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导学案_第1页
采薇》导学案_第2页
采薇》导学案_第3页
采薇》导学案_第4页
采薇》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采薇导学案【学习目标】一、复习诗经有关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所谓诗经“

2、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语言特点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

3、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预习检测案】正音岁亦莫(m)止:莫,通“暮”,傍晚。猃狁(xinyn)之故: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载(zi)饥载渴:又饥又渴。王事靡盬(g):没有止尽。我行不来(li):无人慰问。彼路(l)斯何:路,通辂。四牡骙骙(ku):马强壮的样子。小人所腓(fi):隐蔽,掩护。象弭(m)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雨(y)雪霏霏:下雪。解释下列加点字(1)不遑启居 遑闲暇、空闲启 跪 居 安坐(2)靡使归

4、聘 使指使、委托聘 问 (3)王事靡盬 王事指征役(4)彼尔维何 彼尔通草字头的尔,花盛开的样子(5)忧心孔疚 孔疚 非常痛苦(6)君子之车 君子:主帅(7)一日三捷 捷胜利(8)小人所腓 小人:士卒 (9)岂不日戒日:警惕、戒备(10)雨雪霏霏 雨:下雪5翻译下列句子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的心是多么凄凉伤悲,没有谁能体会我满心的哀痛。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没有人可委托去打听家里的消息。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心中是那么痛苦,我生怕此行不能回家。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将帅们威武地靠立在战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6默写填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

5、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新课导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整体感悟1、诵读感知(1)结合注释,自由诵读提示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6、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词类活用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y),名词作动词,雨雪犹“落雪”。古今异义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通假字:岁亦莫止(莫,通“暮”,傍晚)我行不来(来,通“勑”,慰勉)维常之华(华,通“花”,花朵)一月三捷(捷,通“接”,与敌交战,胜利)玁狁孔棘(棘,通“急”,紧急)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彼尔维何(尔,通 ,花盛开的样子)象弭鱼服(服通“箙,盛箭的器具)【合作学习探究案】1再读诗歌,疏通词句。2理清思路,把握内容。第一章,写士

7、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

8、、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3学生朗读,整体把握。思考讨论:(1)话题和情境设计A)你是如何理解乡愁的?B)乡愁的具体内涵有那些?C)乡愁是如何产生的?A)乡愁即家园之思B)对亲人、对故土的思念。C)漂泊、远游、战争。(2)文本研习的主要方向A)仔细阅读2、3两章,比较忧心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如何表现出乡愁的?从时空上表现乡愁之浓,从“亲人”与“我”两个方面渲染乡

9、愁。B)诗歌从“采薇”写起,这跟乡愁有怎样的联系?诗经里常用的起兴手法,而薇菜又是乡间常见的事物,自然能唤起乡愁。C)前三章第二句的变化与表现诗歌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联系?这种变化不仅是避免重复,更是用“薇菜”的生长暗示乡愁的渐浓、渐深。D)4、5两章是如何表现诗歌的主题的?4、5两章转写战事之频、战事之烈,这是乡愁的根本原因。4、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4赏析: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

10、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5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6.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

11、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7明确特点,熟读成诵。从艺术上讲这首诗很有特点。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再次,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

12、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采薇训练提升案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犭严狁之故(xinyn)不遑启居(hung)我戍未定(sh)王事不盬(g)小人所腓(fi)靡使归聘(m)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A望风披糜忧心忡忡即来之,则安之世外桃园B糜糜之音纵横驰聘弥天大谎人才辈出C兵荒马乱戍马倥偬仓遑逃窜箭拔弩张D寻物启事莫名其妙沧桑巨变山清水秀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问候C行道迟迟:很晚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4下列各组句中

13、,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C)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彼尔维何/彼路斯何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5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

14、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二、课文揣摩与拓展6采薇一共分为六章,概括各部分的内容:第1章写戍卒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不得归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第2、3章写军旅生活之苦。第4、5章写战争场面.第6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全诗体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7阅读4、5两章,完成下列题目(1)“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简析这四句诗表现的内容及作用的艺术手法。内容:由驻防地盛开棠棣之花的环境,引出将帅所乘的高大兵车。艺术手法:以环境的优美反衬战争的激烈;设问手法,自问

15、自答,引出描写对象。(2)“牡”在诗中指驾车的雄马,其本义是雄性的鸟兽,其反义词是牝。请写出含“牡”或其反义词的成语牝鸡司晨、牝牡骊黄、牡牝不分。(3)请结合“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牡业业”“象弭鱼服”等诗句,说说本诗描写战争面的特色: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诗人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马“业业”,“骙骙”“翼翼”,写“象弭”“鱼服”,让人想象到战争的惨烈。8阅读下面诗经里的一首诗,完成诗后的题目。秦风兼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

16、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注释】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凄凄(同萋萋)”“采采”都与“苍苍”的意思相同。溯:在水中逆流而行或在岸上向上行走。洄,曲折盘旋的水道。游:通“流”,直流的水道。晞(x):晒干。湄(mi):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方。跻(j):升高,意为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坻(ch):水中高地。未已:未干。已,止。涘(s):水边。右:迂回弯曲。沚(zh):水中高地。(1)这首诗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细读全诗后,选出比较合理可信的一项(D)A讽刺秦国君主不用周礼,不能纳贤求士。B描写追求“在

17、水一方”的“伊人”,“伊人”泛指一般的人。C描写对朋友(“伊人”)的思念之情。D描写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2)这首诗与诗经中其他许多诗篇一样,各章有的句子重复,有的只更换一两个字。这种表达形式有什么好处?答:这种表达形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助于强调事物的特征,突出人物的性格,渲染环境气氛,还能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高考链接【专题讲解】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

18、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服务的。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1、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2、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3、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

19、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例1、 阅读唐王勃蜀中九日登高,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那:奈何,为什么。【解答指导】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或表达技巧,一般从这几方面入手,看语言有没有特点(浅易,通俗;典雅、庄重;悲壮、豪迈;清新,质朴;委婉、生动;讽刺、诙谐等)。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