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的信度比较研究及思考_第1页
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的信度比较研究及思考_第2页
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的信度比较研究及思考_第3页
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的信度比较研究及思考_第4页
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的信度比较研究及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的信度比较研究及思考李德忠刘凤华(山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济南250014摘要任务分离的实验范式以功能分离和随机独立性等证据说明不同记忆任务的底层系统或加工机制。近期研究发现,两种记忆测量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分半信度差异显著,内隐测验的信度更低一些,因而对变量效果缺乏足够的敏感性。两种测验信度差异对任务分离提出了区别于系统说或加工观点的另外解释。以后在研究外显和内隐记忆分离的时候应该慎重考虑测验信度的检验问题,还应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内隐记忆测验的信度,使两种记忆测验的信度具有可比性。关键词功能分离,随机独立性,信度,构想效度,统计功效。分类号B842.3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

2、分离研究始于对健忘症患者的测量,研究者发现健忘症病人的外显记忆遭到严重损伤,而内隐记忆成绩却与正常人没有显著差异1。这种功能分离的逻辑已被应用于众多的被试变量,继而推广到诸如加工水平等实验因素。此项研究中,任务分离的实验范式着眼于测验变量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并以功能分离(functional dissociation和随机独立性(stochastic independence等证据说明不同记忆任务的底层系统或加工机制2。该领域日益增多的发展研究及个体差异比较研究,使得对记忆任务的评价不仅要根据实验标准,还要考虑心理测量的质量要求。将实验研究和准实验方法结合起来的做法,使测验信度(reliab

3、ility与构想效度(construct validity的评价成为一种必然。1记忆测验信度与统计功效信度指的是真值变异与观察值变异的比率,而观察值变异等于真值变异与误差变异之和,所以信度实际上是测量精度的指标,即信度越高误差越小,测量也就越精确。换句话说,如果有两个来自不同总体的样本,他们某项能力的真分数不同,那么高信度的测验比低可靠性的测验更能反映他们的差别。因而,高信度的测量工具有更高的统计功效(statistical power,更有机会表现自变量的显著性效果3。然而现有的记忆研究文献中,很少有人关心实验任务的可靠程度,更多的研究是为了验证某种理论预期并以之作为测量信度的证据。早在19

4、73年,Chapman和Chapman4就已指出,要比较特殊人群(如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人的差异,必须考虑测验的信度,高信度的测验比低信度的测验更能发现总体的差异。很明显,这种观点在内隐与外显记忆任务分离的研究中也适用,尤其是在进行组间比较如健忘、老龄等简单功能分离的研究时,更需注意比较的统计功效和测量工具的质量。实际上,收稿日期:2001-12-15有人已经发现如果采用更严格的程序,任务分离的可能性会降低5。一些元分析的结果也表明,像加工水平、年龄一类的实验或准实验操作既影响外显记忆成绩也影响内隐记忆成绩6。为了避免由简单方法学问题给记忆分离带来的模糊性,近期便开始了对不同记忆测验信度的比较

5、研究。2信度差异对功能分离和随机独立性的质疑因为内隐与外显记忆测量的不同信度会导致不同的统计功效进而可能成为二者分离的一个影响因素,信度差异的比较研究便为我们评价内隐记忆分离模式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尽管有人用分半相关与重测相关研究了记忆广度(memory span7和回忆任务(recall tasks8等外显记忆测量,发现信度系数范围大致从0.50到0.90以上,即具有充分的信度,但对内隐记忆测验的信度估计及两种记忆测验信度差异的比较还只是最近的事。2.1两种测验的重测信度差异Meier和Perrig9用3个实验比较了知觉启动与外显记忆测量的信度差异。实验1中直接测量用自由回忆和再认任务,间接测

6、量用的是图画命名和残图确认。有效被试335名,年龄在67到95岁之间。实验采用纵向研究,2年后进行重测,并计算各种记忆测量的重测信度。结果发现所有间接记忆测验都出现了启动效应,启动分数与年龄相关很低甚至没有相关,同时所有外显记忆成绩都与年龄存在显著相关,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分离是年龄的函数。信度分析表明,外显记忆测量的重测信度显著高于内隐记忆测量的重测信度。2.2两种测验的复本信度差异Meier和Perrig(2000认为重测的两年间隔有可能降低测验的信度,于是在实验2中运用了实验1的测验材料并编制了另外一套平行测验,对40名大学生施测,计算复本信度。结果发现在间接记忆测验中同样存在着较高的启

7、动效应,复本信度也很低,各种直接测验的复本信度很高。两种测验信度差异的六组比较中有四组是显著的,重复了实验1的结果。实验3中,他们用词根补全任务作为间接测验,词根线索回忆作为外显记忆测验,目的是应用内隐记忆研究领域中有代表性的典型任务和情境,概化前两个实验所得的结果。学习条件包括语义判断和字形判断两种,语义编码是让被试在五点量表上判断对单词的喜欢程度,字形编码是让被试数每个单词中封闭区域的个数。用两套平行的记忆测验对50名大学生施测,测验间隔两周。结果发现,被试在词根补全和词根线索回忆两个仅指导语不同的任务中成绩差异不显著,先后两次测验中学习条件与测验指导语交互作用均显著,词根补全不受加工水平

8、的影响,语义编码条件下词根线索回忆的成绩优于字形编码条件,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分离是加工水平的函数。另外,内隐记忆测量的平行测验信度显著低于外显记忆测量。2.3两种测验的分半信度差异Buchner和Wippich10也指出,如果测验信度与测验类型存在协变关系,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分离就会失去方法论的基础。实验1a中他们对是否再认和词根补全任务的信度进行了比较,用奇偶分半法计算两种测验的分半信度,发现前者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后者。尽管先前关于内隐记忆的文献中对再认和词根补全任务分离的研究比较多,但由于二者差别较大,这种比较不太理想。因此,在实验1b中他们也运用其它条件一样,仅指导语与词根补全任务不

9、同的词根线索回忆测量外显记忆。结果发现,词根补全任务分半信度比词根线索回忆任务的分半信度小,词根线索回忆任务的分半信度比再认任务的信度小,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加工观点通常认为,词根补全涉及的主要是知觉或数据驱动的加工,词根线索回忆与再认主要的是概念驱动测验。为了使测验信度不受知觉/概念加工类型的混淆,实验2中用两种概念驱动测验范畴线索回忆和范例生成任务,分别测量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发现前者分半信度大于后者分半信度,其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实验3中分别用词的再认和图形再认对应于词的辨认和图形辨认,分别进行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测量。所得结果与前两个实验不同,词的再认信度与词的辨认信度差异没有达到

10、显著性水平,图形再认信度和图形辨认信度差异也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因此Buchner和Wippich得出结论,如果对内隐记忆测验情境做出比较明确和严格的限定,内隐记忆测量信度并不一定比外显记忆测量信度低。但是,以上3个实验都未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分离情况给予说明。总起来看,不同研究者运用了测量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多种方法,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结论,即两种记忆测量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分半信度差异显著。内隐测验的信度更低一些,因而对变量效果缺乏足够的敏感性。过去实验或准实验的研究中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功能分离一般都表现为加工水平、年龄等因素对外显记忆有较强的效果而对内隐记忆无影响,两种测验信度差异对这种分离提

11、出了区别于系统说或加工观点的另外解释。这种质疑也可以推广到随机独立性,随机独立性是指某测验中项目的操作水平与其它测验中同一项目的操作水平无关,它曾被Tulving和Schacter11用作知觉表征系统的存在证据,然而当其中的某一测验信度较低时,不同测验的同一项目间缺乏系统关系是正常的。Ostergaard12也指出,内隐记忆测量的变异中只有一小部分归于记忆加工,其它因素如线索特点、反应偏向、实验前对项目的熟悉程度等都有可能影响观察值的变异,因而对随机独立性的估计也就价值不大了。3两种记忆测验信度差异的原因3.1两种测验指导语的明确程度不同外显记忆测验指导语明确具体,如词根线索回忆任务中的指导语

12、是“用原先呈现过的词补全词根”,对反应的要求一致,因而信度较高。而内隐记忆测验任务不太严格,如词根补全任务指导语是“用首先想到的词补全词根”,操作目标较模糊,对同一任务有许多“正确”答案,被试可用各种策略,有时可能通过意识回忆去补全词根,有时还会突发奇想产生一个不同寻常的词,操作中认知和非认知加工的变化范围较大从而导致较低的信度。Buchner和Wippich(2000的实验3运用较为明确的、对反应选择局限性大的词的辨认和图形辨认来测量内隐记忆,则得出了较高的测量信度。3.2两种测验的构想效度不同Perruchet和Baveux13通过相关分析和因素分析,发现外显记忆测量任务间相关高而内隐记忆

13、测量任务间相关低,知觉辨认和词根补全两项内隐记忆操作与外显记忆存在共同因素。Meier和Perrig(2000也得到类似的结果。这说明两种记忆任务构想效度不高,或者至少说明内隐记忆任务的构想效度要低于外显记忆测量。Jacoby14指出,记忆的直接测验要求人们有意回忆过去的情境,间接测验不必伴随回忆的意图或觉知。但是在间接/直接测验与内隐/外显记忆加工之间并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有意加工有时会“污染”间接测验中的操作,同样自动加工也会对直接测验有贡献。如果两种“污染”对两种测验的影响不同就会导致两种测验的构想效度出现差异,并可能引起两种记忆测验信度的差别。4研究对策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测验信度差异

14、可能成为两种记忆分离的原因,这是一个中肯而非绝对化的批评,毕竟有许多研究发现某些因素如学习和测验知觉特征的变化只影响内隐操作而不改变外显记忆的成绩。不过,以后在考察不同变量对不同任务的效果时,尤其在研究外显和内隐记忆分离的时候应该慎重考虑测验信度的检验问题,还应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内隐记忆测验的信度,使两种记忆测验的信度具有可比性。研究表明,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项目材料进行标准化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另外,提高测验长度、确定适当的样本容量也可以提高测验的信度。用多种方法和多维操作对理论构想研究,明确构想间的网络关系,改进研究的构想效度,也能促进测验信度的提高。Jacoby(1991提出加工分离程序

15、(process dissociation procedure, PDP,同时使用易化和干扰两种模式(facilitation and interference paradigms定义自动加工,旨在从单一任务操作中分离出不同加工的贡献,而不是将加工和任务等同起来。对先前经验的记忆会自动地影响后继的操作,使当前的加工更有效、迅速或流畅,这已为启动现象所证实,但此类易化模式难以区分意识和无意识的影响,因为两种影响都可以促进任务的操作,这恰是意识“污染”问题的根源所在。所谓干扰模式,指测验中自动回忆和有意回忆的作用相互对立,自动回忆成为错误源,比如Freudian失误、Stroop效应、健忘病人的倒

16、摄干扰等,这也是对记忆的一种间接测量,能为自动的或无意识影响的存在提供更明确的证据。PDP 这个令人感兴趣的程序已被应用于各种各样的记忆测验,不管它们曾被称为直接测验还是间接测验,而且它也可用于其它的判断任务和一些注意的、知觉的研究。因此,Light与La Voie(1993称PDP是“在单一任务中分离熟悉性和有意回忆作用的一种天才方法”。Li(200015通过将PDP与其它记忆模型对比并结合内隐学习的佐证,获得了意识回忆和无意识加工更纯净的测量。致谢:本文的写作得到权朝鲁教授的悉心指导,特表谢意。参考文献1 Schacter D L Implicit memory: History and

17、current status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1987, 13:5015182 李德忠,刘永芳.内隐记忆任务分离范式的新进展和挑战.心理学动态,1999.7(1:17213 Hallahan M, Rosenthal R. Statistical power: Concepts ,procedures and applications. Behavior Research and Therapy,1996,34: 4894994 Chapman L J, Chapman J

18、 P. Disordered thought in schizophrenia.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19735 Challis B H, Brodbeck D R. Level of processing affects priming in word-fragment comple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1992,18: 5956686 La Voie D, Light L L.Adult age differences

19、in repetition priming: A meta-analysis. Psychology and age, 1994, 9: 5395537 Salthouse T A, Meinze E J. Aging,inhibition,working memory,and speed. Journal of Grontol ogy: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5, 50b:2973068 McDonald-Miszczak L, Hertzog C, Hultsch D F. Stability and accuracy of metamemory in adul

20、thood and aging:A longitudinalanalysis. Psychology and Aging, 1995, 10:5535649 Meier B, Perrig W J. Low reliability of perceptual priming: Consequenc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functional dissociation betweenexplicit and implicit memory.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2000, 53A(1:211

21、233 10 Buchner A, Wippich W. On the reliability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Academic Press, 2000.22725911 Tulving E, Schacter D L. Priming and human memory system . Science , 1990, 247(1: 3030612 Ostergaard A L. A meth od for judging measures of stochastic dependence: Further comments on the cu

22、rrent controversy. Journal of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and Cognition,1992, 18:41242013 Perruchet P, Baveux P. Correlational analysis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 memory performance. Memory and Cognition , 1989, 17: 778614 Jacoby L L. A Process Dissociation Framework: Separating automatic

23、 from intentional uses of memory. Journal of Memory andLanguage, 1991, 30: 51354115 Li D ZH. Recognition memory of Chinese Character: the Process dissociation Frame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0,35(3/4: 4142RELIABILITY COMPARISONS BETWEEN IMPLICIT ANDEXPLICIT MEMORY MEASURESLi Dezhong, Liu Fenghua(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Abstract: The evidences of functional dissociation 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