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疲劳中医方剂配伍规律探析_第1页
视疲劳中医方剂配伍规律探析_第2页
视疲劳中医方剂配伍规律探析_第3页
视疲劳中医方剂配伍规律探析_第4页
视疲劳中医方剂配伍规律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视疲劳中医方剂配伍规律探析    视疲劳中医方剂配伍规律探析章海风1,陆红梅2,路新国1*作者简介:章海风(1977-),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营养与健康通信联系人:路新国(1955-),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营养保健. (1. 扬州大学营养系,江苏扬州 225001;2. 扬州生活科技学校)摘要:目的:初步探析治疗视疲劳中医方的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为资料来源,按照选方标准把收集到的方剂采用用药频率统计、药物功效归类、配对筛选等方法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针对视疲劳证候的特点,在配伍用药时涉及补虚药、解表药、清热等,不是药味的简单叠

2、加,而是多类药的有机配伍,以滋阴补血解表为宗。关键词: 视疲劳;中医文献;方剂;配伍 0 引言视疲劳是由于用眼过度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眼睛不适症状。Suzumura1将视疲劳定义为一组用目力工作时产生的主观症状的综合征,这些症状包括:视物模糊、头痛、泪溢、肩僵及恶心等。现多数眼科学者认为视疲劳是以病人自觉眼的症状为基础,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征,2-6因此又常被称为视疲劳综合征,属于身心医学的范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工作节奏的加快,视频终端的普及,人们精神需求的增高,超负荷用眼的情况越来越频繁,这类患者也将会越来越多

3、,7-10并且由此而导致视疲劳的现象值得给予广泛的关注。中医学古文献中虽然并无视疲劳这一病名,也没有对视疲劳的明确定义,但根据其近距离久视过劳而出现眼部的酸胀、疼痛、干涩、不耐久视、视物昏花、畏光流泪、头昏眠差等症状,并根据“肝开窍于目,肝(目)受血而能视”,“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灵枢·大惑论),“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素问·解精微论),“劳瞻竭视,暗耗精血”等中医理论,认为视疲劳与中医眼科“肝劳”一症极为相似。因此从文献学的角度,以归纳研究的方法,采用“以病类方”的研究思路,辅以统计手段,整理古今治疗视疲劳的方剂。通过分析复方的药物组成,研

4、究医家遣方用药的总体规律特点,可揭示中医治疗视疲劳的组方配伍规律,丰富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内容,为视疲劳药膳食品的开发提供基本思路。 1 方法与资料1.1 方法本研究采用传统文献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将收集到的方剂采用用药频率统计、药物功效归类、高频药对筛选等方法进行分析归纳。1.2 资料来源本研究基于对所选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考虑,方剂的选择以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11为主要检索目标。(中医方剂大辞典是一部方剂学大型工具书,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8 年度科学进步一等奖,是有史以来中医方剂研究成果的总结,填补了中医方剂文献荟萃成书的空白。该书96592 首方剂,共11 册

5、。而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是对中医方剂大辞典进行缜密分析、比较后所选取的适用于现代临床病症、用药合理、配伍严密、疗效确切而又少有毒性药和禁用药的方剂,共15430 首。)对治疗视疲劳所用药物之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等内容,以及对药物的正名和别名的整理,主要以中华本草12为依据,并参照中药大辞典13,力求准确、权威。1.3 纳入与排除标准采用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西医主症:不耐久视,眼胀或痛,休息减轻,可有视物模糊或头痛,常伴有屈光不正;中医主症:肝肾阴虚型较多,症见难以久视,时现昏花,眼胀干涩,头昏眠差,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象沉细。纳入标准:14按中西医所列主症两个以上者,排除青

6、光眼及其它实质性眼病。2 结果2.1 治疗视疲劳方剂文献来源情况总共统计71 个方剂,共有41 个文献来源。方剂文献来源及其使用频次如下所示:太平圣惠方(6)、圣济总录(6)银海精微(5)、备急千金方(4)、御药院方(3)、异授眼科(3)、局方(3)、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2)、古今医鉴(2)、金元兰室秘藏(2)、药粥疗法(2)、杂病源流犀烛(2)、张皆春眼科证治(2)、张氏医通(2)、保命集、本事方、程松崖先生眼科、丹溪心法、东垣试效方、纲目拾遗、鸡峰普济方、济生、经验秘方、麻疹全书、普济方、瑞竹堂方、摄生众妙方、寿世保元、魏氏家藏方、杏苑、眼科龙木集、杨氏家藏方、医方大成、医方考、医略六书、

7、银海指南、中药成方配本、北京市中药成分选集、长寿药粥谱、鲁府禁方、中医眼科全书。由文献来源可以看出,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关于中医对视疲劳治疗方剂的记载,但在宋代的古籍中记载较多。 2.2 治疗视疲劳方剂中药物功效、种类、频率统计结果表1 治疗视疲劳方剂中药物功效、种类及频率统计表Tab. 1 The efficacy, kinds, and frequency statistics of drugs in prescriptions药物功效 中药种类频次在8 次以上中药 频数(次)频率()补虚药 32甘草(15)人参(14)山药(18)当归(21)熟地黄(30)肉苁蓉(14)菟丝子(2

8、8)枸杞子(34)麦冬(10)天门冬(8)黄芪(8)白芍药(8)254 37.97清热药 22 生地黄(18)决明子(11)青葙子(9)蕤仁(8) 102 15.25解表药 13 菊花(32)防风(16)细辛(8) 80 11.96利水渗湿药 11 车前子(15)茯苓(21)地肤子(8)泽泻(9) 64 9.57活血化瘀药 8 川芎(21)牛膝(9) 41 6.13收涩药 5 五味子(16) 29 4.33平肝息风药 6 刺蒺藜(9) 22 3.29安神药 7 柏子仁(8) 21 3.14温里药 3 肉桂(8) 12 1.79注:除表1 中所列的药物功效及中药种类外,还有其它的药物功效,如化湿

9、药、化痰止咳平药、开窍药、理气药、止血药、祛风湿药、消食药等。由表1 可以看出,在治疗视疲劳药物的功效上,补虚类药物种类、频次均位居第一,共用药32 种,频次247 次,频率37.54;其次为清热类药物,22 味,频次为102 次,频率为15.5;第三位为解表类药物,13 味,频次为80 次,频率为12.16;第四位为利水渗湿类药物,11 味,频次为63 次,频率为9.57;第五位为活血化瘀类药物,8 味,频次为40 次,频率为6.08。在药物使用上,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在方剂中用药频次最高,依次为34 次、32 次、30 次,这些药物味多甘,归肝经,是治疗视疲劳方剂的主药和常用药物。同时,枸

10、杞子和菊花也是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熟地黄是可用于保健品的中药,为进一步开发缓解视疲劳保健食品提供了保障。2.3 治疗视疲劳方剂中药对配伍情况分析2.3.1 治疗视疲劳方剂中2 味药之药组药对分析表2 治疗视疲劳方剂2 味药之药组药对 (频次>10)Tab. 2 Two drugs compatibility (frequency > 10)两味配伍 频 次 两味配伍 频 次枸杞子、菟丝子 19 熟地黄、川芎 13枸杞子、菊花 17 枸杞子、当归 12枸杞子、熟地黄 17 菊花、生地黄 12菊花、熟地黄 15 熟地黄、茯苓 12熟地黄、当归 15 熟地黄、山药 12枸

11、杞子、山药 14 枸杞子、川芎 11枸杞子、五味子 14 枸杞子、肉苁蓉 11菟丝子、茯苓 14 菊花、菟丝子 11菟丝子、山药 14 菊花、茯苓 11茯苓、山药 14 菊花、川芎 11枸杞子、茯苓 13 菟丝子、车前子 11菟丝子、熟地黄 13 川芎、防风 11由表2 统计结果可见:(1)使用频次居前3 位的药依次为枸杞子、菟丝子,枸杞子、菊花,枸杞子、熟地黄。使用频次居前10 位的药对中,有一半是用枸杞子与菟丝子、菊花、熟地黄、山药、五味子相配伍,并且可以看出治疗视疲劳方剂中用枸杞子与菟丝子配伍的频次最高。枸杞子、菟丝子都具有滋补肝肾,益精养血而明目之功效,故两者常配伍用于肝肾阴虚或精亏血

12、虚之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 (2)在24 组药对中,除了10 对药组两者同为补虚类药外,其余部分为补虚药配伍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等,提示虚症虽是导致视疲劳的主要原因,但导致虚症原因则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之不同,故治本病,在补虚的同时,宜配伍其它类药物,以消除病因。如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而菊花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效,两者相配伍既能清泄肝热,又能益阴明目,有杞菊地黄丸(医级)。常用于由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而引发的视疲劳。2.3.2 治疗视疲劳方剂中3 味药之药组药对分析表3 治疗视疲劳方剂中3 味药之药组药对 (频次

13、>10)Tab. 3 Three drugs compatibility (frequency > 10)三味配伍 频 次 三味配伍 频 次枸杞子、菊花、熟地黄 15 菟丝子、茯苓、山药 12枸杞子、菊花、生地黄 12 枸杞子、菊花、菟丝子 11枸杞子、菟丝子、茯苓 12 枸杞子、菊花、茯苓 11枸杞子、菟丝子、山药 12 枸杞子、菊花,川芎 11菊花、熟地黄、茯苓 12 枸杞子、茯苓、山药 11由表3 统计结果分析可见:(1)在频次大于10 次以上的3 味药药组,有10 组,涉及药物9 种。药组基本上是枸杞子、菊花与其它药物的配伍。由此进一步证明枸杞子、菊花是治疗视疲劳的基本药对

14、。(2)绝大部分高频次的药组为枸杞子、菟丝子、山药、熟地黄的相互配伍,还有治疗视疲劳方剂中则用补虚之品配伍解表类药,或渗湿类药,或理血类药等。如:明目地黄丸(医略六书),用密炼为丸,所用药物有:熟地黄、当归、川芎、山药、麦冬、丹皮等。其中熟地黄、当归、山药、麦冬都属于补虚类药物;川芎属于活血化瘀类药物;丹皮则属于清热类药。诸类药物相互配伍主治:肝肾不足,精血不能上奉,两目昏暗,视物不明而致的视疲劳。熟地黄补肾养肝,丹皮凉血退阴火,山药补脾益真阴,当归养血以荣肝,川芎活血以欣木,麦冬清心润燥等,此蜜丸下,使肝肾两滋则精血自足而上奉于目,目暗无不自明矣。3 讨论“肝劳”病名在唐代孙思邈撰著的千金要

15、方 七窍门中就有所见,曰:“其读书、博弈等过度用目者,名曰肝劳。”15至明代,李梃所著医学入门 杂病分类 眼也谓之:“读书针刺过度而(目)痛者,名曰肝劳。”16并且在诸病源候论 虚劳病诸候中作者对肝劳的病征又作出了明确的描述,曰:“肝劳者,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17 宋代太平圣惠方 治肝劳诸方一书则对肝劳又有了进一步认识,将肝劳分为虚热、虚寒两种,并进行分型论治。肝劳虚热,其证两目赤涩,烦闷宛转,热气壅滞,胸里炎炎,治宜泻肝除热,用柴胡散;肝劳虚寒,胁痛胀满,气急,昏不思饮食,宜服鳖甲散等等。18可见古代中医对视疲劳认识就比较透彻,本症病因病机主要以肝肾不足,精血

16、耗损;劳瞻竭视,心血亏虚;脾胃虚弱,清阳不升;七情内伤,肝郁气滞为基础,而过用目力、劳心伤神则是其发病诱因,在治疗方面亦采用了分型论治,并且各医家都认为真精充足才能辨析万物,明察秋毫。方剂配伍规律是中医药理论的特色和精华。但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难点所在。19用药频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组方遣药的总体倾向,体现出该类方剂结构的相似性和稳定性。同时,药对的组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组成方式是两药药性在某种程度上的吻合与制约,如相须配对、相使配对、相畏配对等,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奥妙的科学内涵。药对配伍组 合的结构特点、配伍效应及其物质基础等研究是方剂配伍研究的基本单元和重要支撑,对于揭示方剂配

17、伍规律及其科学内涵具有引导价值和点面结合的意义。药对配伍理论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方剂配伍关系,药对配伍组合及其与方剂配伍的关系研究有助于剖析方剂配伍机理及其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20医家用药时针对视疲劳证候的特点相应在配伍用药时主要涉及补阴药、补血药、解表药、清热药等,这一规律同时也能得到中医基础理论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又以补虚为基本治法,由此表明历代医家认为诱发视疲劳的主要病机为阴血暗耗,或精血亏虚,或肝肾亏损,或肝血不足,或脾气虚弱,或肾阴亏虚,或心血不足等等。此些都属虚证。并且在补虚类药中补气药、补血药、补阳药和补阴药基本相当,可见益气养血、补益肝肾、滋阴养血、健脾益气、升阳和血、疏肝养阴、补肾填精等是各医家的主要治法。同时,又配伍运用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等,如清热药使用较多,且以清热滋阴凉血之药为多,清热泻火之药次之,该类药物多入肝、肾经,主要以肾阴不足、肝阳上亢为病机。清热药可“泻相火,坚真阴”,笔者认为这与古代中医“目不因火则不病,眼病因火热者居多”的认识有一定的关系。上述组方结构既体现了中医“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又体现了“攻补兼施”、“标本兼顾”的经验总结。故治疗时或针对其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