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学分的课程_第1页
个学分的课程_第2页
个学分的课程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者:日期:TCP/IP 原理及应用一、课程名称:中文: TCP/IP 原理及应用 英文: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TCP/IP二、课程编码:0809841三、学时学分: 学时 :40 学分: 2。 5四、先修课程:C 语言、计算机网络五、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的后续课程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了 TCP/IP 协议中相关概 念的基础上,较深入地理解 TCP/IP 协议的体系结构、协议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并了解与 TCP/IP 协议相关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六、适用学科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2、:第一部分: TCP/IP 原理 第一章:概述( 2 学时) 了解 Internet 发展史和 Internet 管理机构 了解 Internet 协议族与标准 熟悉检索 Internet 协议与标准的方法 了解 Internet 的发展趋势 掌握 TCP/IP 各层协议组成 第二章:网络层协议( 6 学时) 掌握 IP 协议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概念 熟悉 IP 数据包格式 掌握 ICMP 协议工作原理和功能 熟悉 ICMP 协议的使用 熟悉 ARP 和 RARP 的工作原理 了解 ARP/RARP 与通信量间的关系 了解 ARP/RARP 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第三章:路由协议与算法( 8 学

3、时 ) 熟悉广播、单播与组播的概念 了解路由算法的分类及路由算法与路由协议间的关系掌握路由协议的作用与分类方法;熟悉 RIP、 OSPF、BGP 等协议的概念和思想 掌握 BGP 协议的工作机制 了解实际中路由协议的使用 第四章:传输层协议( 8 学时) 了解 UDP 协议的工作机理 了解 UDP 端口和标准 UDP 端口的使用方法 了解迭代服务和并发服务 掌握 TCP 相关基本概念 熟悉 TCP 协议连接的建立与关闭机制 熟悉流量控制 了解 TCP 协议的工作机理和 TCP 的有限状态机 掌握 TCP 与 UDP 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部分: TCP/IP 应用第五章 :TCP/IP 应用概述(

4、 4 学时) 熟悉 DNS、FTP、TELNET 、SMTP、HTTP 、E-mail 等应用层协议 掌握 DNS 、 TELNET 和 Email 的原理和工作模式 第六章:网络管理( 4 学时) 掌握 SNMP 体系结构 熟悉 MIB 和 SNMP 消息格式 掌握 SNMP 支持的操作 掌握 SNMP 网络管理框架 了解基于 IP 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 第七章:网络编程 (6 学时) 掌握分布式环境下进程间的通信机制 熟悉 3 种类型的套接口地址结构 熟悉地址操作函数 熟悉套接口操作函数,掌握Bind 、 listen 、 accept 等基本套接口函数了解 Socket 在网络管理系统中的

5、应用 另外,安排答疑与演示环节 2 学时。八、教材及参考书 ;参考书 :TCP/IP详解 卷1协议,W。 Richard Steve ns著,范建华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UNIX 网络编程 (第一卷 ) W。 Richard Stevens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九、考核方式;考试十、其他说明 .无计算机网络安全一、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安全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二、课程编码:0809921三、学时与学分学时 :40 学分: 2四、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五、教学目标 1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主要的安全威胁、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模型; 2掌握密码技术的概念、分类、原

6、理、运用;熟悉数字签名的基本原理.3理解公钥基础设施的概念、证书管理的策略,掌握基于PKI 的主要网络安全协议;4熟悉系统安全的主要内容; 5了解网络攻击的一般方法、熟悉病毒的基本原理和防治。6掌握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分类等。 7熟悉数据备份和恢复的主要手段。六、适用学科专业:弱电类各专业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 网络安全绪论( 4 学时) 叙述网络安全的概念,描述主要的安全威胁、 安全模型, 深入讲解网络安全技术, 概述 网络安全相关标准 .1。1 网络安全的含义1.2 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1.3 网络安全模型1.4 网络安全技术1。5 网络安全标准 第二章 密码学( 6

7、 学时) 叙述加密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分析加密类型和特征, 描述加密的应用执行过程, 对现 有的采用加密的协议进行讨论和分析,同时就密码分析和密码编码这一矛盾进行甄别 .2。1 密码编码学定义2。2 对称密码2.3 公钥密码2。4 消息一致性和数字签名 第三章 PKI 公钥基础设施( 4 学时)介绍PKI策略,描述CP( Certificate Policy)的定义和基本元素,分析CPS( Certificate PolicyStatement)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分析基于RSA安全的PKI解决方案。叙述 CA结构、CA实 施、服务安全实施、桌面安全等。3.1 PKI 概述3.2 数字证书3。

8、3 PKI 证书管理体系3。4 PKI 提供的服务 第四章 网络安全协议 (6 学时) 叙述基于 PKI 体系的主要安全协议 ,深入讨论电子邮件安全协议、 IP 安全协议、基于 WEB 的安全协议。4。1 电子邮件安全协议4.2 IPSEC4.3 SET4.4 SSL 第五章 系统安全( 4 学时) 叙述主要分析数据存储的安全、深入阐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 .5。1 操作系统安全5.2 数据库安全 第六章 网络攻击和计算机病毒( 4 学时 ) 叙述网络攻击的一般方法和主要技术,讲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分类、原理、防治。6.1 网络攻击技术6。2 计算机病毒 第七章 防火墙技术 (4 学时 )

9、叙述防火墙的定义、 分类, 讨论防火墙的作用与局限, 对防火墙的体系结构和规则进行 描述和总结 .7。1 概述7。 2 防火墙的分类7。 3 防火墙的体系结构7。 4 防火墙的规则 第八章 入侵检测技术( 4学时 ) 叙述入侵检测的定义、分类、方法, 讨论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与局限, 深入讨论入侵检 测的主要技术。8。1 概述8.2 IDS 基本原理8.3 主要入侵检测技术 第九章 数据备份与恢复( 4 学时) 叙述访数据备份的含义、常见手段,深入讨论数据备份和恢复的常见方法。9.1 概述9.2 基于 SAN 的备份系统9。3 基于因特网的备份技术9。 4 归档和分级存储管理9。 5 高可用性系

10、统9.4 数据容灾系统八、教材及参考书参考书:网络安全概论 李涛 电子工业出版社九、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十、其他说明无现代通信网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现代通信网 Communication Networks二、课程编码;0803184三、学时与学分;学时:40 学时学分 :2。5学分四、先修课程 ;数字电路、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五、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 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结合不同类型的通信网络 掌握网络通信的业务需求、复用和交换技术、 工作原理和运行管理,了解其分类、 主要功能 特点和发展趋势, 为深入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交换复用技术、 通信网络设计和运行管

11、理 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通信网络分层体系结构、 宽带传送网、 电话通信网、分组通 信网、移动通信网、计算机通信网、 ATM 网、下一代通信网络和网络管理运行等。六、适用学科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 :概述 (4 学时)1. 通信网的基本概念2。通信网交换技术3。通信网的体系结构4。通信网的服务质量5。通信网的发展史及标准化组织 第二章:传送网( 4 学时 )1. 传输介质2. 多路复用技术3。SDH 传输网4. 光传输网第三章 :No。 7信令网 (2 学时)1。No。 7 信令单元格式和信令系统结构2. No.7 信令网3. 信令

12、网与电话网4。No。 7 信令网的管理 第四章 :同步网 (2 学时)1。网同步设备和定时分配链路2。网同步技术3. 同步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第五章 :电话通信网 (4 学时 )1. 电话交换机基本原理2. 电话网的网络结构3. 电话网编号和路由选择4。电话网业务与服务质量 第六章:移动通信网( 4 学时)1. 移动通信基本概念及发展史2. 移动通信基本技术和网络结构3。GSM 系统4。CDMA 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系统5.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第七章:分组交换网 (2 学时 )1. 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和网络结构2。X。 25协议3. 分组交换路由选择 1964. 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199 第八章

13、 :帧中继与 DDN ( 2 学时)1。帧中继协议与网络2。DDN 网络及应用 第九章: ATM 网络( 2 学时)1. ATM 协议与网络2. ATM 信元3。ATM 适配层4。ATM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第十章 :计算机网络及 Internet ( 4 学时 )1. 计算机网络服务与需求2. 计算机局域网3。网络互连与 IP 协议4. 传输层协议5。服务质量6. 流量工程第十一章 : 宽带接入网 (2 学时)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2. V5 接口3. ADSL 接入网4。光纤用户接入网5。HFC 接入网6. 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第十二章 :宽带综合 IP 网(4 学时)1。IP over SD

14、H2. IP over WDM3。多协议标记交换与 GMPLS4。软交换技术第十三章 : 管理网 (2 学时 )1。 电信管理网2。 SNMP 与 MIB3。下一代网络管理与 COPS以上各章教学(含习题课)为38学时,另有概括总结 2学时,共计 40学时。八、教材及参考书;教材 :杨武军等,现代通信网概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参考书 :1 李伟章,现代通信网概论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年2 L. Peterson, B. Davie , Computer Networks: A Systems Approach (3 rd Edition), 机械 工业出版社 , 2

15、005九、考核方式;考试十、其他说明。无电子商务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电子商务, Electronic Commerce二、课程编码:(以培养计划为准)三、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 32 学时 总学分: 2 学分 实验学时: 8 学时四、先修课程C 语言程序设计 ( 主要满足实验的需要)五、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面向工科背景的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 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学生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该课程让学生通过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系统地掌握 电子商务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从而具备独立策划一定规模电子商务应用的能力。 通过电子商 务“基本概念 ” > “关键技术 ”“

16、发展趋势 ”的教学主线 ,让学生能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去理 解和认识电子商务领域的相关问题,并赋予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程的指导思想可以用八个字概括: “观察、学习、思考、实践 ”.六、适用专业适用于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所有专业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课堂教学内容1. 电子商务简介( 2 学时)2. 电子商务 B2C 商务模式( 2 学时 )3. 电子商务 B2B 商务模式( 2 学时)4. 电子商务新兴商务模式( 2 学时)5. 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基础( 2 学时)6. 电子商务支撑平台与开发技术( 2 学时)7. 电子商务安全技术 (2 学时 )8. 电子商务支付与结

17、算( 2 学时 )9. 电子商务物流服务( 2 学时 )10. 电子商务广告与营销 (2 学时)11. 电子商务法律与社会环境( 2 学时 )12. 电子商务的规划与实施( 2 学时 ) 实验内容1. 构建一个简单的 Web浏览器;2. 部署一个安全的 Web 服务器。八、教材及参考书教材:电子商务(第4版),加里P.施奈德(Gary P。Schneider),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8, ISBN: 711114661-1。参考书:电子商务商业、技术和社会 , Kenneth C。 Laudon, Carol Guercio Traver 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6, ISB

18、N: 7-04-014151-5.九、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因为电子商务本身不完全是一门技术性课程,其教学目的是打破学生的固定思维,鼓励他们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捕捉身边的商机,并能够付诸实践所以,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容易引起学生思维固化,机械地掌握概念,丢掉了电子商务的精髓。因此 ,本课程通过实验和商业计划书两个途径全面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进 行考查。实验可以有效检验学生对技术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商业计划书可以有效检验学生对课程全部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并能够让他们体验创业初期的整个论证过程, 能力强弱一 目了然。十、 其它说明无。课程大纲编写教师:许炜互联网新技术与应用、

19、课程名称:互联网新技术与应用 Emerging Internet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课程编码 :0840261三、学时与学分 :16/1四、先修课程: 无五、课程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互联网发展的历程以及规律,对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够建立起初 步的认识 ;2。介绍互联网当前出现的新技术与应用,帮助学生探寻其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规律六、适用学科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信息领域相关专业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互联网的历史与发展( 2 学时)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互联网应用发展的里程碑 P2P寸等网技术与应用(2学时)P2P对等网的原理及

20、核心技术P2P对等网的核心应用及商业模式 RFID与物联网(4学时)RFID 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组成RFID 的核心应用物联网的概念与核心应用社交网络( 4学时)社交网络的核心技术社交网络的核心应用及商业模式电子书与电子出版( 2 学时)电子书的核心技术电子书的核心应用及商业模式数字音乐与苹果模式 (2 学时)数字音乐的核心技术数字音乐的核心应用及商业模式八、教材及参考书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 ,西门柳上,马国良,刘清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年注:此点要求写详细,便于学生购买。九、考核方式课程论文十、拟授课教师许炜电波与天线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 电波与天线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

21、:32/2四、先修课程 :电磁场与电磁波五、课程教学目标电波与天线是通信及电子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着重介绍有关天线与电波传播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波与天线的基础知识, 加深对 无线通信系统的认识,理解电波传输的原理,了解天线的工作原理 .六、适用学科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系统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电磁场理论基础 (2 学时) 麦克斯韦方程组 边界条件 正弦稳定状态下的场量 功率密度 无线电波的辐射 均匀平面波 惠更斯费涅尔原理天线基础( 4 学时 ) 波瓣图 辐射强度 波束效率 定向性和增益 天线口径 天线的场区 天线极化 阻抗点源和偶极子天线( 4

22、 学时) 点源 电偶极子 磁偶极子 对称振子天线阵( 4 学时) 耦合阵子 方向性相乘原理 均匀直线式天线阵常用天线( 6 学时)双锥天线 对数周期天线 缝隙天线 引向天线 贴片天线 喇叭天线电波传播基本理论 (4 学时 ) 电波传播模式 电波传播的费涅尔区电波传播模型( 6 学时)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平面反射模型球面绕射模型 大气对电波传播的影响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2 学时 )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特点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特性的数学模型八、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天线约翰 .克劳斯,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年 参考书:天线与电波传播理论 ,闻映红,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注:此点要求写详细,

23、便于学生购买 .九、考核方式书面考试讨论、作业实践表现十、拟任课教师郎量空间通信一、课程名称 : 空间通信space communications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 :32/2四、先修课程 : 通信原理 微波技术基础五、课程教学目标卫星通信是目前最重要的通信方式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熟悉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 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站的组成。初步掌握FDMA 、 TDMA 、SDMA/SS/TDMA 的主要技术问 题,初步掌握 CDMA ,数据卫星分组通信基本原理,了解编码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在卫星通 信中的应用,了解卫星通信线计算和卫星通信系统设计考虑。本课程是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

24、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目的是学生初步建立卫星通信系统概念。六、适用学科专业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1. 概论 (2 学时) 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特点及系统的组成。 地面站和卫星的组成,转发器的基本原理。2。调制技术 (5 学时 ) 频率调制, CSSB/AM 技术, Qpsk、 OK-Qpsk 、MSK 调制的原理及特点。 载波和位定时恢复。3. 多址技术 (11 学时 ) 多址方式和信号分配技术。 FDMA 方式的概念与系统组成 . 交扰调制噪声及消除方法。 TDMA 方式的概念与系统组成,系统定时与同步。 SDMA/SS/TDMA 方式的基本原理和分帧编排。SCPC和S

25、PADE方式的基本原理。CDMA 方式的原理。数据卫星分组通信, ALOHA 、S-ALOHA 和 R-ALOHA 信道的基本原理。4. 编码技术 (4 学时) 信源编码的概念,前向差错控制,检错重发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线性分组码和卷积码的原理和特点。5. 信号处理技术( 3 学时 )数字时分活音内插技术的原理 .6. 卫星通信网( 2 学时)卫星通信网和 VSAT 网介绍。7。卫星通信线路计算和卫星通信系统举例( 3 学时) 卫星通信线路计算和卫星通信系统设计考虑 .八、作业与考核方式以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闭卷或开卷九、教材及参考书教材 :卫星通信刘国梁 ,荣昆壁编,西电科大出版社

26、 参考书 :1 Timothy Pratt ,Charles Bostian and Jeremy Allnutt,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电子工业出版社影印版 , 20032. Gerard Maral, Michel Bousquet,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ystems:Systems, Techniques and technology, fourth edition , John Wiley & Sons, 20023。卫星通信系统吕海寰编4。卫星通信系统斯国新编十、拟任课教师马莉射频电路与仿真一、课程名称射频电路与仿

27、真Experiment of Basis of RF Circuit 课程编号: 0809831二、学时与学分32 学时 ;2 学分三、授课对象电信系四年级本科生四、先修课程微波技术基础五、教学目的 本实验课是一门独立设置实验课,旨在通过课堂的讲解和现场实验操作 , 使学生了解射 频电路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主要射频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及其测试方法 , 熟悉射频 测试仪器矢量网络分析仪和频谱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 能力,促进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技术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六、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实验一 网络分析仪和频谱仪的原理及其使用

28、主要内容:了解网络分析仪和频谱仪的工作原理及熟悉使用操作方法 .基本要求 : 了解矢量网络分析仪工作原理,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并理解网络分析仪测量的 射频电路的 S 参数的物理意义;了解频谱分析仪的一般功能原理,初步掌握 AT5011 频谱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 学会使用 AT5011 频谱分析仪观察简单信号的频 谱特性 .学时分配: 4 学时实验二射频电路设计辅助软件 ADS的使用方法主要内容:学习射频电路仿真软件ADS(Advance Design System) 的初步使用、构造原理图及仿真的方法 .基本要求:学会使用射频电路仿真软件ADS进行基本射频电路设计与仿真的操作方法。学时分配:

29、4 学时实验三 射频滤波器实验主要内容:学习射频低通、带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 ADS软件设计滤波器的方法,并使 用网络分析仪测量射频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参数。基本要求:掌握微带线低通和带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与测量方法。学时分配: 4 学时实验四 射频功率分配器实验主要内容:学习射频功率分配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ADS软件设计功率分配器的方法,并使用网络分析仪测量功率分配器的特性参数。基本要求:掌握射频功率分配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与测量方法.学时分配: 4 学时实验五GSM可调增益放大器实验主要内容:学习射频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ADS软件设计射频放大器的方法,介绍GSM标准对射频放大器的

30、设计要求以及可调增益放大器的设计方法,并使用网络分析 仪测量已有的GSM可调增益放大器的性能参数 基本要求:掌握射频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 并初步掌握射频放大器的设计方法和测量方法,并 了解GSM标准的射频放大器的要求以及可调增益放大器的设计方法。学时分配: 4 学时实验六CDMA频段平衡式放大器实验主要内容 :学习射频平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介绍 CDMAIS95 标准对射频放大器的设计要求 以及平衡放大器的设计方法,并使用网络分析仪测量已有的CDM/频段平衡放大器的性能参数。基本要求:掌握射频平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并初步掌握射频放大器的设计方法和测量方法, 并了解 CDMA IS95 标准

31、的射频放大器的要求。学时分配: 4 学时实验七 射频 PLL 锁相环实验主要内容:学习射频PLL锁相环的工作原理,并利用频谱仪测试射频 PLL锁相环的主要性能 参数基本要求:掌握射频PLL锁相环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的测试方法,并了解射频频率源的主要参数的物理意义 .学时分配: 4 学时实验八 射频天线实验主要内容: 学习微带天线的基本知识, 并利用网络分析仪测量已有微带天线的反射系数、 抗以及粗测天线的方向性。基本要求:了解微带天线的基本知识 , 学会测量天线主要参数的方法。 学时分配: 4 学时七、教材与参考书教材 : 射频电路基础实验指导书 电信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中心 ( 待编讲义) 参考

32、书:射频电路设计理论与应用 Reinhold Ludwig 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射频通信电路 陈邦嫒 著 科学出版社八、考核方式学生的实验成绩按 100 分计算,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1)学生平时的实验情况10 分(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40 分(3 )实验报告 50 分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一、课程中文名字:移动通信一、课程英文名字: Mobile Communication二、课程性质:专业限修课三、课程学分: 2四、课程学时 :32五、先修课程 :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等课程。六、课程的目的及要求 :移动通信 是电子通信工程专业课。 本课程讲述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与

33、组网技术, 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本原理和组网技术及第三代移动通信,应能应用移动通信基本原理与技术分析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发送、传输与接收 ,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 护、研究和开发打下理论基础和培养技能。七、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 移动通信概述 (4学时 )1.1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1。2 移动通信的分类1.3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1.4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1.5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第二章 移动通信中的电波传播特性( 8 学时)2.1 VHF 、 UHF 电波传播特性2。2 移动信道的特征2。3

34、陆地移动信道的场强估算第三章 噪声干扰与抗衰落技术 ( 6 学时 )3.1 噪声3.2 邻频道干扰与同频道干扰3.3 互调干扰3。4 抗衰落技术3.5 分集接收技术第四章 组网技术 (8 学时)4.1 组网技术概述4.2 多址技术4。3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4.4 网络结构4.5 信令4。6 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第五章 时分多址( TDMA )数字蜂窝网 (6 学时 )5。1 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概述5.2 GSM 系统总体5。3 GSM 系统的无线接口5.4 GSM 系统的控制与管理第六章 码分多址 (CDMA )移动通信系统 (6 学时)6.1 CDMA 系统的概述6.2 IS-95 CDMA

35、蜂窝通信系统的无线传输6。3 IS95 CDMA 蜂窝通信系统的消息格式和信道结构6。4 CDMA 蜂窝系统的控制功能第七章 未来的移动通信 (2 学时 )7。1 个人通信7。2 第三代移动通信7。 3后3G或第四代移动通信九、参考教材:2002郭梯云、邬国扬, 移动通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十、考核方式:考试:开 / 闭卷移动通信系统仿真与实验、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移动通信系统仿真与实验英文名称: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Simulation二、课程编码 0840291三、学时与学分课程培养计划总学时: 32,其中实验学时数为 8 学时总学分:

36、2四、先修课程线性代数、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通信原理、C语言设计、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五、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课。 向学生介绍通用计算机软 件无线电的概念、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利用通用 处理器实现和优化通信算法和协议的技巧 ; 加深对现代通信技术,协议及其实现的理解,掌 握基本的无线通信仿真方法和分析手段 , 能够独立实现简单的无线通信模块,培养学生的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本课程将为学生日后进一步的研究深造, 以及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六、适用学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信工程和

37、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32学时, 其中理论课 20学时;实验课 12学时一、概述 (2 学时)1。掌握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模式2。掌握软件各种无线电系统体系结构的区别和特点3。掌握通用计算机软件无线电系统的体系结构4。了解当前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课堂讨论)二、网络概述 (2 学时 )1. 掌握网络分层的设计思想2. 掌握网络各层的基本功能,接口定义和设计思想3。掌握基本媒体访问层控制协议( TDMA,CSM)A三、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操作系统概述(2 学时)1. 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分层结构和抽象概念2。掌握当代CPU的体系结构3。掌握计算机存储器的分级结构(

38、 memory hierarchy)4。掌握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模型5。理解多任务系统,并发任务6。理解输入输出子系统四、Sora软件无线电系统概述(2学时)课堂实验1. 掌握 Sora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基本体系架构2. 掌握 Sora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使用方式3. 掌握 Sora 软件无线电系统用户态编程模型五、Sora 程序设计 (4 学时)课堂实验 2 学时1. 掌握查找表加速优化技术2。掌握单指多数(SIMD)的概念和使用模式3。掌握 Vector1 向量编程库的概念和使用4. 掌握多处理器之间的流水线优化技术六、IEEE 802。 11无线网络 (6学时)1。掌握 IEEE 80

39、2。 11的体系结构2。掌握 IEEE 802。 11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3。理解随机访问网络和蜂窝通讯 网络的设计思想的区别和比较4。掌握 IEEE 802.11b DSSS 的物理层设计和基本算法5。掌握 IEEE 802.11a OFDM 的物理层设计和基本算法6。了解 802.11n 和 MIMO技术7。 了解当前最新的无线网络技术( Mesh网络,跨层优化,网络编码等。)七、课程实验选题和设计(2 学时)课堂讨论选题内容 , 组队,任务安排。八、课程实验报告汇报 (2 学时 )各组的演讲报告八、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分为两个层级,即基础知识部分和研发知识部分, 在通用知识的基础之

40、上构建专门知识 ; 在基础知识部分安排课堂讨论,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强调知识应用 的灵活性;在专门知识部分强调创新思维和新技术的发展,通过课堂讨论设计场景和任务; 实践部分课内外相结合,课外查资料、做设计、进行实验分析,课内做实验、发现问题、修改设计;采用演讲报告的形式,培养学生科技交流能力。九、教材及参考书1 William H. Tranter,肖明波等译,通信系统仿真原理与无线应用(Principles ofCommunication Systems Simulation with Wireless Applications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62 Sora: High Pe

41、rformance Software Radio using General Purpose Multi-Core Processors , Kun Tan, NSDI , 2009 3 David Tse, Pramod Viswanath, Fundamental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十、考核方式课程实验报告和演讲报告的效果。何亚军邮箱:hyjbest mail.hust 。移动通信协议与仿真一、 实验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移动通信协议与仿真英文名称: Mobile Communi

42、cation Protocol and Simulation二、课程编码三、课程性质选修四、学时学分 课程培养计划总学时 :32 总学分: 2五、适用专业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六、本实验课的配套教材、讲义与指导书1 GSM 原理及其网络优化(第 2 版),韩斌杰,杜新颜,张建斌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 社2 WCDMA 关键技术详解,姜波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年版:3 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沈嘉等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年版4 OPNET Modeler 网络建模与仿真, 李馨等编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七、课程的任务、性质和目的本课

43、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GSM 、GPRS、WCDMA 、HSDPA、HSUPA 以及LTE 等 2G 到 3.9G 各种移动通信系统的协议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设计方法,掌 握 OPNET 协议仿真平台的基本仿真方法, 并通过仿真实验加深对协议原理和仿真方法的理 解。八、实验课的基本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GSM 网络标准协议技术3GPP 标准协议技术LTE 标准协议技术九、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部分 GSM 协议(4 学时)1. 主要内容GSM 信道结构GSM 协议接口GSM 协议帧格式定义GSM 协议过程2。基本要求掌握 GSM 基本原理第二部分 GPRS协议(3学时)1

44、. 主要内容GRPS 基本原理GPRS 帧结构和信道结构GPRS LLC 协议与 MAC 协议介绍2。基本要求掌握 GPRS L2 协议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第三部分 3G 协议( 7 学时 )1. 主要内容WCDMA 协议和 TD SCDMA 协议框架3GPP PDCP、 RLC 、MAC 协议3GPP RRC 简介和基本信令流程HSDPA/HSUPA2. 基本要求3G 协议基本原理和各层功能划分对 3G L2 协议有深入的理解 第四部分 LTE 协议( 5学时)1。主要内容LTE 网络概述LTE L2 协议介绍LTE Advance 技术发展介绍2。基本要求对 LTE 网络技术有系统理解对 L

45、TE L2 协议有深入理解了解 LTE 技术研究趋势和技术方向 第五章 OPNET 网络仿真( 5 学时)1. 主要内容OPNET 仿真工具介绍OPNET 网络建模OPNET 网络设备节点建模OPNET 进程建模以及进程通信机制OPNET 链路模型OPNET 调试方法2。基本要求掌握 OPNET 协议仿真建模方法 掌握 OPNET 仿真调试方法 能够理解例子协议仿真平台 十、 考核方式与评分方式考勤 (占 40%) 课程实验内容仿真实验报告( 40%). 系统级仿真实验报告(占 20% ),系统级仿真内容每个学年不同。十一、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提要实验 1:OPNET 仿真环境( 2 学时)利用

46、 OPNET 的 TCP 例子工程,完成业务配置运行 TCP 例子工程,对业务统计量和 TCP 统计量进行记录分析 编写自定义 TCP 分组分析模块并且增加只定义统计量, 完成 TCP 报文段 的分析和统计量维护实验 2:随机接入仿真( 2 学时)仿真GSM、3G或者LTE的随机接入过程。完成对应随机接入仿真模块编写 完成对应随机接入仿真报告和分析 实验 3:LTE MAC 复用和解复用仿真 (4 学时)仿真 LTE MAC 对多个逻辑信道进行复用发送定义 MAC 子层 OPNET 相关帧格式验证复用 /解复用算法正确性完成仿真实验报告大纲制定者:吴伟民 大纲审定者纠错编码、课程名称:纠错编码

47、 ( Error Correcting Codes )、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 32/2四、先修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五、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电子与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着重阐述纠 错码的基本原理和几种主要的编译码方法 ,为从事信息差错控制技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 础.1. 培养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应用背景, 基本原理, 以及掌握必要的纠错编 码知识。2.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纠错编码的基本知识, 学习实际的纠错编码的设计 和应用 .六、适用学科专业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 1 章:概述 ( 4 学时 )1. 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及模型2

48、. 差错控制与信道编码解码的基本原理3. 最佳译码与最大似然译码4. 差错控制系统和纠错码分类5. 纠错码性能估计第 2 章:近世代数简介 (4 学时)1. 整数的一些基本知识2. 群和格的基本概念3. 环与域的基本概念4. 多项式剩余类环和域5. 线性空间和矩阵第 3 章:线性分组码 (6 学时 )1. 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2. 生成矩阵和校验矩阵3. 伴随式与译码4. 码的纠错能力5. 完备码与汉明码6. 扩展码、缩短码与删信码7. 分组码的性能限第 4 章:循环码 (4 学时)1. 循环码的基本概念2. 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3. 循环码的校验多项式和校验矩阵4. 缩短循环码5.

49、循环码的编码与解码第 5 章: BCH 码、 R-S 码、 Goppa 码 (6 学时)1. BCH 码的概念2. 二进制 BCH 码及其扩展3. Reed-Solo mon ( R-S)码4. BCH 和 R-R 的译码5. Goppa 码的一般描述6. Goppa 码的扩展及其它特殊子类 第 6 章:卷积码 (4 学时 )1. 卷积码的概念2. 卷积码的编码3. 卷积码的矩阵和多项式描述4. 卷积码的结构特性以及距离特性5. 卷积码的译码第 7 章: Turbo 码 ( 2 学时 )1. Turbo 码的概念2. Turbo 码的编码与解码算法3. Turbo 码的性能分析与应用第 8 章

50、: LDPC 码 ( 2 学时)1. LDPC 码的构造2. LDPC 码的编码与解码算法3. LDPC 码的性能分析与应用八、教材及参考书1. 张宗橙,纠错编码原理和应用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年 4 月2。王新梅、肖国镇, 纠错码 -原理与方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年 4 月2。 Shu Lin, Daniel J。Costello。Error Control Coding,差错控制编码,晏坚、何 元智、潘亚汉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年 6 月3. R. Morelos Zaragoza, The Art of Error Correcting Codi

51、ng , 纠错编码的艺术 张立军译,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7 年 8 月注:此点要求写详细,便于学生购买 .九、考核方式书面考试讨论、作业实践表现通信前沿讲座一、课程名称 :通信前沿讲座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 16/1四、先修课程: 无五、课程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现代通信技术和通信学科发展前沿;2。 引导学生接受通信科学知识熏陶,提高通信科学基本素养 .六、适用学科专业通信工程 , 通信与信息系统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 6 学时) 3G 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 LTE 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 IMT A 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 传感器网络及关

52、键技术( 2 学时) 传感器网络基本概念 传感器网络 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 传感器网络与应用光通信及光网络( 2 学时) 光通信及关键技术 光网络及关键技术空间通信及关键技术( 4 学时) 空间通信环境分析 空间传输技术 空间组网技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2 学时 ) 下一代互联网及系统 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八、教材及参考书1999 年2001 年2000 年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S。 Rappaport,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 3 代移动通信技术,邱玲、朱近康,人民邮电出版社, 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吴伟陵,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九、考核方式讨论报告十、拟任课教师无线传感器网络一 课程名称 (中

53、、英文)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Sensor Networks二 课程编码三 学时与学分本课程总学时 40四 先修课程数字电路、模拟电路、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五 课程教学目标近年来 , 关于低功耗和超低功耗的无线通信系统和网络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包括无线局域网 (IEEE 802。 11 )、蓝牙( Bluetooth) 、 Zigbee (IEEE 802。15。4)、射频身 份识别(RFID)和传感器网络等技术此类无线通信系统和网络具有鲜明的性能特征和体系架 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有助于学生扩宽知识面, 进一步加深对无线通信系统和网络的理解。通过对几种实际的无线通信系统和网络的学习, 使学生加深对无线通信和无线网络的认 识。尤其是使学生理解低功耗无线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思想, 掌握其工作原理、 性能特征、 网络结构和应用场合 . 通过直接学习无线通信标准和协议 , 使学生具备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