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预拌混凝土行业技术资料导则_第1页
xx省预拌混凝土行业技术资料导则_第2页
xx省预拌混凝土行业技术资料导则_第3页
xx省预拌混凝土行业技术资料导则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江西省预拌混凝土行业技术资料导则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协会2018年 5 月I如有帮助,欢迎下载。II如有帮助,欢迎下载。目次1 总则 . . 12 原材料管理技术资料 . . 13 试验管理技术资料 . . 14 产品质量管理技术资料.55 产品交货质量管理技术资料.66 产品合同管理技术资料.67 人员管理技术资料 .68 仪器设备管理技术资料.69 安全生产管理技术资料.710 环保管理技术资料 .7附录 A 原材料管理表格8附录 B 试验管理表格16附录 C 产品质量管理表格42附录 D 产品交货质量管理表格48附录 E 产品合同管理表格51附录 F 人员管理管

2、理表格53附录 G 仪器设备管理类表格56附录 H 安全生产管理表格68附录 I环保管理表格73III江西省预拌混凝土行业技术资料导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导则根据江西省预拌混凝土行业技术资料管理办法编写。第二条本导则仅适用于江西省行政区域内的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技术资料及管理 ,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有关标准及规范。第二章原材料管理技术资料第三条原材料管理技术资料表格见附录A。第三章试验管理技术资料第四条试验管理技术资料表格见附录B。第五条原材料进场检测项目和频率规定如下:(一)原材料进场检验项目和频率应符合GB/T 14902-2012、GB501

3、64-2011、GB50204 2015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二) 当满足以下条件时,原材料进场检验的批次和项目可按表1 进行检验。1、企业取得内部试验室资质;2、企业所用原材料按要求进行了型式检验,且型式检验报告中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家、规格型号与实际所使用的原材料一致;3、原材料用于检验项目凝结时间比表面积安定性强度水泥烧失量三氧化硫含量氧化镁含量碱含量C60以下混凝土。表 1 预拌混凝土原材料性能检验要求型式检验进场检验项目频率项目频率1、散装水泥应按每500t 为一个检验批。2、当符合下列条件之检查厂家出一,可将试验批次扩大一厂报告。倍:对经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符合要求的产品;来源稳定且

4、连续三次检验合格;同一厂家的同批出厂材料,用于委外检验项目频率取不少于进场检验试验批次的 30%进行委外检验,且每月至少检验一次,但委外检验不合格时应加倍检验。1氯离子含量同时施工且用于同一工程混合材品种及掺加量项目的多个单位工程。石膏品种及掺加量助磨剂品种及掺加量表 1预拌混凝土原材料性能检验要求(续)检验项目型式检验项目频率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石粉含量* 压碎值指标* 每年至少检细骨料有机物含量验一次。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碱活氯离子含量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指标针、片状颗粒含量每年至少检粗骨料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验一次。岩石抗压强度坚固性

5、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碱活性相容性含固量或含水率pH 值每年至少外加剂减水率检验一次。含气量抗压强度比凝结时间之差进场检验项目项目31、应按每 400m或 600t为一个检验批;* 2、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将检验批次扩大一倍:对经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符合要求的产品;来源稳定且连续三次检验合格;同一厂家的同批出厂材料,用于同时施工且用于同一工程项目的多个单位工程。31、应按每 400m或 600t为一个检验批;2、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将检验批次扩大一倍:对经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符合要求的产品;来源稳定且连续三次检验合格;同一厂家的同批出厂材料,用于同时施工且用于同一工程项目的多个单位工程。1、外加剂应按每

6、 50t为一个检验批; 2、当符合下列条件之 一,可将检验批次扩大一倍: 对经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符合要求的产品; 来源稳* 定且连续三次检验合格; 同委外检验频率项目1 、取不少于进场检验* 批次的 30%进行委外检验,且每月至少检验一次,但委外检验不合格时应加倍检验,。2、带 *表示人工砂必检项目。取不少于进场检验批次的 30%进行委外检验,且每月至少检验一次,但委外检验不合格时应加倍检验。1、取不少于进场检验批次的 30%进行委外检验,且每月至少检验一次, 但委外检验不合格时应加倍检验。*2、带 * 说明缓凝型外加2坍落度 1h 经时变化量* 一厂家的同批出厂材料, 用 *剂增加凝结时间之差

7、项目,泌水率比于同时施工且用于同一工泵送剂增加坍落度1h经时程项目的多个单位工程。收缩率比变化量。氯离子含量总碱量硫酸钠含量密度或细度3检验项目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强度活性指数含水量三氧化硫质量分数粉煤灰密度游离氧化钙质量分数安定性(雷氏法)二氧化硅、 三氧化二铝和三氧化二铁总质量分数放射性流动度比活性指数密度比表面积矿渣粉含水量烧失量三氧化硫氯离子放射性pH 值不溶物含量可溶物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水氯离子含量碱含量凝结时间差胶砂强度比表 1 预拌混凝土原材料性能检验要求(续)型式检验进场检验项目频率项目项目1、应按每 200t 为一个检验批;2、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将试验批次扩大一每年至少倍:

8、 对经产品认证机构认检验两次。证符合要求的产品; 来源稳定且连续三次检验合格; 同一厂家的同批出厂材料, 用于同时施工且用于同一工程项目的多个单位工程。1、应按每 200t 为一个检验批;2、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将试验批次扩大一每年至少倍: 对经产品认证机构认检验一次。证符合要求的产品; 来源稳定且连续三次检验合格; 同一厂家的同批出厂材料, 用于同时施工且用于同一工程项目的多个单位工程。同一水源至少检验一次,采用饮用水时,可不检验;采用中水、搅拌站清洗水、施工现场循环水等其他水源时,应对其成分进行检验。委外检验频率项目取不少于进场检验批次的 30%进行委外检验,且每月至少检验一次, 但委外

9、检验不合格时应加倍检验。取不少于进场检验批次的30%进行委外检验,且每月至少检验一次, 但委外检验不合格时应加倍检验。第五条混凝土出厂检验(一)检验项目混凝土出厂检验应符合 GB/T 14902 2012的规定,常规品应检验混凝土强度、拌合物坍落度和设计要求的耐久性能。(二)检验频率41、混凝土强度、坍落度检验时,每100盘相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检测不应少于一次,每一个工作班相同配合比混凝土达不到100盘时应按 100盘计,每次取样应至少进行一组试验。留样的混凝土试件必须连续编号。2、混凝土耐久性检验频率应符合JGJ/T 193-2009 标准要求,对于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检验批不应小

10、于一个。(三)抗压强度检验尺寸要求1、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试件尺寸宜选取 100mm的立方体。2、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 C60时,尺寸换算系数取 0.95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时,宜采用标准试件;使用非标准试件时,尺寸换算系数应由试验确定。(四)强度检验报告1、混凝土强度应按批次做委外检验,作为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标养强度证明。2、企业应按批次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作为预拌混凝土厂控和同一配合比强度评定。第四章产品质量管理技术资料第六条产品质量管理技术资料表格见附录C。第七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管理(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JGJ 55-2011 要求。(二)混凝土配合比应进

11、行委外检验。(三)内部试验室每三个月对混凝土配合比报告的验证不少于一次,并形成试配/ 验证原始记录。(四)第三方配合比设计报告,宜适用于相同要求的不同工程。(五)企业应根据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和试配验证结果建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台帐,统一编号,供生产时选用和参考,其中宜包括以下内容:1、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2、不同坍落度;3、不同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4、不同集料粒径;5、不同掺合料品种;6、不同外加剂品种;57、不同气候条件和工程所处环境等。第八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调整(一)基本规定1、内部试验室应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动态管理,建立混凝土配合比动态管理作业指导书。2、混凝土配合比在使用过程中,试验

12、室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以及原材料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并做好记录。3、企业其他部门不得擅自改变配合比。企业不得使用阴阳配合比进行生产。(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调整原则1、水胶比调整不应大于配合比报告中水胶比。2、胶凝材料用量调整时,总量宜控制5%之内,且水胶比应符合 JGJ 55-2011 标准计算要求,并应有混凝土配合比试配/ 验证记录。3、砂宜选用中砂,砂率调整宜控制3%之内,应有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记录。4、外加剂掺量调整宜控制配合比报告中掺量的0.5%之内,应有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记录。(三)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混凝土配合比重新进行设计1、对混凝土性能有特殊要求时。2、水泥、外加剂和

13、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第五章产品交货质量管理技术资料产品交货质量管理技术资料表格见附录D。第六章产品合同管理技术资料产品合同管理技术资料表格见附录E。第七章人员管理技术资料人员管理技术资料表格见附录F。第八章仪器设备管理技术资料6仪器设备管理技术资料表格见附录G。第九章安全生产管理技术资料安全生产管理技术资料表格见附录H。第十章环保管理技术资料环保管理技术资料表格见附录I 。7附录 A 原材料管理表格水泥进场验收记录台帐01-01进场日期生产厂家规格数量车号出厂编号合格证外观质量进场试验委外试验记录人等级编号报告编号报告编号8附录 A 原材料管理表格细骨料进场验收记录台帐0

14、1-02进场日期生产厂家规格车号外观质量进场试验委外试验数量报告编号记录人等级报告编号9附录 A 原材料管理表格粗骨料进场验收记录台帐01-03进场日期生产厂家规格车号外观质量进场试验委外试验数量报告编号记录人等级报告编号10附录 A 原材料管理表格外加剂进场验收记录台帐01-04进场日期生产厂家规格数量车号出厂编号合格证外观质量进场试验委外试验记录人等级编号报告编号报告编号11附录 A 原材料管理表格粉煤灰进场验收记录台帐01-05进场日期生产厂家规格数量车号出厂编号合格证外观质量进场试验委外试验记录人等级编号报告编号报告编号12附录 A 原材料管理表格矿渣粉进场验收记录台帐01-06进场日

15、期生产厂家规格数量车号出厂编号合格证外观质量进场试验委外试验记录人等级编号报告编号报告编号13附录 A 原材料管理表格原材料不合格品处置记录01-07原材料不合格品名称原材料不合格品批号原材料生产厂家规格/型号进场日期取样日期运输车牌号该车数量( t )样品编号试验报告编号不合格情况描述描述人:时间:处理意见:试验室签字:时间:处理结果: 退货让步接收应对措施:材料部门签字:时间:同意不同意领导批示签字:时间:14附录 A 原材料管理表格原材料留样及处置记录01-08样品名称样品编号生产厂家进场日期试验日期报告编号处置时间处置人审核人批准人15附录 B 试验管理表格骨料含水率试验记录02-01

16、细骨料粗骨料序号日期试验人备注烘前试烘后试样含水率烘前试烘后试样含水率样重( g)重( g)( %)样重( g)重( g)(%)16附录 B 试验管理表格()委外试验台帐02-02序号委托进场进场生产规格报告报告备注日期日期批号厂家等级编号结论17附录 B 试验管理表格水泥试验原始记录02-03 样品编号样品状态样品等级样品厂家取样车号该车数量来样日期试验日期环境条件主要仪器设备试验依据标准稠度用水量细度凝结时间水用量( g)( 0.08mm)负压筛法加水时间 (h:min)检验结果( min )下沉深度()筛余量( g)筛余率(%)平均值( %)到达初凝时间初凝时间h:min%到达终凝时间

17、h:min终凝时间煮前 A()煮后 C()增加距离 C-A()C-A 平均值()结论雷氏法安定性有无裂缝是否弯曲试饼法龄期3d,月日时分28d,月日时分抗压抗压强度类别抗折 ( Mpa)kNMPa抗折 ( MPa)kNMPa测定值代表值备注校核:试验:18附录 B 试验管理表格水泥试验报告02-03 样品名称报告编号生产厂家进场日期出厂批号样品等级样品编号进场数量代表数量试验环境试验日期报告日期试验依据主要仪器设备项 目标准要求实测值单项结论初凝凝结时间 (min)终凝雷氏法 (mm)安定性(试饼法)标准稠度用水量(%)3d抗压28d强度 (MPa)3d抗折28d结论备注批准:校核:试验:试验

18、单位:(盖章)19附录 B 试验管理表格细骨料试验原始记录02-04 样品编号样品状态样品规格 / 型号样品厂家取样车号该车数量来样日期试验日期环境条件主要仪器设备检验依据1、颗粒级配筛孔公称筛余量( g)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评定值( %)直径( mm)第一次第二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一次第二次5.002.501.250.630.3150.16底盘2、细度模数细度模数f=(f1+f2)/2=f1=f2=3、石粉含量4、含泥量5、泥块含量烘前试样质量烘后试样平均值( %)烘前试样烘后试样平均值( %)(g)试验结果质量( g)试验结果质量( g)质量( g)备注校核:试验:20附录 B 试

19、验管理表格细骨料试验报告02-04 样品名称报告编号生产厂家进场日期出厂批号样品规格 / 型号样品编号进场数量代表数量试验环境试验日期报告日期试验依据主要仪器设备指标值序号项目名称试验结果单项结论C60C55C30C251含泥量( %)不大于2泥块含量( %)不大于3细度模数4石粉含量公称粒径5.00mm2.50mm1.25mm630 m315m160mI 区10 035 565 3585 71958010090砂颗粒级区10 025 050 1070 419270100905II配区III区10 015 025040 16855510090实测值结论备注批准:校核:试验:试验单位:(盖章)2

20、1附录 B 试验管理表格粗骨料试验原始记录02-05-1 样品编号样品状态样品规格 / 型号样品厂家取样车号该车数量来样日期试验日期环境条件主要仪器设备检验依据1、含泥量试验次数烘前试样质量( g)烘后试样质量( g)试验结果平均值( %)第一次第二次2、泥块含量试验次数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g)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g)试验结果平均值( %)第一次第二次3、针片状含量试验次数试样质量( g)针片状颗粒质量( g)针片状含量( %)4、压碎值指标试验次数烘干后试样质量( g)压碎后筛余值( g)试验结果平均值(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5、颗粒级配试样总质量( g)筛孔公称直径( mm)筛余质量(

21、g)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40.031.525.0筛分20.0析16.010.05.02.5底盘备注校核:试验:22附录 B 试验管理表格粗骨料试验报告02-05 样品名称报告编号生产厂家进场日期出厂批号样品等级样品编号进场数量代表数量试验环境试验日期报告日期试验依据主要仪器设备序号项目名称指标值试验结果单项结论 C60C55C30C251含泥量( % )不大于2泥块含量不大于3针片状含量( % )不大于C40C60C354压碎指标值 (%)不碎石大于卵石5颗粒级配筛孔边长尺寸(mm)标准级配累积筛余(% )实测累计筛余(% )结论备注批准:校核:试验:试验单位:(盖章)2302-0

22、6样品编号样品厂家来样日期主要仪器设备样品密度( g/cm3 )比表面积S(m2/kg )流动度比F(%)胶砂种类龄期抗压强度( MPa)代表值7d 活性指数( %)附录 B 试验管理表格矿渣粉试验原始记录样品状态样品等级取样车号该车数量试验日期环境条件检验依据试样质量 m( g)第一次读数V1( ml)第二次读数V2( ml)检验结果( m/V2-V1 )平均值温度 / 湿度测定仪常数K空隙率密度( g/cm3)时间( s)检验结果平均值试验样品胶砂流动度L(mm)对比样品胶砂流动度Lm(mm)检验结果活性指数试验胶砂对比胶砂7d,月日28d ,月日7d ,月日28d,月日28d 活性指数(

23、 %)备注试验用水泥:校核:试验:24附录 B 试验管理表格矿渣粉试验报告02-07样品名称报告编号生产厂家进场日期出厂批号样品等级样品编号进场数量代表数量试验环境试验日期报告日期试验依据主要仪器设备指标值序号项目名称试验结果单项结论S105S95S757d1 活性指数( %)28d22比表面积( m/kg )3流动度比( %)结论备注批准:校核:试验:试验单位:(盖章)2502-08 样品编号样品厂家来样日期主要仪器设备细度( %)( 45m方孔筛)烧失量( %)需水量比( %)备 注附录 B 试验管理表格粉煤灰试验原始记录样品状态样品等级取样车号该车数量试验日期环境条件检验依据试样质量 (

24、g)筛余物质重 (g)校正系数( K)校正后细 度(%)150 次后)细度(筛使用试料的质量 (g)灼烧后试样的质量(g)试验结果平均值需水量 (mL)流动度 (mm)试验结果试样样品对比样品试样样品对比样品校核:试验:26附录 B 试验管理表格粉煤灰试验报告02-08 样品名称报告编号样品厂家出厂编号样品等级进场日期进场数量代表数量样品编号样品状态试验日期试验环境试验依据主要仪器设备指标值项目名称试验结果单项结论级级级1细度( %)2需水量比( %)3烧失量( %)结论备注批准:校核:试验:试验单位:(盖章)27附录 B 试验管理表格混凝土外加剂性能试验原始记录(一)02-09-1 样品编号

25、样品状态样品等级样品厂家取样车号该车数量来样日期试验日期检验依据主要仪器设备环境条件1、相容性试验水泥掺合料1掺合料 2细骨料外加剂 1外加剂 2生产厂家名称名称名称名称名称品种生产厂家生产厂家生产厂家生产厂家生产厂家等级等级等级细度掺量掺量出厂编号出厂编号出厂编号出厂编号出厂编号出厂编号项目水胶比水泥掺合料 1掺合料 2细骨料外加剂 1外加剂 2初始扩展度( mm)0.5h初始扩展度( mm) 1h 初始扩展度( mm)单方砼配合比用量(kg)试验砂浆配合比用量(kg)试验拌合物用量(L)2、含固量试样次数称量瓶的质量0( g)称量瓶加试样的质量1( g)称量瓶加烘干后试样的质量2( g)含

26、固量G固 (%)( 2 0)/ ( 1 0 )100单值( %)平均值( %)mmmm mm m第一次第二次3、含水率序号称量瓶质量, g称量瓶与粉状试样干燥前质量,g称量瓶与粉状试样干燥后质量, g含水率, %含水率平均值, %124、pH 值试样次数12PH 值,平均值校核:试验:2802-09-2 配合比 kg/m 3碎石/基准102砂水泥5100mmmm基准混凝土掺外加剂混凝土强制式搅拌机(ST-02-183)设备名称及状况正常异常加水时间基准混凝土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加水时间掺外加剂混凝土初凝时间终凝时间附录 B 试验管理表格混凝土外加剂性能试验原始记录(二)5、减水率第一批第二批型号:用坍落度坍落度1h 经用水水1h 经时初始1h量初始1h掺量:%量时变化变化量量/-减水率,%环境条件温度: 湿度:%温度:湿度:%6、凝结时间差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代表值用坍落度坍落度水初始1h1h经时坍落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