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_第1页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_第2页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_第3页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_第4页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学 院:化学与环境工程专 业:环境工程目 录1 前言 1.1 换热器.1 1.2 换热器工作原理.1 1.3 换热器的分类.1 1.4 设计任务.12 设计方案 2.1 确定换热器类型 .2 2.2 流程安排.23 工艺计算 3.1 确定物性数据. 3 3.2 传热面积估算. 3 3.3 平均温差校正,确定壳程数. 4 3.4 传热面积估算. 44 工艺结构尺寸 4.1 管径和管内流速. .5 4.2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5 4.3 壳体内径.5 4.4 折流板. 6 4.5 结管. 6 4.6 拉杆. 75 换热器核算 5.1 壳程表面系数0.8 5.2 管内表面

2、传热系数.9 5.3 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9 5.4 总传热系数.9 5.5 传热面积裕度.106 设计结果汇总 . .11设计评述. . .12参考文献. . .13 1 前言1.1 换热器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冶金、交通、国防等工业部门重要工艺设备之一,其正确的设置,性能的改善关系各部门有关工艺的合理性、经济性以及能源的有效利用与节约,对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炼油、化工装置中换热器占总设备数量的40%左右,占总投资的30%-45%。随着节能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利用换热器进行高温和低温热能回收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2 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

3、给冷流体的设备,即在一个大的密闭容器内装上水或其他介质,而在容器内有管道穿过。让热水从管道内流过。由于管道内热水和容器内冷热水的温度差,会形成热交换高温物体的热量总是向低温物体传递,这样就把管道里水的热量交换给了容器内的冷水,换热器又称热交换器 。1.3 换热器的分类换热器按其用途可将换热器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再沸。 按其传热方式和作用原理:可分为混合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等。其中间壁式换热器为工业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器。它按传热面形状可分为管式换热器、板面式换热器、扩展表面换热器等。 这其中又以管壳式换热器应用最为广泛,它通过换热管的管壁进

4、行传热。具有结构简单牢固、制造简便、使用材料范围广、可靠程度高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的形式:管壳式换热器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釜式重沸器等。1.4 设计任务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 某小区集中供暖用热交换器设计锅炉热水 12580,处理量40吨/小时循环水1570,处理量80吨/小时设计总换热面积、布管图及换热器结构图(固定管板式)。(1)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2)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3)设计管道与壳体的连接,管板与壳体的连接。(4)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2. 设计方

5、案2.1 选择换热器类型 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25,出口温度80;冷流体进口温度15,出口温度70,由以上数据可知壳体壁温与管子壁温之差在50以上,可以选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并安装温差补偿装置。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和壳体连为一体,管子则固定于管板上,它的结构简单,在相同的壳体直径内,排管最多,比较紧凑,由于这种结构使壳侧清洗困难,所以壳程易用于不易结垢和清洁的流体。2.2 流程安排冷却水相比热水更易结垢故走易清洁的管程,且通过提高冷却水的流速以增大传热系数,应使温度低的走管程,温度高的走壳程。3. 工艺计算3.1 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对于一般的轻质水等低粘度流体,其定性温

6、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故 壳程液体的定性温度为:Tm= (125+80)/2=102.5 (3-1)管程水的定性温度为: tm=(15+70)2=42.5 (3-2)两流体的定性温度差为Tm-tm=102.5-42.5=60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得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如表3-1。 表3-1 水在42.5和102.5下的物性数据 流体温度 kg/m3 Pa·S CP kJ/kg· W/m·Pr 水6.273×10-4 水2.7665×10-4 3.2 传热面积估算1.热流量 根据Q1=m1Cp1T有 (3-3)2. 冷却水流量 (3

7、-4) 3.平均传热温差(逆流) (3-5)3.3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确定壳程数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 (3-6) (3-7) (3-8)则校正后的平均温差为Tm=0.87×59.86=52.08由于均温差校正系数大于0.8,故取单壳程合适。3.4 传热面积估算表3-4 管壳式换热器中的总传热系数K的经验值液体传热系数内侧外侧 W·m-4·气气10-35气清水20-70清水清水1000-2000高粘度液体清水100-300低粘度液体低粘度液体116-337水水蒸气冷凝1000-2000因为流体均为水,所以总传热系数K的经验值为1000-2000,假设K取

8、1500,则总传热面积为 (3-9)考虑15的面积裕度,则S=1.15×Ap=1.15×=3m24 工艺结构尺寸4.1 管径和管内流速 选用25mm×2.5mm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1.5m/s。根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按单程管计 (4-1) 则所需传热管总长度为 (4-2)按单管程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现取传热管长L=6m,则该换热器管程数 (4-3)传热管总根数N=4×18=72根4.2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传热管排列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取管心距,则:0=32mm式中,a

9、为管心距,单位为mm;d0为传热管外径,单位为mm。隔板中心到离其最近一排管中心距离为 (4-4)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 (4-5) 4.3 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壳体内径可按下式计算,取管板利用率,则壳体内径 (4-6) 圆整可取D=400mm4.4 折流板安装折流挡板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管外对流传热系数,为取得良好效果,挡板的形状和间距必须适当,弓形缺口太大或太小都会产生死区,太大不利于传热,太小又增加流体阻力。本设计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h=0.25×400=100mm (4-7) 取折流板间距为0.3D 则折流板间距B=0.3

10、D=0.3×400=120mm (4-8)折流板数目根据下式计算 (4-9)4.5 接管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流体=2m/s,则接管内径为: (4-10)圆整后可取内径100mm。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流体=2m/s,则接管内径为: (4-11)圆整后可取内径80mm所以取标准管:壳程接管规格:100mm 管程接管规格:80mm4.6 拉杆(1)拉杆直径常见拉杆直径见表4-1表4-1 常见拉杆直径换热管外径/mm101419253238直径/mm101212261616换热管的外径为25mm,所以拉杆直径为16mm(2) 拉杆数量表4-2 拉杆数量与壳体公称直径表拉杆数量

11、:查拉杆数量与壳体公称直径表,本换热器壳体内径为350mm,拉杆直径为16mm,所以拉杆数量为4。5 换热器核算5.1 壳程表面传热系数0由公式当量直径 (5-1)壳程流体流通截面积 (5-2)壳程流体流速及雷诺数分别为:流速 (5-3) (5-4)普朗特数 (5-5)则 (5-6)5.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 (5-7)管程流体流速及雷诺数分别为流速 (5-8)雷诺数 (5-9)普朗特数 (5-10)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5-11)5.3 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查取污垢系数表,可取管外侧污垢热阻: Ri=0.000172(m2·k)/W 管内侧污垢热

12、阻: Ri=0.000172(m2·k)/W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导率见表4-3表4-3 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导率/W/(m·k)温度/0100铝铜镍碳钢不锈钢由表可知碳钢在该条件下的热导率接近为50W/(m·k)故管壁热阻为 (5-12)5.4 总传热系数5.5 传热面积裕度传热面积Ac为 (5-13)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Ap为 (5-14)传热面积裕度H为 (5-15)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为完成生产任务。 6 设计结果汇总 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参数管程壳程流量/(kg/h)3311540000进(出)口温度/15/70125/80物性定性温度

13、/密度/(kg/m3)定压比热容/kJ/(kg·黏度/Pa·s×10-4×10-4热导率/W/(m·设备结构参数型式固定管板式壳程数1壳体内径/mm400台数1管径/mm管心距/mm32管长/mm6000管子排列正三角形管数目/根72折流板数/个49传热面积/m2折流板间距/mm120管程数4材质碳钢主要计算结果管程壳程流速/(m/s)表面传热系数/W/(m2·污垢热阻/(m2·/W)传热温差/传热系数/W/(m2·裕度/%29.03%设计评述 在这次为期一周的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中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与同学们也多次探讨设计中的问题。在这次设计之前,我对传热器的知识是寥寥无几,但是经过一个星期的恶补固定管板式传热器知识,我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换热器总体结构、型式、加热过程中传热面积、换热管型号、壳体直径等 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计算,这让我收获颇多。 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设计时让我明白设计出来一件产品的过程是困难重重的的,这也与自己平时缺乏见识,理论知识不足,实践能力太弱不无关系。这次设计过程中将所学的计算机、机械绘图知识结合起来,这让我充分体会到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只有将实践与能力结合起来,才能发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