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临床观察_第1页
中医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临床观察_第2页
中医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临床观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刘丙林 张建伟 河南省登封市中医院(452470)关健词:治未病;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中医药疗法2002年5月至2008年5月我院应用活血利水汤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2例患者均为我院2002年5月至2008年5月住院病人。治疗组:32人,男21人,女11人;年龄49岁70岁,平均61岁。对照组:20人,12人,女8人;年龄4869岁,平均年龄59岁。1.2病例诊断标准: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经头颅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入选标准:按照Hunt及Hess分

2、级标准患者在级级;有高血压病史。排除病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颅内血肿或硬膜下血肿。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住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20%甘露醇脱水、6-氨基已酸止血、尼莫地平解除血管痉挛等,住院6小时后给予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采用北京万特福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24小时后给予腰椎置管进行潮式引流(采用一次性硬外麻醉包进行)。治疗组于第三天开始配合活血利水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水蛭15 g,茜草15 g,益母草15 g,川牛膝12g,茯苓12 g,白芷12 g,冰片3 g,生姜、大枣、葱白、黄酒为引。加减:痰涎壅盛者加竹沥水1020 ml、胆南星1012 g,天竺黄101

3、5 g等涤痰开窍;阴亏者加白茅根1530 g,利水益肾止血而不伤阴;血压增高且躁扰不宁、面色红赤者加钩藤1015 g,灵磁石3040 g,天麻1015 g,羚羊角36 g,以平肝潜阳;脑水肿严重者,加大益母草、川牛膝、茯苓用量,以增强活血利水之功效;便秘者加适量大黄加强泻下排毒、活血止血作用。2 结果资料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周内急性梗阻性脑积水(9%27%)1,1月内再出血(35%40%)1、2周内脑血管痉挛(8%12%)、2周内低钠血症(5%30%)1,1月后慢性脑积水(23%)2等。我们根据基层医院具体特点,把治疗和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症状及并发症(剧烈头痛、急性梗

4、阻性脑积水、再出血、脑血管痉挛、低钠血症、慢性脑积水等)的发生率进行比较。52例患者急性梗阻性脑积水0例,发生率0%;再出血3例,发生率5.7%;有症状的脑血管痉挛2例,发生率3.8%;低钠血症2例,发生率3.8%;慢性脑积水10例,发生率19.2%。以上指标明显优于以往文献1,2统计数字。而我们治疗组和对照组统计表明应用中医治疗的效果明显更具优势。见表1。4 讨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中医“中风”“头风”等范畴。血证论瘀血篇“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金匮要略水气篇“血不利则为水”,说明此病机多瘀血、水湿阻滞脑络。 陕西中医学院张学文教授归纳为颅脑水瘀证,脑窍贵在清灵通利,治疗时纯化瘀则水不去

5、,单利水则瘀不化,倡导醒脑通窍、活血利水。本治疗组受通窍活血汤启发去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应用三七、水蛭、茜草,以老葱、鲜姜、红枣、黄酒为引。三七、水蛭、茜草三药行血止血、祛瘀生新,益母草、茯苓利水活血化浊,川牛膝补肾活血利水,引血下行,诸药借白芷、冰片走窜之功,共奏醒脑通窍、活血、利水、升清降浊之功。水蛭含水蛭素,其改善循环,降低血黏度作用与肝素相似,无肝素过量引起出血的副作用;三七止血活血,祛瘀通络之要药,本草纲目“三七止血、散血、定痛”;医学衷中参西录“三七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传统血瘀证的现代分类认为3,大多数血瘀证临床存在一种或多种血液高黏、高凝、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血栓素水平

6、或高血管反应和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倾向。现代医学研究证明4,活血化瘀类中药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减低炎症区域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促进了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抑制纤维细胞产生胶原,具有抗炎作用,并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应用通窍活血汤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促进瘀血的吸收,缓解头痛、脑血管痉挛发生,减少脑积水,缓解脑积水对丘脑下部的机械性压迫所引起的水电解质内环境失调5,降低脱水剂用量,减少低钠血症的发生。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基层医院没有进行DSA检查或急性期行开颅手术的条件下,我们要尽可能应用各种手段,挽救患者生命,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各种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同时让患者有机会进一步检查治疗。由此,在进行侧脑室穿刺及腰椎置管潮式引流基础上,应用活血利水汤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预防患者并发症效果明显。参考文献1 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76.2 董为伟.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360.3 陈可冀,马晓昌.关于传统血瘀证的现代分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7):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