字SDTV 传输,集体接收,不是直接家庭接收),解决老少边穷地区收看 电视难的问题。1999 年底,广播界拟在有线电视中采用欧洲 DVC-C 标准,已上报待批。 (2)以

11、国内研制为主的进展 在研究与开发方面,我国从80 年代末就对高清晰度电视的发 展进行跟踪研究, “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清晰电视 技术研究” 对数字高清晰电视和常规数字电视广播开展了理论研 究和计算机模拟,取得了一些实验结果和经验。 1994年11月,成立“高清晰度电视开发小组”开始构划高清 晰度数字电视计划。1996 年 7 月启动了“九五”国家重大科技 产业工程项目“高清晰度电视功能样机的研究” ,整个项目的组 织和实施由 HDTV 总体组负责。1998 年 6 月,开发完成我国第 一代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样机,并于当年 9 月 9 日到 12 日在北京 中央电视塔 30 频道进行了地

12、面广播试验,得到了各部委领导和 专家的好评。成为继美国、欧洲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高 清晰度数字电视的国家。1999 年 9 月完成了第二代样机,与此20 同时,康佳、TCL等 15家企业完成了试验活动所需的 HDTV接 收机的整机开发工作。并于建国50周年进行了试播。2000年完 成了第三代样机,申报国家专利 26 项,为我国数字电视标准制 定奠定了基础。我国数字卫星电视广播标准确定采用 DVB-S, 数字有线电视广播传输标准初步确定为 DVB-C,现处于报批阶 段。数字地面电视广播标准有四个方案,分别是高清晰度数字电 视研究开发总体组织开发的 ADTB-T(高级数字地面电视广播) 系统和 DTTB系统(数字地面电视广播),广播科学院1998年提 出的 QAM 方案,清华大学 1999 年研制的数字地面多媒体电视 广播传输协议 DMB-T方案。 我国按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要求, 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广电的实际情况, 电视数字化实施 “三步走” 战略,首先从有线电视切入,2003 年全面推进数字有线电视, 计划到 2005 年数字有线电视接收用户超过 3000 万户;2005 年 我国将发射直播卫星并开始直播卫星业务, 争取直播卫星接收用 户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