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缝超声波探伤中的一种假缺陷回波_第1页
焊缝超声波探伤中的一种假缺陷回波_第2页
焊缝超声波探伤中的一种假缺陷回波_第3页
焊缝超声波探伤中的一种假缺陷回波_第4页
焊缝超声波探伤中的一种假缺陷回波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焊缝超声波探伤中的一种假缺陷回波翟保民 朱国纲(中国三峡总公司金结检测中心)摘要: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时,探头下扩散声束在焊缝表面的反射回波,很容易被误判为缺陷。通过采用不同角度探头进行探伤试验,明确了这种假缺陷回波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关键词:焊接; 超声波探伤; 缺陷回波1 问题的提出三峡工程引水压力钢管直径为12.4m,由厚度为2860mm钢板卷制焊接而成。下平段钢板材料为600MPa级调质钢,焊接时严格控制热输入,均采用多层多道焊。在厚板环缝超声波探伤(B级)时,常发现距背面38mm深度范围内的熔合线附近有不同长度连续的超标反射回波,有时甚至于焊缝全长都有此反射波。以某一60mm厚管节为例,

2、其焊缝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使用数字式探伤仪(增益型)其回波指示位置见表1,波幅均处在区,也有个别点达到区。表1 探伤仪回波指示位置回波编号 声程指示 水平指标 深度指示=60°23 107 104 103.5 92.6 89.2 89.2 53.5 51.5 51.5图1 焊缝结构形成 注:探头折射角;水平指示是从入射点算起。对于这种反射波,按照常规的判断很容易被评定为未熔合或母材中的缺陷,当拍打背面焊缝区时波幅变化不明显,然而砂轮打磨背面焊缝时可见波幅逐渐降低直至消失,这说明该反射波是来自于背缝的焊缝表面。此种现象极易导至误判,造成不应该的返修。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试验,分析此种反

3、射波产生的原因。2 试验试验1:选取与工件相同的钢板(60mm)并经探伤确认该钢板中无缺陷。在钢板背面模仿实际焊缝余高进行堆焊(见图2)。采用不同角度探头进行探伤,发现了类似的回波,其回波指示位置见表2。从表2可见,用前三种折射角的探头,仪器指示深度均小于60mm。按常规,应判为钢板中有缺陷,但实际钢板堆焊前经探伤并无缺陷。表2 试验1回波指示位置声程指示 126.6 124.7 101.0水平指示 深度指示 DAC(dB)66° 63° 55.5° 45°115.1 111.1 83.251.25 56.6 55.21+14 +13.2 +8图2 试验

4、1示意图有回波的地方深度指示60mm回波幅度多在I区(也有高者)试验2:由于试验1的焊缝表面形状有随机性,所以又制作了准确形状的对比试块(见图3),其下面约40°斜面为刨床加工。测试结果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用前三种探头探测对比试块同样存在假缺陷波,即仪器指示深度均小于60mm,而且反射回波幅度更高。表3 试验2回波指示位置声程指示 水平指示 深度指示 DAC(dB)66° 63° 55.5° 45°114.0 110.3 98.0 85.61104.1 98.33 80.76 60.5346.37 50.11 55.51 60.54+1.

5、4 -3.4 -9.3 -8图3 试验2示意图上述两个试验可看出,用66°、63°及55.5°探头探伤时,图2下部焊缝表面及图3的45斜面均不利于轴线声束反射,故看不到轴线声束的反射波,看到的是扩散声束的回波。所以虽然反射面深度大于60mm,而仪器指示深度却反而小于60mm。但当使用45°探头时,由于试验2的45°斜面与轴线声束接近垂直,所以有较强的轴线声束反射波(DAC8dB),指示深度也大于60mm;而试验1的焊缝表面反射条件不如45°斜面,但仍能得到轴线声束的反射回波,只是相对45°斜面其回波能量较低(多在区),仪器指

6、示深度也是大于60mm。试验3:上述两个试验都是用一次波对厚板进行探伤的试验,为了考察中厚板是否存在此假缺陷回波,又选择了厚度为34mm的管节环缝进行了试验(见图4)。经测试,这种产生于焊缝趾部(如图4A点附近)的假缺陷回波,用一、二次波扫查都能发现(图4的探头D和B位置),表4为二次波扫查时的指示位置。焊缝趾部附近经打磨后,该回波消失。表4 34mm厚板二次波的指示位置 探头k声程指水平指值2示 示 深度指示 DAC(dB) 131.9 118.0 59.09 II区 图4 试验3示意图其中:AB相当于下扩散声束的某部分至实际反射点的声程。为AB实际声程转换到声束轴线上的声程(CB=AB)。

7、通过试验测试可见回波有如下特点:探伤仪的回波声程指示是入射点到焊缝表面反射点的距离;探伤仪的回波指示位置在工件内部焊缝熔合线附近(45°探头除外);探头折射角越大,回波深度指示越小;45°折射角探头仪器的深度指示位置等于或大于板厚;回波幅度与反射面的反射条件有关;打磨余高回波幅度变小直到消失。3 分析通过上述试验证实了假回波的反射面在焊缝表面,但为什么深度指示会远小于板厚而不是大于板厚?其原因是仪器的指示,均是根据轴线声束的声程计算而来,但声束是会扩散的,若反射面只有利于扩散角内某部分声束反射时,其所得回波再用轴线声束计算,显然会出现错误。我们可以借助于RB2对比试块进一步

8、说明。用三种探头分别找到试块中60 mm深横通孔的反射最高波,然后向前移动和向后移动探头,移动时波幅将逐渐降低,前移、后移到波幅降到一半时(DAC+6dB)进行讨论,此时的仪器指示见表5。表5 轴线声束和扩散声束反射回波的指示位置探头位置 声程指示 水平指示 深度指示 DAC(dB)回波最高66°处 前移 后移 回波最高处 前移 后移 回波最高处 前移 后移146.0 119.0 168.0 131.1 113.5 152.7 105.0 94.0 119.0133.3 108.7 153.4 116.8 101.1 136.1 86.53 77.46 987.0759.38 48.

9、4 68.33 59.56 51.53 69.36 59.47 53.24 67.40 +6 +6 0 +6 +6 0 +6 +663°56.1°现以63°探头前移为例进行分析,当入射点在M时,探头的轴线声束(63°)与反射面垂直,回波最高,仪器的指示位置见表5和图5,此时声程为图5中的BM=131.1mm,深度BF=59.56mm,水平距离FM=116.8mm。探头前移到L时(波幅下降一半),轴线声束移为CL,此时在3孔上已无反射面,所以此时的回波不是轴线声束的反射,而是下扩散角内某声束AL(与3孔反射面垂直)的反射回波。此时仪器的指示声程是AL的真实

10、声程(113.5mm)。但其深度与水平距离则需要计算:AL的折射角=arcCos60/(113.5+1.5)=58.55°,实际深度AE=Cos58.55°×113.5=59.22mm,实际水平距离EL=sin58.55°×113.5=96.83mm。上述计算结果显然与仪器的指示深度和水平距离是不同的,仪器指示的数据是按已无反射条件的轴线声束计算的,所以是错误的,其指示深度比A点的实际深度提高了7.7mm,水平距离前移了4.3mm。换言之,即是把A点的反射波误指示为没有反射的C点。图5 RB2对比度块图6 60mm厚度焊缝探伤图同样道理,在图6所示焊缝探伤时,若A点处焊缝表面不利于轴线声束反射而只与下扩散角范围内某部分声束相垂直时,则得到较高的回波,其仪器提供的深度和水平距离却错误地被指示为C点。实际上无论探头角度多大,这种扩散声束在焊缝表面引起的假缺陷回波现象都有可能存在,主要决定于有效反射面的大小、方向、形状和光洁度等。如为了和变形波加以区别,把该波称为变角回波更为直观。4 结束语综上所述,可得出如下结论:焊缝中的这种回波并非缺陷回波,是探头下扩散角内的某一声束在焊缝表面反射的回波(变角回波)。焊缝探伤的变角回波无论斜探头角度多大,都有可能存在,但究竟是否出现及其反射能量强弱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