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数字化加工标准_第1页
档案数字化加工标准_第2页
档案数字化加工标准_第3页
档案数字化加工标准_第4页
档案数字化加工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档案数字化加工标准第一章、纸质档案数字化标准1 基本术语解释1.1 灰度值是指进行灰度扫描时把图像由纯黑到纯白整个色彩区域进行划分的 级数,编辑图像时一般都使用到8位,即2 5 6级灰度。1.2 黑白是与彩色及灰度相对应的一种模式, 黑白图在表示图像时只区分黑白二 值,他把其它色彩根据其特性转换为黑白两种,因此形成只有两种颜色的图像。1.3 LZW压缩LZW压缩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压缩算法,其压缩效率也比较高。它的基本原理为:LZW把每一个第一次出现的字符串用一个数值来编码,在还原程序 中再将这个数值还成原来的字符串。例如:用数值0x100 代替字符串“abccddeee” ,每当出现该字符串时,

2、都用 0x100 代替,这样就起到了压缩的 作用。LZW是无损压缩,因此它不会对图像质量造成损失。2 技术标准2.1 前提条件:所有要进行数字化的档案必须先进行著录,编制好页号。2.2 扫描方式:纸质档案扫描采用黑白和灰度两种方式。2.3 分辨率:扫描采用 200dpi 。2.4文件存储类型:按灰度方式扫描的图片存为JPG格式,压缩品质采用“中” 级;按黑白方式扫描的存为TIF格式,采用LZW压缩。2.5 文件存储方式:存储时按全宗、目录、案卷分级建文件夹存储,其中的每一 份文件也需要单独创建文件夹。2.6 文件夹命名办法:各文件夹名字长度为:全宗号 5位;目录号 3位;案卷号 5位;份或件文

3、件夹名 4位;扫描的每张档案文件名 4位;不足以上位数的以“ 0” 补齐。3 补充说明3.1 灰度和黑白两种方式中, 对于清晰的、不带图片的档案材料, 采用黑白方式; 对于清晰度较差或者带有图片的得档案材料, 采用灰度方式, 灰度方式一般采用 256 灰阶。3.2 扫描的线数可以根据所扫材料的清晰程度作适当的调整。 如果材料较差并且 尺寸较小, 可以适当提高线数; 如果材料比较清晰或幅面较大, 可以考虑减少线 数。增减的多少以扫描后图像按原尺寸显示后是否清晰可见为标准。3.3在存储为JPG格式时的品质参数,PhotoShop6中选“ 5”,PhotoShop5中选 “ 3”。3.4 每一份文件

4、以该文件首页在整个案卷中的页号作为其文件夹名, 转换时按照 编制好的页号顺序进行。 对于存在件号的档案, 以其件号作为文件夹名, 每一个 文件夹中的文件按照顺序从“ 1”重新开始编号。在命名文件夹时,已经著录的 条目可以通过检索数据库来确保条目跟文件的对应。 但也存在一些文件没有在数 据库中著录,需要在扫描时找出并按以上办法建文件夹存储。第二章、照片数字化标准1 基本术语解释1.1 光学分辨率指扫描仪光电转换器件的物理精度。 例如一台扫描仪的光学分辨 率为 1200dpi ,也就是说每一英寸可以扫描出 1200个象素点。1.2 差值分辨率也称为最大分辨率, 指扫描仪最高可以达到的线数。 差值分

5、辨率 是由光学分辨率差值运算得来的,因此它并不能代表扫描仪的本质精度。2 技术标准2.1 前提条件:所有要进行数字化的档案必须先进行著录,编制好页号。2.2 扫描方式:照片按彩色和灰度两种方式扫描。2.3 分辨率:所使用扫描仪的光学分辨率必须大于或等于 600dpi 。2.4扫描办法:对于所扫的照片,以常见5寸照片大小(12.5cmX8.5cm)为参照, 统一采用 600dpi ;对于其它太大或太小的照片,扫描线数可作相应的调整;对 于一些涉及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照片,其扫描精度可在以上基础上适当增加。2.5文件存储类型:扫描后的照片以TIF格式存储,采用LZW压缩,存入一个统 一的照片数据库

6、。2.6 文件存储方式:档案照片存储时按全宗、目录、相册分级建文件夹保存,照 片名字以照片号命名。2.7 文件夹命名办法:档案照片命名,全宗级文件夹 5位,目录级 3位,相册级 5位,页号 4位,照片档案中页号为“ 0001”;照片号 4位。资料照片名字由资 料号、照片所在的页号、照片在该页的幅号组成。资料号 7 位,页号 4 位,幅号 2 位。3 补充说明3.1 彩色照片采用彩色方式扫描,黑白照片采用灰度方式扫描3.2 扫描仪有光学分辨率和差值分辨率两个常用技术参数, 其中光学分辨率反映 的是硬件系统确实可以达到的清晰程度, 是扫描仪自身性能的反映,因此我们在 本标准中的以它来要求。3.3

7、扫描线数调整的具体方法为:比较要扫描照片与 5寸照片大小的比例,假设 待扫照片大小为5寸照片的N分之一,则扫描线数变为5寸照片的N倍,即 Nx600dpi ;相应的,假设待扫照片为5寸照片的N倍大小,则我们的扫描线数可 相应变为5寸照片的N分之一,即600/N dpi。这样,我们可达到最佳的精度/ 容量比,便于保存和利用。3.4 所扫描的照片来源于档案和资料,在档案中有单独的档案全宗,如我馆的211、212即为照片全宗;资料照片是来源于馆藏中的书籍、杂志等资料中的照 片。照片按照资料和档案的不同而分别命名并存储。3.5 按照以上方式扫描后照片的容量大小大体相同(扫描仪采用 MicrotekSe

8、anMaker6400XL时),灰度图为2M左右,彩色图为7至8M但以上所说的图 像大小只是一个大概数值,可能根据照片色彩的复杂程度及所使用扫描仪的不同 而有差异,因此在具体操作时应按照标准中的要求来执行。第三章、缩微胶片数字化标准1 基本术语解释 参考以上两个标准的术语2 技术标准2.1 设备类型:所采用的缩微胶片转换仪为美能达MS7000。2.2转换方式:缩微胶片的构成方式采用“高对比”,压缩方式采用“ G42D', 保存方式采用“黑白”方式。2.3分辨率:对于一般缩微胶片,转换分辨率采用 200dpi。对于报纸等效果较 差,原始幅面较大的材料,转换分辨率采用 600dpi。其他材

9、料用户可根据需要 进行调整。2.4 文件存储类型:转换的图像存为 TIF 格式2.5 文件存储方式:档案按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分级建文件夹存储,其中的 每一份文件也要单独建文件夹;资料按照资料编号建文件夹存储。2.6 文件夹命名办法:命名时,全宗、目录、案卷级文件夹分别按照其全宗号、 目录号、案卷号命名。全宗号 5位,目录号 3位,案卷号 5位,案卷中文件夹 4 位,资料号 7位,文件中的文件名由机器自动生成,采用 8位。不足以上位数的, 以“0”补齐。2.7 转换应尽量采用母片来进行3 补充说明3.1 不同的缩微胶片转换仪可能参数设置会有不同, 在 2.2 中的参数设置是针对 美能达MS7

10、OO0勺。3.2缩微胶片有16mn» 35mn两种,在选择扫描线数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 分析。对于字迹比较清晰而且缩微原件图像大小为A4或A3的,分辨率采用200dpi ;对于字迹太小、不清或缩微图像尺寸大于 A3的,扫描线数要适当增加, 具体的增加程度以在原件尺寸下,在计算机上可以清晰的看出图像的内容为准。3.3 转换后的图像按照档案和资料的不同而分别存储。档案的存储办法可参考 “纸质档案数字化标准”中的 3.4 。对于报纸、地图等资料,以其资料号作为文 件夹名,其中的内容按顺序从“ 1”开始编号3.4 按照以上办法转换后的图像容量大小跟图像的清晰程度有很大关系, 高质量 的胶

11、片转换后不仅图像的清晰度更高, 而且形成的文件容量也更小。 因此在转换 时,应该采用高清晰度的母片。第四章、声音档案数字化标准 声音档案数字化是指通过硬件设备将声音档案转换为用“ 0”和“1”表示的数 字化数据并加以存储的过程。 声音档案数字化必须保证声音档案的真实性、 完整 性、有效性。 在使用时必须保证数字化数据能从存储介质中正确读取, 并能还原 成声音信号输出。1 基本概念1.1 采样频率和样本大小 采样频率和样本大小是反映数字化声音档案的精确度 高低的两个最基本的参数。 采样频率即每秒钟采集多少个声音样本, 用 Hz 或 kHz 来表示。样本大小一般指声音卡的二进制位数,有 8位、 1

12、2位、 16位等。采样 频率越高,声音波形就表达得越精确,而需要的存储空间就越大。1.2 奈奎斯特理论 奈奎斯特理论指出,采样频率不应低于声音信号最高频率的 两倍,这样就能把数字表达的声音还原成原来的声音。 采样频率的高低是根据奈 奎斯特理论以及声音信号本身的最高频率决定的。1.3 声道 声道数是声音处理的重要参数,早期存储声音的接触式唱片最多有两 条声道,后来的录音机、 调频广播、 录像机甚至连数字激光唱盘也都采用两个声 道的规格,现在的杜比AC-3采用5+1个声音通道,即左、中、右3个声道,左 后、右后两个环场声道以及一个次低音声道,另外,还有 7+l 声音通道等技术。1.4 模数转换(

13、ADC) 模数转换是将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值,数字化后 的音频信号是数值,是离散的数,并非像音频信号一样为连续的波形。1.5 数模转换( DAC) 数模转换完成将数字化的声音数据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 出,它是模数转换的逆过程。其主要的指标与模数转换相同。2 硬件要求2.1 放音设备 放音设备必须能正确地将声音源输出。放音设备应根据原载体型 号进行选择,如盒式录放机、开盘式放音机等等。2.2 计算机配置 应选用性能稳定配置较高的计算机作为数字化设备。本标准推荐的计算机配置为:CPU为奔腾系列的P4以上,硬盘为20G以上,内存128M以上,操作系统为 WIN98以上,有专用声卡。2.3 存储

14、设备 声音信号除存储在硬盘中随机使用外,应备份至磁带或光盘上脱 机保存,如有必要,应异地保存。2.4 声音卡 声音卡(声卡)是声音数字化和数字化声音转换为可听到的模拟信 号的部件。声音卡必须符合声音档案数字化要求的技术指标和功能。241声音卡的采样频率至少应支持 11.025kHz、22.05kHz、44.1kHz,最好支持 48kHz。2.4.2 声音卡必须是 16位以上声音卡。2.4.3 声音卡的声道必须是双声道以上。2.4.4声音卡应能够支持多种声源输入,如CDAudio、MIDI、话筒、线性输入等。3 技术标准3.1 存储标准:声音档案数字化时要选用标准和通用的格式。本标准规定使用的声

15、音文件存储标准为:WAV或 MP33.2采样频率:声音档案数字化选用44.1kHz作为声音采样标准。对于DVD中的 声音选用 48kHz4 补充说明4.1 声音档案数字化时必须远离强磁场等外部干扰。4.2 数字化过程中应检查声音档案载体质量,确保声音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第五章、影像档案数字化标准 影像档案数字化是指通过硬件设备将影像档案转换为用“ 0”和“ 1”表示的数 字化数据并加以存储的过程。 影像档案数字化必须保证其真实性、 有效性、 完整 性。在使用时必须保证数字化数据能从存储介质中正确读取, 并还原成影像信号 输出。1 基本概念1.1视频制式视频制式标准主要有NTSC制式、PAL制

16、式和SECAM制式。中国及 欧洲大多数地区使用PAL制式,规定每秒25帧,每帧625行,每行240400个 像素点,隔行扫描方式,场频为 50HZ行频为15625Hz,1.2 视频数据压缩 根据解码后的数据与原始数据是否安全一致,数据压缩方法 一般被划分为可逆编码方法和不可逆编码方法两类。1.3 用可逆编码方法压缩的图象,其解码图象与原始图象严格相同,即压缩是完 全可恢复的或没有偏差的。1.4 用不可逆编码方法压缩的图象,其还原图象较之原始图象存在定的误差, 但视觉效果一般是可被接受的。1.5常用的有损压缩方法有:脉冲编码调制(PCM)预测编码、变换编码(主要是 离散余弦变换方法 )、插值和外

17、推法 (空域亚采样、时域亚采样、自适应 )等。2 硬件要求2.1 放像设备 放像设备必须能正确地将影像信息源输出。放像设备应根据原载体型号进行选择,如VHS放像机、3/4放像机等。2.2 计算机配置 应选用性能稳定配置较高的计算机作为数字化设备。本标准规 定的计算机配置为:CPU为奔腾系列的P4以上,CPU频率为IG以上,最好为双 CPU硬盘最好为SCSI总线结构,容量为40G以上,转数为10000转/分以上。 内存为256M以上。操作系统为 WIN98以上。安装有视频采集压缩卡。视频压缩 卡应有回放功能或安装回放卡。2.3 存储设备 影像信号除存储在硬盘中随机使用外,应备份至磁带或光盘上脱 机保存,如有必要,应异地保存。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