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PPT课件_第1页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PPT课件_第2页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PPT课件_第3页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PPT课件_第4页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总量指标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主要有两种: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ing,SNA) :市场经济 2、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aterial product system,MPS) :计划经济 第1页/共59页 2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国民收入总量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之和,表现为国内生产净值加上折旧。第2页/共59页 3 GDP指标的正确理解1、GDP是一个地域概念,GNP是一个国民概念。2、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

2、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最终产品是指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5、 GDP是计算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衡量的一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其计算公式为:市场价值=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产量。第3页/共59页 4 思考:一、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 ,为什么?1、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第4页/共59页 5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2、用上一年度的面粉生产的面包和用本年度的面粉生产的面

3、包对GDP的核算没有影响。3、外国专家为支持本国的经济建设而在本国获得的报酬应当计入本国的GNP。4、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对GDP的贡献大一些。5、假如某人不出租它的房子,而是供他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就不应当计入GDP。6、某人自己在家吃饭和他在饭店付费吃饭对GDP的影响是一致的。第5页/共59页 6 案例: GDP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是万万不能的 罗伯特肯尼迪在1968年竞选总统时曾发表了以下一段演讲:国内生产总值(GDP)并没有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他们的游戏的快乐,它也没有包括我们的诗歌之美,或者婚姻的稳定,没有包括我们关于公共问题的争论的智慧或

4、者我们公务员的廉正。它既没有衡量我们的勇气,我们的智慧,也没有衡量我们对祖国的热爱。简言之,它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它可以告诉我们关于美国人的一切,但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以做为一个美国人而骄傲。第6页/共59页 7 越来越多的人包括非常著名的学者,对GDP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发生了怀疑。斯蒂格利茨曾经指出,如果一对夫妇留在家中打扫卫生和做饭,这将不会被列入GDP的统计之内,假如这对夫妇外出工作,另外雇人做清洁和烹调工作,那么这对夫妇和佣人的经济活动都会被计入GDP。说得更明白一些,如果一名男士雇佣一名保姆,保姆的工资也将计入GDP。如果这位男士与保姆结婚,给保姆不发

5、工资了,GDP就会减少。第7页/共59页 8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对于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包括的外资企业,虽然在我们境内从统计学的意义上给我们创造了GDP,但利润却是汇回他们自己的国家的。一句话,他们把GDP留给了我们,把利润转回了自己的国家,这就如同在天津打工的安徽民工把GDP留给了天津,把挣的钱汇回了安徽一样。看来GDP只是一个“营业额”,不能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不能反映资源的浪费程度,看不出支撑GDP的“物质”内容。在当今中国,资源浪费的亮点工程,半截子工程,都可以算在GDP中,都可以增加GDP。 第8页/共59页 9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目前在评价经济状况、经济增长趋势及社会财富的表现时,

6、使用最为广泛GDP指标不能完全反映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也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这些缺陷使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仅无法衡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相反还助长了一些部门和地区为追求高的GDP增长而破坏环境、耗竭式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可以肯定的是,目前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的资源来获得的。有些GDP的增量用科学的发展观去衡量和评价,不但不是业绩,反而是一种破坏。我们要加快发展、加速发展,但不能盲目发展。第9页/共59页 10 尽管GDP存在着种种缺陷,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一种包罗万象、反映一切的经济指标,在我们现在使用的所有描述和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中

7、,GDP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所以我们说,GDP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是万万不能的。 思考: 1. 罗伯特肯尼迪关于GDP的讲话对吗? 2. 从案例中反映出GDP的缺陷是什么?第10页/共59页 11 缺陷: 1、不能反映非市场交易活动 2、不能反映环境质量 3、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4、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第11页/共59页 12 二、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内生产净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表现为要素收入和非要素收入之和。 NDP= GDP资本折旧第12页/共59页 13 三、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NI)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

8、的各种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之和。简单地说,狭义的国民收入体现为各种要素收入之和。 NI= NDP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四、个人收入(PI) 个人收入(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所有收入之和。 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第13页/共59页 14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DPI= PI个人所得税六、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

9、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第14页/共59页 15 第二节 GDP核算方法的引出 从GDP定义上说,。我们要注意“全部”、“最终产品Q”、“市场价值P”这几个字眼。如果用Q1,Q2,Q i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数量,用P1,P2,Pi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则 但是,实际统计过程中有很多问题。一是哪些产品算作最终产品?哪些产品不能算作最终产品?如何有效区分?我们无法找到明确的标准来区分哪些产品算作最终产品,哪些产品不能算作最终产品;二是市场价格不断在变化,如何精确确定?三是不同产品的生产环节不同,如何精确确定?四是“全部”如何来统计?如何防止漏统与误登记?即我们将最终产品找出来了,也由于其数量巨大与

10、价格多样而无法算清楚(统计专家初步估算,仅仅我国零售市场出售的产品就有4050万种之多),当然也就无法准确求和。于是,我们就要仔细地研究GDP定义,并从指标的定义与相互关系入手寻找更为简单的方法。GDPQPQPQPQPniiiii12211第15页/共59页 16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及其相互关系 认真研究GDP定义,我们发现:作为最终产品的GDP,产出是有来源的,它的来源就是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是有去向的,它的去向就是市场消费支出。既然我们从定义环节不好核算,能不能从来源与去向这两个角度找到更好的核算方法呢?其实,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买方与卖方两个方面,总收入与总支出是GDP这一事物的两个方

11、面,全部产品价值的来源应当等于全部产品价值的去向,这就是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于是,我们可以从这里找到更为简单的统计方法。第16页/共59页 17 1、(总)产出等于(总)收入。 为什么产出等于收入? 产出品的价值实际上是由生产该产出品所投入的N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由于厂商使用要素必须支付代价,总产出来源于全部要素所有者的投入,产出品的价值增值自然都要全部转化为要素提供者的收入(工资、利息、租金、正常利润)。一个厂商的产出总等于收入,一个国家的总产出也必然等于总收入。第17页/共59页 18 2、(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为什么产出等于支出? 从全社会来看,总产出的去向无非是两个:销售+

12、存货。而销售是最终消费者的支出,存货我们可以定义为生产者的支出。因此,从整个社会来看,总产出就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具体地说,总产出=市场购买总支出+存货总投资(支出)第18页/共59页 19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三种核算方法 一、用生产法核算GDP 是从产品生产的角度出发,通过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的总和,也即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的总和。如果用Q1、Q2、Q3、QN来表示各产品与劳务的产量,用P1、P2、P3Pn表示各产品与劳务的价格,其计算公式是: 国内生产总值=P1Q1+P2Q2+P3Q3+

13、PnQn中间产品消耗 =各行业增加值第19页/共59页 20 二、用支出法核算GDP 是从产品的使用去向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起来,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第20页/共59页 21 (1)居民消费(C),包括所有家庭对国内生产的和进口的商品和劳务的总消费,主要分为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三种。 (2)企业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住宅

14、及存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3)政府购买(G),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4)净出口(用X-M表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 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GDP=C+I+G+(X-M)第21页/共59页 22 三、用收入法核算GDP 生产要素法又称要素收入法(factor income approach),或称要素支付法(factor payments approach)。用收入法计算GDP,是指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按

15、收入法计算的公式: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第22页/共59页 23 例题1 假定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第23页/共59页 24 解: (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

16、元10万美元= 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用收入法计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生产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记得的GDP是相同的。第24页/共59页 25 例题2假设一个经济社会只有生产服装的一系列商家构成,该社会没有政府,且居民消费一律沿用上一年度的存货。已知条件如下表,(单位为百万元)试求:(1)用支出法计算GDP ;(2)用收入法计算GDP 。 第25页/共59页 26 生产单位生产单位 原料采购原料采购 产品销售产品销售 当年存货当年存货棉农

17、棉农0 01.01.00.80.8纱厂纱厂1.01.01.21.22.12.1布厂布厂1.21.21.51.50.50.5制衣厂制衣厂1.51.51.81.84 4专卖店专卖店1.81.81.91.90 0消费者消费者1.91.90 0第26页/共59页 27 (1)用支出法计算GDP,我们知道,GDP=C+I+G+NX显然,这里有,G=NX=0。又因为,企业投资=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存货投资+本年度重置投资,本题中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置投资都等于0,所以投资仅限于存货投资,所以: I=存货投资=4+0.5+2.1+0.8=7.4(百万元)。 GDP=C+I=1.9+7.4=9.3(

18、百万元)。第27页/共59页 28 (2)用收入法计算GDP,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在本题中,我们可以把存货看成企业的利润,把销售资金看成企业的工资,其他项目没有。经过这样的处理,我们可以得到: GDP=(各企业工资)+(各企业利润) =(1.91.8)+(1.81.5)+(1.51.2)+(1.21)+(10) +4+0.5+2.1+0.8 =9.3(百万元)。第28页/共59页 29 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下表: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净税收(政府税收减转移支付后的余额)(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例题3第29页/共59页 30 单位:亿美元

19、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4800总投资总投资800净投资净投资300消费消费3000政府购买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政府预算盈余30第30页/共59页 31 解:(1)NDP=GDP-折旧 = GDP-(总投资-净投资) =4800-500=4300 (2)根据GDP=C+I+G+(X -M)可得NX=40 (3)用BS表示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由BS =T G,可得T=BS+G=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内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DPI=NDP-T

20、=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S= DPI-C=3310-3000=310。第31页/共59页 32 思考题 1、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对GDP、NDP、NI、PI、DPI这五个总量中的哪个有影响?为什么?第32页/共59页 33 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的有关部门按一定比率以税收的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但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个人收入决定之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第33页/共59

21、页 34 思考题 2、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第34页/共59页 35 解答: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不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的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第35页/共59页 36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22、与恒等关系 两部门经济指由厂商和居民户这两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社会,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经济,没有政府活动,也没有国际贸易活动,因此也就没有税收,没有进出口。为使分析简化,先不考虑折旧,这样就有GDP=NDP=NI,都用Y代表,国民收入的构成就可以从支出(总需求)和收入(总供给)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在两部门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相应的收入,并用这些收入购买与消费各种产品与劳务;厂商购买居民户提供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民户提供各种产品与劳务。第36页/共59页 37 从支出(总需求)角度看,国民收入Y分为居民户的消费需求与厂商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可以分别用消

23、费支出与投资支出来代表,消费支出即为消费,投资支出即为投资。所以: 总需求=消费+投资 如果以AD代表总需求,以C代表消费,以I代表投资,则可以把上式写为: Y=AD=C+I第37页/共59页 38 从收入(总供给)角度看,国民收入Y是全部产品与劳务供给的总和,产品与劳务是由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所以,总供给是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即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供给的总和。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得到收入的总和来表示,即用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来表示。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是居民户所得到的收入,假设居民户的总收入只有两种用途,一部分用作消费,另一部分则当作储蓄。于是,

24、从供给看的国民收入构成为:总供给=消费+储蓄 如果以AS代表总供给,以C代表消费,以S代表储蓄,则可以把上式写为:Y=AS=C+S第38页/共59页 39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就是: Y=AD=AS 即: C+I=C+S 如果两边同时消去C,则可以写为:IS,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 第39页/共59页 40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三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与政府这三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社会。政府的经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有政府收入(主要是征税),另一方面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国民收入的构成也可以从支出(总需求)和收入(总供给)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25、 从支出(总需求)角度看,三部门经济的总需求中,由于政府转移支付已经在居民消费中进行计算,因此国民收入Y就等于消费加投资再加上政府购买,即 Y=AD=C+I+G。第40页/共59页 41 从收入(总供给)角度看,三部门经济的总供给中,国内生产总值仍等于所有生产要素收入总和。总收入的一部分要用作消费,一部分要当作储蓄,一部分还要纳税。但居民还要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收入。设用T0表示全部税金收入,用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用T表示政府净收入,T = T0 Tr。于是,从收入看的国民收入构成为: 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 如果以T代表政府税收,则可以把上式写为: Y=AS=C+S+T第41页/共59页

26、42 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就是: Y=AD=AS 即: I+G=S+T 整理,即有: IS+(T-G) 式中:S是居民储蓄,(T-G)是政府储蓄,这就是三部门经济中储蓄投资恒等式。 第42页/共59页 43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四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国外这四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社会。国外部门的作用是:作为国外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向国内各部门提供产品与劳务,对国内来说,这就是进口;作为国内产品与劳务的需求者,向国内进行购买,对国内来说,这就是出口。从支出(总需求)角度看,四部门经济的总需求不仅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厂商的投资需求与政府的需求,

27、而且还包括国外的需求。国外的需求对国内来说就是出口,所以可以用净出口来代表国外的需求。这样: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如果以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则可以把上式写为: Y=AD=C+I+G+(X-M)第43页/共59页 44 从收入(总供给)角度看,四部门经济的总供给中,除了居民户供给的各种生产要素和政府的供给外,还有国外的供给。总收入要转化为消费、储蓄、税收、进口,进口即为本国对外国的转移支付。这样, 总供给=消费+储蓄+政府税收+本国对外国的转移支付 如果以Kr代表本国对外国的转移支付,则可以把上式写为: Y=AS=C + S +T + Kr第44页/共59页 45 四部门经济中

28、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就是: Y=AD=AS 即: I+G+(XM)=S+T+Kr 整理,即有 I S+(T-G)+(M-X+Kr) 式中:S是居民储蓄,(T-G)是政府储蓄, (M-X+Kr)是国外部门的储蓄,这就是四部门经济中储蓄投资恒等式。 第45页/共59页 46 四、对恒等结论的说明 恒等式只是在假设条件下,根据储蓄与投资的定义得出的。 恒等式是指整个经济而言,而不是针对某个人或某个企业而言。 恒等式是对国民经济运行的统计分析,是事后的实际发生的国民收入均衡;是按照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是对“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公式的深化推导。而后面章节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是事前

29、均衡,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这两者不是一回事。第46页/共59页 47 第五节 名义GDP与实际GDP 1、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2、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3、 GDP折算指数00100tottQPQPGDPGDPGDP某年实际某年名义折算指数第47页/共59页 48 例题: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1)1998年名义GDP(2)1999年名义GDP(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

30、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为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话对否?(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第48页/共59页 49 1998年年1999年年数量数量价格价格数量数量价格价格书本书本10010美元美元11010美元美元面包(条)面包(条)2001美元美元2001.5美元美元菜豆(千克)菜豆(千克)5000.5美元美元4501美元美元第49页/共59页 50 解: (1)1998年名义GDP=100102001 5000.5=1450 (2)1999年名义GDP=110102001.5 4501=1850 (3) 1998年实际GDP=1450 1999年实际GDP= 110102001 4500.5=1525 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5251450)1450=5.17% (4)1999年实际GDP=1850 1998年实际GDP= 100102001.5 5001=1800 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8501800)1800=2.78%第50页/共59页 51 (5) 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