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小行星教学设计示例2_第1页
漫话小行星教学设计示例2_第2页
漫话小行星教学设计示例2_第3页
漫话小行星教学设计示例2_第4页
漫话小行星教学设计示例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漫话小行星教学设计示例2一、导入新课先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展示九大行星排列及运行轨迹图,使学生头脑中留下感性的立体的九大行星图。然后,请大家分别谈谈对哪种天体感兴趣,为什么?想没想过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领域寻求自身发展的方向?二、明确目标1了解小行星的发现史和命名办法,增加这方面的科学知识。2文章如何安排顺序。3思考小行星发现进程说明的问题。三、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孜孜不倦(zi):勤勉不知疲倦的工作。杳无音信(y小):形容沉寂或不见踪影。雨后春笋(stn):大雨过后,春笋旺盛地长出来。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现。悬而未决:无着落,未解决。2学生讨论概括本文内容。本文以

2、平实的语言介绍了小行星的发现史、命名办法,对小行星观测和研究的新成果以及研究小行星的意义。四、研读课文1读课文,将你从文中了解到的有关小行星的知识有条理地介绍给大家听。指名一个学生表述,其他学生听并指出其疏漏。本文介绍的小行星方面的知识有:(1)太阳系除了九大行星,还有众多的小行星,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这是文章第一部分,概述小行星的位置。(2)小行星被发现只有200年的历史。(3)第一颗小行星是十九世纪的第一天夜里被意大利人皮亚齐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叫谷神星。(4)第二颗小行星是1802年3月德国人奥伯斯发现,它叫智神星。(5)小行星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动着,要经过很多个不眠之

3、夜的观测、检验和繁复的计算;在茫茫星海中把它们找出来不是易事。(6)1804年和1807年,3号和4号小行星相继被发现,直到1845年,第5号小行星才被发现。(7)星表、星图等观测更加完备,使用了更强有力的望远镜等后,小行星才不断地被发现。(8)照相方法在天文观测中被应用后,人们找到的小行星日益增多。(9)目前已编号的小行星超过8000颗。以上内容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包括第24自然段,介绍小行星的发现史。(10)给小行星正式编号的先决条件:从计算得到的轨道参数,预报它下次运行到地球附近时的位置,在不同的年代里有三次以上能根据预报观测到它时,才给予正式编号。发现者获得小行星命名权。(11)以我国古

4、代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有: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12)由我国天文工作者发现而正式编号命名的小行星超过百颗,编号而尚未命名的更多。(13)中国人最早发现小行星的是已故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发现时间是1928年。(14)张钰哲1957年发现的小行星编号是“1125”,命名为“中华”。以上是第三部分,包括第56自然段,介绍了小行星编号和命名的方式。(15)已正式编号的八千多颗小行星中,绝大多数都是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它们比较集中在距离太阳2.33.3天文单位间的几个区域内,小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28个天文单位。(16)近地小行星的发现只有50年的历史。(17)已被确认为是近地小行星的

5、现在只有4颗,其中第3颗是我国科研人员1977年发现的,离地球最近时只有75000千米。(18)天文学家们严密监视着包括近地小行星在内的近地小天体。(19)小行星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以上是文章的第四部分,包括第79自然段,说明小行星的在天体中的位置及其体积和质量。(20) 为什么九大行星间夹杂着这么多的小行星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认为是大行星粉碎成许多碎片形成;一种认为在太阳系未形成时,由于未知的原因,这一区域的物质未能凝聚成一颗大行星,而到现在仍保持着当初的原貌。(21) 研究小行星对于探讨太阳系起源和演化这一悬而未决的重大课题,能提供许多宝贵的资料和线索。以上是文章第五部分,包括第10

6、11自然段,概说小行星研究的意义,从小行星的位置说起又照应了文章的开头。2由前一个学习环节的内容,大家可以看出本文的结构顺序和说明顺序。讨论明确:先总说小行星在天体中的位置,再分说有关小行星发现的历史、正式编号和命名以及活动区域、体积质量等方面的知识,最后总说小行星研究的重大意义,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顺序。本文安排说明的内容,是以对事物认识的前后为顺序,因而是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3你思考过有关小行星的发现进程越来越快的原因吗?试给大家谈一下。讨论明确:有关小行星的各种发现,如数量的增多(正式编号的八千多颗,总数约在50万颗以上),运行区域(距离太阳2.33.3天文单位间的几个区域内,小行星与

7、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28个天文单位),与地球的距离(最近的只有75000千米),体积和质量(最大的1号小行星的直径只有1000千米;总质量也许还不及地球的千分之一)等,这些发现都借助了数据说明,表明其观测的精确度。所有这些都是观测技术设备的不断完善(强有力的望远镜,照相方法等)和各种天体理论知识不断丰富的结果。我们不妨由此看到,科学领域的发现和创新,是搀和了各方面的因素而达到的。这启发我们拥有丰富知识的同时,注重博采众长。五、总结、扩展教师谈如何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层次:说明文的总体结构,大体可以分作三个部分:(1)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2)阐说说明对象(主体部分);(3)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说明的结构顺序尽管千变万化,但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1)模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2)纵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或制作过程);(3)纵横交错式。就正文说,由于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不同,因而形成了下面四种常见的结构形式:(1)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2)连贯式。各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